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8 20:2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13.植树的牧羊人
让 ·乔诺
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这部动画片感动了观众,仅一年时间,就使加拿大魁北克省多了150万棵树。这部作品就是《植树的男人》,选入课本后改名为《植树的牧羊人》。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荒凉的阿尔卑斯山地,见证一位牧羊人是怎样把这里变成洋溢着幸福的绿洲的。
第一课时
1.积累字词,识记作家作品。
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3.抓住关键语句,理清作者思路。
学习目标: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 人物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文体知识
作者简介
让 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他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本文节选自《植树的男人》,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 ”的约稿而写的。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背景介绍
读准字音
戳( )穿 坍 ( )塌 山毛榉( )
废墟 ( ) 酬 ( )劳 水渠 ( )
干涸( ) 慷慨( )
chuō
tān


chóu


kāng kǎi
干枯,没有水。
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挖掘根本,问清底细。
不长草木的地方。
理解词义
坍塌:
干涸:
刨根问底:
不毛之地:
疏解字词
课文讲授
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说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靠着自己的体力和毅力,坚持种树,把荒漠变成了绿洲的故事。
(一)整体感知
课文讲授
2.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种了多少年的树?
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动。
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
课文讲授
3.课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和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独自生活,放羊,种树,不爱说话,自信平和,安静,忠厚,不张扬,整洁,一丝不苟。
荒野无际,泉眼干涸,村庄废弃,房屋坍塌。
身体还很硬朗,养蜂,种树,沉默寡言。
橡树,山毛榉树,白桦树已经成林,看到了溪水。
87岁了。
树林,泉水,干净的农舍,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课文讲授
4.通过表格,我们看到,时间在变,牧羊人和高原的情况也在变,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但“变”的同时,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没变”的东西呢?
牧羊人坚持植树造林的行为没变
课文讲授
5.结合全文可发现“我”和牧羊人有过多次见面,为何本文只重点讲述三次见面的情况?
这三次见面最具代表性,分别对应故事的开端、发展与结局,时间跨度长,充分表现了牧人植树的一如既往。而且后两次见面的时间分别在一战结束后和二战即将结束时,引发读者对毁灭与创造的思考,深化了文章主旨。
课文讲授
6.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本文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地在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赞美了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植树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课文讲授
1 .思考:第④段中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他留给我的印象,用“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隐喻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滋润和丰饶。
(二)深入解析
课文讲授
2.文章倒数第二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环境描写。
今天的美景和过去的荒凉形成对比,凸显了牧羊人种树创造的奇迹,为下文的议论、抒情作铺垫。
课堂小结
时间在变,环境在变,生活在变,但是还有一种“不变”,那就是牧羊人对他植树造林事业的坚持。学习课文,通过情节感知人物,我们才刚刚开始,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牧羊人的精神世界。
1.整理本课的生字词,抄二默一。
2.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作业
13.植树的牧羊人
让 ·乔诺
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也深深为主公的精神所震撼。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精神为什么会鼓舞很多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解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2.体会文中环境描写在表现人物和突出主题中的作用。
3.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培养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
新课讲授
1.感知人物形象
以“他是一个 的人。 ”的句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沉默寡言、一丝不苟、充满自信、意志果断、无私奉献、有非凡毅力和坚定信念的人。
新课讲授
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新课讲授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课文中说:“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在高原中独自一个人生活,他处在完全的孤寂中,语言对于他已经不是必需品。“我”与他的几次见面,他话语都不多,基本是有问才有答,关于个人的一些信息,都是在“我”的“不断地询问”下才道出。这也说明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
新课讲授
还可以总结出:“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他是一个有着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的人”,“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他是一个勤劳的人”,“他是一个有着心灵的伟大节操的人”,“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他是一个单纯的人”,等等。注意要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证明观点。
新课讲授
牧羊人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艾力泽·布菲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而是作者虚构出来表达其理想的小说人物。首先,他是一个普通人,创造了伟大的事业,以一己之力把不毛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这是人类精神与肉体力量的体现。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运用这种力量,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能改造恶劣的环境,为人类造福。作者的信念通过艾力泽·布菲这个形象表现了出来。其次,牧羊人始终默默无闻,不求名利和回报,人们享受到了他的赐予,却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新课讲授
2.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
示例: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作者这么细致描写阿尔卑斯山地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作铺垫。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牧羊人通过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新课讲授
小结: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烘托人物形象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深化主题
新课讲授
3.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赞美牧羊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和顽强毅力。也让人们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只要具有不懈的毅力和精神,同样可以创造奇迹。
新课讲授
4.我们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不仅仅是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更有作者恰当得体的评论。迅速浏览课文,划出这些议论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文章的首尾两段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对牧羊人坚持不懈、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的赞美。突出了文章主题。
拓展延伸
杨善洲:植树造林,感动中国
杨善洲,退休后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在荒山上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0多年,把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并把辛苦经营的林场的经营权无偿交给了国家。
大亮山林场的建立使周边多个自然村受益,提高了当地的粮食亩产,也使得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得到保护。
杨善洲种的是树,体现出来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是一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他被评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课堂小结
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充满了生气、富饶的乐园,他身上具备的“只问耕耘,莫问收获”的大爱精神,慷慨无私、默默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植树35年
荒漠
绿洲
作业
1.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2.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