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登基,登基以后为巩固皇权,他采取的措施有( )
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
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③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改善国家财政状况
④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大规模出击匈奴并打败匈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022·河北沧州·七年级期末)毛泽东《沁园春 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3.(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4.(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汉代讲学图》,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讲学的内容应该是( )
A.儒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兵家学说 D.墨家学说
5.(2022·河北·邢台市开元中学七年级期末)“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气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得以实现,离不开一大批官员的辅佐。这些官员中的代表人物是
A.李斯 B.董仲舒 C.蔡伦 D.诸葛亮
6.(2022·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末)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科举制
7.(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西汉时期,朝廷为了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施行的政策有( )
①统一车轨、文字
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统一铸造五铢钱
④统一调配物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汉书》记载:“武帝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武帝采取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 )
A.解决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 B.加强思想控制
C.反击匈奴的进攻 D.轻徭薄赋
9.(2022·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末)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令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材料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A.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B.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C.加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为朝廷选拔了大量人才
10.(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1.(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巩固和发展大一统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12.(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推恩令 B.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 D.张骞通西域
13.(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大一统是“特殊的公共权力的集中,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还有物质和精神的附属物”。汉武帝为了集中国家“公共权力”,在“精神”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刺史制度 B.远征匈奴 C.独尊儒术 D.盐铁专卖
14.(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B.焚书坑儒 推恩令
C.统一文字 推恩令 D.统一文字 罢黜百家
15.(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一书中认为∶“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他们的“动机”是
A.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B.发展思想文化
C.树立皇帝的权威 D.消灭异端学说
16.(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从本质上体现了( )
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加强思想控制 D.注重儒家学说
17.(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只要人民读一种书。其共同目的是
A.减轻人民负担
B.以德化民
C.摧残文化,实行暴政
D.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18.(2022·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末)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光武帝 D.汉景帝
19.(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提示历史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
A.刺史的设置——加强了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检举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C.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D.闭关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20.(2022·河北邢台·七年级期末)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新政的亮点之一是反腐力度的加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以保证政府工作的清廉高效。在西汉时期,负责监督地方官吏的是
A.丞相 B.刺史 C.郡守 D.御史大夫
21.(2022·河北·威县第五中学七年级期末)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这种制度
A.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B.标志着贵族政治的终结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选官标准 D.促进了思想大一统的实现
22.(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从现有史料来看,深圳市南头古城一带是汉武帝时期番禺盐官的驻地。由此可印证汉武帝( )
A.实施“推恩令” B.实行盐铁专卖 C.铸造五铢钱 D.建立刺史制度
23.(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
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
24.(2022·河北邢台·七年级期末)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兴办太学 B.平抑物价 C.盐铁专卖 D.统一铸币
25.(2022·河北邯郸·七年级期末)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文帝 D.汉武帝
26.(2022·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末)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
A.实行冶铁官营专卖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27.(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富豪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变。而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铸币 B.盐铁专卖 C.焚书坑儒 D.独尊儒术
28.(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训形式多是“家书”或“遗令”,重视教育子弟,内容涉及从修身到治学,从处世到事君。此后各朝,上至达官下至平民,多有家训问世,内容多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家训
A.只出现在显贵家庭 B.受儒家思想影响大
C.形式单一内容统一 D.满足科举考试需要
29.(2022·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末)《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 D.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
30.(2022·河北邯郸·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沁园春 雪》
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1)秦皇、汉武分别指是?
(2)为巩固统一局面秦皇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项?
(3)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4)材料二中反映的问题,汉武听取了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1.(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秦统一以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汉武帝在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使之成为汉朝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也从此成为中国历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评价秦始皇、汉武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贡献。
32.(2022·河北邢台·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摘编自《礼记礼运》
材料二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摘编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见图。
材料四 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反映了古代哪一项制度?这一制度有何特点?
(2)材料二反映的西周实行的制度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三的示意图反映了哪个朝代开创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4)据材料四回答,汉初分封王国后产生了什么影响?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消除这一影响?
33.(2022·河北沧州·七年级期末)材料一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时,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哪一朝代在地方管理上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采取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
34.(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迨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暂,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1)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哪年?秦朝哪项制度“创导”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
材料二:如下图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作用?
材料三: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体现的是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这项措施的实施有何作用?
材料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这一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统编)七年级上册
(4)材料四中“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这一建议”,“这一建议”是指什么建议?据材料四回答,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这一建议?
35.(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秦朝的政治结构图
(2)秦始皇首创了上图中的这种制度,写出这一制度的名称。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
——部编版七上历史教材
(3)针对材料三这种现象,西汉的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
36.(2022·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末)阅读以下有关汉武帝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遂畴咨(访求)海内,举其俊茂(才智杰出的人),与之立功……”
——班固《汉书》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汉武帝在哪一领域采取的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深远影响?
