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盘点与拓展(第三单元)
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 ◎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字音盘点
均匀(jūn ) 拂过( fú ) 嫩茎(jīnɡ) 挖掘(jué )
搜索(sōu ) 骤雨(zhòu) 隧道(suì ) 布置(zhì )
瑟瑟( sè ) 风骚(sāo ) 逊色(xùn ) 输赢(shū )
慎重(shèn) 蛟龙(jiāo) 抛出(pāo ) 倾斜(qīnɡ)
叶柄(bǐnɡ) 住宅(zhái) 洞穴(xué ) 缘故(yuán)
●
●
●
●
▲
▲
▲
▲
▲
多音字
jiànɡ ( ) qū ( )
降{ 曲{
xiánɡ ( ) qǔ ( )
bā ( ) cháo ( )
扒{ 朝{
pá ( ) zhāo ( )
降落
投降
弯曲
歌曲
扒开
扒手
朝下
朝阳
拓展练习
在朝(zhāo cháo)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zànɡ cánɡ)着一条倾(qīnɡ qīn)斜的隧(suì shuì)道,即使有(zhòu jù)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qū qǔ),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zái zhái)。
√
√
√
√
√
√
√
第四笔和第五笔相搭不出头。右下部分略瘦长、紧凑。
右上方罩住下方,右下方的撇折写得略扁平些,不要与横相连。
上面部分的三个“又”字要写得紧凑,它们的捺都要写成点。
右边的第一笔是竖,“日”字要写得扁一些。
左右起笔高低一致,右边的“口”里是一竖。
左短右长,左边第二笔为竖,中间不是“口”。
字形盘点
形近字
暮( ) 侧( ) 庐( ) 输( )
幕( ) 测( ) 芦( ) 偷( )
萎( ) 临( ) 择( ) 阁( )
委( ) 监( ) 泽( ) 搁( )
均( ) 操( ) 慎( ) 址( )
匀( ) 澡( ) 填( ) 扯( )
暮色
夜幕
侧面
测量
庐山
芦苇
运输
偷盗
枯萎
临时
委员
监视
选择
光泽
阁下
搁置
平均
匀称
操场
洗澡
慎重
填满
地址
拉扯
句子盘点
一道残阳铺水中, 。
,只缘身在此山中。
梅须逊雪三分白, 。
半江瑟瑟半江红
不识庐山真面目
雪却输梅一段香
《题西林壁》是( )代诗人( )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游山所见,说明随着观察点的( ),庐山呈现出的景象也( )。后两句为游山所感,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正面貌,是因为( )。全诗告诉我的道理是(
)。对应的俗语是( )。
《雪梅》是( )代诗人( )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 )和( )。这首诗使我们明白的道理是( )。对应的俗语是(
)。
宋
苏轼
变化
各不相同
身处庐山之中
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
卢钺
梅
雪
事物各有所长
拓展练习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与全貌
立秋以后,天气转凉,不再需要用扇子。
立了秋,把扇丢。
农历二月(初春)和八月(初秋)时,天气冷热多变,人们穿衣服没有一定之规,有的人捂得很严实,有的人则穿着单薄。
二八月,乱穿衣。
如果夏天的雨水少,秋天的霜期就会提前。
夏雨少,秋霜早。
到了农历八月份,大雁就开始向南飞去,大雁一旦南飞,就表示要下霜了。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变冷一些,下了多场秋雨后天气就冷得该穿棉袄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农历八九月还很暖和,甚至十月天气还温暖如春,俗称“小阳春”。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太阳下山一片红,明日天气必定晴。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
蚂蚁搬家蛇过道,燕子低飞鱼儿跳,明日必有大雨到。
知识拓展
10 爬山虎的脚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走进课文
作者的观察方式:不仅细致地观察事物,而且还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才看到它不断变化的过程。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作者的观察是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细致入微的。
作者在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走进课文
习作锦囊
认真观察写日记,
各种感官齐出力,
按照顺序看仔细,
描写事物要具体,
适当想象要合理,
学写作文有乐趣。
写观察日记
作业布置:
摘抄这一单元中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