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8 19:4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秦末农民大起义
1.(2022·河南驻马店·七年级期末)秦末农民战争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马陵之战
2.(2022·河南·朱口一中七年级期末)我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有历史渊源的,它与下列哪项有关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楚汉之争
3.(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从修建骊山陵、长城、阿房宫可以看出,秦的暴政其中之一的表现是
A.繁重的徭役 B.沉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罚 D.可怕的殉葬
4.(2022·河南郑州·七年级期末)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修建阿房宫 B.秦末农民起义 C.楚汉之争 D.秦的暴政
5.(2022·河南安阳·七年级期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话出现于( )
A.长陵之战 B.大泽乡起义 C.楚汉之争 D.淝水之战
6.(2022·河南驻马店·七年级期末)中国象棋棋盘有“楚河”“汉界”,象征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该战争对阵双方是
A.夏桀和商汤 B.商纣和周武王 C.秦军和陈胜 D.项羽和刘邦
7.(2022·河南驻马店·七年级期末)小明在学校组织的历史故事大会上,抽到一组关键字“霸王别姬、四面楚歌、乌江自剔”。和这组关键字有关的人物是
A.刘邦 B.秦始皇 C.项羽 D.张良
8.(2022·河南周口·七年级期末)秦朝灭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而展开争战,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 )
A.阪泉之战 B.牧野之战 C.楚汉之争 D.巨鹿之战
9.(2022·河南三门峡·七年级期末)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10.(2022·河南·濮阳市油田第八中学七年级期末)有资料显示:秦朝时期田租、口赋“二十倍于古”;北击匈奴南攻越族时,男子出征,女子运输军粮者不绝于道;阿房宫、骊山陵墓总计役使民夫200万人以上,占全国总人口的10%。此一资料反映了秦朝( )
A.财政困难 B.农业落后
C.刑法严酷 D.赋税、徭役、兵役繁重
11.(2022·河南·朱口一中七年级期末)《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上乐以刑杀为威。”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朝( )
A.赋税沉重 B.徭役繁杂 C.刑法残酷 D.兵役繁重
12.(2022·河南周口·七年级期末)秦朝刑罚残酷无比,仅死刑就有许多种。人民动辄犯禁,于是“天下愁怨”。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为残暴和腐化,“赋敛愈重,戍徭无已”。这说明当时
A.阶级矛盾激化 B.法制破坏严重 C.农民战争频繁 D.地方势力强大
13.(2022·河南周口·七年级期末)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秦朝措施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A.严刑苛法 B.统一文字 C.设立郡县 D.开凿灵渠
14.(2022·河南洛阳·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15.(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认识图片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下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春秋争霸战争风起云涌 B.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百应
C.越王勾践北上会盟诸侯 D.项羽气吞山河的霸气
16.(2022·河南驻马店·七年级期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起义军直抵咸阳,灭亡秦朝
C.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北击匈奴 D.陈胜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
17.(2022·河南驻马店·七年级期末)“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无音讯;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这首秦腔的唱词反映的是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 )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18.(2022·河南·二七区十四中七年级期末)秦朝的残暴统治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它爆发的时间位于下面时间轴中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9.(2022·河南·郑州中原一中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所到之处,农民纷纷响应,踊跃加入起义军。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人民盼望楚国复兴 B.人民受到起义军的迷惑
C.秦的暴政不得人心 D.陈胜、吴广的个人魅力
20.(2022·河南郑州·七年级期末)对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史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沉重的赋税导致秦末农民起义 B.残酷的刑罚导致大泽乡起义
C.思想的禁锢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D.繁重的徭役导致大泽乡起义
21.(2022·河南焦作·七年级期末)《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有一幅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春秋和秦末 B.春秋和战国 C.战国和汉初 D.秦末和春秋
22.(2022·河南三门峡·七年级期末)成语“破釜沉舟”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23.(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 )
①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②建立了张楚政权 ③打击了秦朝黑暗统治
④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材料三: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另据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材料四:据《史记》记载:“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贾谊在《过秦论》中论述:“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1)材料中“秦王”是谁?他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从他的治国措施来看,用了战国时期哪一学术派别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巩固北部边疆采取了哪些措施?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的哪些社会现象?
