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诫子书》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诫子书》教学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8 21:3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诫子书》课堂教学实录
鲁修贤
候堂,学生背诵《<论语>十二章》。
师:上课。班长:起立!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班长:坐下!
师:杜甫和陆游,都有名句吟咏一位历史名人,请大家诵读这些名句——
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唐]杜甫《蜀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杜甫《蜀相》
师:这些名句吟咏的是哪位历史名人呢?
生:诸葛亮。
师:好!看来诸葛亮在大家心目中还是有一定印象的。大家不妨借助资料,进一步强化一下对诸葛亮的印象!
生: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
师:“传世”,不是“转世”。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他的散文、书法、发明方面同样很有成就。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大家到九年级会学习到)、《诫子书》(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等。看一看,《诫子书》,86个字,超短篇。学习这篇课文,我想给大家一个思考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首先我们弄明白这篇散文的体裁,大家看注释①!诫,什么意思?
生:告诫。
生:劝阻。子?
生: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师:书?
生:书信。
师:嗳,明白,这篇散文是书信。那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呢?就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他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有三个学习目标,大家一起读读——
生:读准字音,熟读成诵;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翻译与解析;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道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师:(出示行书《诫子书》图片)这是行书的《诫子书》,我们来听一遍范读!(播放《诫子书》方明朗诵.MP4)大家看课文,我也给大家读一遍。我读完后,大家指出我的优点和缺点。(脱本朗读)呃,请同学们评价老师的朗读!
伍群:那个停顿不是很明显,还有一个字念错了。
师:哪个字?
伍群:那个“多不接世”念成了“终不接世”。
师:很好!(转向全体)他是很用心地听的啊!
晋天茁:停顿没处理好。
师:你具体点说!
晋天茁:“夫君子之行”要这样读:“夫/君子之行”。
师:老师这个发语词“夫”没停顿好?那你再给大家示范一遍!
晋天茁:夫/君子之行。
师:好不好?是不是比老师读得好?
生:(犹豫地)是……
师:行!(向晋天茁同学竖拇指)谢谢你啊!这也算是给老师一个“开导”啊!还有没有?说不出优点你多找找缺点!嗯,(指向植梓城)你说说看!
植梓城:老师你读得很响亮。
师:很响亮?哦,这是优点。你们不觉得我在读的过程中少了个什么吗?(偶有学生嘀咕)
张尚尚:(小声地)名字……
师:名字?谁的名字?
张尚尚:诸葛亮。
师:诸葛亮是什么人?
张尚尚:作者。
师:每篇文章我们都要把作者带出来,作者的名字老师没有读出来,对,你发现得很好,有所发现!还有没有?
张尚尚:没了。
师:没有?没事!刚才有同学说到老师读错了字,停连不恰当,漏掉了作者,还有一些小的问题,可能还不敢说。呶,老师导读一下!看看这些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的节奏,先默默看一遍,看清楚,心中掂一掂,千万不要像老师先前那样犯出那些大家都能发现的错误。看好,不是两个音节一拍,“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两句结构是一样的,读一三拍,不要读成二二拍;“非淡泊/无以/明志”,三二二拍,下一句“非宁静无以致远”跟它的结构是一样的;“夫”,又是一个发语词,“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虽然结构一样,但是,因为“夫”这个地方有个停顿,“学”这个地方就不需停顿了;“非学/无以/广才”跟它的下一句结构一样,二二二拍;“淫慢/则不能/励精”的下一句也跟它一样结构,二三二拍;“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这组四字句都读一三拍,刚才伍群跟老师指出这儿的“多”不要读成“最终”的“终”了,大家也要留意;“悲守/穷庐”,二二拍,“将复何及”又是一三拍。好,看清楚以后,我们来放声朗读!《诫子书》——读!(生按照老师的点拨齐读课文)
师:好!不过,大家可能因我强调了停顿,读的时候好像都特意夸张了,不必要这样。还是得很自然地读。再来一遍!《诫子书》——读!(生再次齐读课文)
师:很好!这一遍比第一遍好多了,就是不是刻意地去运用这种人为的停顿。好,再读一遍!《诫子书》,诸葛亮,读!(生第三遍齐读课文)
师:好!读得不错!我们看这些个字音,特别强调一下!
