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9-25 21:01:19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康市明珠学校 胡海燕中国微雕艺术原子操控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1803 道尔顿(英)原子实模型化学原子论:
(1)物质都是由不可分割的粒子即原子构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单位,在化学反应中,原子 仅仅是重新排列,而不会被创造或消失
(3)同种元素的原子完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主要表现 为质量的不同。科学想象:比拼汤姆生
原子内部确实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存在,那原子还是如道尔顿所言的那样,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吗?请与汤姆生一起想象、推理。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该粒子质量非常小原子内的一种基本粒子
1897年 汤姆生阴极射线实验事实
(阴极射线:从低压气体放电管阴极放出的粒子流)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
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
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葡萄干面包式”模型情景剧表演时间地点:1909年的一个下午 曼切斯特大学
人物: 汉斯盖革 马斯登
情景对话:
盖革:我们每天在数屏幕上微小的几乎是无形的闪烁点,可真累呀!
马斯登:对啊,都几个星期过去了, α粒子不都是不改变方向直接穿过吗?
合:哎,我们的眼睛都快不行了!(静止3秒)
盖革:呀!快看!有α粒子改变方向了,而且角度还很大呢!
马斯登: My god! 还有被反方向折回的呢! 卢瑟福和他的学生们设计了利用镭等放射性元素产生的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分析现象、大胆质疑、合理建模
①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不改变行进的方向
②少数α粒子产生偏转,
③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方向折回。引导讨论:
①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这现象说明了什么?
②大角度散射是因为撞击到电子吗?
③极少数α粒子几乎被反方向折回,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卢瑟福(英)
E.Rutherford(1871-1937)含核原子模型:
(1)每一个原子都有一个体积极小、极密实的核
(2)原子核占有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原子质量
(3)原子核被一个体积很大的几乎什么也没有的空
间包围着
(4)原子核外的空间里极稀疏地散布着电子,其总
电荷数恰好与原子核中的正电荷数相等
(5)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如同行星绕太阳转
难解之谜:当电子围绕原子核运转时,它会因辐
射电池波而失去能量,并因此最终会坠落到原子核
上,原子的结构应该也随之崩溃。

贡献:区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核外空间
—— 卢瑟福的含核原子模型无法解释原子
的相对稳定性和线状光谱。卢瑟福含核行星模型【大胆质疑、科学推导】①化学、放射性和光谱学方面的实验事实
②原有的原子结构模型
③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等①在原子中,电子不能沿着任意轨道绕核旋转,只能沿着符合一定条件(按量子论推导)的轨道旋转,且在稳定轨道上运转时既不辐射、也不吸收能量。
②当电子从能量较高轨道跃迁到另一能量较低轨道时,才有能量的吸收或放出。玻尔原子轨道模型贡献:很大程度上冲破了经典力学的束缚,解释了原子结构和光谱的关系。——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尔(丹麦)玻尔的原子轨道模型:不足:描述电子运动时没有完全脱离经典力学束缚,在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线时有一定的困难海森伯(德)得布罗意(法)薛定谔(奥地利)量子力学模型
(核心为薛定谔方程)量子力学模型①包括了玻尔的量子化能级概念
②还说明了电子的能量,如亚层和轨道数
③因电子的质量极小、速度极快,其运动规律跟宏观物体运动规律截然不同;只能用统计的方法描述。电子云(氢原子)对我们的启迪:
课后作业:请写一篇科学小论文:
①谈谈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对你的触动,
②查阅资料,了解“建模”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写写你对“建模”这种科学方法的认识(1)大胆想象、科学实验、合理推导、建立模型(2)继承、积累、突破和革命。(3) 科学研究、科学发现是永无止境的。多谢指导!观察与思考请写出氧化镁、氯化钠、氯化镁的化学式,
并标出化合价。发现:元素的化合价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目有一定的关系 。结论:
1、活泼金属(如Na K Ca等) : 易失电子
活泼非金属(如Cl O S 等):易得电子3、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在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有一定的关系 。 2、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会发生变化。“8电子稳定
结构”。
+1+2-2失去1个失去2个得到2个得到1个原子得失电子与化合价的联系+2失去2个-1得到1个-1活泼金属: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失去的电子数)非金属:负价=最外层电子数-8(得到的电子数)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都达到了8个电子(第一层为2)
——稳定状态葡萄干面包模型电子带正电荷的物质?玻尔原子轨道模型?电子的波粒二象性?玻尔原子模型(又称轨道模型):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定球形轨道运转;当原子有多个电子时,它们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核运动。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具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道。?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因而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多,反之,出现的机会少。电子云?电子云模型?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
? A.abcd? B.abc? C.bcd? D.ad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演变,体验科学探索的艰难过程,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2.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的了解,认识假说、实验、建模等科学方法在人类探索原子结构奥秘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汤姆生、卢瑟福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的学习,体验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
二、问题导读、自主探究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如水是由______构成的,而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___结合而成的,金属铜则是由_______构成的
2、原子结构模型是怎么演变的?分几个重要阶段?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我们得到的启迪是什么?
