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8 19:5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 动荡的春秋时期
1.(2022·河南·郑州中原一中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这主要体现了诸侯争霸的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2.(2022·河南驻马店·七年级期末)西周礼治:天子九鼎,诸侯七鼎。春秋时期,郑庄公享九鼎,诸侯竞相效仿。这种情况反映出的问题是
A.春秋时期放宽了对礼治的要求 B.王室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
C.郑庄公得到了天子的特许 D.青铜铸造技术提高,鼎已经普及
3.(2022·河南·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期末)中国成语素以语言精练、寓意深刻而著称。下列成语故事源于春秋时期的是( )
A.退避三舍 B.纸上谈兵 C.朝秦暮楚 D.完璧归赵
4.(2022·河南·二七区十四中七年级期末)小华同学准备以《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参加学校的比赛。 以下素材不能成为其手抄报小标题的是
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农业发展 B.周王室衰微,对诸侯控制减弱
C.商品经济活跃,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D.诸侯争霸,阻碍民族交融
5.(2022·河南·朱口一中七年级期末)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最能反映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是( )
A.钻孔石斧 B.骨耜 C.铁制农具 D.护头铜胄
6.(2022·河南驻马店·七年级期末)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奴隶消极殆工
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7.(2022·河南驻马店·七年级期末)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8.(2022·河南商丘·七年级期末)《简明中国古代史》中写道:“春秋时期。尚有诸侯国一百余个,但多不再听命于天子,出现了大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最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9.(2022·河南信阳·七年级期末)“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10.(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各诸侯国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对此时诸侯争霸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加快了民族融合
C.维护了周王权威 D.有利于文化繁荣
11.(2022·河南·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期末)《论语》中说“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2.(2022·河南周口·七年级期末)西周时,天子要到各诸侯国视察,诸侯定期要到王都朝见天子。而到了东周,巡守礼从没进行过,诸侯也很少朝见天子。这一变化说明( )
A.诸侯争霸 B.社会稳定 C.王室衰微 D.诸侯忠诚
13.(2022·河南安阳·七年级期末)下图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社会状况( )
A.社会动荡不安 B.军事实力强盛 C.青铜业发达 D.经济水平高
14.(2022·河南信阳·七年级期末)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的政治旗号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是( )
A.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天子临朝不理政 D.王室衰微,诸侯崛起,政由方伯
15.(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吕思勉《先秦史》中说:“盖齐工商之业既盛,海利富饶,富强之基久立,故得管仲以用之,而桓公遂为五霸之首也。”这表明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有( )
①齐国经济比较发达 ②任用管仲为相 ③齐国拥有渔业盐业优势 ④大夫田氏主理国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2022·河南信阳·七年级期末)下列两幅图片所示的连环故事画反映的历史事件都出现在(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7.(2022·河南洛阳·七年级期末)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成语典故。以下典故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
①退避三舍②纸上谈兵③约法三章④完璧归赵⑤卧薪尝胆⑥问鼎中原
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国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国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团为楚国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国所并。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
A.诸侯争霸过程中的情况 B.周天子管辖范围扩大
C.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D.国家间交往密切
19.(2022·河南三门峡·七年级期末)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下列哪一现象与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不相符( )
A.周平王直接管辖地区仅有洛邑一带 B.分封制逐步瓦解
C.诸侯定期向周天子进献贡物 D.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
20.(2022·河南鹤壁·七年级期末)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21.(2022·河南信阳·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商朝时期 D.夏朝
22.(2022·河南郑州·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
A.西周统治时期 B.20万年前
C.春秋战国时期 D.7000年前
23.(2022·河南·平舆六中七年级期末)下图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生产工具的变化。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打制石器 ②骨耜 ③磨制石斧 ④铁犁铧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24.(2022·河南信阳·七年级期末)“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5.(2022·河南郑州·七年级期末)实物史料和图片材料,有助于我们认识历史的发展变化。观察下列图片,通过比较最能说明
A.建筑技术的发展
B.冶铸工艺的提高
C.战争武器的改进
D.生产力不断进步
26.(2022·河南·濮阳市油田第八中学七年级期末)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年),由于边境问题与郑国争执,周桓王率军讨伐郑国,郑庄公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以上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周王室衰微,诸侯做大 B.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C.霸主“尊王攘夷”,辅助弱国 D.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27.(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发掘了曾侯乙墓(墓主人为战国早期的诸侯国曾国的诸侯,名叫乙),共出土了包括九鼎八簋和编钟在内的文物万余件。该墓九鼎八簋的出土,说明
A.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B.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
C.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出现在战国 D.礼乐制度当时已遭破坏
28.(2022·河南周口·七年级期末)“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29.(2022·河南信阳·七年级期末)山戎(春秋时期少数民族)特有的“戎菽”(大豆),因为齐桓公征伐山戎而“布于天下”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争霸战争促使了山戎的灭亡
B.诸侯争霸战争促进了各族经济的交流
C.诸侯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D.诸侯争霸战争完成了国家的大一统
参考答案:
1.A
【解析】根据“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反映的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不是经过、结果和影响,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郑庄公使用了只有周王才能使用的九鼎,这说明当时的礼制遭到破坏,体现了王室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B项正确;郑庄公的行为是破坏了礼制,而非春秋时期放宽了对礼治的要求和郑庄公得到了天子的特许,更不能说明鼎已经普及,排除ACD项。故选B项。
3.A
【解析】春秋时期时期的成语有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三令五申、卧薪尝胆战。A项正确;国时期时期的成语有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纸上谈兵、围魏救赵。排除BCD项。故选A项。
4.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争霸,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交融,D项符合题意;春秋时期在农业方面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农业发展。经济方面商品经济活跃,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在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对诸侯控制减弱,排除ABC项。故选D项。
