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高新区雅礼麓谷中学九年级暑假作业检测练习历史科目
考试形式:闭卷 满分:100 分 时量:6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 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 3 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
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斗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如图所示 1959 年 4 月的人民日报反映出当时我国
A. 开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B.开启了国企改革的新历程C.形成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D.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某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D.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979 年,邓小平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特区”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C.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D.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20 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外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舞台的事件是
A.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毛泽东曾说:“(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由此可见我们研制原子弹的直接目的是
A.带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B.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C.加强新中国的国防力量 D.提高我国的经济地位
7.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写道:“他很好的描绘了自然;……中国 20 世纪的疾苦从来都没有被如此直白的描写:英雄、情侣、虐待者、匪徒……特别是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母亲们。”这位文学家是
A.莫言 B.老舍 C.杨益言 D.杨沫8.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 截止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
观察下图,其中左图所代表的文明出自下图中字母所指代的一处是
A. A B. B C. C D.D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上述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A. 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B .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
C . 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D.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伴随亚历山大东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 埃及等地,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据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
A.加速了地中海地区统一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
C.打通了亚欧的商贸通道 D.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
12.2010 年印度发生了一起悲剧:一对年轻夫妇被他们自己的亲人处死。理由是:他们不是同一个等级,却成为夫妻。这个人间悲剧的产生根源于
A. 佛教教规 B . 种姓制度 C . 分封制度 D . 城邦制度
二、非选择题(本项共 4 个小题,其中 13 题 10 分,14、15、16 题各 14 分,共 52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 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
——1940 年《新民主主义论》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人民日报》1979 年 1 月 1 日社论材料三:“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 2010 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据材料一,指出“共产党人”多年奋斗的最终目标。结合所学,这一目标实现的标志是什么?(4 分)
结合所学,材料二中“伟大的战略转变”是在哪一会议上开启的?这次会议做出了什么伟大决策?(4 分)
根据材料三说说,到建国一百年时,我们所能预期的中国梦的目标是什么 (2分)
发展农业,关注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有农户总数不到 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 50%
以上,而占全国农户 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 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下材料二: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
——195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材料三: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邓小平扭转了乾坤》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为解決农民的要求,中央政府领布了哪一部法律文献?(4 分)
材料二中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完成使我国进入哪一发展阶段?(4 分)
据材料三,概述小岗村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政策有关?(4 分)
综上所述,你能从我国农业发展中获得什么启示?(2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新中国 30 年来的对外关系是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新型外交的历史,是不断向上发展且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是一部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历史,是一部反对霸权主义、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历史。30 年的外交增进了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友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宽松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材料二:1972 年 2 月 21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
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 20 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摘编自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材料三: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与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 50 年》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立后实施了怎样的外交政策?请举一例 20
世纪 50 年代的外交史实,说明新中国 30 年来的对外关系“是一部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历史,是一部反对霸权主义、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历史”。(4 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中美关系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 分)
根据材料三,指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4 分)
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 分)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 分) 材料一:1954 年制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 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 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如图是媒体报道中有关香港和澳门的数字图案。
材料三:2022 年 8 月 2 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冲击中美关系政治基础, 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严厉谴责,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8 月 2 日声明
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4 分)
材料二图中“97”“99”字样,分别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这得益于邓小平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4 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良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今年是两岸达成“九二共识”30 周年,这一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4 分)
综上所述,谈谈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2 分)2022 年下学期初三历史入学检测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D A B C C A C B C B B
13.(1)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2 分)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新中国成立。(2分)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改革开放(2分)
(3)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
分)
14.(1)进行士地改革,获得士地(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 分)
(2)三大改造(2 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 分)
(3)农民收入大大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分)
(4)改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农村改革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利;农
村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党的正确决策;改革是农民生活得以改善的路径等(任答一点,其他答
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2 分)
15.(1)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1955 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
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1953 年,周
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
分)
(2)由敌视(对抗)到走向缓和(关系正常化)。(2 分)国家利益的需要(2分)
(3)中国政府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
势”的重要性。(2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2 分)
(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面对分歧,要多沟通与对话
等。(任答一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2分)
16.(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 分)国家统一领导(2 分)
(2)香港回归、澳门回归(2分)一国两制(2分)
(3)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涩、“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2 分)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 分)
(4)积极拥护和支持觉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政策;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和掌握
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坚决同一
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等。(任答一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