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8 19:3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 青铜器与甲骨文
1.(2022·湖南张家界·七年级期末)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如图片所示文物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信息是( )
A.原始居民的生活 B.商周的青铜文明 C.春秋战国的纷争 D.中国汉字的演变
2.(2022·湖南株洲·七年级期末)某出土墓殉葬品多达1400多件,仅青铜器一项就有400多件。其中有一方鼎高82厘米,仅次于同一朝代的司(后)母戊鼎。据此推断,该墓修筑于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汉代
3.(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巨大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畜牧业发达 D.铁器开始使用
4.(2022·湖南娄底·七年级期末)央视文物类记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里有这样一段解说词:“有了——,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画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处省略的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6.(2022·湖南娄底·七年级期末)目前所知,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是( )
A.铭文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7.(2022·湖南长沙·七年级期末)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很多种,下图中文字的造字方法是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8.(2022·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青铜器的叙述,哪一项说法是错误的?( )
A.青铜器种类繁多,有鼎、尊、觚、簋等 B.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C.青铜器制作工艺复杂,水平高超 D.我国青铜器的制造从商朝开始
9.(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史学研究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欧美学者习惯把史料分为第一手资料(指历史事实发生时期留下的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指史学家经研究编写的各种文献资料)。一般而言,第一手资料的可信度高于第二手资料。根据以上描述,在历史研究中,下列选项中可信度较高的是:( )
A.神话传说——“女娲补天” B.出土文物——利簋及其铭文
C.电视连续剧——《大禹治水》 D.长篇小说——《封神演义》
10.(2022·湖南株洲·七年级期末)《周礼》记载道:“金有六齐(剂),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说明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这反映了( )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11.(2022·湖南常德·七年级期末)有人估算,司母戊鼎这样的大型青铜器,至少需要70个红陶坩埚同时熔化铜液,每个坩埚旁需要三四个人工作,这样就需要约250人。如果加上制模翻范、磨光、运输等,要生产这个鼎总共需要三百人以上。由此可见,当时青铜器的生产( )
A.规模很大 B.技术水平很高 C.工艺非常复杂 D.浪费人力、物力
12.(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13.(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以种类繁多,造型新奇,纹饰精美而著称,在中外文化艺术史上,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 B.
C. D.
14.(2022·湖南株洲·七年级期末)某博物馆要举办商王朝的历史文物展览,可以入选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15.(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见,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餐具 D.货币
16.(2022·湖南长沙·七年级期末)如下图是保存在各地博物馆的商周青铜器。从图中可以看出商周青铜器( )
A.类型多样 B.等级分明 C.体积庞大 D.铭文众多
17.(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通过如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部落联盟时期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18.(2022·湖南株洲·七年级期末) 下图所示为四川三星堆出土的纵目面具。面具重80公斤,眼睛从眼眶伸出来,长16厘米,两个耳朵展开后,宽达138厘米,象征着千里眼和顺风耳。该文物可用于印证( )
A.半坡居民的生活 B.炎黄部落的形成
C.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D.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9.(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历史图片被喻为“凝固的历史”。下列图片能够提供的信息有( )
①青铜器铸造工艺高超 ②青铜器的种类丰富
③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④青铜器的主要功能是酒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纵目面具”(下图)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它和传说(神话)《山海经》记载的蚕丛形象存在相似之处。这说明( )
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
C.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21.(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时代历史的保存和再现。《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和《明清档案》是我国古代四大文化遗产。通过《殷墟甲骨》我们可以了解( )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 C.西周历史 D.春秋历史
22.(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大美中国》丛书在介绍甲骨文时说道∶"有如此丰富的文字档案做资本,殷商从此结束了只在史载和传说中被感知的历史。"这主要强调甲骨文
A.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B.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C.使商朝历史有文字可考 D.是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23.(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观察右边有关甲骨文的图,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A.记录了五千年以来中华文明的起源
B.了解从元谋人到夏商周时期的历史
C.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比西方早一千多年
24.(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其中最原始的和最进步的造字方法分别是( )
A.象形、形声 B.会意、象形 C.象形、会意 D.形声、象形
25.(2022·湖南娄底·七年级期末)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我们把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称为(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6.(2022·湖南湘西·七年级期末)“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A.棉纺织品
B.景德镇的瓷器
C.刻有文字的甲骨
D.圆形方孔半两钱
27.(2022·湖南·新化县东方文武学校七年级期末)随着央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热播,很多网民表示通过这一纪录片,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激发了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怀。作为学生,热爱祖国必须对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有了人类就有了历史,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2)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农业发达,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有哪两类典型代表?他们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
(3)传说时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著名治水英雄是?该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通过什么制度来推选?