5.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C项符合题意;钻孔石斧,是新石器时代的劳动工具,排除A项;骨耜是河姆渡人从事水稻种植的主要生产工具,排除B项;护头铜胄与商朝青铜器相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解析】“分地则速”说明出现了土地私有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土地私有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生产力的提升,故选D;个体农耕取代集体耕作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A;“消极怠工”和“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C。
7.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牛’、‘耕’”作为名”,由此判断与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之交,中国铁制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进步,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8.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B项正确;“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都曾是春秋霸主,但不是最早霸主,排除ACD项。故选B项。
9.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的春秋五霸之首指的是齐国齐桓公,B项正确;周武王是西周建立者,春秋争霸出现在东周,且是诸侯国,排除A项;晋文公、 楚庄王均是齐桓公之后的霸主,排除CD项。故选B项。
10.B
【解析】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使诸侯国减少,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向;加强了中原和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交融,破坏了僵化和落后的西周体制,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变革,选项B符合题意;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AD项排除;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是奴隶主贵族之间互相掠夺人口与财富、争夺诸侯间领导权的非正义战争,“尊王攘夷”只是借口并非是为了维护周王的权威,排除C项。故选B项。
11.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礼乐征伐的命令由天子发出,到了春秋时期,分封制被破坏,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出现了“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D项正确;排除C项;夏朝和商朝尚未实行分封制,排除A、B项。故选D项。
12.C
【解析】根据材料“到了东周,巡守礼从没进行过,诸侯也很少朝见天子”及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王室逐渐衰微,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排除A项;B、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D项。故选C项。
13.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显示的是作战的攻击和防护工具,体现了战争和社会的动荡,A项正确;弱国也有武器,材料是为了说明军事冲突频繁,当时铁器已经出现,铜制武器体现不出经济水平高,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4.D
【解析】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材料中齐桓公的做法体现出此时期的政治特征,D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成为天子的条件,排除A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描述的是井田制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诸侯崛起,不是天子临朝不理政,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齐工商之业既盛,海利富饶,富强之基久立”,可知齐国经济比较发达,拥有渔业盐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 管仲 为相,实行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因此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有①②③。A项符合题意;④大夫田氏主理国政,与齐桓公时期史实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B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可知材料反映的史实是春秋争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争夺霸主地位进行征战,退避三舍与晋文公争霸有关,卧薪尝胆与越王勾践争霸有关。B项正确;ACD项与图片反映的史实不符,可排除。故选B项。
17.B
【解析】据所学知识,①退避三舍与晋文公有关,发生在春秋时期;②纸上谈兵发生在战国时期;③约法三章处置刘邦灭亡秦朝,不是春秋时期;④完璧归赵发生在战国时期;⑤卧薪尝胆与越王勾践有关,放生在春秋时期;⑥问鼎中原出自于楚庄王争霸,属于春秋时期;因此①⑤⑥属于春秋时期,B项正确;ACD项排除。故B项。
18.A
【解析】根据题干“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国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国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国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吞并其他小国,疆域不断扩展,这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属于诸侯争霸过程中的情况,A项正确;春秋时期是周天子权威衰微时期,管辖的范围变小,排除B项;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春秋时期没有皇帝,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而不是国家间交往密切,排除D项。故选A项。
19.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即东周时期,这个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周天子地位下降,诸侯国实力强大,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诸侯已经不再定期向周天子进献贡物,故C符合题意;故BD不符合题意;春秋时期,周平王直接管辖地区仅有洛邑一带,故A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历史统一的趋势日趋明显。故正确答案为D。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A
【解析】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可以判断,孔子弟子生活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使用“牛”“耕”作为名、字,这就说明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牛耕,故排除BCD,A项正确。故选A项。
22.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主要体现为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C项正确;西周统治时期处于努力社会时期,农业生产力发展缓慢,排除A项;20万年前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农业还未产生,排除B项;7000年前处于原始农耕时期,农业发展缓慢,排除D项。故选C项。
23.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如,北京人。骨耜是河姆渡人从事水稻种植的主要生产工具,生活在距今7000年左右。距今约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使用磨制石器,春秋时期出现了铁犁,故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③②④,C项正确;A、B、D项顺序排列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4.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生产力的变化,以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土地买卖禁令失效,逐渐转为私有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全面繁荣,社会呈现出追逐利益的局面。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5.D
【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的人民使用石斧和骨耜耕地,工具十分落后,农业生产很不发达,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图片内容无关,排除;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分析图片选择题的解题方式,认真观察图片的变化,结合图片的内容分析从骨耜到牛耕,生产力发生的变化和影响,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
26.A
【解析】材料“郑庄公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周王室衰微,诸侯做大,故排除CD项,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分裂趋势加剧的信息,排除B项。故选A项。
27.D
【解析】依据题干“曾侯乙墓(墓主人为战国早期的诸侯国曾国的诸侯,名叫乙),共出土了包括九鼎八簋和编钟在内的文物万余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鼎八簋”是中央政权的象征,按照周礼,贵族在使用“九鼎八簋”的种类、数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用于“九鼎八簋”种类和数量的多寡直接代表了贵族等级的高低,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由此可知,在曾侯乙这个诸侯的墓里发现了九鼎八簋和编钟在内的文物万余件,这说明当时礼乐制度当时已遭破坏,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内容不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理解题干的内容,抓住人物曾侯乙的身份,结合“九鼎八簋”代表的意义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审题的能力以及扎实的基本功。
28.A
【解析】根据材料“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周王室势力大减,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BCD的内容,排除。故选A。
29.B
【解析】题干反映了齐桓公征伐山戎导致了山戎所特有的“戎菽”传播到各地,体现诸侯争霸战争促进了各族经济的交流,丰富了当时的农作物种类,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ACD的内容,排除。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