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秦末农民大起义
1.(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
①陈胜 ②项羽 ③吴广 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022·河北沧州·七年级期末)秦末农民战争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马陵之战
3.(2022·河北邯郸·七年级期末)“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此口号的号召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这次起义的名称是( )
A.牧野之战 B.楚汉之争
C.国人暴动 D.陈胜、吴广起义
4.(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如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秦末农民起义 B.牧野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5.(2022·河北邢台·七年级期末)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领导者是( )
A.周武王 B.陈胜、吴广 C.项羽 D.刘邦
6.(2022·河北邢台·七年级期末)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材料叙述了秦朝
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法律严苛 D.兵役沉重
7.(2022·河北邯郸·七年级期末)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①大泽乡起义 ②牧野之战 ③楚汉之争 ④陈胜建立政权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③②④①
8.(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下图所示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事件爆发于公元前209年 B.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遇雨无法按期到达
C.事件的领导者是项羽、刘邦 D.该事件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9.(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时制作的年代标尺,③处应是( )
A.西周建立 B.春秋时期
C.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 D.秦朝建立
10.(2022·河北邯郸·七年级期末)阅读某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格处应该是( )
A.商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11.(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上画有一格“楚河—汉界”,作为红方和蓝方的分界线,这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战争。楚汉战争的性质是
A.刘邦和项羽争夺农民起义领导权的战争 B.秦末农民战争的继续
C.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 D.汉朝取代秦朝的战争
12.(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种现象说明
A.秦朝人民的风俗习惯,不喜欢穿鞋子,而喜欢拄拐杖
B.秦朝规定人民不能穿鞋子,只能拄拐杖
C.秦朝法律的严酷
D.拐杖是进口商品
13.(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
B.民族矛盾尖锐
C.秦统治者的暴政
D.戍边的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坏,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
14.(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下列语句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关的是( )
A.失期,法当斩 B.天下苦秦久矣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5.(2022·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末)从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从下图所示中不能直接获取的信息是( )
A.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据地在陈县 B.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地点在大泽乡
C.陈胜、吴广起义军主力向西进军,直逼咸阳 D.陈胜、吴广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地点在咸阳
16.(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史记 陈涉世家》中记载,陈胜年轻时曾对一起耕作的农民说过:“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来,陈胜做了一件惊天动地得大事,即
A.刺杀秦始皇 B.推翻了秦朝
C.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D.建立汉朝
17.(2022·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末)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18.(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蒲松龄的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哪两个历史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末、春秋末 C.战国、三国 D.秦初、汉初
19.(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发生在( )
A.商纣和周武王之间 B.夏桀和商汤之间
C.秦二世和陈胜之间 D.项羽和刘邦之间
20.(2022·河北邢台·七年级期末)象棋是中国的一项国粹,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区空隙,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反映了历史上哪场战争
A.城濮之战 B.楚汉之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长平之战
21.(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
A.楚汉之争 B.战国称雄 C.秦灭六国 D.春秋争霸
22.(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
23.(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脏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材料表明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是( )
A.残酷的刑法 B.沉重的赋税 C.繁重的徭役 D.可怕的殉葬
24.(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在评论秦朝的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以下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A.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B.自称“始皇帝”,拥有无上权威
C.焚书坑儒,修筑长城 D.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
25.(2022·河北·邢台市开元中学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1)李白的这首诗描述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的气势,他完成统一大业是哪一年
(2)在秦朝,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什么?在中央设政权机构,是由哪三个官职统领的?
(3)请列举三条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巩固统治的措施。
(4)材料二中所述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26.(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录片《中国》第四集《一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幅员辽阔的秦朝建立,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一统,塑造了中国国家形态与精神内核的根基,“统一”从此成为中国人内心不变的追求。
材料二 下面是秦朝统一度、量、衡的部分图片。
材料三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1)材料一中实现“统一”是哪位历史人物?他建立的朝代存在多少年?
