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动荡的春秋时期
1.(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出现这一局面的政治背景主要是
A.禅让制的推行 B.世袭制的出现 C.阶级矛盾加剧 D.周王室的衰微
2.(2022·河北邯郸·七年级期末)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
A.齐桓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3.(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
A.退避三舍 B.围魏救赵 C.纸上谈兵 D.三顾茅庐
4.(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从正反两个角度看问题,是学生思维层次跃升的表现。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孕育的积极因素是( )
A.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C.战争中大量人员的伤亡 D.促进了民族融合
5.(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和使用是生产工具上的革命,铁制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6.(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春秋》记载:鲁隐公三年,周平王去世,筹措不到丧葬费用,周王室派周大夫武氏之子到鲁国“求赙(钱财)”,以安葬周平王。这一事件反映了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群雄兼并 D.王室衰微
7.(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古装传奇剧《重耳传奇》根据晋文公重耳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讲述了重耳历经宫斗、流亡、返国、称霸的传奇人生,是一部春秋版的王子历险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重耳传奇》相关的历史背景
A.周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 C.社会动荡 D.统一六国
8.(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各诸侯国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对此时诸侯争霸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加快了民族融合
C.维护了周王权威 D.有利于文化繁荣
9.(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体现出的显著政治特点是( )
A.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剧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王室采取有力措施而中兴 D.霸主联合,与王室争权
10.(2022·河北邢台·七年级期末)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鲁国定期进贡周天子 B.鲁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王室地位衰落 D.周天子依附于诸侯
11.(2022·河北沧州·七年级期末)“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说明( )
A.王室地位增强 B.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C.诸侯争霸开始 D.战国七雄局面形成
12.(2022·河北邢台·七年级期末)孔子曾说:“桓公九合诸侯(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孔子的话表明齐桓公称霸的主要因素是
A.尊王攘夷 B.齐桓公号召力强 C.齐国富庶 D.任用管仲改革
13.(2022·河北沧州·七年级期末)对于春秋时期诸侯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B.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C.促进了周王朝的巩固和统一 D.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14.(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同学们进行学习主题探究,把青铜器、甲骨文、铁制农具、牛耕、诸侯争霸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他们的主题应该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5.(2022·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末)周平王东迁时,尚有百余数量的诸侯国,到战国末期却只剩下齐、楚、秦、燕、赵、魏、韩、卫、中山九个诸侯国。这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A.逐步走向统一
B.兼并战争不断
C.秦国实力最强
D.人民深受灾难
16.(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早期国家向大一统国家发展,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剧烈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促使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 B.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
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思想活跃,文化繁荣
17.(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春秋战国时期是个大变革的时代,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实行变法改革 B.争霸和兼并战争不断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8.(2022·河北沧州·七年级期末)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
A.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B.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
C.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D.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
19.(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20.(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从木、石、骨、蚌农具到铁制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工具方面的革命,铁制农具开始出现是在( )
A.商朝 B.春秋后期 C.战国时期 D.黄帝时期
21.(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儒学居主导地位
22.(2022·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末)“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23.(2022·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末)一位同学在研究先秦历史文化的时候发现了“数典忘祖”这个成语。公元前527年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景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根据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反映出周景王对祖先历史非常熟悉
B.反映出周景王时代诸侯争霸
C.反映出周景王时代天子权威下降
D.反映出晋国大夫的无能
参考答案:
1.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在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这是争霸的前提;宗法分封制破坏;经济上: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各地发展不平衡是诸侯争霸的发生重要原因。故D符合题意;禅让制的推行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世袭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原题;阶级矛盾加剧,与史实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尊王攘夷”“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3.A
【解析】
题目中要求的是春秋时期的成语,退避三舍出自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符合题意的是A项,B是战国时期,CD是魏晋时期的历史。故选A。
4.D
【解析】
根据材料“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可知,春秋争霸的过程中,各民族 长期交往和斗争,促进了民族融合,D项正确;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战争中大量人员的伤亡均不是春秋争霸的积极因素,排除ABC项。故选D项。
