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精卫填海》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8 23:4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3.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感受到神话故事精卫鸟的精神魅力,受到人格的浸染和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1.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并读出韵味。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感受到神话故事精卫鸟的精神魅力,受到人格的浸染和熏陶。
三、教学准备:
1.阅读精卫与《山海经》的相关资料。
2.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孩子特别爱读书,大家知道的故事可多了,现在我来考考你,你都读了哪些神话故事?
生:(预设)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师:大家知道的神话故事真多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个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里吗?
生:《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师:有很多故事出自于《山海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山海经》。(出示 PPT)
师:大家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你觉得他与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
生:具有传奇色彩、充满幻想、......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中一则神话故事《精卫填海》,读一读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味。
二)、阅读经典,感受韵律
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 50页,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把句子读通顺,感觉难读的地方就反复多读几遍。
生:自主读文章。
师:同学们,读完了吗?读了几遍,这些文字都是几千年前的语言,那时的语言显然不同于我们现在的话,谁来说说你在读这段文字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了他有点生硬、艰涩、难读......
师:这么难读的古文,谁来试一试?
生:展示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能把几千年前的古文读下来,老师发现读这些句子时我们应该适当停顿,读出节奏,下面老师读一遍,大家感受一下。
生:自主朗读。
师:同学们,现在你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节奏,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生:借助停顿,读出节奏
师:如果能够对照文中的注释,粗知这段话的大意,再去读的时候。就能读出古文的意思了。
师:同学们,借助注释,默读思考,读不懂的地方,可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也可以问老师。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谁能讲一下这个故事。
三)、解读经典,领悟故事
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想象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好的一个神话故事,那么古人是想用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可以学习精卫的什么精神?
生:自读课文,读出情感,感悟敬畏的精神。
师:想一想,人们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呢?出去游玩时,尤其游泳时注意什么?
生:没有大人陪伴不能私自去水边,要去正规游泳馆游泳......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的、坚定的、顽强的、不畏艰险的精卫。想一想具有精卫填海精神的人还有哪些?
生:后羿、夸父、袁隆平......
四)、课外经典,拓展延伸
1.把今天的古文读给家长听一听,
2.除了中国古代神话,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有神话故事,如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有关的书籍。
看看谁知道的神话故事多,谁讲的最精彩!
五)、《精卫填海》课堂练习
1. 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这场地震中,有极少( shǎo shào )数人幸存,这名少( shǎo shào )女是其中之一。
(2)精卫常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堙( yān yīn )于东海。
(3)子曰( yuē rì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 读拼音,写汉字。
(1)康熙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 dì()王。
(2)那个小女孩在河边玩耍时不幸 nì()水,是王叔叔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她。(3)勤劳的小燕子忙着 xián()泥筑巢,往 fǎn()于我家和田野中。
3. 读句子,选出加点词语的正确含义。
少女:A 未婚的年轻女子 B小女儿
(1)这群少女如同盛开的花朵,美丽动人。()
(2)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故:A老,旧,过去的。 B因此 C缘故,原因 D意外的事情
(3)回到离开多年的故乡,白发苍苍的老人忍不住热泪盈眶。( )
(4)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5)小刚多次无故迟到,班主任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
4. 下列句子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B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C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五、《精卫填海》教学反思
《精卫填海》是一篇简短的小古文,文章内容简单易于理解,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时时刻刻地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学,自己发现,自己体验。具体表现如下:
(1)能针对中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让传统文化与自然、音乐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营造了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如以图激趣,以看动画片引入,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本篇课文的学习。这样一改学古文枯燥无味的现状,激发了孩子阅读神话故事的积极性,让孩子能自觉地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2)学生对古典神话文本的认读难度较大,我结合学古诗的方法给学生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三部曲,即读通课文、读懂内容、读出感受。并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孩子去感悟、去实践。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化难为易。不仅提高了阅读的兴趣,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习内容作了有益的补充和整合。比如教学伊始就让学生说自己感兴趣的神话故事的名字,然后看图片说故事,期间穿插阅读了《精卫填海》这首浅显易懂的小诗,最后让学生充分驰骋想象的翅膀,设想精卫为她的填海大业不停奔忙的情形,结束时又推荐一些神话故事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这样不仅把课内外有机地联系起来,还扩大了教学资源,构建了开放的语文课堂,使新课标的精神得以体现。一次教学一次提升,每堂课都是有缺憾的艺术,唯有继续解读文本,走进学生,逐步把握教学的技巧,才能逐步达成教学的制高点,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我将为此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