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入学检测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在保护、管理好文物的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既是文物价值的彰显,也是文化的传承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照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之际,总书记在给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中再次强调,“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在总书记重要论述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唤醒激活、弘扬光大,文物和文化遗产越来越焕发出勃勃生机活力。故宫博物院的“数字故宫”、山西博物院的“壁上乾坤”、天一周的“数字古籍”,以“科技+”突破文物与观众的物理界限,实现观展由“浅尝辄止”向“身临其境”的转变;从《国家宝藏》到《中国考古大会》,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如果国宝会说话》,文物在新时代与教育互动、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与旅游融合,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乙。
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中,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丙;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积累的文化养分,行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壮丽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下,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具有无比广阔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深厚的时代舞台!
1.某同学对以上文段中画横线的字词和课内词语进行梳理,下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注意多音字造成的误读:如“承载(zǎi)”应读成“承载(zài)”,“拈据(jù)”应读成“拮据(jū)”
B.注意形近字造成的误写:如“古籍”不能写成“古藉”,“端详”不能写成“端祥”。
C.注意形声字声旁的助读:如“氛(fèn)”是“分”作声旁,而“栈”是“戈(jiān)”作声旁。
D.注意误传引起的误读或误写:如“吸吮(yǔn)”应读成“吸吮(shǔn)”,“走头无路”应写成“走投无路”。
2.以上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焕发 B.浅尝辄止 C.身临其境 D.联姻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述有语病,下面修改后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
B.具有无比广阔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具有无比深厚的时代舞台
C.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D.具有无比广阔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深厚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4.下面一句话是从原文中摘取出来的,把它放到原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5.下面不适合作为支撑文段主要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
A.三星堆博物馆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12K微距看国宝》节目中,利用超高清技术近距离展示文物细节,架起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B.虎年春晚的火爆作品《只此青绿》,将静止的《千里江山图》转变成一场诗意震撼的舞蹈盛宴,并在网络上以短视频的形式被广泛传播。
C.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国内外33家博物馆发起“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通过数字虚拟技术等让观众实现“全球遨游”的文化体验。
D.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她完成的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成果,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
6.下面最适合作为以上评论文标题的一项是( )
A.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B.把中国文物研究引向深入
C.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
D.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7.我校准备和湖南博物院合作开设“马王堆汉墓研究”选修课,结合以上文段的内容。下面最适合作为该选修课宣传语的一项是( )
A.云游湘博观汉史,郡园学子共研究
B.汉代墓葬惊艳世界,选修课程助力发展
C.历史研究增文化自信,数字湘博展文物价值
D.科技赋能活化汉墓遗产,院校课程助力文化传承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小李说:我弄璋啦,恭喜我吧!
小华说:弄璋?那么古典!就说(A)不就好了!
小李说:好像还有更古典的,叫梦什么?
小华说:叫(B)。现在很少用这个词了。
小李说:我朋友后天开演奏会,我叫花店在花篮上写“彤管流芳”可好?
小华说:(C)!
小李说:那(D)呢?
小华说:嗯,不错,但何必卖弄?用“演出成功”就好啦!
小李说:以前学一堆题辞,拿来用一下。
小华说:那就用明白通俗的吧。像结婚红包写“珠联璧合”是很文艺,但写(E)也不错。
8.阅读下面小李和小华的对话,依次填入括号内不恰当的选项是( )
A.生儿子 B.梦能 C.很好
D.“余音绕梁” E.“百年好合”
9.小张听到了小李和小华的对话,对他们对话的内容做了评价,你觉得最恰当的评价是哪一项( )
A.要充分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B.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要符合现代语境
C.过分卖弄学问会阻碍表达、令人费解
D.古典文艺的旧题辞不太适合现代表达
10.古诗文默写
(1)在2022年首届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开幕式上,各国青年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会议,你要作为东道主中国青年代表致辞。你可以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两句表达对各国青年心意相通的感怀;也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表达对亲临北京参会的各国青年代表的欢迎。
(2)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 , ”两句用比喻写了扰民的宦官船多,所到处喇叭声音大,批判了宦官在运河沿岸作威作福、乱民乱国之恶。
(3)“雁”作为古典诗歌常见意象,常有思乡、思亲、思归、漂泊之意,如唐诗中“ , ”两句。
二、阅读与理解(共3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重修岳阳楼
郑民瞻①
偏历江山祇此楼,名传自古又今修。却观湘水浮新景,重对君山记旧游。
风月依然如放友,轩窗令复冠南州。远迢张相滕侯迹,幸蹑前规壮胜游。
【注释】①:郑民瞻,字叔严,一作叔岩。宋神宗元丰年间,代理岳州郡守。
1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体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标题突出了诗歌中的主要事件。
B.诗歌首联入题,既表现了岳阳楼的历史名气,又点明重修之事。
C.诗的颔联写岳阳楼周围的山水,巧妙勾连了新时与旧日的观览
D.诗的颈联用了对偶,体现清风明月如旧友,新岳阳楼冠绝中原。
12.结合诗歌和课内外知识,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尾联“张相滕侯”一句用典,用了唐代张说扩修岳阳楼和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旧事。
B.张说贬岳州,修楼以消愁;滕子京守巴陵,亦重修岳阳楼;郑民瞻与这二人情况相同。
C.除范仲淹作记,历代咏岳阳楼的诗文颇多,文以楼传,楼以文存,形成其独特文化价值。
D.名楼之气象,既来自楼阁周边的自然美景,又与历代州官的政绩,文人诗文的传诵有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重修岳阳楼记(节选)
[清]张德容
光绪己卯,楼基坼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那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①以考绩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为之驳岸②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幅,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③亦加坚筑,以固吾圉④焉!
【注释】①容:即张德容(1820—1888)。同治十年(1871)、光绪五年(1879)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葺。②驳岸:保护岸或堤使不坍塌的构筑物,多用石块砌成。③雉堞(zhì dié);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④圉(yǔ):边境,边疆。
1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己卯,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与《记承天寺夜游》中“元丰六年”的纪年法相同。
B.考绩,是指考核官吏的政绩,清代对各级官吏的考核分为“考满”和“考察”两种。
C.茶厘,是清代对茶叶经销所征的一种附加税,最开始是为了筹办军饷开始抽收茶厘。
D.奇,文中指“零数、余数”,与《核舟记》中“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中“奇”意思相同。
1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B.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乃于原基之后/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D.为之驳岸以御水/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15.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楼基坼裂,及大有倾塌之势。
②其不敷者,劝四邑钟富足之。
16.选文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均写了重修岳阳楼一事,但两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战俘(节选)
韩少功
一九三四年,我们独立师在沙寨一仗,一番激战,最终吃掉了老蒋的一个旅,敌旅长赵汉生来不及自杀,被我师生俘。亏了红军的不杀俘虏政策,他被交给我们连收押。
他很怪。戴着一副理镜,天不亮就起床,一个人在牢房里出操,原地跑步,俯卧撑……接下来,盘腿闭目,叽里咕噜念念有词。
我以为他癫了,忙去告诉师长罗东。师长就跟着我到丰房外听了一阵。
“没什么,他在背总理遗训。”
“好多之乎者也呢。”
“那是背唐诗。”
“唐诗?”