(2)材料二中“度量衡图片”,表明实现了材料一中哪一方面的“一统”?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边,途中遇雨误期,按照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领导了大泽乡起义。这场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以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项羽、刘邦是大泽乡起义之后,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二者为争夺帝位而进行了楚汉之争,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击败秦军主力的关键战役,长平战役是战国后期秦赵之间的战役,秦军大败赵军,A不符合题意;牧野之战发生在商周时期,排除C;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和魏国之间的战役,D也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为B。
3.D
【解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陈胜的话语,他讲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号召大家起来起义推翻暴秦。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D项正确;牧野之战是周武王伐纣的战役,排除A项;楚汉之争是秦末项羽和刘邦争夺领导权的战争,排除B项;国人暴动是西周后期的平民暴动,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图示是大泽乡起义。大泽乡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A项正确;牧野之战是商军和周武王的决战,排除B项;长平之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排除CD项。故选A项。
5.B
【解析】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B项正确;周武王是西周的建立者,排除A项;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秦末农民起义,排除CD项。故选B项。
6.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根据材料“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可知秦朝其刑法极其严酷。选项C符合题意, A是赋税、B是徭役、D是兵役,因此选项ABD与题干内容法律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C。
7.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①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④起义军攻下陈,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③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所以正确的时间顺序是②①④③,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8.A
【解析】
图片反映的是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又叫大泽乡起义,故A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暴政,直接原因是遇雨无法按期到达戍边地点,排除B;陈胜吴广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和吴广,排除C;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但以失败告终,排除D。故选A。
9.C
【解析】
依据示意图信息“公元前209年”可知,③处应是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公元前209年夏天,有九百多个农民被征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朝的法律,就要被处死,他们当中的领队人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于是杀死了押队的军官,对众人说,我们即使去服兵役也要死去十之六七,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他们的号召下,大家热烈响应,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他们斩木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了,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排除;B项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排除;D项建立于公元前221年,排除。故选C。
10.B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之后是西汉,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刘邦取胜。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B项正确;商朝出现在西周之前,排除A项;东汉出现时间晚于西汉,排除C项;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实现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解析】
依据题干“楚汉战争”,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战争”,C项正确;A项不是性质,排除;楚汉战争的性质是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不是秦末农民战争的继续,排除B项;汉朝建立于刘邦消灭项羽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解析】
根据题干“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说明秦朝法律的严酷。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的刑罚极其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故C项正确;题干现象说明的是秦朝法律的严酷,无法说明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时期,秦朝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秦二世更加残暴、任意杀害兄长姐妹和文武大臣,政治十分黑暗。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C项正确;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民族矛盾尖锐不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戍边的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坏,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这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这正说明了秦朝的暴政,故B符合题意;“失期,法当斩”,这是秦朝的法律,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D
【解析】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D符合题意;ABC项都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史实相符,排除。故选择D。
16.C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陈胜”“农民”“惊天动地”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9年夏,九百多个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而被迫停止前进,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在陈胜和吴广的领导下,九百多个农民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他们斩木为武器,举起反抗的旗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由此可知,陈胜做了一件惊天动地得大事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陈胜”“农民”“惊天动地”,据此判断,陈胜领导的是秦末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得出正确答案。
17.B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朝的徭役繁重、秦朝的赋税很重和秦朝的刑法残酷都是秦的暴政的表现。秦朝统一度量衡和秦末农民起义无关。①②④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18.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破釜沉舟与巨鹿之战有关,发生在秦末,卧薪尝胆与越王勾践奋发图强攻灭吴国有关,发生在春秋时期,B项正确;ACD与题干描述的时期不符,排除。故选B项。
19.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坡下,项羽兵败自刎。这 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D项正确;ABC项不题意,排除。故选D项。
20.B
【解析】
据题干“楚河”“汉界”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便是来源于这段历史,B项正确;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排除A项;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排除C项;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21.A
【解析】
“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反映的是楚汉之争,楚汉之争是刘邦、项羽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22.A
【解析】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反映事件的是秦朝建立、秦朝的灭亡和楚汉战争;“高祖兴,汉业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西汉的建立,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无关。故选A。
23.A
【解析】
根据材料“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脏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分析可知反映了残酷的刑法,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沉重的赋税”,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繁重的徭役”,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繁重的徭役”,排除D项。故选A项。
24.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秦始皇征调大批人力、物力修筑了长城。焚书坑儒和修筑长城使秦始皇失去可民心,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故C符合题意;兼并六国,完成统一顺应了民心,排除A;自称“始皇帝”,拥有无上权威不能论证张岂之的观点,排除B;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是中央集权制的内容,排除D。故选C。
25.(1)公元前221年;
(2)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任写三条即可)
(4)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描写秦王嬴政统一天下的气势,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2)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政权机构,设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百官。
(3)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等内容中任选三个即可。
(4)
根据材料二“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可知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遇雨失期,揭竿而起,因此材料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
26.(1)人物:嬴政(或秦始皇);14年。
(2)方面:经济;作用: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制度:郡县制;影响: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解析】
(1)
根据材料“……幅员辽阔的秦朝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实现“统一”是秦始皇嬴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存在于前221年~前207年,共14年。
(2)
根据材料二“秦朝统一度、量、衡的部分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度、量、衡属于经济方面的“一统”;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
根据材料“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实行郡县制。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