生:夫fú(君子之行)
师:二声,这是个多音字,作为发语词,它在发起议论的时候读二声“夫fú”。
生:淡泊dànbó
师:淡dàn,四声;泊bó,二声,这也是个多音字。
生:淫yín(慢)
师:前鼻音,二声。
生:遂suì。
师:平舌音,记住。
生:庐lú。
师:边音l。啊,再读一遍!
生:夫fú,淡泊dànbó,淫yín,遂suì,庐lú。
师:下面,我们进入主体,细读课文,疏通文意。做法呢,大家先看课文下面的注释。刚才我们看了注释①,已经知道“诫”“子”“书”三个字的意思,还有18个注释,大家逐一看到,并把它们记牢。根据这些注释,联系上下文,运用代入法把句子翻译过来。如果句子中某个词语没有注释,那就想一想,是不是以前学过的,把前面学过的知识拿过来,组合在一起,把它译通。自主先做这一步,特别注意我这里标红的词语,待会儿我要抽查。个人翻译完了后,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译对,不懂的做好标记。完成了以后用手势示意,噢,现在开始!
(学生自主译文,低声讨论,师巡回指导:询问、点拨、答疑……)
师:好咧,就是还有一个组有点慢,加油!噢,来!我们检查一下效果看!请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晋天茁!
晋天茁: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师:正确。淡泊,李可!
李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师:很好!致远,来,陈秋炜!
陈秋炜: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师:不错!广财。(指向周梓桓)
周梓桓:广才,增长才干。
师:好。“广”是什么意思?
周梓桓:“广”是“增长”。
师:嗯,请坐下!淫慢,罗宇浠!
罗宇浠:淫慢,放纵懈怠。
师:放纵懈怠。嗯,那个词是“懈怠”的意思?
罗宇浠:“慢”是“懈怠”的意思。
师:“慢”是“懈怠”的意思,对的。励精,张尚尚!
张尚尚:励精,振奋精神。
师:哪个词解释成“振奋”了?
张尚尚:励。
师:励,好。险躁,颜恺锐!
颜恺锐:轻薄浮躁。
师:是的。(示意颜恺锐坐下)治性,李凌慧!
李凌慧:修养性情。“治”是“修养”。
师:“治”是“修养”,好!你能重点解释这个词,不错!“驰”,沈轩墨!
沈轩墨:疾行,指迅速逝去。
师:你要是不看课本也能把这个释义脱口而出,那就更好了。
师:好咧,这些此的意思,大家都要记好啊!还要检查句子翻译,三句话。第一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罗甜甜!
罗甜甜: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师:其中这个“以”应该是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注意啊!第二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伍群!
伍群: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师:其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些红色的词都是课文中有注释的,把它们的释义连起来就好。要注意的就是“非”和“无以”了!
生:“非”是“不”,“无以”是“无法来”的意思。
师:嗯!不错。“非”是个否定词,“无以”是“无法来”,“以”还是表目的的。第三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谢冰雪!
谢冰雪: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师:不错!这里“去”的意思是“丧失”。现在,再回到开课时我提到的一个问题: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哦!我们一起再读课文,能背的尝试背诵,边读诵边感悟,读完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齐读或背诵课文)好,回答问题:他为什么写这封信?
生:(思考)诸葛亮……(欲言又止)
师:开动脑筋,语文课上思维训练和表达训练这两方面都要重视!想想,他干嘛要写这封信?哦,晋天茁说——
晋天茁:这告诫儿子……
师:告诫儿子的什么?
晋天茁:告诫儿子的书信。
师:哦,我知道这是告诫儿子的书信,我要求你明白他究竟要告诫儿子什么?为什么告诫儿子?我问他的用意!
晋天茁:要儿子明确他的志向。
师:哦,要儿子明确他的志向。啊,还可以进一步发挥一下!你坐下!哪位同学帮他补充?嗯,罗甜甜举手了,好,你来!
罗甜甜:就是要告诫儿子修身养性,勤奋学习,珍惜时间,励志图强,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说完了。
师:好!这比晋天茁说得全一些。这封家信劝勉儿子修身养德,勤学励志。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是父亲的一片良苦用心。可怜天下父母心!你们的父母自然也是这样的心情。那,诸葛亮对自己的儿子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心意呢?我这里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小小情景剧,大家看看这个内容,能不能体会到一个父亲的心情。这时候,我想找两位同学模拟表演一下,把父亲对儿子寄语期望的那番意味表现出来——(寻看有否学生乐意出演)谁愿意试一试?好!植梓城,钟沛燊,就你俩来吧!