师长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唐诗,师长也哼了几句。我知道,师长读过不少书,行李里一大半是书,大家都说他有孔明之才。
我有了主意,“我们连正少个文书,留了他也好。”
“文书?大材小用了。他洋墨水都喝过的。你晓得什么!”师长因为有事,匆匆走了。我身后传来怯生生的声音:“长官……请问,刚才是谁在此吟诗?”
“我们师长。”
“罗东?”
“你也叫他的大名?大胆!”
他摇摇头,“可惜呀。当年在广州,我拜读过他的文章。北伐时攻打岳州,他率部为我解过围。
他可是个文武双全的将才……”
几天后,发生了所谓“枪粮事件”。其实,说抢真冤枉,我们在一些寨子里筹粮,都是给了大洋的。只是个别人动作语气粗鲁一些……我是后来听说的。
师长闻讯赶来,脸色铁青,一到就命令集合。
全连排好了队列。一看师长脸色,就知道大事不妙,一个个都屏声敛气的。
师长两手一叉腰:“抢了粮的,给我站出来!”
没有人动。师长盯住我的验,“你这个连长不错啊。”
我急急地分辩:“报告师长,我们给了钱的,没有抢!”
“胡说!明火执仗,不由分说,这不是抢?”
我委屈地大喊:“揭不开锅了,你要我这个连长怎么当?”
“当不了就说当不了。要当,就给我正正派派地当,我要的是红军连长,不是山大王!”
结果是,我被推进禁闭室。更气人的是,我与赵汉生关在一起。
赵汉生很奇怪,扶扶眼镜问是怎么回事,见我懒得理,又缩回墙角不再言语。
大概三更了,月光飘流在山谷中,照得房门口两块破瓷片发亮。我被摇醒了,睁眼一看,只见一张长脸,还有眼镜片被月光映出的光点。
“兄弟,醒醒……”是赵汉生。
我翻了个身,不想理他。
他做了个示意轻声的动作,轻声说起来:“你是堂堂红军长官,为了弟兄们吃饭,竟然横遭禁罚,大祸临头,我看着都愤愤不平。你也是七尺汉子一条,难道就这样逆来顺受?”
“什么意思?”
“只要你同意,我们今晚就……”他比比画画起来:“这墙我看过了,是土砖墙,尿湿就可以挖穿。你知道咱位、口令,熟悉地形和情况。引个路,怎么样?汉生不才,但重情重义,决不会亏待你。”我明白了。
他把头凑得更近:“你仔细想想吧……”
我一耳光把他打得飞了出去,大概眼镜也不知去了哪里。“狗杂种,主意打到你爷爷头上来了?我能往哪里去?我一家八口被你们杀了七口,上无片瓦下无才土,我不跟着红军,有什么活路?”
我不记得还骂了些什么,只记得我扑过去,两只拳头擂鼓一般,把他一顿痛打猛捶,一边打还一边骂:“看你跑,看你跑,看你不老实……”直打得哨兵慌慌地跑来拉动枪栓。
师长来了。
他让哨兵开了门。“赵先生这些天委屈了,我们吃糠菜,没法给你白米饭,等条件好了,我请你下馆子。”
被我打得缩在墙角的赵汉生受宠若惊:“不敢不敢。”
“今天想不想走盘棋?”
“你知道我会下棋?”
“你公文包里不是有棋么?”师长与赵汉生说到棋,似乎是老朋友,越说气氛越轻松了。看着他们在地坪里坐下,叭叭叭摆开棋局,我忍不住插进去嘟啦:“师长……”
师长懒得看我。
我结结巴巴地说:“师长,我想通了,我错了,都怪我野性子没改。”
赵汉生笑着看了我一眼,“这位兄弟虽是个粗人,对贵军倒是忠心耿耿。罗先生治军有方啊。”
师长冲着他一笑,“他昨天打了你一顿,你不生气?”
“各为其主么,不打倒是不义了。就凭他这顿拳脚,要是在我的手下,我会给他记功的。”
“好,”师长盯了我一眼,“看来你们不打不相识。今天呢,我给赵先生一个面子,处罚暂免,责令你戴罪立功,怎么样?”见我眉开眼笑跳了起来,又大声喝住:“你把人家眼镜打坏了,不想个办法?”
我费了好大的劲,给赵汉生找来一副眼镜。我去送眼镜的时候,师长正与他一边下棋一边聊天,不过话题似乎与象模没什么关系。
师长说:“你们口口声声奉行三民主义,口口声声剿匪安民,事实不是很清楚吗?谁在安民?谁在祸民?”
赵汉生脸色微红地分辩:“国军中确有害群之马。鄙人对国军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一直痛心疾首。”师长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军人自当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国家前途为重,不然就是军阔,就是盲人瞎马。志士仁人从来都胸怀天下,仁义之师从来是顺从民意,除奸革弊。你既为总理信徒,岂能不明是求,不从真理?”
