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课题 1.4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制作 高文超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科学思维:
逐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测量平均速度,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目标
3.科学探究: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秒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
平均速度的测量,秒表的使用 。
新知导入
2022年2月12日,我国高亭宇在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以34秒32的成绩夺得冠军。
新知导入
2022年2月12日,我国高亭宇在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以34秒32的成绩夺得冠军。
新知导入
在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接力的决赛上,我国武大靖与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组成强强联合,为中国获得了北京冬奥会的首枚金牌!
新知导入
2022年2月5日,武大靖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中决以2分37.348秒的成绩夺得冠军。
新知导入
怎样测量我国高亭宇速度滑冰的速度?
怎样测量我国武大靖短道速滑的速度?
新知讲解
阅读课文,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整理器材。
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各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
交流总结:
实验目的是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新知讲解
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路程 ),用停表测量时间,用速度 计算平均速。
=
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小车、斜面、金属片。
新知讲解
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放好”“读对”“记全”。
cm
新知讲解
如图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m。准确值是 m。估读值是 m。
1cm
cm
0.451
0.45
0.001
新知讲解
如图所示是机械停表。
新知讲解
停表的作用是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使用停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停表的方法:
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
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新知讲解
如图所示的停表的分度值是
,量程是
s。此时停表的示数是
s。
1s
3600
10
新知讲解
如图所示的停表的分度值是
,量程是
s。
0.1s
900
新知讲解
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路程和时间。
新知讲解
实验前的准备
(1)指导学生将斜面调整好坡度,坡度既不能太陡,这样会使小车滑下的时间太短;坡度也不能太小,由于摩擦,小车可能无法自行下滑。
新知讲解
1.实验前的准备
(2)调整好小车的运动方向,不要使它从斜面上中途滑下。做好小组内人员的分工,哪一个学生操作小车,哪一个操作停表,哪一个记录数据,要分工明确,并协调好。
新知讲解
1.实验前的准备
(3)学生练习用停表计时,先将小车放于斜面顶端,将金属片置于斜面底端,并开始数数:“5、4、3、2、1、0”;读到“0”时操作小车的同学释放小车,负责计时的学生迅速启动停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并报出数值。应让学生练习几次,熟练以后会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些。
新知讲解
制订计划设计实验: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来,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新知讲解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2)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新知讲解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用=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新知讲解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0.6m
4s
0.15m/s
0.3m
3s
0.1m/s
新知讲解
分析论证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0.6m
4s
0.15m/s
0.3m
3s
0.1m/s
结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
新知讲解
强调:(1)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新知讲解
强调:(2)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注意对应关系。
新知讲解
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外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示出来。如图所示,A为可在斜面上自由移动的小车,B为固定在斜面一端位置传感器。
扩展性实验
新知讲解
位置传感器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A与它的距离,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
扩展性实验
新知讲解
计算机把在不同时间测出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显示在屏幕上(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我们就可以直观地看出物体的速度是增大的、减小的还是不变的。
扩展性实验
新知讲解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下面的实验。
(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
(2)将位置传感器B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实验者面对传感器B,前后行走,在计算机屏幕上观察行走速度的变化情况。
扩展性实验
新知讲解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通常用刻度尺、卷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还会用到其他一些技术来测量距离,如超声波测距离。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超声波的指向性强,因而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科学世界 超声波测距
新知讲解
超声波测距离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传播时碰到障碍物会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时就停止计时。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仪器自动计算出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科学世界 超声波测距
新知讲解
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仪器自动计算出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如果障碍物是运动的物体,超声波测量仪还可以测出物体移动的速度。
科学世界 超声波测距
课堂练习
1.在测量李明步行的速度时需要的工具是( )
A.刻度尺和卷尺
B.刻度尺和停表
C.沙漏和停表
D.停表和手表
B
课堂练习
2.我国运动员武大靖在2022年北京冬奥运动会短道速滑夺冠的滑行过程中正确说法的是( )
A.在短道速滑过程中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短道速滑过程中始终做变速直线运动
C.在整个短道速滑过程中做匀速速运动
D.在整个短道速滑过程中做变速运动
D
课堂练习
3.我国运动员高亭宇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以34秒32夺冠,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4.6m/s
B.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4.5km/h
C.做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为14.6m/s
D.做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为14.6km/h
C
课堂练习
4.李明在1000m体育测试的成绩3分40秒,他的平均速度是( )
A. 294.1km/h
B. 4.5m/s
C. 5m/s
D. 4.6m/s
B
课堂练习
5.小车在斜面上上半段的平均速度为0.2m/s,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为0.4m/s,则在整个斜面的平均速度是( )
A. 0.2m/s
B. 0.4m/s
C. 0.3m/s
D. 0.27m/s
D
课堂总结
1.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用 算出速度。间接测量速度。
2.进一步学会了刻度尺、秒表的使用和读数。
3.变速运动的物体用平均速度粗略描述运动快慢。在s这段路程所对应时间t的平均快慢程度。路程和时间必须一一对应。
=
板书设计
1.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用 算出速度。间接测量速度。
2.进一步学会了刻度尺、秒表的使用和读数。
3.变速运动的物体用平均速度粗略描述运动快慢。在s这段路程所对应时间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路程和时间必须一一对应。
=
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P25.T1
2.家庭作业P25.T2、T3、T4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