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31 09:2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检测范围:第三、四单元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林觉民,1906 年自费去日本留学。此后,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加入某一革命组织,并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革命组织”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中国同盟会 D.中国国民党
2.“辛亥春雷,义起粤中,碧血飞溅,寡不敌众,忽焉殒命。”该祭词纪念的是( )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安庆起义 D.辛亥革命
3.“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活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延续封建帝国的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4.孙中山说:“我们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这体现了三民主义的( )
A.民主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族主义
5.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清帝下诏退位
6.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如果按民国纪年,今年(2022年)应该是民国成立( )
A.111年 B.109年 C.110 年 D.100年
7.学者金冲及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推动了思想解放 D.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8.有数据显示,1916—1924年,平均每年的战区面积即达六七个省,造成社会环境动荡、农田荒芜;兵祸连绵还导致水利失修,1916年江淮大水灾,灾区达三万四千平方米。造成以上社会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B.袁世凯接受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C.袁世凯围剿护国军 D.民国初期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战乱之中
9.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失败了;有人说辛亥革命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辛亥革命的失败根本在于( )
A.军阀割据混战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未能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
10.“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他”应该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独秀
11.新文化运动期间,有学者提出“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字”。“汉字的罪恶,如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A.把汉字和孔学作为批判的重点对象 B.提出文学改良,倡导文学革命
C.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D.唤起了国人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12.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
A.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3.著名革命家、思想家郑超麟先生在其回忆录中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1919年)觉醒的。”那时“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
A.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B.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
C.中体西用的实用主义 D.民主自由的革命追求
14.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15.“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便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
A.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B.制定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C.成立中共中央领导机构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非选择题(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清朝统治者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原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概括孙中山所设想的革命的特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之处。(4 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第二年,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而且逐渐走上了复辟帝制的道路。孙中山等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维护共和制度,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但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分裂的局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革命志士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革命志士从准备到发动革命的过程的特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这些革命志士追求民主的过程中感受到什么样的精神 (2分)
18.八年级某班同学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下列问题。(19分)
【迷梦终醒的维新】
材料一 虽然当时他们没有声音,但一旦改革失败,他们就会表现出一股很强的义愤。戊戌六君子被杀的时候,不少老百姓其实是叫好的,他们都认为国家杀了奸臣……在这里,我们也必须提到另一个问题:对于变法来说,启蒙可能是一个方面,而文化的改造一直会是个难题。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近代中国的历史选择和变法取向。
——《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什么 作者在对这一改革的评价中认为近代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4 分)
【痛定思痛的共和】
材料二 余(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资料选辑》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四十年国民革命得到的经验是什么。(4分)
【柳暗花明的呐喊】
材料三
(3)归纳表格中人物的共同经历。概述他们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6分)
【焕然一新的篇章】
材料四 “九秩惊回首,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
(4)材料四诗句赞扬的是哪一事件 该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分)
【理解历史的感悟】
(5)围绕探究主题,谈谈你的感悟。(2分)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白话文成为时尚,部分教科书改为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白话文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代表着进步和未来,是新文化的标志。大量白话文教科书的产生,是民国时期教科书走向成熟的标志。学者们还编写了很多书信,如1921年出版的《白话书信》,就展现了国民新的伦理精神和规范,包括男女(同学)平等,婚恋自由、个人主义等。
材料二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团体,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较著名的有天津的“觉悟社”以及各地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白话文逐渐普及的积极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五四”之后的新文化运动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一、二,总结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4分)
(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思想解放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D 6.A 7.C 8.D 9.C 10.D 11.C 12.B 13.A 14.A 15.C
16.答:(1)实行君主专制(或专制政体)。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或立宪法、开国会)。
(2)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或创立民国、建国民政府)。把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结合起来(或民族和民权相结合)。
(3)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救亡图存。
17.答:(1)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2)历经时间比较长;过程曲折艰难;革命志士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3)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等精神。
18.答:(1)戊戌变法。文化的改造。
(2)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3)都经历过出国留学或考察;都受西方文化影响。(任答一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开展文学革命等。(任答两点)
(4)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5)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苦探索,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感受到先辈们的爱国精神、救亡意识、探索意志和理想情怀。(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19.答:有助于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
条件。
(3)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又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4)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