赵汉生这一回没有官语。
师长一个沉底炮,赢了最后一盘,三打两胜,然后休战。临走前,他叫来警卫员,取来一包卤水豆干和两块肥皂给赵汉生。我看得出,这时,赵汉生眼里隐隐透出慌乱和感动。
(节选自韩少功小说集《同志时代》)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篇简洁明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说明了小说中相关人物的身份及其相互关系。
B.赵汉生战败后被生俘收押,与红军不杀战俘政策有关,也表明了师长罗东不忍将其杀害。
C.“我”带兵到一些寨子通过购买的形式筹粮,这反映了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
D.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故事。“我”也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串联起小说的基本情节。
E.文章结尾“赵汉生眼里隐隐透出慌乱和感动”,以正面描写体现师长罗东策反敌人成功。
18.请解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19.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往往是多面的,而非简单地以好坏来论断。请以赵汉生为例,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三、写作(共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漫画作者:林帝浣)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结合你的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所想,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得泄露真实的姓名、校名等个人信息: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3.C
4.C
5.D
6.A
7.D
【知识点】形声字的分辨;形似字的分辨;近义实词辨析;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点评】(1)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2) 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高考能力层级E.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4)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要在平时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明确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
(6)本题考查学生归纳要点,根据文本中心意思拟写标题的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去分析和比对。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宣传标语一定要有吸引力,要能够紧扣活动主题,可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进行。
1.C.“氛(fèn)”错误,“氛”应读作“fēn”。
故答案为:C。
2.A.“焕发”意为“光彩四射或振作”,文中指的是文物活力生机光彩四射,使用恰当。
B.语境体现的是突破文物和观众的物理界线,实现观展的变化,“浅尝辄止”意为“只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与语境不符,使用不当。
C.“身临其境”意为“亲身到了那个境地”,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D.“联姻”文中比喻双方或多方联合或合作,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B。
3.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 一是“无比广阔的历史底蕴”“无比深厚的时代舞台”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应该是“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 二是“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具有无比广阔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深厚的时代舞台”语序不当,按照“历史(过去)一现在(时代)一未来”的顺序,应是“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全部改对的只有C。
故答案为:C。
4. 根据前后文内容衔接和标点符号判定为应放在“丙处”,这样与前文形成“保护挖掘一传播”的递进逻辑关系。
故答案为:C。
5.文段的主要观点是“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
D.突出了文物工作者研究态度和成果,但不符合“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观点。
故答案为:D。
6.本文节选自“求是网”评论员文章《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然后再结合本文论点“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毫无疑问,最适合作为以上评论文标题的是“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故答案为:A。
7.题干说“我校准备和湖南博物院合作开设‘马王堆汉墓研究’选修课”,涉及到汉墓研究”,文段内容是“推动文物活化利用, 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 选项中涉及“马王堆汉墓研究”的只有BD,排除AC; 涉及文段内容“推动文物活化利用……”的只有D,排除B。
故答案为:D。
【答案】8.C
9.B
【知识点】语言得体;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指根据身份、地位、场合、对象、目的等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使用语言。要注意谦敬词和语体色彩。
(2)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现实语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能力。要在充分了解情景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知识,联系时代语境去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言简意赅,客观公正。
8.C.根据下文小李更换词语提问来看,C处表达的是“不好、不恰当”的意思。“彤管流芳”用于女丧挽辞,不能用于祝贺。
故答案为:C。
9. A.理解片面,未考虑语境得体和效果;
C.非语意重点,且未区别场景和对象;
D.理解片面,且未区别场景和对象。
故答案为:B。
10.【答案】(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官船来往乱如麻;全杖你抬声价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王勃《蜀中九日》)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杜甫《归雁》)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涯、朋、官、杖、雁。
故答案为:⑴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⑵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杖你抬声价
⑶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点评】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不能添字、少字;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答案】11.D
12.B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诗歌常识;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推理判断。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等的能力。
D.“冠绝中原”错误。颈联写“风月依然如放友,轩窗令复冠南州”,南州,此处泛指南方地区。选项扩大了范围。
故答案为:D。
1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与这二人情况相同”错误,推断没有根据。唐朝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贬岳州,此时他已饱经风霜,年近半百,又被贬职,情绪十分低落,因此,他借扩修岳阳楼之名,以寄情消愁。宋朝滕子京庆历四年谪守巴陵,他励精图治,把巴陵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岳阳楼是其治理政绩的体现。公元1078年岳阳楼又遭大火,代理郡守郑民瞻于1079年又重修岳阳楼,他作记并赋诗抒怀。选项说“郑民瞻与这二人情况相同”推断没有根据。
故答案为:B。
【答案】13.A
14.A
15.①岳阳楼的地基裂开,大有倒塌的态势。
②其中还不够的部分,就劝说四个县邑的乡绅富豪补足。
16.①《重修岳阳楼记》侧重写重修岳阳楼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②《岳阳楼记》文借重修岳阳楼一事,着重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语段综合训练;文学常识;翻译;概括分析;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要和同学反复巩固,适时训练以强化记忆。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这种题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
(4)此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文本的比较和分析能力。要在充分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要求理解与分析。这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选择题干要求 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参考译文:
光绪己卯年,岳阳楼的地基裂开,大有倒塌的态势,中丞邵公命令修葺它,修建的经费没有募集好,我就因为考绩北上了。不久回到岳阳,德化李公来到湘中,命令把茶厘作为修茸岳阳楼的资金,其中还不够的部分,就劝说四个县邑的乡绅富豪补足。于是在原来地基的后面,增加修建六丈多,在上面建造正楼,左边是仙梅亭,右边则是三醉楼,都是借鉴原来的规模有所增加。前面对着洞庭湖,为它建造驳岸来抵御水,楼的左右两边各增加了两个房间,作为登楼的人休息的地方,楼前面矮墙也增加坚固的建筑,来巩固我的边疆!
