2.5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2022·河南三门峡·八年级期末)“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以壮国威”是对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高度赞扬,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来弘扬民族精神,应选择的素材是( )
A.辽东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
2.(2022·河南三门峡·八年级期末)中国近代史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3.(2022·河南安阳·八年级期末)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面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了什么主张?( )
A.资源共享 B.门户开放 C.大陆政策 D.以华制华
4.(2022·河南信阳·八年级期末)下图是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题目叫“屠杀中国龙”。这幅漫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5.(2022·河南信阳·八年级期末)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禧太后的意识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军备废弛
B.观念落后
C.资金短缺
D.制度腐败
6.(2022·河南信阳·八年级期末)“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的这段话评价的是( )
A.鸦片战争 B.黄海海战 C.旅顺屠杀 D.八国联军侵华
7.(2022·河南商丘·八年级期末)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的殖民奴役
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失守
8.(2022·河南新乡·八年级期末)1895年出版的《普拉茨塞海军年鉴》中指出,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舰奋然挺进,连连轰击。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右舷随即倾斜,最终舰首先行下沉。与材料相关的战役发生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哪一位置( )
A.① B.② C.③ D.④
9.(2022·河南驻马店·八年级期末)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舰队的隶属关系表。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 )
A.军队贪污腐败盛行 B.洋务派任人唯亲
C.军队指挥系统分散 D.舰队数量的过多
10.(2022·河南周口·八年级期末)“中日两国同于七月初一宣战,(甲午)八月十八两国海军在高丽西北鸭绿江口相遇。那一次的海军之战是中华民族……最要紧的一个战争。”此次海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宝贵 D.邓世昌
11.(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有学者评价,“这场战争是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回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这场战争是指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2022·河南·郑州中原一中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13.(2022·河南·郑州市金水区新奇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时局图》反映的是清朝末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现象。有人题词云:“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出现“裂似瓜”的局面是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14.(2022·河南漯河·八年级期末)1895年5月15日《申报》报道:“一律预备与倭人决死一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马关条约》签订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辛丑条约》签订
15.(2022·河南周口·八年级期末)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内容能让人联想起中国近代哪个屈辱条约(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2022·河南平顶山·八年级期末)《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反映了( )
A.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B.中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C.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内地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7.(2022·河南鹤壁·八年级期末)“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上述的“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2022·河南周口·八年级期末)《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哪些议论符合史实: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可以在东交民巷设大使馆了。
③法国:我们的机器也可以搬到中国去了。
④德国: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山海关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9.(2022·河南鹤壁·八年级期末)据《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统计,1894年外国在华资本达5433.5万元,到1913年猛增至12.37亿元;在中外产业资本中所占比重,也由60.7%增至80.3%。外国在华资本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爆发
B.《马关条约》签订
C.《辛丑条约》签订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0.(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以下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B.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C.中国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1.(2022·河南三门峡·八年级期末)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对上述材料中关于甲午战败影响论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 B.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战败源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22.(2022·河南郑州·八年级期末)1899年美国外交官海约翰在谈到对华政策时写道:“我们最好的政策是警惕地保护我们的商业利益,而不与其他有关大国正式结盟。”为此,美国对华采取的政策是
A.独立侵华 B.划分范围
C.争当霸主 D.“门户开放”
23.(2022·河南洛阳·八年级期末)日本企业家山本纯一郎在重庆开了一家纺织厂,你认为这件事情最早会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天津条约》签订后
24.(2022·河南许昌·八年级期末)1895年5月,台湾人民群情激愤,“一律准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与此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 B.《马关条约》签订
C.《北京条约》签订 D.郑成功收复台湾
25.(2022·河南鹤壁·八年级期末)某校八年级同学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找到了以下资料,他研究的主题是 ( )
沙俄 法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强租租借地 旅大租借地 广州湾租借地 胶州湾租借地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势力范围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广东、广西、云南 福建 山东 长江流城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抗击外来侵略 D.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26.(2022·河南驻马店·八年级期末)《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承认鸦贸易合法化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27.(2022·河南信阳·八年级期末)“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8.(2022·河南·洛阳市第十八中学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培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1)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从空间范围上看,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后,侵略者的势力直接影响到我国哪一地区?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后,列强侵略范围扩大的表现是什么?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后,列强侵略范围再次扩大的表现是什么?
