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8 22:3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的其中一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目 录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八、说教学反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古诗词的学习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之前已经学习过不少,对学习诗词有一定的方法,已经初步学会了正确朗读,把握了朗读节奏;知道利用注释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弄懂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懂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等。但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身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在理解诗表达的文字意思方面不难,记住古诗也不难,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表达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在教学时应适当引导。
1. 能正确读写这首诗的生字词及释义。
2.理解句意,能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能够默写。
4.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1.通过赏析词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略夏夜农村的清新恬静之美。
2.品味词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
学习品词析句的方法,感受诗的美,爱上古诗词。
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主要注重朗读、想象和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词的意味和意境的美好。同时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字词、诗句含义的方法,感悟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同时,明白“诗以言情,诗以言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丰富文化底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在教法上,我采用自主阅读法,在读中感受古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
板块一、导入新课
1.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两首诗,一首诗描绘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暴雨,一首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羁旅之思 。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单元古诗三首中的最后一首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黄沙岭的风光”吧。
2、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美芹十论》等,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3、创作背景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板块二、解读课题
1、出示古诗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齐读课题,指名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4、课题有两部分,第一部分“西江月”是词牌名,我们学过的词还有哪些词牌名?
后一部分是题目,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时间:夜里。地点:黄沙道。事情:行。)
5、说说题目的意思。
(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板块三、初读古诗、疏通字词
1.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出示古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齐读。
(2)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
(停顿和重音)
4.自由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5、词语释义
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⑵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
⑷七八个星二句:何光远《鉴诫录》卷五“容易格”条:“王蜀卢侍郎延让吟诗,多着寻常容易言语。有松门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⑸鸣蝉:蝉叫声。
⑹旧时:往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⑺忽见:忽然出现。见,同“现”,显现,出现。
板块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3.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夏季;鸣蝉、稻花香、蛙声。)
4.词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
(2)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
6.试着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茅屋小店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板块四、合作探究,反馈交流。
(一)全班交流,自由读词,思考下列问题:
1.你从词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3.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由“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句词,你想到了哪一句有名的诗?
(二)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1.听到了风的声音,蝉和青蛙的叫声。看到了明月、惊鹊、风吹稻田、天外疏星。想到了农民丰收时的情景。
2.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
3.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的思想感情。
4.我想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
板块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
想象这首词的画面。
1.配乐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
2.画面取名: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
3.集体交流
交流讨论:江南夏夜图、山村夏夜美景图、田野山水名作、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接着让学生在与文本、老师、学生的对话中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为零距离走进诗境打下基础。总之,在这堂课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明显,参与率较高,结构清晰,问题设计有针对性。
在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再对词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词中描绘的景色,感悟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课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再来学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在课堂时间上的掌控还不够,后半段的教学有赶进度的现象,以致于与学生的互动还不够自然流畅。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改正不足,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