13.A.“相同”错。“元丰”是宋神宗的年号,“元丰六年”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故答案为:A。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表并列的连词。句意:中丞邵公命令修葺它。 表并列的连词。句意:泉水清澈,酒水香甜。
B.“它”,代词。句意:中丞邵公命令修葺它。 “去”,动词。句意:(陈胜)停止耕作到田畔高地上(休息)。
C.“在”,介词。句意:于是在原来地基的后面。 “对”,介词。句意: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D.“来”,表目的的连词。句意:为它建造驳岸来抵御水。 “凭借”,介词。句意: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
故答案为:A。
15.①“基”,地基;“坼”,分裂,裂开;“之”,的,助词。
②“不敷”,不够;“绅富”,乡绅富豪;“足”,补足,动词。
故答案为:①岳阳楼的地基裂开,大有倒塌的态势。
②其中还不够的部分,就劝说四个县邑的乡绅富豪补足。
16.《重修岳阳楼记》篇幅比较简短,“光绪己卯,楼基坼裂,及大有倾塌之势”,写重修的原因;“中丞那公命葺而修之,……皆视旧制有加”,写重修的过程;“前临洞庭,为之驳岸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幅,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亦加坚筑,以固吾圉焉”,写重修的结果。综合考虑,《重修岳阳楼记》侧重写重修岳阳楼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岳阳楼记》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描写了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文章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故答案为:①《重修岳阳楼记》侧重写重修岳阳楼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②《岳阳楼记》文借重修岳阳楼一事,着重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答案】17.B;E
18.①师长引用孟子的名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在说明施行仁政(仁义之师)才能得民心。
②体现出红军和国军在为国为民立场和行动上的区别,暗含主题。
③塑造了红军(红军师长)文武兼备,明辨是非,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形象。
④为劝降赵汉生,引导其反思军人信仰,动摇他作铺垫。
19.优点:①有军人风范/硬气自律:战败欲自杀,硬气;虽被俘但不忘军人身份;不忘锻炼,自律。②有学识修养;喝过洋墨水,被俘后还在吟诵唐诗,语言谈吐有文化修养。③胸怀开阔虽被“我”痛打一顿,但肯定、赏识“我”的忠义行为。④有正义感:对国民党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痛心疾首。⑤有理想追求;狱中也在背诵总理遗训。
缺点:①不明大是大非:对国民党的腐败本质认识不清,他率军与红军作战,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②有心机:被俘后仍打算策反“我”,准备逃跑。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欣赏作品的形象;小说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句,分析其在情节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的能力。文章的关键语句往往表现了主题思想,又是作者精心布设的结构按钮,往往有起承转合的妙处。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探究相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筛选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画出小说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把握,还要从小说情节的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答题要用“特点+分析”的模式。
17.B.“也表明了师长罗东不忍将其杀害”错误,选项无中生有,根据红军不杀俘虏政策,罗师长的不杀不是因为“不忍”。
E."以正面描写体现师长罗东策反敌人成功”错误,文章结尾写“赵汉生眼里隐隐透出慌乱和感动”,这是侧面描写,同时不能就此推断出“策反成功”的结果。
故答案为:BE。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师长对被俘获的国民党赵汉生说的一句话,师长引用孟子的这句话是想要说明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得民心。 这句话是说红军是“得道”者,国民党是“失道”者,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体现出红军和国军在为国为民立场上和行动上的区别,暗含了文章的主题。 这句话是红军师长说的,目的是想证明“一个军人自当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国家前途为重,不然就是军阀,就是盲人瞎马。志士仁人从来都胸怀天下,仁义之师从来是顺从民意,除奸革弊”的道理,从而塑造了红军师长文武兼备,明辨是非,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形象。 后文说“你既为总理信徒,岂能不明是求,不从真理”,红军师长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目的是让赵汉生投降,他在引导对方反思军人信仰,动摇他的心志,从而使其转变思想,投身红军队伍。
故答案为:①师长引用孟子的名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在说明施行仁政(仁义之师)才能得民心。
②体现出红军和国军在为国为民立场和行动上的区别,暗含主题。
③塑造了红军(红军师长)文武兼备,明辨是非,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形象。
④为劝降赵汉生,引导其反思军人信仰,动摇他作铺垫。
19.优点: “敌旅长赵汉生来不及自杀,被我师生俘”,赵汉生战败欲自杀,体现他的硬气;“天不亮就起床,一个人在牢房里出操,原地跑步,俯卧撑”,赵汉生虽然被俘仍然不忘锻炼,,说明他很自律。总之,赵汉生有军人风范,硬气自律。 “盘腿闭目,叽里咕噜念念有词”“好多之乎者也呢“那是背唐诗”,赵汉生喝过洋墨水,被俘后还在吟诵唐诗,语言谈吐有文化修养,这一切都说明他有学识修养。 “我不记得还骂了些什么,只记得我扑过去,两只拳头擂鼓一般,把他一顿痛打猛捶,一边打还一边骂……这位兄弟虽是个粗人,对贵军倒是忠心耿耿。罗先生治军有方啊”,赵汉生虽被“我”痛打一顿,但仍然肯定、赏识“我"的忠义行为,说明他胸怀开阔。 “国军中确有害群之马。鄙人对国军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一直痛心疾首”,赵汉生对国民党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痛心疾首,说明他有正义感。 “没什么,他在背总理遗训”,赵汉生在狱中也在背诵总理遗训,说明他有理想有追求。
缺点: 赵汉生对国民党的腐败本质认识不清,他率军与红军作战,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被俘后仍然不思悔改,妄想逃出监狱,并且策反“我”加入他们的队伍,说明他不明大是大非。 “这墙我看过了,是土砖墙,尿湿就可以挖穿。你知道哨位、口令,熟悉地形和情况。引个路,怎么样?汉生不才,但重情重义,决不会亏待你”,赵汉生的问题在于被俘后仍打算策反“我”,准备逃跑,说明他有心机。
故答案为:优点:①有军人风范/硬气自律:战败欲自杀,硬气;虽被俘但不忘军人身份;不忘锻炼,自律。②有学识修养;喝过洋墨水,被俘后还在吟诵唐诗,语言谈吐有文化修养。③胸怀开阔虽被“我”痛打一顿,但肯定、赏识“我”的忠义行为。④有正义感:对国民党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痛心疾首。⑤有理想追求;狱中也在背诵总理遗训。
缺点:①不明大是大非:对国民党的腐败本质认识不清,他率军与红军作战,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②有心机:被俘后仍打算策反“我”,准备逃跑。
20.【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漫画作文
【解析】【分析】
【题干分析】 这是一道漫画材料作文题。 题目由漫画和文字组成,重点在文字,“长大是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成长是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漫画主要区分了“长 大”和“成长”,“父母想要的样子”和“自己想要的样子"两组概念,说明在漫画作者看来,这两者有区别,甚至可能是对立的,写作时要充分考虑漫画中两句话的原本的辑关系。 两组概念表面不同,实际上有辩证关系“长大”和“成长”是否同步?“父母想要的样子”和“自己想要的样子”是一致的,还是不一致 两种“样子”是否有对错好坏之分?这都是考生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能体现考生思辨能力的问题。 要求考生“结合你的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所坦”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贴近真实生活写作。“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需要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本题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如写记叙文,可以选择自己与父母分歧严重的几件事,通过两代人的矛盾具体展现“长大"和“成 长”,“父母想要的样子”和“自己想要的样子”的不同。描写自己开始对父母不理解,也怨父母不立即自己,再通过一个契机或一件事,使自己豁然开朗,原来“长大”并不仅仅是身高的变化,而“成长”更在于思想的成熟、心灵的成长,在于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能包容和理解对方;而“父母想要的样子"和“自己想要的样子”并不矛盾,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立意提取】
1.活出自我,成长自己的样子。
2.父母想要的样子就是我想要的样子。
3.长大不等于成长。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漫画作文。写作此类作文需要准确细致把握漫画的内容,首先是认真观察,再是结合漫画内容并联系当今生活进行分析。漫画作文的审题和材料作文有些不同主要是因为漫画的特点。漫画类材料作文审题时要做到:清楚准确地描述画面,从整体的角度理解漫画,把握漫画的核心内涵。一是准确把握漫画主旨,二是选取最为熟悉的角度,三是切口宜小不宜大,这样才能写好漫画类材料作文。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入学检测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在保护、管理好文物的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既是文物价值的彰显,也是文化的传承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照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之际,总书记在给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中再次强调,“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在总书记重要论述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唤醒激活、弘扬光大,文物和文化遗产越来越焕发出勃勃生机活力。故宫博物院的“数字故宫”、山西博物院的“壁上乾坤”、天一周的“数字古籍”,以“科技+”突破文物与观众的物理界限,实现观展由“浅尝辄止”向“身临其境”的转变;从《国家宝藏》到《中国考古大会》,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如果国宝会说话》,文物在新时代与教育互动、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与旅游融合,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乙。
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中,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丙;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积累的文化养分,行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壮丽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下,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具有无比广阔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深厚的时代舞台!