(3)材料三条约中,在经济方面对中国构成巨大危害的新内容是什么?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后,列强是如何共同侵略中国的?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战役与邓世昌无关,排除;故选C。
2.B
【详解】依据题干“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在洋务运动中作为地方的代表创办了洋务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B
【详解】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于1899年向各列强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B项正确;综上所述可知美国提出的是门户开放,不是资源共享、大陆政策和以华制华,排除AC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9世纪末强瓜分中国”指的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一现象出现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列强以此为契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年至1860年,这两次鸦片战争后都没有出现列强瓜分中国的现象,且时间上都不属于19世纪末,排除A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根据“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溪太后的意识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从材料中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等信息反映出,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与落后。所以D符合题意,ABC都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6.C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指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后走向对外扩展道路,发动了甲午战争,并在旅顺展开大屠杀,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A项;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中的海战,与“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无关,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不仅日本一个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C项符合题意;邓世昌牺牲于黄海大战,是民族英雄,排除A项;甲午战后,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的殖民奴役,排除B项;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依据题干“致远舰”可知与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有关,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与日本舰队在大东沟附近海域之间爆发了一场黄海海战,期间北洋水师将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全力冲向日舰“吉野号”但是中鱼雷而沉没,据此分析,图中①对应的是旅顺之战,②对应的是黄海海战,③对应的是威海卫战役,④对应的是丰岛海战。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9.C
【详解】从图表可以看出,中国的四个舰队隶属于四个管理机构,而日本的舰队则归属于海军省直接管理。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在甲午海战中失败的原因之一是舰队隶属多重,指挥体系落后,选项C符合题意。ABD三项所述均与材料无关,故选C。
10.D
【详解】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由材料“(甲午)八月十八两国海军”“那一次的海军之战是中华民族……最要紧的一个战争”,可知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黄海海战相关,而邓世昌是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故选D项;林则徐是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关天培是鸦片战争期间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左宝贵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在平壤战役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排除BC。故选D项。
11.C
【详解】依据题干“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关键词语。结合所学知识,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邓世昌壮烈殉国,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但未沉一舰。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选项符合题意;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三元里人民进行了英勇战斗。但由于清政府奉行妥协方针,终于导致战争的失败。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主要战役有广州之战、虎门之战、镇江之战、吴淞之战、浙东之战等战役。A选项不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战役有广州之战、大沽之战、北京外围之战等战役。B选项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要战役有大沽口之役、天津保卫战等战役。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12.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出现题干中的情景的原因是甲午战后《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变成了资本输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打击,导致了自然经济逐渐解体,A项符合题意;B和C项不是实质问题;题干中提到的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传统手工业,不是民族工业;故选A。
13.C
【详解】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出现题干中反映的“裂似瓜”的局面是,C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北京条约》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排除。故选择C。
1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故B正确;戚继光抗倭是在明朝时期,故排除A项;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故排除C项;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故排除D项。故选B。
15.C
【详解】根据材料“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中的“割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马关条约》中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C项正确;《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等给英国,排除A项;《瑷珲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公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排除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16.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此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权力、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时局图》正是这种状况的体现,图中动物代表了当时瓜分中国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所以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与漫画信息不符,排除。故选D。
17.C
【详解】题干中的“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说明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所学知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正确;A项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 ,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项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属于理解层面,难度较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D
【详解】《马关条约》日本割走了宝岛台湾,允许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可知①③入选,②④要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后才可以,排除ABC三项。所以答案选D。
19.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直接在中国内地开厂设矿,进行经济掠夺,外国在华资本骤增,故B符合题意;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不合题意;《辛丑条约》签订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故C不合题意;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1894年到1913年、外国在华资本骤增”是解题的关键,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直接在中国内地开厂设矿,进行经济掠夺,外国在华资本骤增。
20.D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开放的通商口岸在沿海地区,图二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开放的通商口岸逐渐向内地发展,由此可知,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战败源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这是对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是战败的影响,故C符合题意;ABD均是影响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D
【详解】依据题干“1899年”“我们最好的政策是警惕地保护我们的商业利益,而不与其他有关大国正式结盟。”即要保护在华商贸利益。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是,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规定,便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D正确;ABC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23.C
【详解】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允许列强开设工厂,这标志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C项正确;ABD项签订是在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之前,排除ABD项。故选C项。
2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光绪年间,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割占台湾,台湾人民群情激愤,“一律准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B项正确;戚继光抗倭是在明代,《北京条约》签订是在咸丰年间,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康熙年间,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25.B
【详解】根据材料表格“强租租借地、势力范围”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表现在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沙俄强租旅顺和大连,把长城以北新疆、东北作为势力范围;英国强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附近岛屿,把长江流城化为势力范围等,B项正确;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抗击外来侵略,排除C项;材料与“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6.D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土地上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制造商品,在中国销售,剥削中国人民。D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A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B排除;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排除;故选D。
27.B
【详解】“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这是列强资本输出的表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与《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直接相关,故B正确;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等地为商埠、割辽东半岛和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都不是资本输出的要求,故ACD错误。
28.(1)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2)东南沿海地区。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深入中国腹地。
(3)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一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图二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三反映的 是甲午中日战争,这些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是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2)根据图示内容和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侵略者的势力直接影响到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范围扩大到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的侵略范围深入到中国腹地。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对中国构成巨大的危害。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