(预习教材,提取教材关键信息,记下发现的问题,准备参与“课堂探讨”)
三、课堂学习
1、德谟克利特的古代原子学说
他认为万物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微粒即________构成的,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是一种哲学臆测,而非科学理论。
2、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认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评价以上观点正误。
3、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究
汤姆生:阴极射线实验结果
(注:阴极射线:从低压气体放电管阴极发出的电子在电场加速下形成的电子流)
(前后经过11年)实验现象
与汤姆生比肩
阴极射线粒子在电场中向正极偏转
粒子的荷质比很大(粒子的质量不及氢原子的千分之一)
多次更换材料,粒子性质相同
汤姆生主要成就:发现了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_原子结构模型,打破了______________论。
4、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究
年仅32岁的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学生们于1911年利用镭等放射性元素产生的带正电的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以下实验现象:
①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时不改变行进的方向
②少数a粒子产生偏转,
③极少数的a粒子几乎被反方向折回。
(请认真分析、大胆质疑、合理建模)
提示:
大部分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这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汤姆生原子模型(正电荷均匀分布)能否解释a粒子大角度的散射? 电子能否使a粒子发生大角度的散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少数a粒子几乎被反方向折回,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理建模 】
请根据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进行大胆推理并建立原子结构模型并画出
5、玻尔的轨道原子结构模型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引入了__________,大胆指出:
①在原子中,只能沿着符合一定条件(按量子论推导)的_________上旋转,且在稳定轨道上运转时既不辐射、也不吸收能量。
②当电子从较高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才有能量的吸收或放出。比如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原子就放出能量,放出的能量转变辐射能的光子,其频率可有两个轨道的能量差决定。
6、量子力学模型(电子云模型)
现代科学家根据微观世界的波粒二象性规律,提出核外电子运动不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能用_____________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你知道电子的运动特征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后作业:
请写一篇科学小短文:
谈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对你的触动,
②查阅资料,了解“建模”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写写你对“建模”这种科学方法的认识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第一课时)
永康市明珠学校 胡海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通过从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到量子力学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
2.能力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认识模型化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通过汤姆生、卢瑟福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的学习,体验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通过各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演变,体验科学探索的艰难过程
2.学习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培养科学思想与理念
教学难点:科学思想的学习和培养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探究法、情感体验法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语言】您看到过中国最小的文字吗?你能想象它该有多小吗?它的笔画平均为2nm,约为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这么小的文字是怎么写出来的?
