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课标分析
《亡羊补牢》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主要讲的是一个养羊人的羊圈破了导致羊丢了,开始养羊人不听邻居的劝告,不肯修羊圈,结果又丢了羊。这时他吸取教训,将羊圈修得结结实实,从此,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故事隐含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它告诉人们:一个人做了错事,只要认真补救,还不算晚。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策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以读者的视角来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品读文本。根据寓言本身的特点,决定寓言教学。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正确把握它的寓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而我在研读这一课时,着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上,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要突破的难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这则寓言的语言特点及课后思考练习的提示,在对课文语言“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
1、这篇寓言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教学时可依据课后“读一读,结合课文,谈谈你的体会”一题,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顺序。第一次丢羊,养羊人认为羊已经丢了,因此不修羊圈;第二次又丢羊,养羊人意识到现在修还不晚,立即修了羊圈,结果再没丢羊。引导学生在复述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又”“再”等词语的用法,重点指导“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这个反问句的用法。
2、课标中确定的阅读目标是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学习这则寓言时,我们可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词语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住文中用得巧妙、值得深入探讨的词语讲一讲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如:“发现”“后悔”“赶快”等,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为读懂课文扫清障碍,再通过品析这些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并在阅读中概括人物的心情,如第一次丢羊后“不以为然”“漫不经心”,第二次丢羊时“恍然大悟”“悔不当初”,积累语言,感受这个人的心情变化。
3、教学时要重视朗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朗读是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这样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朗读就显得更为重要。本课的朗读训练可从读正确入手,然后再达到流利、有感情。要读出养羊人开始的不听人劝告,一意孤行,到后来的及时悔过,要读出变化。除了朗读,还可以进行绘声绘色的复述、表演朗读等。
4、细心品读,真诚感悟。中国古代寓言多是--些政治家为游说诸候而引用的,其寓意往往同寓言出现的语言环境有关。《亡羊补牢》就是庄辛为说服楚襄王改正错误而引用的。所以教学这则寓言,首先要了解它所出现的背景,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并从这则寓言出发,联系实际教育学生。如文中出现的“窟窿”一词,羊圈的窟窿是物质的洞,楚襄王在治国中出现的错误是政治的洞。我们在现实生活、学习中也有这样的洞,同样需要及时堵上。这样联系实际的学习,就可以引领学生加深理解,便于学生对寓言成语的运用。
5、新课标要求我们“要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我们教师要根据这节课的语文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同时向学生推荐更多的古今中外寓言故事,培养他们在阅读中总结深刻道理的习惯,锻炼他们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由乐学到学会,最终达到会学会用。
《亡羊补牢》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位养羊人在经历了两次丢羊之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把有窟窿的羊圈补好,羊就没有再丢失的故事。课文语句生动,深入浅出地告诉孩子一个道理“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这就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能对文本内容进行意义重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的认识,这是继二年级上学期“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体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梯度发展。本课的教学以“结合生活体会‘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为任务驱动,采用抓关键词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心情等方法,读懂寓言的内容和寓意,再尝试说说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让孩子们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后,及时改正还不算晚。这则寓言故事中所点到的错误是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犯下的,但是通过它的告诫会时时提醒孩子们这是一个可贵的品质。所以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才是最关键的。
《亡羊补牢》学情分析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对故事中的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做的最高概括。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尤其在“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一重点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学生们基本都能结合文本有感而发,并且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想。本次的寓言学习,是在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坐井观天》后又一次寓言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在精简的寓言故事中,感受其中的道理,更进一步简单谈出自己的想法,完成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寓言的意义不在于浅显读懂大意,而在于明白背后的寓意,且能够举一反三。这则寓言故事中所点到的错误是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犯下的,但是通过它的告诫会时时提醒孩子们这是一个可贵的品质。所以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灵活运用于生活才是最关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 10个生字,会写“丢、劝”等 6个字。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懂得“亡羊补牢”的意思,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3分钟)
1、玩看图猜寓言故事的游戏。
2、像上面这样蕴藏着道理的故事,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3、给“亡”“牢”组词。
4、“亡羊补牢”里的“亡”和“牢”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找证据,初读课文,检测字词(12分钟)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寻找证据。
2、出示生字,提醒多音字。
3、出示词语,关注轻声。
4、写字环节:指导书写,关注写字姿势,展台评价交流。
三、研读,弄清“亡”和“牢”(3分钟)
1、学生汇报证据。
2、教师总结板书:“亡”:丢失。“牢”是“羊圈”。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2分钟)
1、“亡羊”部分默读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呢?
(1)分角色练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揣摩人物语气)
(2)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课件)(养羊人又少了一只羊。)
2、“补牢“部分两次丢羊后,养羊人是怎样想、又是怎么做的?快速默读第 5自然段,划出相关句子。
(1)养羊人很后悔。
(2)对比体会:.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去掉“赶快”行吗?加上“赶快”说明了什么?
(3)他的想法和做法对不对呢?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聚焦明理(3分钟)
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亡羊补牢”的意思就是丢羊补羊圈,那么,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
3、总结: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
六、当堂达标(5分钟)
七、好书推荐作业布置
(1分钟)像这样的“小故事,大道理”的寓言故事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推荐大家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另外经常写错别字的同学可以读读这套《汉字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丢失羊圈
《亡羊补牢》达标题
班级: 姓名: .
一. 辨字组词。守()丢()此()钻()牢()去()比()站()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亡羊补牢(wáng wú) 后悔(huǐ měi)羊圈(quān juàn)
三、《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A、养羊的人一定要建牢固的羊圈。
B、别人说的任何话都要听。
C、知道错误后要及时改正,避免遭受更多的损失。
四. 辨字组词。守()丢()此()钻()牢()去()比()站()
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亡羊补牢(wáng wú) 后悔(huǐ měi) 羊圈(quān juàn)
六、《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A、养羊的人一定要建牢固的羊圈。
B、别人说的任何话都要听。
C、知道错误后要及时改正,避免遭受更多的损失。
《亡羊补牢》课后反思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一位养羊人在经历了两次丢羊之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把有窟窿的羊圈补好,羊就没有再丢失的故事。课文语句生动,深入浅出地告诉孩子一个道理“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这就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根据文本特点和对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的要求,本节课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开始,我以看图猜寓言游戏导入,创设和“寓言”有关的情境,为《亡羊补牢》教学做铺垫。再借助实物图,化抽象为具象,将课文中的主人翁“养羊人”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的口语表达也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在识字环节,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我采用了多形式的识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趣味中习得知识。
2.以读促悟,交流阅读感受 寓言故事道理的感悟主要通过朗读来完成,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联系生活、借助上下文体会词语蕴含的情感并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表达,从而促进对寓意的理解。从故事中悟出的道理可以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口语表达,不同经历的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感受,鼓励学生多元的表达,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警醒生活中的自己。不足之处: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