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与三角形面积、最值、取值范围有关的问题
教 案
第 二 章第 2 节 课题名称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与三角形面积、最值、取值范围有关的问题
学习 目标 会用公式求三角形面积. 体会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边角互换解三角形问题的用法 掌握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值问题及取值范围的方法,选用恰当的变量,求量与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借助于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求最值和取值范围.
重点 难点 重点: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难点:选用恰当的变量,求量与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借助于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求最值和取值范围.
学 习 过 程 与 方 法 知识回顾 三角形面积公式 S=bcsinA=acsinB=absinC已知两边及其夹角
2、应用示例 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题目主要有两种: 1.解三角形求出有关量,利用公式求面积; 2.将面积作为已知条件之一,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一起求解三角形中其他量。 命题方向1 三角形中的面积问题 例1. 在△ABC中,已知∠A=45°,cosB=. (1)求sinC的值; (2)若BC=10,求△ABC的面积. 分析: (1)已知∠B的余弦值,由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可求得正弦值,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通过三角恒等变形可求出sinC的值.(2)由(1)知sinC的值,利用正弦定理可求AB,则面积易得. 解析: (1)∵cosB=,且∠B∈(0,π), ∴sinB==, sinC=sin(180°-A-B)=sin(135°-B)=sin135°cosB-cos135°sinB =×-(-)×=. (2)由正弦定理得=, 即=, 解得AB=14. 故△ABC的面积S=AB·BCsinB =×14×10×=42. 命题方向2 求最大值、最小值的问题 例2.已知⊙O的半径为R,在它的内接三角形ABC中,有2R(sin2A-sin2C)=(a-b)sinB成立,求△ABC面积S的最大值. 分析:先根据已知式子由正弦定理把角转化为边的关系,然后运用余弦定理整理求出△ABC面积S的最大值. 解析:由已知条件得 (2R)2(sin2A-sin2C)=2RsinB(a-b), 即有a2-c2=ab-b2, 又cosC==, ∵C∈(0,π),∴C=,A+B=. ∴S=absinC=ab=·4R2sinAsinB=R2sinAsin(-A)=R2sinA(cosA+sinA)=(sin2A+1-cos2A)=[sin(2A-)+1]. 当2A-=,即A=时,Smax=R2. 规律总结: (1)边、角互化是解三角形问题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边化角,二是角化边. (2)三角形中的三角变形,应灵活运用正、余弦定理.在求值时,要利用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 (3)对于求平面图形中的最值问题,首先要选用恰当的变量,然后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建立待求量与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借助于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求最值,有时要用到不等式的均值定理(后面将要学习)求最值. 〔课堂练习〕 已知△ABC中,22(sin2A-sin2C)=(a-b)sinB,△ABC外接圆半径为2. (1)求∠C; (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 (1)由2(sin2A-sin2C)=(a-b)·sinB得2=(a-b). 又∵R=,∴a2-c2=ab-b2. ∴a2+b2-c2=ab. ∴cosC==, 又∵0°课堂小结 本节课围绕解三角形,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换,并将必修四中的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求三角形的面积,以及求面积的最值和取值范围。
作业布置 1.在△ABC中,C-A=,sinB=. (1)求sinA的值; (2)设AC=,求△ABC的面积. 2.已知a、b、c分别为△ABC内角A、B、C的对边,sin2B=2sin Asin C. (1)若a=b,求cos B; (2)设B=90°,且a=,求△ABC的面积.
课后反思 题目设置的计算量太大,一道题要完整解出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不利于学生对方法的整体把握。 本节课题型太多,留给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较少,学生无法再课堂上完全掌握所学内容。 对于第一类型题求三角形的面积,比较简单,完全可以放手交给学生,更能达到学生学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