材料二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汉代教育的特点。
材料三 ……汉武帝在文治武功上都展现出了个人的雄才大略。他用巧妙的方式实现了权力集中,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创造出了并不多见的晴空。
——徐卫民《秦汉历史文化研究》
(3)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在政治上“用巧妙的方式实现了权力集中”的举措是什么?
材料四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
(4)根据材料四指出毛泽东是如何评价汉武帝的?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37.(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是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材料三: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了克服“诸侯”的弊端,巩固统一,秦始皇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高祖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的目的。针对材料中后来出现的问题,汉武帝是如何妥善解决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在汉武帝时期,采取了谁提出的什么建议使孔子“被放在一个神坛上”?
38.(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李老师设计了《走近中国文明》的探究方案,请你也来参与他们的活动,并完成下面任务。
任务一:走进文化遗产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齐民要术》书影
(1)依据如图,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最能说明北京人的生产状况的一个示例。
(2)写出如图中这部著作的作者及其历史地位。
任务二:欣赏汉字之美
刻有文字的甲骨 《兰亭序》(局部)
(3)参考如图,请说出甲骨文发现的重要意义。
(4)参考如图,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书法演变成一种艺术是在什么时期。
任务三:阐释政治文明
(5)如图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请依据如图概括秦朝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
任务四:探究儒家命运
秦坑儒谷 汉代讲经图
(6)请依据两幅图说说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
39.(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巩固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枉过其正矣。
——《汉书·诸侯王表》
(1)图片一体现秦始皇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来管理国家?图片中所示哪位官员是负责监察百官的?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从图片二可以看出,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地主豪强和地方官吏的监察,在地方上设立了什么宫职?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汉武帝是如何来维护国家统一的?
(3)“秦皇汉武”被后人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伟大政治功绩是什么?
40.(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无不体现出中国先民的政治智慧,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努力、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用“这种公正的方式”选举出让大家信服的人当首领(例:尧,舜,禹),以带领大家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1)据材料一,请说出文中“这种公正的方式”是指哪种制度?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实行这种制度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在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2)材料二反映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该政治制度的作用。
材料三:
(3)材料三政治制度示意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它的开创者是谁?
材料四: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4)根据材料四写出汉武帝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主要措施分别是什么?
41.(2022·河北邯郸·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武官,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哈佛极简中国史》
(1)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这种政策实施后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
材料三:汉初几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遭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3)西汉初年,这种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为什么?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初实施什么政策?
42.(2022·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什么制度?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此制度的创立者是谁? 在中央和地方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平津侯列传》
(3)材料三中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什么建议?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统治者实行这些政治制度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汉武帝巩固皇权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巩固皇权,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改善国家财政状况;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大规模出击匈奴并打败匈奴等;因此选项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2.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行,统一了思想,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可知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选项B符合题意;汉武帝不是开国皇帝,A排除;汉武帝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C排除;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出现在隋朝,D排除。故选B。
3.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取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的正统思想,使汉朝形成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排除。
5.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是西汉时期的君主,辅佐他的是董仲舒,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B项正确;李斯是秦朝时期的官员,排除A项;蔡伦是东汉时期的发明家,排除C项;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解析】
材料中引文的大意为要想天下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分割王国封地以削弱其实力,联系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王国问题逐渐突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是贾谊提出对此一削弱王国的实力,汉武帝推行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故此题应选C.。
7.C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将盐铁、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②③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统一七国文字,颁行小篆;为了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轨。①错误,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8.A
【解析】
根据“武帝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和所学,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王国问题的解决,不是思想方面,也不是少数民 族的侵扰,也不是经济方面,排除BCD项。故选A项。
9.B
【解析】
根据材料“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令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推恩令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强化了皇权。B项正确;三次北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排除A项;推恩令是政治方面的措施,与社会经济关联不大,排除C项;推恩令与朝廷选拔人才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解析】
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项正确;远古人类时期的阶段特征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排除A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时期,排除B项;夏商周属于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转变为奴隶社会再转变为封建社会的变革时期,故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汉武”是指汉武帝。汉武帝统治时期,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的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局面得到巩固和进一步发展。汉武帝最主要的功绩是巩固和发展大一统。C项正确;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排除A项;秦始皇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排除B项;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解析】
据材料“政治”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秦始皇“焚书坑儒”,而不是汉武帝,排除B项;统一文字也是秦始皇的措施,排除C项;张骞通西域不属于政治,而是属于文化交流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解析】
考查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在思想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汉武帝在“精神”方面采取的措施是独尊儒术。故C正确;刺史制度是政治制度,故排除A项;远征匈奴是军事方面,故排除B项;盐铁专卖是经济角度,故排除D项。故选C。
14.A
【解析】
根据“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可得出材料说明的是秦始皇与汉武帝都加强了思想方面的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项正确;推恩令是解决王国问题的,排除BC项;统一文字与“不要人民读书”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可知,汉武帝认为天下不太平,主要是因为思想和言论不同导致的,所以为了巩固统治,要统一思想,故A正确;思想的统一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的,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皇帝的权威,故C错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目的是消除异端学说,汉武帝不是这个目的,故D错误。综上故选A。
