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搭石》说课稿(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搭石》说课稿(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9 08:5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上册-5《搭石》说课稿(部编版)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重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搭石》作为本单元的开篇,旨在引导学生养成“集中注意力”的阅读习惯,“不回读”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这一课,反映出“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二、说教学目标
1. 认识“谴、惰”等7个生字。会写“衡、惰”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汛期、山洪、人影绰绰”等词语。
2.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4.学会找关键词,重点词帮助理解课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四、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对回忆家乡生活的文本有一定的认识,《搭石》文章不长,理解较为容易,但这是阅读策略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速度,因此教学的侧重点有所改变,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有意识认识自己的阅读行为。
五、说教法学法
1.扎实落实字词教学。本节课中,我通过一组组词语,让学生掌握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既有利于掌握音形义,又易于理解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时,我引导学生抓关键字眼想象画面理解词语。同时还考虑随文识字,如理解“人影绰绰”时,又借助字典突破难点。
2.紧扣主线捕捉美。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中心句,以“美”作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重点体会老人来回踏石的感人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人景和谐的美妙画面,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从看得见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见的人性美、情感美,让学生从文中去寻找、发现美,感悟、体会美。反复扣读中心句,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3.注重发掘语言文字的内涵。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采用关联词串联法进行有序表达的语言秘妙,使学生感受到家乡人心灵的美好,做到得言、得意、得法。抓住“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通过一次次地朗读、积累、感悟,品味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同学们善于从身边的平凡中发现人物的心灵美,可见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今天就让我们用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去发现美!
二、图片导入:
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恋,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是,每当作者回忆起家乡时,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
板书:搭石,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内容
㈠ 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准句子。
㈡ 检查词语的读音。出示:
谴责 懒惰 联结 协调有序 山洪暴发
挽裤 平衡 俗语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间隔 一行人 溪水猛涨 理所当然
㈢ 学习多音字,理解词语(方法:查工具书,根据生活积累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人影绰绰、理所当然 、协调有序”)。
㈣ 朗读课文:1.要求读准课文(不加字﹑丢子﹑改字)。2.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摆搭
石﹑调整搭石﹑走搭石﹑互相谦让)
㈤ 检查与交流。
㈥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法:抓关键词,串联段意)。
四、默读课文,感受美
㈠ 了解搭石。
㈡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美。
师:这风景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请你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去寻找这些美,在你感触深的地方做批注。
1. 了解引号的用法。(1)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2)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3)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4)声音和音译外来词。
2. 感受美并指导朗读。(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一行人走搭石走出了音乐美!一行人在清波漾漾的小溪里走搭石,人影绰绰,走出了画面美!请我们一起美美的读读这段吧。(变成诗歌的形式,配乐读)
五、学习生字
自学为主,重点指导“衡、暴、涨”
六、总结
这一行人走搭石,走出了音乐美,也走出了画面美,走出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更走出了人间真情的美,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七、作业设计
你能从我们的身边发现心灵美的小事吗?请你讲给爸爸或妈妈听。
七、说板书设计
搭石
话搭石 摆搭石 走搭石 赞搭石
八、说教学反思
1、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挖掘得不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俩人会说些什么家常话呢 从而进一步体会家乡人淳朴的感情。
2、如果能增加一些课外的资料丰富课堂就更好了。
3、教学语言还未够自然,灵活性不够。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搭石》是信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家乡环境的介绍,反映出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精加的步的根桥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美及声音美,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批画和品味文中重点词语,理解风景美和人情美的内涵。
3.通过思考三幅画面间的联系,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走进画面,体会画面美,进而体会乡亲们身上美好的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美,并将这些画面描绘的具体生动。
四、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方法。学生们可以比较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对于中段学生来说,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它们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会有一定的困难。此外,搭石在本地区很少见,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体验,要他们体会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想象人们走搭石、修搭石的情景,体会乡亲们的朴实、善良也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刘章爷爷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体会意境。
(一)了解什么是搭石。
1.点名读第1自然段。
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板书:话搭石)
抓住“平整方正”和“二尺左右”,体会人们对搭石的精心选择和细心摆放。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并展开想象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二)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文章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的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 (此处的“风景”不仅指自然风景,更指搭石体现出的人情美。)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下来。(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才肯离去。)(板书:摆搭石)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板书:走搭石)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 怎样的动作才算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我们再读一读这几句话。
(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稍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没有人踩脚,也没有人跌入水中,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和谐,这样就叫作——协调有序。
(4)你还可以从哪些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①“绰(chuò)”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两种解释:
a.宽绰;b.(体态)柔美。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 (<体态>柔美)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 (宽绰)
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中,随波起伏,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语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语:
杨柳(依依) 白雪(皑皑) 波光(粼粼)
3.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三)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怎样评价搭石 读出文中的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板书:赞搭石)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这样的情感了吗 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画一画句子,谈一谈感悟。
(1)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 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 你此刻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感受到他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总会”一词说明“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说上几句家常话”已成为一种习惯。从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互相谦让的美好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句中描写年轻人动作的词——“俯”,意思是:脸向下,低头,跟“仰”相对。
教师发问:年轻人俯下身子准备做什么 (背老人过搭石)他俯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态 (尊敬)他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 (尊老)他期待老人感激他吗 (不)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板书:心想他人 无私奉献)
②假如你是文中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小孩子)你为什么愿意帮助他 (尊老爱幼)
三、赏读全文,归纳提升。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走搭石一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能时时温暖着我们。希望同学们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身边的美,并发扬它们!
七、说板书设计
搭石
风景 有声有色
搭石 美
情感 淳朴真挚
八、说教学反思
1.教学时,要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2.采用“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