1.某同学对以上文段中画横线的字词和课内词语进行梳理,下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注意多音字造成的误读:如“承载(zǎi)”应读成“承载(zài)”,“拈据(jù)”应读成“拮据(jū)”
B.注意形近字造成的误写:如“古籍”不能写成“古藉”,“端详”不能写成“端祥”。
C.注意形声字声旁的助读:如“氛(fèn)”是“分”作声旁,而“栈”是“戈(jiān)”作声旁。
D.注意误传引起的误读或误写:如“吸吮(yǔn)”应读成“吸吮(shǔn)”,“走头无路”应写成“走投无路”。
2.以上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焕发 B.浅尝辄止 C.身临其境 D.联姻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述有语病,下面修改后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
B.具有无比广阔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具有无比深厚的时代舞台
C.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D.具有无比广阔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深厚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4.下面一句话是从原文中摘取出来的,把它放到原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5.下面不适合作为支撑文段主要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
A.三星堆博物馆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12K微距看国宝》节目中,利用超高清技术近距离展示文物细节,架起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B.虎年春晚的火爆作品《只此青绿》,将静止的《千里江山图》转变成一场诗意震撼的舞蹈盛宴,并在网络上以短视频的形式被广泛传播。
C.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国内外33家博物馆发起“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通过数字虚拟技术等让观众实现“全球遨游”的文化体验。
D.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她完成的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成果,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
6.下面最适合作为以上评论文标题的一项是( )
A.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B.把中国文物研究引向深入
C.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
D.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7.我校准备和湖南博物院合作开设“马王堆汉墓研究”选修课,结合以上文段的内容。下面最适合作为该选修课宣传语的一项是( )
A.云游湘博观汉史,郡园学子共研究
B.汉代墓葬惊艳世界,选修课程助力发展
C.历史研究增文化自信,数字湘博展文物价值
D.科技赋能活化汉墓遗产,院校课程助力文化传承
【答案】1.C
2.B
3.C
4.C
5.D
6.A
7.D
【知识点】形声字的分辨;形似字的分辨;近义实词辨析;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点评】(1)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2) 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高考能力层级E.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4)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要在平时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明确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
(6)本题考查学生归纳要点,根据文本中心意思拟写标题的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去分析和比对。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宣传标语一定要有吸引力,要能够紧扣活动主题,可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进行。
1.C.“氛(fèn)”错误,“氛”应读作“fēn”。
故答案为:C。
2.A.“焕发”意为“光彩四射或振作”,文中指的是文物活力生机光彩四射,使用恰当。
B.语境体现的是突破文物和观众的物理界线,实现观展的变化,“浅尝辄止”意为“只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与语境不符,使用不当。
C.“身临其境”意为“亲身到了那个境地”,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D.“联姻”文中比喻双方或多方联合或合作,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B。
3.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 一是“无比广阔的历史底蕴”“无比深厚的时代舞台”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应该是“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 二是“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具有无比广阔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深厚的时代舞台”语序不当,按照“历史(过去)一现在(时代)一未来”的顺序,应是“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全部改对的只有C。
故答案为:C。
4. 根据前后文内容衔接和标点符号判定为应放在“丙处”,这样与前文形成“保护挖掘一传播”的递进逻辑关系。
故答案为:C。
5.文段的主要观点是“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
D.突出了文物工作者研究态度和成果,但不符合“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观点。
故答案为:D。
6.本文节选自“求是网”评论员文章《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然后再结合本文论点“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毫无疑问,最适合作为以上评论文标题的是“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故答案为:A。
7.题干说“我校准备和湖南博物院合作开设‘马王堆汉墓研究’选修课”,涉及到汉墓研究”,文段内容是“推动文物活化利用, 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 选项中涉及“马王堆汉墓研究”的只有BD,排除AC; 涉及文段内容“推动文物活化利用……”的只有D,排除B。
故答案为:D。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小李说:我弄璋啦,恭喜我吧!
小华说:弄璋?那么古典!就说(A)不就好了!
小李说:好像还有更古典的,叫梦什么?
小华说:叫(B)。现在很少用这个词了。
小李说:我朋友后天开演奏会,我叫花店在花篮上写“彤管流芳”可好?
小华说:(C)!
小李说:那(D)呢?
小华说:嗯,不错,但何必卖弄?用“演出成功”就好啦!