(4)材料四中《史记》和《过秦论》的记载或论述均涉及哪一历史事件?
(5)材料三和材料四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6)秦朝的兴与亡,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25.(2022·河南周口·七年级期末)读图,回答问题。
(1)图(a)反映了我国哪个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除图(a)内容外,这个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2)图(b)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这个封建王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仅经历二世就灭亡了。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该王朝的灭亡给你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击败秦军主力的关键战役,长平战役是战国后期秦赵之间的战役,秦军大败赵军,A不符合题意;牧野之战发生在商周时期,排除C;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和魏国之间的战役,D也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为B。
2.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因此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与楚汉之争相关。选项D符合题意;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之战;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朝末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之战。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修建骊山陵、长城、阿房宫都属于徭役,体现了秦朝的徭役繁重,这是秦的暴政的体现之一,A项正确;赋税沉重指的是农民要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排除B项;修建骊山陵、长城、阿房宫不属于刑罚,排除C项;殉葬指的是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下令将大量宫女殉葬,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从根本上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故D符合题意。修建阿房宫是秦滥用民力的具体表现,秦末农民起义直接灭亡了秦朝,楚汉之争是在秦亡后,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5.B
【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项正确;长陵之战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无关,排除A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现于大泽乡起义,排除CD项。故选B项。
6.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4年的战争,这被称为楚汉之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汉朝而告终,D项正确;商族的成汤灭掉夏朝夏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史称“商汤灭夏”,排除A项;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纣王,史称“武王伐纣”,排除B项;陈胜吴广起义反对秦朝暴政揭竿起义,史称“陈胜吴广起义”,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解析】根据题千并结台所学知识可知,霸王别姬、四面楚歌、乌江自刎都是出自垓下之战,项羽与刘邦决战于垓,刘邦军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自刎于乌江,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C项符合题意;刘邦是西汉的建立者,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秦始皇是秦朝的建立者,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张良,助刘邦建立汉朝,助刘盈保住太子之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故C符合题意;A项阪泉之战是炎黄之间进行的战争;B项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过程中的一次关键战役;D项巨鹿之战是项羽和秦军主力之间进行的战争;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9.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朝的徭役繁重、秦朝的赋税很重和秦朝的刑法残酷都是秦的暴政的表现。秦朝统一度量衡和秦末农民起义无关。①②④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10.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朝时期田租、口赋“二十倍于古”;北击匈奴南攻越族时,男子出征,女子运输军粮者不绝于道;阿房宫、骊山陵墓总计役使民夫200万人以上,占全国总人口的10%,说明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财政困难、农业落后、刑法严酷,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C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秦始皇重用掌管监狱的官员,这些官员都是他信任的官员,皇上很喜欢用刑罚、刑法惩罚不听从的人来树立威严,所以材料反映了秦朝的刑法残酷,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赋税、徭役、兵役的内容,排除ABD。故选C。
12.A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天下愁怨”“秦二世更为残暴和腐化”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剖腹等10多种。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因此题干材料说明当时阶级矛盾激化,A项正确;法制破坏严重、农民战争频繁、地方势力强大题干材料都未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A
【解析】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的刑罚及其残酷,所以严刑苛法能够证明秦代“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故选A;BCD是秦朝巩固统一方面的措施,与“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无关,排除。
14.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黄巾起义的原因是朝政腐败,统治黑暗,所以两者当时的社会统治都是非常黑暗的;陈胜、吴广起义是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按律当斩,所以此次起义是临时起意,没有经过精心准备,而东汉黄巾起义是经过精心策划,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所以B项关于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陈胜、吴广起义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失败,黄巾起义在东汉政府的残酷镇压下,在历时9个月后失败,因此C项共同点的说法正确;从作用上看,陈胜、吴广起义和黄金起义都对各自当时的政府统治以沉重打击,使其一蹶不振,D项相同点的说法也是正确的。故选B。
