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秦统一中国
1.(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方式的综合。如图中秦始皇实施的政治制度是
A. B.
C. D.
2.(2022·河北沧州·七年级期末)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以后只留一种,请问秦统一后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3.(2022·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末)秦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主要是因为推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刺史制度
4.(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李白诗句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最终完成“扫六合”的大业在()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9年 D.公元前207
5.(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A.A B.B C.C D.D
6.(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7.(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材料反映了秦巩固统一措施包括( )
①统一货币②统一度量衡
③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④统一文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
A.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D.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9.(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一位家住咸阳郊区的老农收到家书,得知其子在参与长城西起点的修筑。老人的儿子劳作的地方是
A.辽东 B.长安 C.临洮 D.咸阳
10.(2022·河北邯郸·七年级期末)为安定北部边疆,抵御匈奴的侵扰,秦朝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尊王攘夷” B.修筑长城
C.修建秦陵兵马俑 D.兴修灵渠
11.(2022·河北·邢台市开元中学七年级期末)“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这一水利工程是( )
A.大运河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12.(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李克强总理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秦朝时,为了让官员“有权不可任性”而设立的官职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13.(2022·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末)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始皇为监察官员而设立的官职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
14.(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 )
A.统一六国 B.统一思想 C.统一文字 D.统一度量衡
15.(2022·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末)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A.公元前3世纪 B.公元前2世纪 C.公元2世纪 D.公元3世纪
16.(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公元前238年,嬴政开始亲政,为统一六国的战争积极准备着。他制定了三步战略: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不到10年时间,嬴政先后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由此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秦朝 C.隋朝 D.元朝
17.(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 )
A.秦朝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B.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C.秦朝皇帝为民,与民共享 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18.(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秦朝建立以前,中国无论是名义如何,实际上都是分裂的。自秦国统一天下的工作完成,集权政府的确立,“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发生在( )
A.公元前21世纪 B.公元前8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2世纪
19.(2022·河北·邢台市开元中学七年级期末)《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这里“秦皇”的主要贡献是( )
A.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统治时期被史学界称为盛世
C.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D.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20.(2022·河北邯郸·七年级期末)“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现代的行政区划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材料所述的是哪一制度所起的作用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21.(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18年前,38000多枚秦简在湖南里耶小城出土,“复活”了秦朝部分历史。其中最能体现“一统之治”的是( )
A.设置郡县 征调徭役 B.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C.奖励军功 鼓励耕织 D.开垦农田 制作农具
22.(2022·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末)秦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命蒙恬反击匈奴 B.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C.郡县制的推行 D.统一东南、岭南等地
23.(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秦朝咸阳的一位商人,从邯郸郡购进一批粮食。结账时,这位商人支付的货币是( )
A. B.
C. D.
24.(2022·河北·威县第五中学七年级期末)《帝国的终结》认为“秦,虽死犹存”。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②建立多民族国家③焚书坑儒④统一货币、度量衡⑤开凿灵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25.(2022·河北沧州·七年级期末)“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秦始皇采取以上措施的目的是( )
A.歼灭六国 B.确立中央集权
C.巩固统一 D.镇压农民起义
26.(2022·河北邢台·七年级期末)如图是济南地铁LOGO“泉城蓝”。由篆体“泉”字变形而来,该字体最早成为全国规范文字是在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27.(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B.向大一统国家发展
C.兼并成争连的不断 D.统一国家不断巩固
28.(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史学家认为:“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下列措施能反映秦始皇“长远的眼光设计”的有
①统一文字②建造阿房宫③统一度量衡④建立郡县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9.(2022·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末)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皇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2022·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末)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三 图一是在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及里面的铭文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图二是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的一段史料。
材料四 (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到了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厮杀攻伐),周天子弗能禁(没办法禁止)……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材料二中“天下为家”开创了什么制度?
(2)材料三中两种不同史料提及到的相同制度是________。两者都是研究西周制度的史料,但史料类型不同,其中:属于一手史料的是图___中的史料。
(3)依据材料四,概括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结合所学,写出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4)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1.(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解析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秦统治者把“皇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三:
材料四:“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秦朝的建立者是谁?材料二中“三公”里负责管理行政事务的是哪位官员?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秦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32.(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文字叫什么?它的出现有什么意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材料二: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华局面。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2)材料二中“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被称为什么?其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序》
(3)材料中“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指的是秦朝推行的哪一项措施?以哪种文字作为通用文字?