小李说:以前学一堆题辞,拿来用一下。
小华说:那就用明白通俗的吧。像结婚红包写“珠联璧合”是很文艺,但写(E)也不错。
8.阅读下面小李和小华的对话,依次填入括号内不恰当的选项是( )
A.生儿子 B.梦能 C.很好
D.“余音绕梁” E.“百年好合”
9.小张听到了小李和小华的对话,对他们对话的内容做了评价,你觉得最恰当的评价是哪一项( )
A.要充分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B.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要符合现代语境
C.过分卖弄学问会阻碍表达、令人费解
D.古典文艺的旧题辞不太适合现代表达
【答案】8.C
9.B
【知识点】语言得体;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指根据身份、地位、场合、对象、目的等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使用语言。要注意谦敬词和语体色彩。
(2)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现实语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能力。要在充分了解情景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知识,联系时代语境去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言简意赅,客观公正。
8.C.根据下文小李更换词语提问来看,C处表达的是“不好、不恰当”的意思。“彤管流芳”用于女丧挽辞,不能用于祝贺。
故答案为:C。
9. A.理解片面,未考虑语境得体和效果;
C.非语意重点,且未区别场景和对象;
D.理解片面,且未区别场景和对象。
故答案为:B。
10.古诗文默写
(1)在2022年首届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开幕式上,各国青年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会议,你要作为东道主中国青年代表致辞。你可以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两句表达对各国青年心意相通的感怀;也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表达对亲临北京参会的各国青年代表的欢迎。
(2)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 , ”两句用比喻写了扰民的宦官船多,所到处喇叭声音大,批判了宦官在运河沿岸作威作福、乱民乱国之恶。
(3)“雁”作为古典诗歌常见意象,常有思乡、思亲、思归、漂泊之意,如唐诗中“ , ”两句。
【答案】(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官船来往乱如麻;全杖你抬声价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王勃《蜀中九日》)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杜甫《归雁》)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涯、朋、官、杖、雁。
故答案为:⑴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⑵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杖你抬声价
⑶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点评】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不能添字、少字;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二、阅读与理解(共3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重修岳阳楼
郑民瞻①
偏历江山祇此楼,名传自古又今修。却观湘水浮新景,重对君山记旧游。
风月依然如放友,轩窗令复冠南州。远迢张相滕侯迹,幸蹑前规壮胜游。
【注释】①:郑民瞻,字叔严,一作叔岩。宋神宗元丰年间,代理岳州郡守。
1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体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标题突出了诗歌中的主要事件。
B.诗歌首联入题,既表现了岳阳楼的历史名气,又点明重修之事。
C.诗的颔联写岳阳楼周围的山水,巧妙勾连了新时与旧日的观览
D.诗的颈联用了对偶,体现清风明月如旧友,新岳阳楼冠绝中原。
12.结合诗歌和课内外知识,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尾联“张相滕侯”一句用典,用了唐代张说扩修岳阳楼和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旧事。
B.张说贬岳州,修楼以消愁;滕子京守巴陵,亦重修岳阳楼;郑民瞻与这二人情况相同。
C.除范仲淹作记,历代咏岳阳楼的诗文颇多,文以楼传,楼以文存,形成其独特文化价值。
D.名楼之气象,既来自楼阁周边的自然美景,又与历代州官的政绩,文人诗文的传诵有关。
【答案】11.D
12.B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诗歌常识;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推理判断。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等的能力。
D.“冠绝中原”错误。颈联写“风月依然如放友,轩窗令复冠南州”,南州,此处泛指南方地区。选项扩大了范围。
故答案为:D。
1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与这二人情况相同”错误,推断没有根据。唐朝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贬岳州,此时他已饱经风霜,年近半百,又被贬职,情绪十分低落,因此,他借扩修岳阳楼之名,以寄情消愁。宋朝滕子京庆历四年谪守巴陵,他励精图治,把巴陵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岳阳楼是其治理政绩的体现。公元1078年岳阳楼又遭大火,代理郡守郑民瞻于1079年又重修岳阳楼,他作记并赋诗抒怀。选项说“郑民瞻与这二人情况相同”推断没有根据。
故答案为: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重修岳阳楼记(节选)
[清]张德容
光绪己卯,楼基坼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那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①以考绩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为之驳岸②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幅,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③亦加坚筑,以固吾圉④焉!
【注释】①容:即张德容(1820—1888)。同治十年(1871)、光绪五年(1879)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葺。②驳岸:保护岸或堤使不坍塌的构筑物,多用石块砌成。③雉堞(zhì dié);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④圉(yǔ):边境,边疆。
1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己卯,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与《记承天寺夜游》中“元丰六年”的纪年法相同。
B.考绩,是指考核官吏的政绩,清代对各级官吏的考核分为“考满”和“考察”两种。
C.茶厘,是清代对茶叶经销所征的一种附加税,最开始是为了筹办军饷开始抽收茶厘。
D.奇,文中指“零数、余数”,与《核舟记》中“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中“奇”意思相同。
1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B.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乃于原基之后/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D.为之驳岸以御水/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15.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楼基坼裂,及大有倾塌之势。
②其不敷者,劝四邑钟富足之。
16.选文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均写了重修岳阳楼一事,但两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3.A
14.A
15.①岳阳楼的地基裂开,大有倒塌的态势。
②其中还不够的部分,就劝说四个县邑的乡绅富豪补足。
16.①《重修岳阳楼记》侧重写重修岳阳楼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②《岳阳楼记》文借重修岳阳楼一事,着重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语段综合训练;文学常识;翻译;概括分析;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要和同学反复巩固,适时训练以强化记忆。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这种题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
(4)此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文本的比较和分析能力。要在充分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要求理解与分析。这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选择题干要求 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参考译文:
光绪己卯年,岳阳楼的地基裂开,大有倒塌的态势,中丞邵公命令修葺它,修建的经费没有募集好,我就因为考绩北上了。不久回到岳阳,德化李公来到湘中,命令把茶厘作为修茸岳阳楼的资金,其中还不够的部分,就劝说四个县邑的乡绅富豪补足。于是在原来地基的后面,增加修建六丈多,在上面建造正楼,左边是仙梅亭,右边则是三醉楼,都是借鉴原来的规模有所增加。前面对着洞庭湖,为它建造驳岸来抵御水,楼的左右两边各增加了两个房间,作为登楼的人休息的地方,楼前面矮墙也增加坚固的建筑,来巩固我的边疆!
13.A.“相同”错。“元丰”是宋神宗的年号,“元丰六年”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故答案为:A。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表并列的连词。句意:中丞邵公命令修葺它。 表并列的连词。句意:泉水清澈,酒水香甜。
B.“它”,代词。句意:中丞邵公命令修葺它。 “去”,动词。句意:(陈胜)停止耕作到田畔高地上(休息)。
C.“在”,介词。句意:于是在原来地基的后面。 “对”,介词。句意: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D.“来”,表目的的连词。句意:为它建造驳岸来抵御水。 “凭借”,介词。句意: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
故答案为:A。
15.①“基”,地基;“坼”,分裂,裂开;“之”,的,助词。
②“不敷”,不够;“绅富”,乡绅富豪;“足”,补足,动词。
故答案为:①岳阳楼的地基裂开,大有倒塌的态势。
②其中还不够的部分,就劝说四个县邑的乡绅富豪补足。
16.《重修岳阳楼记》篇幅比较简短,“光绪己卯,楼基坼裂,及大有倾塌之势”,写重修的原因;“中丞那公命葺而修之,……皆视旧制有加”,写重修的过程;“前临洞庭,为之驳岸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幅,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亦加坚筑,以固吾圉焉”,写重修的结果。综合考虑,《重修岳阳楼记》侧重写重修岳阳楼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岳阳楼记》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描写了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文章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故答案为:①《重修岳阳楼记》侧重写重修岳阳楼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②《岳阳楼记》文借重修岳阳楼一事,着重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战俘(节选)
韩少功
一九三四年,我们独立师在沙寨一仗,一番激战,最终吃掉了老蒋的一个旅,敌旅长赵汉生来不及自杀,被我师生俘。亏了红军的不杀俘虏政策,他被交给我们连收押。
他很怪。戴着一副理镜,天不亮就起床,一个人在牢房里出操,原地跑步,俯卧撑……接下来,盘腿闭目,叽里咕噜念念有词。
我以为他癫了,忙去告诉师长罗东。师长就跟着我到丰房外听了一阵。
“没什么,他在背总理遗训。”
“好多之乎者也呢。”
“那是背唐诗。”
“唐诗?”
