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的老师》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24 16:5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2课时
第6课 我的老师
魏巍
【文海拾贝】: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所写主要人物及事件。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3.感受文中的情感,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品德。
【课时建议】: 1课时
【自主预习】: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魏 巍( ) 蔡 芸芝(yún) 黑 痣(zhì ) 褪(tuì)色( )
焚 香( ) 磕(kē )头 啰( )榆 钱(yú )
狡 猾( ) 卜 问(bǔ ) 存 心 背 诵 海 鸥 占 据 牵 挂 援 助 权 威 纠 纷 慈 爱 依 恋 珍 宝 纯 真 时 辰 迷迷糊糊 模模糊糊
2.读课文2~3遍,初步了解文中所写人物及事件。
3.查阅作者生平及有关文学常识。
【课堂导学】: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老师”这个词,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许多的老师形象。其中的“好老师”让我们铭记终生,能给大家说说你记忆中的“好老师”吗?(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走进作家魏巍的童年,领略魏巍心目中的“好老师”的风采!
二、作者简介。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三、检查预习,字词积累
下列词语注音、解释。
魏巍 蔡芸(yún) 芝 黑痣(zhì) 褪(tuì)色 焚香 磕(kē)头 啰 榆(yú)钱 卜(bǔ) 问 狡猾 存心 背诵 海鸥 占据 牵挂 援助 权威 纠纷 慈爱 依恋 珍宝 纯真 时辰 迷迷糊糊 模模糊糊
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心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纠纷:争执的事情。
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 内容主旨:本文写了哪些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你认为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本文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文章通过七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对“我”和同学们的挚爱,抒发了作者对蔡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2.结构章法:
第一部分(第一段)指出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
第二部分(第2---14段)通过记叙关于蔡老师的七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的“慈爱”“公平”和“伟大”,抒发了对蔡老师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第三部分(第15段)表达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五、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解读重点:详略与线索
(1)绘声绘色地朗读第二部分。
(2) 这部分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记叙性文章常常有一条线索,写作思路就是围绕线索展开的。本文除叙事外,还有一条情感线索贯穿其中,请问这条情感线索是什么?
明确:情感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以“难忘”贯穿全篇。七件事有详有略,由课内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情感步步加深,充分表达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
2.探究难点:分析人物及作者情感
(1)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2)“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明确〕“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美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3)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提示〕①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②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③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4)从课文找出这些抒情的语句,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活动〕①“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②“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③“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
④“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 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⑤“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
(5)“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点拨〕①“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②“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
③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④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3.问题释疑:课堂讨论
(1)“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点拨〕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 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2)“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点拨〕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六、课堂小结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
“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七、 拓展延伸,写作训练
非常真挚而感人的师生情谊,成为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迅,而他此时已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准备给蔡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代魏巍写吗?
在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魏巍的成绩。
魏巍,从1939年至1949年,主要从事诗歌创作,曾先后写作发表了《蛔蛔,你喊起他们吧》、《好夫妻歌》及《黎明的风景》、《寄张家口》、《开上前线》等诗歌作品,其中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建国后专事散文及小说的创作,曾在1950年至1958年间三次赴朝鲜,写下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及《故士和祖国》、《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依依惜别的深情》等作品,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1963年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解说词编写工作。从1959年始至1978年,历时22年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东方》,以史诗般的笔触,热情而又深远开阔的思想,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的战争生活,因而荣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奖)。
明信片都比较短,要特别注意内容的精要,而蔡老师和“我”已多年不见了,我在文学上已颇有建树,所以明信片应包含这样一些基本内容:
1.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唤起老师对自己的回忆;
2.得体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3.表达对老师的祝福。6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魏巍
线索:我回忆、喜爱、依恋、思念蔡老师
顺序:按师生间感情逐步加深顺序
1 假装发怒(温柔慈爱)
2教我们跳舞(丰富课外生活)
3让我们观察蜜蜂(丰富课外知识)
4教我们读诗(善于教学)
5我们看老师写字(依恋老师)
6排除小纠纷(公平慈爱)
7梦里寻师(依恋挚爱)
八、课外作业:
指导写作:学习了《我的老师》,我想大家一定会受到不少启发和感染。今天我们也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人物记叙文。要求如下:
  1、首先要真实,不要虚构,千万不要一写老师就是老师带病工作,病假条揣在口袋里,上课时咳嗽掏手帕,掉出了病假条;也不要虚构你自己生病在家,老师晚上冒雨到你家来给你补课。我们一定要选取真人真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材料的得来主要由于自己的周密观察。
  2、要有明确的中心,或是写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或是写老师与同学的亲密无间,或是写老师的忘我工作,只有有了明确的中心,我们才能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3、材料尽可能从日常生活中、从看似平凡的事情中去寻找,从小处、细处落笔,力求做到“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见真情”。
  4、适当插入抒情,不到感人之处不抒情。因为抒情离不开材料的基础,没有感人的材料,抒情必然生硬。只有真正写到自己情不能自己的时候抒情,才能激起读者感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