(4)我国有文字可考始于何时?这种古老的文字叫什么?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为司母戊鼎,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商周时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B项正确;中国境内的原始居民主要指的是原始农耕时期的河姆渡人、半坡人等。排除A项;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不能反映出春秋战国纷争。排除C项;中国汉字的演变主要反应在甲骨文等汉字的演变上。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同一朝代的司(后)母戊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因此,据材料推断,该墓修筑于商朝,故选A项,排除BCD项。
3.A
【解析】根据题干“商代司母戊大方鼎”可以容易分辨出是青铜工艺方面的内容,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著名的青铜器,A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4.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有了甲骨文,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A项正确;金文是铸造在商周时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小篆和隶书都是汉字继金文之后的其他书写形式,均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D项。故选A项。
5.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朝人把文字刻在龟甲上或者兽骨上,这种文字已经具备汉子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6.B
【解析】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B符合题意;铭文、小篆、隶书均从甲骨文演化而来,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7.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很多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题干图片文字都像事物的形状,属于象形字,因而题干文字的造字方法是象形,A符合题意;BCD项都是甲骨文的造字方法,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
8.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青铜器的制造在商朝之前已经存在,并不是从商朝开始,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根据所学,我国青铜器种类繁多,有鼎、尊、觚、簋等,青铜器制作工艺复杂,水平高超,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AB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9.B
【解析】第一手资料是历史事实发生时期留下的资料,出士文物一利簋及其铭文是第一手资料,是可信度较高的资料,故B项符合题意;神话传说、电视剧、小说等存在虚构成分,属于第二手资料,可信度低于第一手资料,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D
【点睛】根据所学可知,《周礼》记载“金有六齐(剂),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说明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这体现了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的高超,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铜器,不是甲骨文,排除A项; 材料说的是青铜器的铸造,不是铁农具的制造技术,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青铜器的铸造,不是上面的文字,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解析】依据材料“至少需要70个红陶坩埚”、“每个坩埚旁需要三四个人工作,这样就需要约250人”、“要生产这个鼎总共需要三百人以上”,可见,当时青铜器的生产规模很大,A项正确;B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项。
12.B
【解析】右图的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左图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所以通过图中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故B项正确;夏朝早于商朝,秦朝和西汉晚于商朝,排除ACD。故选B项。
13.B
【解析】: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和种类逐渐丰富,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及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司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B项正确;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精品,排除A项;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排除C项;利簋也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鼎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②④正确,C项正确;猪纹陶体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的文物,兵马俑是秦朝时期的文物,①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成为王公贵族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与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B项正确;商周时期青铜器很少用于农业生产,排除A项;餐具不可能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排除C项;货币与经济有关,材料未涉及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青铜的用途有,食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产工具,这体现了类型多样, A项正确; 等级是用青铜器的种类和数量来表明,兵器体积不庞大,镰刀上也没有铭文,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7.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图一是甲骨文,商朝人刻写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效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图二是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青铜文化的代表,也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故通过这两个图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商朝时期的历史,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8.D
【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三星堆出土的标志性文物,是世界上年代最早、形体面积最大的青铜面具,可用于印证青铜器的高超工艺,D符合题意;图片不能体现半坡人的生活,A不符合题意;炎黄部落的形成的地点不是四川,B不符合题意;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与题干图片无关,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周的青铜器铸造工艺高超,从图片可以看出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①②③正确;根据所学可知青铜器的种类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故④错误。根据分析可知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0.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文物与传说中蚕丛的形象吻合,二者能够相互印证,说明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C项正确;传说和神话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历史,排除A项;“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传说的价值不一定超过考古发现,排除D项。故选C项。
21.B
【解析】根据题干“《殷墟甲骨》”结合所学知识,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商朝又称殷朝,殷墟即商朝的遗址,B项正确;《殷墟甲骨》主要反映的是商朝的历史,不是夏朝、西周、春秋,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C
【解析】根据题干中“有如此丰富的文字档案做资本,结束了只在史载和传说中被感知的历史”可知是在强调甲骨文作为文字对记载和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C项正确;甲骨文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与题干强调文字的作用不符,排除A项;题干中“如此丰富的文字”并非指它记载的内容,排除B项;甲骨文是体系较完整的文字,但不是题干要强调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23.C
【解析】根据所学,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主要有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C项正确;甲骨文不能记录文明的起源,排除A项;甲骨文是商朝的,不能记录元谋人,排除B项;甲骨文不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排除D项。故选C项。
24.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般说来,汉字的造字方法有以下四种: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象形,指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所以其中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的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象形。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中,最原始的是象形,最进步的是形声,故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5.A
【解析】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成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A符合题意;金文是西周是刻在青铜器上文字,排除B;小篆是秦朝时期出现字体,排除C;隶书是秦朝时期出现字体,排除D。故选A。
26.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殷墟青铜器的考古发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商朝迁都到殷以后的社会状况,尤其是青铜器制造业得到了发展,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可以为研究殷商的历史提供确凿的证据。所以C符合题意,ABD项均不是商朝时期的,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7.(1)元谋人;黄帝、炎帝。
(2)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半坡原始居民遗址;水稻、粟。
(3)禹;禅让制。
(4)商朝;甲骨文;司母戊鼎。
【解析】(1)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黄帝、炎帝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有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半坡原始居民遗址等两类典型代表。他们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水稻、粟。
(3)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时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著名治水英雄是禹。该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禅让制来推选的。
(4)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始于商朝。这种古老的文字叫甲骨文。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