5.C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铁制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春秋后期,而不是商朝和西周时期,排除A项、B项;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进一步推广使用,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解析】
周王去世要向诸侯“求赙(钱财)”才能进行安葬,反映了周王地位的衰微,故选D;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周王室的衰微,ABC与这一主旨都不符,排除。
7.D
【解析】
根据题干“是一部春秋版的王子历险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统一六国不是发生了春秋时期,D项正确;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排除ABC项。故选D。
8.B
【解析】
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使诸侯国减少,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向;加强了中原和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交融,破坏了僵化和落后的西周体制,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变革,选项B符合题意;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AD项排除;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是奴隶主贵族之间互相掠夺人口与财富、争夺诸侯间领导权的非正义战争,“尊王攘夷”只是借口并非是为了维护周王的权威,排除C项。故选B项。
9.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命于天子,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争霸战争。“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体现出的春秋时期显著政治特点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项正确;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国家逐渐走向统一,排除A项;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了在争霸战争中取胜纷纷采取有力措施,排除C项;春秋时期霸主并未联合,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鲁国向天子朝贡的次数低于向其他诸侯国朝贡的次数,且亲自去朝见天子只有3次,说明天子地位下降,周王室地位衰落,诸侯势力增强,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C项正确;从鲁国向其他诸侯国进贡次数以及鲁国亲自去朝贡的次数可知,鲁国并没有定期进贡周天子,排除A项;进贡齐国和晋国表明齐国和晋国成为实际的霸主,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周天子依附于诸侯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解析】
根据材料“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可知,周平王时,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大,分封制受到冲击,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诸侯争霸开始,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战国七雄局面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解析】
根据题干“桓公九合诸侯(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结合所学知识,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D项正确;题干孔子的话没有涉及尊王攘夷 、齐桓公号召力强、齐国富庶的信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诸侯的争霸战争导致周王室的统治地位不断下降,不利于周王朝的巩固和统一,C项正确;春秋时期诸侯的争霸战争破坏了社会生产,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排除A项;春秋时期诸侯的争霸战争,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排除B项;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为了在争霸战争中占据优势,实行改革,发展生产,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青铜器、甲骨文、铁制农具、牛耕、诸侯争霸属于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容,属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项正确;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指的是原始社会时期,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指秦汉时期,排除C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解析】
依据题干“周平王东迁时,尚有百余数量的诸侯国,到战国末期却只剩下齐、楚、秦、燕、赵、魏、韩、卫、中山九个诸侯国”,可见经过长期的争霸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局部统一实现,反映了中国逐步走向统一的趋势,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注意理解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是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但是其历史趋势是分裂走向统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16.C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应该从生产力的角度着手,而当时生产力提升的具体表现是铁犁牛耕的推广应用,C项正确;各国进行政治改革、诸侯之间进行兼并战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纷乱变革的表现,不是其根本原因,排除A项、B项;思想活跃,文化繁荣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动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不是促使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中国历史进入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C项正确;变法改革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生变革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争霸和兼并战争不断”出现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解析】
中国人的名字,折射历史事件,反映社会发展,春秋时期,“耕”“牛”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可以佐证春秋时期出现牛耕。春秋时期出现牛耕,C项正确;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表述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A项;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没有体现“耕”,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孔子弟子注重农业,排除D项。故选C项。
19.A
【解析】
鹳鱼石斧纹陶缸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司母戊鼎属于青铜器的代表作,战国铁犁铧属于战国时期的劳动工具。BCD对图片的认识不准确,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20.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商朝、黄帝时期,与铁制农具开始出现的史实不符,排除AD项;战国时期广泛使用铁制农具,排除C项。故选B项。
21.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鲁国朝拜当时强国晋国的次数远高于周天子,说明的是当时周王室衰微,B项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A项排除;春秋时期的显著特征是诸侯争霸,C项排除;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D项排除。故选B。
22.A
【解析】
根据材料“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周王室势力大减,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BCD的内容,排除。故选A。
23.C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西周初年,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而本题中周景王时期,晋大夫没有给周王室缴纳贡品,并且指责周王室没有给赏赐。反映了诸侯的强势,周天子权势下降。C符合题意;A项没有体现出晋国没有交纳贡品的这下现象,A不合题意;题干中制涉及到晋国和周王室的物品,没有体现诸侯争霸,B不合题意;“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反映晋大夫态度比较强硬,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