【视频引入】 原子操控
目前科学家借助仪器对原子的认识已经到了操控的程度,可我们人类对原子的探究却经历了2500多年,让我们穿越回公元前500年,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认识原子的。
【投影】古希腊哲学家得谟克利特
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教师讲述】1、古代原子论
古代原子论是哲学臆测的产物,不是科学理论。
【过渡】在此后的十几个世纪的岁月里,由于封建统治和神学桎梏,生产力发展缓慢,科学也停滞不前,原子论几乎没有得到进展。时光来到了1803年。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在解释气体的性质以及化学上的倍比定律和定比定律时, 提出了各种元素都是由许多原子所构成的假说。
道尔顿的原子论使当时的一些化学定律得到了统一的解释, 成为物质结构理论的基础, 也为周期表的编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投影并讲解】道尔顿化学原子论:

(1)物质都是由不可分割的粒子即原子构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单位,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仅仅是重新排列,而不会被创造或消失
(3)同种元素的原子完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主要表现为质量的不同。
【过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原子不可再分的形而上学思想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头脑, 许多科学家甚至认为物质世界的一切都已清晰明了, 声称科学家已经用世界的最小砖石——原子——筑成了一座宏伟的科学大厦, 余下的工作无非是一些修修补补的琐事。
正当他们彼此相互庆祝发现了原子时,命运却将他们投入到一个错综复杂而又异乎寻常的新领域。一切的序幕刚刚开始。
【投影】汤姆生:实验成果
(前后经过11年)实验现象
与汤姆生比肩
射线粒子在电场中向正极偏转
带负电的粒子组成。
电荷/质量的比值很大(与氢离子比)
电子质量非常小
多次更换材料,粒子性质相同
原子内的一种基本粒子。
【学生探究】科学想象——比拼汤姆生:你能根据原子中存在带负电荷的电子这一事实,大胆想象出一个原子结构模型吗?(学生讨论)
汤姆生运用经典力学力量,根据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进行了大量的计算,求证电子稳定分布所应处的状态,于1904年发表论文,题“论原子的构造:关于沿一圆周等距分布的一些粒子的稳定性和振荡周期的研究”。认为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
【过渡】但没过多久,一个惊人的消息震惊了世界
[投影]大胆质疑:
年仅32岁的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于1911年利用镭等放射性元素产生的带正电的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以下实验现象:
①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时不改变行进的方向
②少数a粒子产生偏转,
③极少数的a粒子几乎被反方向折回。
【推理建模 】
请根据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进行大胆推理并建立原子结构模型
(学生讨论、建模)
提示:
①大部分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这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汤姆生原子模型能否解释a粒子大角度的散射? 电子能否使a粒子发生大角度的散射吗?
③极少数a粒子几乎被反方向折回,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含核原子模型:
(1)每一个原子都有一个体积极小、极密实的核
(2)原子核占有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原子质量
(3)原子核被一个体积很大的几乎什么也没有的空间包围着
(4)原子核外的空间里极稀疏地散布着电子,其总电荷数恰好与原子核中的正电荷数相等
【难解之谜】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模型之后,遇到了一个难解的迷:当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时,它在辐射电磁波的同时会因失去能量而坠落到原子核上,原子的结构应该也随之崩溃。
—— 卢瑟福的含核原子模型无法解释原子的相对稳定性和线状光谱。
【过渡】这时候,卢瑟福的学生玻尔注意到原子和光有着明显的联系,大多数物体被加热时会发光,而且像他们的签名一样,各不相同。
玻尔伟大的洞察力意识到:借助光谱,可以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于是他依据
【投影】
化学、放射性和光谱学方面的实验事实
原有的原子结构模型
③当时诞生不久的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等
推出了原子轨道模型:
①在原子中,电子不能沿着任意轨道绕核旋转,只能沿着符合一定条件(按量子论推导)的轨道旋转,且在稳定轨道上运转时既不辐射、也不吸收能量。
②当电子从较高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才有能量的吸收或放出。比如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原子就放出能量,放出的能量转变辐射能的光子,其频率可有两个轨道的能量差决定。
【过渡】玻尔的原子轨道模型:很大程度上冲破了经典力学的束缚,解释了原子结构和光谱的关系。——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由于无法完全挣脱经典力学的束缚,在解释多电子原子时,还是有困难。接下来的20年玻尔们和爱因斯坦们相互争辩、攻击中,理论也得到了发展。
1927年,以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为主的科学家们确立了量子力学模型
①原子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②对于多电子的原子,电子在核外一定的空间分层排布。
③电子运动的规律跟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截然不同;
【视频】电子云
对我们的启迪:
(1)继承、积累、突破和革命。
(2) 大胆想象、科学实验、合理推导、建模意识
(3) 科学研究、科学发现是无止境的。

结尾:这是我国科学家把Si表面原子拔出,写出最小的汉字图
在石墨表面搬迁碳原子绘制中国地图,启示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探索自然奥秘的同时不要忘记:
无论你身在那里,
请保持一颗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