(4)青少年应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作出贡献,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1.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中央集权制,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C项符合题意;A项内容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不符合题意;B项是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D项内容是西周时期的宗法制,不符合题意;故选C。
2.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是商朝出现的文字;选项B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选项D是秦朝后期的文字,不符合题意,故选C。
3.B
【解析】
秦朝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故B符合题意,排除A;行省制是元朝首创,排除C;刺史制度是汉武帝时期建立,排除D。故选B。
4.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B项正确;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排除A项;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排除C项;公元前207年,赵高指鹿为马,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解析】
题目的关键信息是秦朝的一位商人,秦朝的货币是方孔圆形半两钱,故答案选B。
6.A
【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文化方面,秦朝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更为简单的隶书。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小篆,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均为汉字发展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故选A。
7.D
【解析】
依据“一法度衡石丈尺”可知反映了秦统一度量衡的措施,“车同轨”可知反映了秦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的措施,即统一车轨,“书同文字”可知反映了秦统一文字的措施,②③④正确;统一货币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①排除。故选D。
8.B
【解析】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故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9.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因此,老人的儿子劳作的地方是临洮,故选C项;辽东是秦长城的东起点,排除A项;长安和咸阳与题干无关,排除BD项。
10.B
【解析】
为安定北部边疆,抵御匈奴的侵扰,秦朝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修筑长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B项正确;“尊王攘夷”与秦朝无关,排除A项;修建秦陵兵马俑与抵御匈奴的侵扰无关,排除C项;兴修灵渠与抵御匈奴的侵扰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六国后,为统一岭南,秦修建了灵渠,它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C项正确;大运河是隋朝修建的, 郑国渠在北方,白渠是汉武帝修建的,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2.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总揽全国的军政要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由此可知,在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选项C符合题意;丞相分管行政,A排除;太尉分管军事,B排除;郡守是地方官员,D排除;故选C。
13.B
【解析】
为了适应统一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秦始皇为监察官员而设立的官职是御史大夫,B正确;AC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B。
14.A
【解析】
根据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秦朝完成了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定都咸阳。秦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思想、文字、度量衡”方面的内容,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故公元前221年就是公元前3世纪,A正确;BCD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选A。
16.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不到10年时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故B符合题意。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隋朝的建立者是隋文帝杨坚,元朝的建立者是忽必烈,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可以看出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皇权至上,皇帝独尊,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材料中指的是秦朝之前人们以金玉为印,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皇帝与民众的关系,排除C项;根据材料“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材料中指的是秦朝之前人们以金玉为印,而非皇帝,排除D项。故选A项。
18.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
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秦朝是在公元前221年建立的,这一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故C符合题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公元2世纪,不符合题意,故ABD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C。
准确掌握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
19.A
【解析】
材料中“秦皇”是指秦始皇,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A项正确;秦始皇统治时期实行暴政,并没有开创盛世局面,排除B项;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汉武帝时期,排除C项;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是孝文帝改革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0.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选项D符合题意;A项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赐给亲属和功臣,分封他们为诸侯;C项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是由皇帝任命产生;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开创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A项正确;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排除B项;奖励军功、鼓励耕织,与商鞅变法内容相关,排除C项;开垦农田、制作农具不符合“一统之治”,排除D项。故选A项。
22.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C项符合题意;命蒙恬反击匈奴、统一东南、岭南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使用圆形方孔铜钱是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3.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
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B符合题意。A C D是统一前的诸侯国货币,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4.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虽死犹存”指的是秦虽然灭亡,但它实行的一些政策措施或成果却保留下来,①②④⑤至今还依然存在,D项正确;焚书坑儒只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存在,排除包含③的选项ABC项。故选D项。
25.C
【解析】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的目的是巩固统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措施的实行是在灭六国之后,排除A项;材料措施的实行是在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之后,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镇压农民起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6.C
【解析】
根据题干“济南地铁LOGO‘泉城蓝’,由篆体‘泉’字变形而来”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为消除战国时遗留下的文字差异,命令李斯等人制定小篆,将其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故C正确;商朝、西周还没有形成小篆字体,排除AB项;西汉是秦朝后的朝代,排除D项。故选C项。
27.B
【解析】
根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春秋到战国再到秦朝,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局部统一,使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所以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从分裂到统一,没有涉及分封制度趋于完善,所以A不符合题意;兼并战争不断只是片面信息,主要是反映从分裂到统一,所以C不符合题意;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从分裂到统一的趋势,没有涉及统一国家不断巩固,所以D不符合题意。
28.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社会的进步,具有“长远眼光设计”;郡县制的建立影响到现在,故B正确;修造阿房宫不具有“长远眼光设计”,②错误,故排除ACD项,故选B。
2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这种说法本身就不正确,分封制是周朝时期的政策,秦朝时期实行的是郡县制,应该排除③。所以答案选B。
30.(1)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2) 分封制 一
(3)避免分封制所带来的诸侯割据;郡县制使中央直接控制了全国各地(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4)适应社会发展;巩固统治。
【解析】
(1)
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反映了禅让制。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材料二中“天下为家”开创了世袭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
根据材料三“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史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两种不同史料提及到的相同制度是分封制。两者都是研究西周制度的史料,但史料类型不同,其中:属于一手史料的是图一中的史料。
(3)
依据材料四“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到了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厮杀攻伐),周天子弗能禁(没办法禁止)……置诸侯不便。”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是避免分封制所带来的诸侯割据;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影响是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4)
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适应社会发展,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31.(1)嬴政(或秦始皇);丞相。
(2)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
(3)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秦朝的建立者是嬴政(或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定都咸阳。材料二中“三公”里负责管理行政事务的是丞相。从秦朝开始,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2)根据材料二“秦统治者把‘皇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可知,秦朝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有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
(3)根据材料三图片和材料四“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概括可知,秦朝统一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
32.(1)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商朝。
(2)百家争鸣;“仁”。
(3)统一文字;小篆。
(4)批判地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片的形状,可判断出材料一中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根据材料二“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样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其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核心思想是“仁”。
(3)根据材料“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秦朝推行的统一文字的措施。秦朝统一后,为了加强文化交流,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作为通用文字。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我们青少年应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作出贡献,需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