师长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唐诗,师长也哼了几句。我知道,师长读过不少书,行李里一大半是书,大家都说他有孔明之才。
我有了主意,“我们连正少个文书,留了他也好。”
“文书?大材小用了。他洋墨水都喝过的。你晓得什么!”师长因为有事,匆匆走了。我身后传来怯生生的声音:“长官……请问,刚才是谁在此吟诗?”
“我们师长。”
“罗东?”
“你也叫他的大名?大胆!”
他摇摇头,“可惜呀。当年在广州,我拜读过他的文章。北伐时攻打岳州,他率部为我解过围。
他可是个文武双全的将才……”
几天后,发生了所谓“枪粮事件”。其实,说抢真冤枉,我们在一些寨子里筹粮,都是给了大洋的。只是个别人动作语气粗鲁一些……我是后来听说的。
师长闻讯赶来,脸色铁青,一到就命令集合。
全连排好了队列。一看师长脸色,就知道大事不妙,一个个都屏声敛气的。
师长两手一叉腰:“抢了粮的,给我站出来!”
没有人动。师长盯住我的验,“你这个连长不错啊。”
我急急地分辩:“报告师长,我们给了钱的,没有抢!”
“胡说!明火执仗,不由分说,这不是抢?”
我委屈地大喊:“揭不开锅了,你要我这个连长怎么当?”
“当不了就说当不了。要当,就给我正正派派地当,我要的是红军连长,不是山大王!”
结果是,我被推进禁闭室。更气人的是,我与赵汉生关在一起。
赵汉生很奇怪,扶扶眼镜问是怎么回事,见我懒得理,又缩回墙角不再言语。
大概三更了,月光飘流在山谷中,照得房门口两块破瓷片发亮。我被摇醒了,睁眼一看,只见一张长脸,还有眼镜片被月光映出的光点。
“兄弟,醒醒……”是赵汉生。
我翻了个身,不想理他。
他做了个示意轻声的动作,轻声说起来:“你是堂堂红军长官,为了弟兄们吃饭,竟然横遭禁罚,大祸临头,我看着都愤愤不平。你也是七尺汉子一条,难道就这样逆来顺受?”
“什么意思?”
“只要你同意,我们今晚就……”他比比画画起来:“这墙我看过了,是土砖墙,尿湿就可以挖穿。你知道咱位、口令,熟悉地形和情况。引个路,怎么样?汉生不才,但重情重义,决不会亏待你。”我明白了。
他把头凑得更近:“你仔细想想吧……”
我一耳光把他打得飞了出去,大概眼镜也不知去了哪里。“狗杂种,主意打到你爷爷头上来了?我能往哪里去?我一家八口被你们杀了七口,上无片瓦下无才土,我不跟着红军,有什么活路?”
我不记得还骂了些什么,只记得我扑过去,两只拳头擂鼓一般,把他一顿痛打猛捶,一边打还一边骂:“看你跑,看你跑,看你不老实……”直打得哨兵慌慌地跑来拉动枪栓。
师长来了。
他让哨兵开了门。“赵先生这些天委屈了,我们吃糠菜,没法给你白米饭,等条件好了,我请你下馆子。”
被我打得缩在墙角的赵汉生受宠若惊:“不敢不敢。”
“今天想不想走盘棋?”
“你知道我会下棋?”
“你公文包里不是有棋么?”师长与赵汉生说到棋,似乎是老朋友,越说气氛越轻松了。看着他们在地坪里坐下,叭叭叭摆开棋局,我忍不住插进去嘟啦:“师长……”
师长懒得看我。
我结结巴巴地说:“师长,我想通了,我错了,都怪我野性子没改。”
赵汉生笑着看了我一眼,“这位兄弟虽是个粗人,对贵军倒是忠心耿耿。罗先生治军有方啊。”
师长冲着他一笑,“他昨天打了你一顿,你不生气?”
“各为其主么,不打倒是不义了。就凭他这顿拳脚,要是在我的手下,我会给他记功的。”
“好,”师长盯了我一眼,“看来你们不打不相识。今天呢,我给赵先生一个面子,处罚暂免,责令你戴罪立功,怎么样?”见我眉开眼笑跳了起来,又大声喝住:“你把人家眼镜打坏了,不想个办法?”
我费了好大的劲,给赵汉生找来一副眼镜。我去送眼镜的时候,师长正与他一边下棋一边聊天,不过话题似乎与象模没什么关系。
师长说:“你们口口声声奉行三民主义,口口声声剿匪安民,事实不是很清楚吗?谁在安民?谁在祸民?”
赵汉生脸色微红地分辩:“国军中确有害群之马。鄙人对国军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一直痛心疾首。”师长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军人自当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国家前途为重,不然就是军阔,就是盲人瞎马。志士仁人从来都胸怀天下,仁义之师从来是顺从民意,除奸革弊。你既为总理信徒,岂能不明是求,不从真理?”