16.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体现了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思想环境宽松活跃的氛围,而西汉“独尊儒术”使得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唯一的正统,其他各家不能“并进”,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实质上是中央集权的强化。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7.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了“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解题的关键需要识记,为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的措施。
18.B
【解析】
根据题干……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孔子的儒家学说被定位国家的教义思想。汉武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儒生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与秦不同的做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B项正确;秦始皇采用的法家思想,焚书坑儒,拒绝儒家思想,排除B项;光武帝公元25年,光武帝建立东汉。公元25年属于公元1世纪,排除C项;汉景帝没有把“孔子学说”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在征和四年(公元前 89 年)设置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的职责是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刺史是监督和检举地方官员的官职。所以A因果搭配错误,BCD搭配正确,故选A项。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
20.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B项正确;秦朝在中央设置丞相,掌管行政,排除A项;郡守是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机构的长官,排除C项;秦朝在中央御史大夫,长官监察事务,排除D项。故选B项。
21.A
【解析】
根据“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可得出是察举制,按品行的标准选官,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A项正确;察举不是贵族政治的终结的标志,排除B项;C项是指科举,排除C项;D项是独尊儒术,排除D项。故选A项。
22.B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实现大一统,在经济上,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据“盐官”及所学知识可知,从现有史料来看,深圳市南头古城一带是汉武帝时期番禺盐官的驻地,由此可印证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B符合题意;ACD项都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措施,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B。
23.D
【解析】
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有: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故D符合题意;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不是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措施的作用,排除ABC。故选D。
24.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故D正确;兴办太学是汉武帝思想方面的措施,故A错误;BC是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政策但是与货币无关,故BC错误。综上故选D。
25.D
【解析】
依据题干“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反映了“新的朝代”是继秦朝的之后,可知是西汉。结合课本所学,秦朝灭亡后,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的开国君主。西汉武帝时期,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D正确;A排除;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了西汉初期的文景之治,BC排除;故选D。
26.A
【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可知,这体现了实行冶铁官营专卖,A项正确,排除BCD 三项。故选A项。
27.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A项正确;盐铁专卖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但与与货币无关,排除B项;秦朝焚书坑儒,排除C项;“独尊儒术”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28.B
【解析】
依据题干内容“多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知中国古代家训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体现了儒家思想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内涵,B正确;依据题干可知家训不仅出现在显贵家庭,也出现在平民家庭,A排除;依据题干“重视教育子弟,内容从涉及修身到治学,从处世到事君”可见中国古代家训的内容较为丰富,C排除;依据题干可知,中国古代家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而科举考试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后的隋唐时期,因此并不都是满足科举考试需要,D排除。故选B。
29.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盐铁专卖和中央铸币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A正确;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的是儒家思想,B错误;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的重点是社会安定,与题意不符,C错误;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是经济大一统措施的间接结果,不是直接影响。D错误。综上故选A。
30.(1)秦始皇、汉武帝。
(2)①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国家一切军政大权。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③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推行郡县制。
(3)秦皇:焚书坑儒。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汉武帝听取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内容: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皇指的是秦始皇嬴政;汉武指的是西汉时期的汉武帝。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统一局面秦皇在政治上建立了一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设立皇帝,皇帝专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至于影响深远的一项,是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时期采取焚书坑儒的政策,通过强制手段切断思想文化传播途径来达到控制甚至是禁锢思想的目的;汉武帝时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措施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通过中央大力推行儒家思想来达到控制思想的目的。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针对王权问题,汉武帝时期听取主父偃建议颁布了“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点睛:重点掌握秦始皇时期和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产生的而历史影响等知识。
31.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建立郡县制,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政治上,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思想上,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经济上,实现盐铁官营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对外派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开创了中外交流新局面。
【解析】
依据材料“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依据材料“汉武帝在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使之成为汉朝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也从此成为中国历代思想文化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政治上,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思想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经济上,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对外关系上,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开创了中外交流新局面。
32.(1)禅让制;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体制。
(4)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颁布推恩令。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禅让制的特点是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
根据材料二“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可知反映西周分封制是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分封制的实行,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3)
根据材料三“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郡、县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秦朝开创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体制。
(4)
根据材料四“ 汉初,……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可知,汉初分封王国后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33.(1)西周 秦 西汉。
分封制 郡县制 推恩令。
(2)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或巩固统治)。(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材料二“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反映的是秦朝时期推行的郡县制。材料三“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反映的是西汉时期推行的推恩令。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分封制、郡县制、推恩令的实行都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或巩固统治)。
34.(1)公元前221年;郡县制。
(2)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3)推恩令;消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
(1)
根据所学可知,“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指的是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所以完成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为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说明该制度在地方上的表现是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实行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2)
根据图示可知,图示说明的是文字上的措施,废除了六国文字,采取用小篆为标准文字。根据所学可知,文字的统一作用体现在政治上和经济文化上,如有利于政令通畅,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