(学生表演情景剧《戏说诸葛亮教子》,植梓城饰演诸葛亮,钟沛燊饰演诸葛瞻。)
亮:儿啊!听说你最近勤练书画,苦读经书,为父今天就考你一考,如何?
瞻:没问题!
亮:可否吟诗一首?
瞻(骄傲的)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亮哥!你看我是否可比魏国曹冲?
亮:我儿聪颖过人,(语重心长)但不可骄傲啊!
(学生全体鼓掌)
师:好!谢谢!重心落在后面这句话,诸葛亮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论多么聪明,但一定不能……
生:骄傲。
师:是的,不能骄傲,不可自满。大家再看,(PPT出示文段)这是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之前写给他的哥哥诸葛瑾的信中的几句话,大家来读读!
生:“瞻今已8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师:翻译过来就是——
生: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
师:聪明固然可喜,但是,聪明而不学习,还是让人担心的。下面我们进一步品读课文,加深体悟。再读一遍课文后,我们小组活动,讨论这个问题。(学生齐读课文)好,现在小组讨论:在诸葛亮看来,要成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提示一下:根据课文的三层意思,看好,一个“夫”发起了一层意思,第二个“夫”发起了又一层意思,然后从“年与时驰……”这儿看再一层意思。文章讲了哪三个条件?讨论讨论……好,来,说一说!说一个条件也可以……周梓桓——
周梓桓:明志跟惜时。
师:嗯,明志,惜时。那一层是说惜时的?(板书)
周梓桓:“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师:哦,第三层是吧?!那中间还有一层是谈什么的?
生:(小声地)学习……
师:李凌慧你说——
李凌慧:我认为,“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是说学习方面的。
师:哦,学习啊?!那由此看来呢,诸葛亮认为要想成才,应该有这么(继续板书)三个条件,成才必须具备立志、学习、惜时这三个基本条件。而这三方面又必须有个前提,必须是在“静”的前提下,你不能浮躁。“静”里面也含有“俭”,你不追求奢华,那么,心就静……
(板书呈现) 学
静→才 谆谆告诫
志 修身治学
惜时
师: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这儿有个资料,大家也来读读——
生:(资料助读)“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
师:不是“诱jiàng(降)”,是“诱xiáng(降)”,把音读准。说诸葛瞻始终没有接受邓艾的诱降,可见诸葛亮教子成效显著,抑或说可见《诫子书》的效用。《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当然,也影响着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势必也会影响我们在座同学的未来。第二个活动,感悟文情,从《诫子书》中,我们读出了什么,想一想!读好了,讨论一下,填这个空——(出示填空题)
从《诫子书》中我读出:诸葛亮,不仅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父亲!
师:是位什么样的父亲,用两三个词语高度概括!秦文博——
秦文博:品格高尚,然后是对子女要求严格。
师:嗯,答对两点。晋天茁——今天表现不错,来!
晋天茁:他更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父亲。
师:哎哎,学识渊博的父亲!郭坤涛,今天举手很积极啊!你说——
郭坤涛: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
师: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啊!可能有些同学还有不同的评价,看法都可往这里面放。诸葛亮自身品格高洁,才学渊博,刚才同学们也说到他教子有方,尤其是对子女要求严格。好咧,课文上到这里,我们检测一下——
(当堂检测)
1.填空。(3分)
诸葛亮,字( ),三国时蜀汉的( )家,( )家。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5分)
静以修身 非淡泊无以明志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3.翻译句子。(6分)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学生答题,教师讲评)
师:好!大多数同学掌握得比较好。个别不熟练的,课后加把劲,认真消化好!下面,我们尝试背诵,还不太会背的同学跟着会背的同学,跟!也可以打开书跟着读。《诫子书》——背!(学生背诵或朗读)
师:背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前要看出一幅画面来。(下课铃响)好!留点课后作业:
①熟背《诫子书》。②课外阅读: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除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还有《曾国藩家书》、《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希望大家找到有关的书籍阅读。下课!
班长:起立!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PPT推送“教师寄语”)
大志成大学成大才,
小志成小学成小才,
无志不成学不成才。
(2021.11.23作课,2022.3.12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