赵汉生这一回没有官语。
师长一个沉底炮,赢了最后一盘,三打两胜,然后休战。临走前,他叫来警卫员,取来一包卤水豆干和两块肥皂给赵汉生。我看得出,这时,赵汉生眼里隐隐透出慌乱和感动。
(节选自韩少功小说集《同志时代》)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篇简洁明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说明了小说中相关人物的身份及其相互关系。
B.赵汉生战败后被生俘收押,与红军不杀战俘政策有关,也表明了师长罗东不忍将其杀害。
C.“我”带兵到一些寨子通过购买的形式筹粮,这反映了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
D.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故事。“我”也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串联起小说的基本情节。
E.文章结尾“赵汉生眼里隐隐透出慌乱和感动”,以正面描写体现师长罗东策反敌人成功。
18.请解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19.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往往是多面的,而非简单地以好坏来论断。请以赵汉生为例,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17.B;E
18.①师长引用孟子的名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在说明施行仁政(仁义之师)才能得民心。
②体现出红军和国军在为国为民立场和行动上的区别,暗含主题。
③塑造了红军(红军师长)文武兼备,明辨是非,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形象。
④为劝降赵汉生,引导其反思军人信仰,动摇他作铺垫。
19.优点:①有军人风范/硬气自律:战败欲自杀,硬气;虽被俘但不忘军人身份;不忘锻炼,自律。②有学识修养;喝过洋墨水,被俘后还在吟诵唐诗,语言谈吐有文化修养。③胸怀开阔虽被“我”痛打一顿,但肯定、赏识“我”的忠义行为。④有正义感:对国民党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痛心疾首。⑤有理想追求;狱中也在背诵总理遗训。
缺点:①不明大是大非:对国民党的腐败本质认识不清,他率军与红军作战,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②有心机:被俘后仍打算策反“我”,准备逃跑。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欣赏作品的形象;小说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句,分析其在情节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的能力。文章的关键语句往往表现了主题思想,又是作者精心布设的结构按钮,往往有起承转合的妙处。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探究相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筛选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画出小说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把握,还要从小说情节的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答题要用“特点+分析”的模式。
17.B.“也表明了师长罗东不忍将其杀害”错误,选项无中生有,根据红军不杀俘虏政策,罗师长的不杀不是因为“不忍”。
E."以正面描写体现师长罗东策反敌人成功”错误,文章结尾写“赵汉生眼里隐隐透出慌乱和感动”,这是侧面描写,同时不能就此推断出“策反成功”的结果。
故答案为:BE。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师长对被俘获的国民党赵汉生说的一句话,师长引用孟子的这句话是想要说明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得民心。 这句话是说红军是“得道”者,国民党是“失道”者,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体现出红军和国军在为国为民立场上和行动上的区别,暗含了文章的主题。 这句话是红军师长说的,目的是想证明“一个军人自当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国家前途为重,不然就是军阀,就是盲人瞎马。志士仁人从来都胸怀天下,仁义之师从来是顺从民意,除奸革弊”的道理,从而塑造了红军师长文武兼备,明辨是非,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形象。 后文说“你既为总理信徒,岂能不明是求,不从真理”,红军师长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目的是让赵汉生投降,他在引导对方反思军人信仰,动摇他的心志,从而使其转变思想,投身红军队伍。
故答案为:①师长引用孟子的名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在说明施行仁政(仁义之师)才能得民心。
②体现出红军和国军在为国为民立场和行动上的区别,暗含主题。
③塑造了红军(红军师长)文武兼备,明辨是非,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形象。
④为劝降赵汉生,引导其反思军人信仰,动摇他作铺垫。
19.优点: “敌旅长赵汉生来不及自杀,被我师生俘”,赵汉生战败欲自杀,体现他的硬气;“天不亮就起床,一个人在牢房里出操,原地跑步,俯卧撑”,赵汉生虽然被俘仍然不忘锻炼,,说明他很自律。总之,赵汉生有军人风范,硬气自律。 “盘腿闭目,叽里咕噜念念有词”“好多之乎者也呢“那是背唐诗”,赵汉生喝过洋墨水,被俘后还在吟诵唐诗,语言谈吐有文化修养,这一切都说明他有学识修养。 “我不记得还骂了些什么,只记得我扑过去,两只拳头擂鼓一般,把他一顿痛打猛捶,一边打还一边骂……这位兄弟虽是个粗人,对贵军倒是忠心耿耿。罗先生治军有方啊”,赵汉生虽被“我”痛打一顿,但仍然肯定、赏识“我"的忠义行为,说明他胸怀开阔。 “国军中确有害群之马。鄙人对国军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一直痛心疾首”,赵汉生对国民党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痛心疾首,说明他有正义感。 “没什么,他在背总理遗训”,赵汉生在狱中也在背诵总理遗训,说明他有理想有追求。
缺点: 赵汉生对国民党的腐败本质认识不清,他率军与红军作战,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被俘后仍然不思悔改,妄想逃出监狱,并且策反“我”加入他们的队伍,说明他不明大是大非。 “这墙我看过了,是土砖墙,尿湿就可以挖穿。你知道哨位、口令,熟悉地形和情况。引个路,怎么样?汉生不才,但重情重义,决不会亏待你”,赵汉生的问题在于被俘后仍打算策反“我”,准备逃跑,说明他有心机。
故答案为:优点:①有军人风范/硬气自律:战败欲自杀,硬气;虽被俘但不忘军人身份;不忘锻炼,自律。②有学识修养;喝过洋墨水,被俘后还在吟诵唐诗,语言谈吐有文化修养。③胸怀开阔虽被“我”痛打一顿,但肯定、赏识“我”的忠义行为。④有正义感:对国民党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痛心疾首。⑤有理想追求;狱中也在背诵总理遗训。
缺点:①不明大是大非:对国民党的腐败本质认识不清,他率军与红军作战,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②有心机:被俘后仍打算策反“我”,准备逃跑。
三、写作(共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漫画作者:林帝浣)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结合你的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所想,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得泄露真实的姓名、校名等个人信息: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漫画作文
【解析】【分析】
【题干分析】 这是一道漫画材料作文题。 题目由漫画和文字组成,重点在文字,“长大是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成长是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漫画主要区分了“长 大”和“成长”,“父母想要的样子”和“自己想要的样子"两组概念,说明在漫画作者看来,这两者有区别,甚至可能是对立的,写作时要充分考虑漫画中两句话的原本的辑关系。 两组概念表面不同,实际上有辩证关系“长大”和“成长”是否同步?“父母想要的样子”和“自己想要的样子”是一致的,还是不一致 两种“样子”是否有对错好坏之分?这都是考生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能体现考生思辨能力的问题。 要求考生“结合你的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所坦”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贴近真实生活写作。“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需要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本题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如写记叙文,可以选择自己与父母分歧严重的几件事,通过两代人的矛盾具体展现“长大"和“成 长”,“父母想要的样子”和“自己想要的样子”的不同。描写自己开始对父母不理解,也怨父母不立即自己,再通过一个契机或一件事,使自己豁然开朗,原来“长大”并不仅仅是身高的变化,而“成长”更在于思想的成熟、心灵的成长,在于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能包容和理解对方;而“父母想要的样子"和“自己想要的样子”并不矛盾,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立意提取】
1.活出自我,成长自己的样子。
2.父母想要的样子就是我想要的样子。
3.长大不等于成长。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漫画作文。写作此类作文需要准确细致把握漫画的内容,首先是认真观察,再是结合漫画内容并联系当今生活进行分析。漫画作文的审题和材料作文有些不同主要是因为漫画的特点。漫画类材料作文审题时要做到:清楚准确地描述画面,从整体的角度理解漫画,把握漫画的核心内涵。一是准确把握漫画主旨,二是选取最为熟悉的角度,三是切口宜小不宜大,这样才能写好漫画类材料作文。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