根据材料可知,“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颁布的“推恩令”;“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主。”说明“推恩令”的推行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
根据所学可知,董仲舒的建议是“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这一建议”说明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了尊崇儒术,兴办太学的措施。
35.(1)制度:分封制;目的: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中央集权制;郡县制。
(3)汉武帝采取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实行推恩令)。
(4)适时调整统治政策;勇于改革,大胆创新。
【解析】
(1)
根据材料“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首创了上图中的这种制度,这一制度的名称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郡县制度。
(3)
根据材料三“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诸侯实力强大,威胁中央,针对材料三这种现象,汉武帝采取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令规定诸侯王处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4)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的共同之处是适时调整统治政策;勇于改革,大胆创新。
36.(1)思想领域。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2)特点:国家设立专门教育机构;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注重考试,建立专门制度。
(3)颁布“推恩令”。
(4)汉武帝晚年虽有失误,但仍不失为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客观、公正,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
【解析】
(1)
根据材料“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遂畴咨(访求)海内,举其俊茂(才智杰出的人),与之立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主要反映了汉武帝在思想领域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2)
根据材料二“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可归纳出国家设立专门教育机构;根据“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可归纳出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根据“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可归纳出注重考试,建立专门制度等。
(3)
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在政治上“用巧妙的方式实现了权力集中”的举措是颁布“推恩令”。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4)
根据材料四“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可知,毛泽东认为汉武帝晚年虽有失误,但仍不失为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评价历史人物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客观、公正,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
37.(1)推行郡县制
(2)目的: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
措施: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3)董仲舒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析】
(1)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这样皇帝就牢牢的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利,这一措施削弱了诸侯的势力,克服了“诸侯”的弊端,加强了中央集权。
(2)
依据材料“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知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针对材料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这一情况,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底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3)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8.(1)示例:使用打制石器,学会使用火,保存火种。
(2)贾思勰;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3)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善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时期:东汉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或魏晋时期)。
(5)特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6)态度: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解析】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使用的是打制石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2)
读图中文字可知,这部著作是《齐民要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方面,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
(5)
读图片可知,在中央秦朝设立三公,三公都要对最高统治者皇帝负责。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由中央垂直统领。因此秦朝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6)
“秦坑儒谷”反映了秦朝限制儒生。而汉代讲经图则反映了太学中传播儒家经典的画面,反映出了汉代对儒家的推崇。由此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9.(1)中央集权制度 御史大夫 郡县制
(2)刺史 颁布推恩令
(3)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
【解析】
(1)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度,中央政府设承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上,行郡县制。 故图一体现了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来管理国家。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问题三: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上采取了郡县制。
(2)
问题一:依据图二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地主豪强和地方官吏的监察,在地方上设立了刺史。问题二: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了推恩令,削弱了封建王侯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3)
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汉武帝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帝王,他们在位期间都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对抗匈奴巩固边疆,这些措施都有力地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40.(1)禅让制;
根源: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努力、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
(2)分封制;
作用: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任意一点)
(3)秦朝;;秦始皇(秦王嬴政)
(4)政治:颁布推恩令;
经济: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任意一点)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由“‘这种公正的方式’选举出让大家信服的人当首领(例:尧,舜,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根据才德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因此文中“这种公正的方式”是指禅让制。由“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努力、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用‘这种公正的方式’”,可知当时实行这种制度的根源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努力、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
(2)
根据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确立分封制。因此材料反映西周的分封制;由“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在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周天子的统治之下”,可知西周实行该政治制度的作用,是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
(3)
根据材料三政治制度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因此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政治制度,它的开创者是秦始皇。
(4)
根据材料四,由“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可知,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有“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可知,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因此汉武帝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主要措施分别是颁布推恩令、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等。
41.(1)实施推恩令;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文景之治;汉初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到武官,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汉武帝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文景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初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42.(1)分封制
(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的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推行郡县制。
(3)推恩令
(4)维护其统治
【解析】
(1)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材料一中“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周初分封的目的是巩固对周边的统治.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据材料中“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判断是秦朝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立者是秦始皇。秦统一六国后,为适应新的形势,加强中央集权,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的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本题考查推恩令。由材料“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反映的是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推恩令的措施。推恩令的推行,削弱了王国势力,解决了西汉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4)本题考查学以致用能力,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综上所述,历朝历代统治者采取的这些政治制度,主要作用是维护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