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教学目标:
1 、理解本文的主题。
2、了解铭文的特点。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和托物言志的写法。返回作者简介: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关心社会实,忧国忧民。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安徽和县刘禹锡陋室据史载,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县通判。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3次。激愤之中,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遂一气呵成,写了—篇《陋室铭》,并请人刻碑立于门外,此文堪谓字字珠玑、错落有致、构思巧妙、寓意深刻的《陋室铭》,充分表达了作者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墓志铭写在墓碑上称颂死者功德的文字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朗读课文重点字词1.辨音识字:
德馨( ) 苔( )痕
案牍( ) 鸿儒( )
西蜀( ) 何陋( )
2.辨析多音字:
调素琴( ) / 调动( )重点词语3.辨析字形:
馨( )德馨 / 罄( )罄竹难书
牍( )案犊 / 读( )读书
儒( )鸿儒 / 濡( )相濡以沫xīntáidúhónɡ rúshǔlòutiáodiàoxīnqìnɡdúdúrúrú下列词语,你会吗?名:有名望。德馨:惟,只;馨,指品德高尚。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金经:指佛经。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案牍:指官府的文书。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 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翻译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翻译句子: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古朴的素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何陋之有?没有(嘈杂的)声音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有什么简陋呢?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笔?起何作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何?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环境之雅)草色入帘青苔痕上阶绿上入环境宁静4. 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生活又怎么样?交往之人: (交往之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日常生活?(情趣之雅)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谈笑风生,纵情畅怀。--- 怡然自得,高雅脱俗。5.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 室不“陋”,表现了室主品德高尚?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6.作者把“陋室”比作哪些古贤名室?文中哪一句话,进一步表明了“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远大抱负7. 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引孔子的话,再次表明 自己的观点态度,是画龙点睛之笔。
作者身居陋室却不觉其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想一想: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陋室物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拓展练习:从下列 的物中你可以言何志?
蜜蜂 竹子 粉笔考考你: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