点睛:解题时围绕选项总结分析两次起义的原因、准备情况、结果和作用,排除两者相同点的正确说法,找出相同点的错误说法。
15.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为反抗暴秦统治,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百应,中国历史是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B项正确;材料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与春秋争霸、越王勾践和项羽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A项符合题意;是刘邦和项羽灭了秦朝,排除B项;陈胜、吴广起义直接原因是在前往渔阳的途中遇到大雨耽误了期限,按律当斩,被迫才起义的,排除C项;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大败秦军,排除D项。故选A项。
17.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唱词反映了秦朝末年对人民(主要是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因为秦始皇统治时期,农民要把收获的大部分作为赋税交给政府,还有服役和徭役;秦朝的刑法很残酷,最终导致秦末陈胜吴广起义,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陈胜吴广起义的始终,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陈胜吴广起义的结果是否成功或失败,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这次起义导致的历史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8.A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A项正确;②、③、 ④时间与“公元前209年”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9.C
【解析】根据“农民纷纷响应,踊跃加入起义军”可得出秦朝的暴政不得人心,因此农民积极参加起义,C项正确;材料与楚国复兴无关,排除A项;迷惑的说法错误,也不是个人魅力,排除BD项。故选C项。
20.B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秦代刑具表明秦代刑罚残酷,大泽乡起义的原因也与秦朝刑罚残酷有关,陈胜吴广等人因遇到大雨误了期限,按照秦朝律法要被处死,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秦朝的赋税沉重和徭役的繁重,排除AD项;秦朝的思想禁锢措施是焚书坑儒,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
21.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是指秦朝末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指春秋后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排除。
22.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8年,项羽率军五万赴巨鹿解救被围的赵王歇,在项羽率军渡过漳河后命全军将士砸毁行军锅,沉掉渡河船只,破釜沉舟以示决一死战的决心,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准确识记,可用排除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所以可以排除④,其他选项都符合陈胜、吴广起义的特征。故选A。
24.(1)秦始皇(或嬴政);秦朝;法家。
(2)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郡县制。
(3)秦朝繁重的徭役、繁重的兵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罚。
(4)陈胜吴广起义。
(5)秦朝的暴政导致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秦朝的统治最终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
(6)秦朝创立的统一国家、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措施等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虽短暂,但其兴亡的教训也为后来汉初的统治者所接受。(此题是开放式答案,举任意一方面的例子即可)。
【解析】(1)
根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结合所学可知“秦王”是秦始皇。他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秦朝。根据所学可知从他的治国措施来看,用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
(2)
根据材料二“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结合所学可从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回答巩固北部边疆采取的措施;在地理上实行郡县制。
(3)
根据材料三“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结合所学可知体现秦朝繁重的徭役、繁重的兵役、沉重的赋税;根据材料三“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秦朝严酷的刑罚。
(4)
根据材料四“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秦末农民起义,即陈胜吴广起义。
(5)
根据材料三是秦朝的暴政,材料四是由暴政导致的农民起义,因此二者有必然关系。秦朝的统治最终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
(6)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只要是秦朝对历史产生的影响都可以举例子,如秦朝创立的统一国家、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措施等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5.(1)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等。
(2)陈胜、吴广起义。秦的残暴统治。
(3)残暴的统治必然导致国家灭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反映的是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全国设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三公,分管行政军事监察,地方推行郡县制。这是我国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除图(a)内容外,秦朝还采取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修筑长城等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b)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就会被杀,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这就是陈胜、吴广起义。所以该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残暴统治。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秦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后期的残暴的统治,是人民生活困苦,必然导致国家灭亡;由此可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