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国鼎立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三国鼎立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9 11:3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6 三国鼎立
1.(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毛泽东评价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在词作《浪淘沙·北戴河》称曹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曹操打败对手袁绍“统一中国北方”的著名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2.(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曰:“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3.(2022·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末)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
A.曹操——建立魏国 B.孙权——定都建业
C.诸葛亮——发明翻车 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
4.(2022·河北邢台·七年级期末)曹操三次发出《求贤令》“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这说明曹操在汉末迅速崛起的原因是
A.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B.善于用人
C.重视农业生产 D.重视“以德化民”
5.(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加强开始于
A.公元前220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220年 D.公元230年
6.(2022·河北邯郸·七年级期末)公元230年,吴国的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A.日本 B.海南岛 C.台湾 D.新加坡
7.(2022·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末)以下四张图片反映的是一场大战,这场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长平之战
8.(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迅速歼灭袁军主力,进而大破袁军。据此可知,该战役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A.挟天子,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B.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C.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9.(2022·河北·威县第五中学七年级期末)关于下图所示战役,说法错误的是
A.图1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图示战役都导致了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
C.图2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D.图示战役都具有以少胜多的特点
10.(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里的“志”是( )
A.消灭袁绍 B.统一黄河流域 C.统一全国 D.废汉献帝
11.(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不属于曹操所为( )
A.扫平关中割据势力,完成北方统一
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C.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D.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
12.(2022·河北邢台·七年级期末)春秋时期,齐桓公“尊王攘夷”争当霸主。东汉末年,某位历史人物“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北方地区。该历史人物是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
13.(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讲述了一个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三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赤壁之战曹操败北 B.曹丕定都洛阳
C.刘备在成都称帝 D.孙权称帝建立吴国
14.(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对如图所反映的这一历史时期,解读最准确的是
A.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B.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C.实现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创造条件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15.(2022·河北邢台·七年级期末)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6.(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如下图所示战役的主要影响是( )
A.奠定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基础 B.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C.形成了南北朝分立对峙局面 D.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17.(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周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材料描述的是( )
A.阪泉之战 B.桂陵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18.(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下列能够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西晋的统一
C.东晋十六国的对峙 D.南北朝并立
19.(2022·河北沧州·七年级期末)如图为三国鼎立形势图,据图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政权为曹丕所建 B.②处政府派卫温率船队抵达夷洲
C.③处政权为刘备所建 D.①处海外贸易发达
20.(2022·河北沧州·七年级期末)230年受孙权所派,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的将军是( )
21.(2022·河北邢台·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材料二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摘编自陈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材料三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材料一表达了曹操有着怎样的雄心壮志?
(2)材料二中曹操战胜袁绍的著名战役是什么?这次战役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三这首词描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哪次战役?这次战役的影响是什么?
(4)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社会动乱,英雄辈出。你最喜欢这一时期的哪位人物?简要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史称官渡之战,D符合题意;巨鹿之战是项羽与秦军之间的战役,A不符合题意;淝水之战是秦晋之间的战争,B不符合题意;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可知与赤壁之战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操军队决战,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选项B符合题意;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是官渡之战;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280年,西晋灭掉吴国,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B
【解析】
据所学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次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项正确,排除A项;翻车出现在东汉时期,不是诸葛亮发明,排除C项;灭吴统一全国为司马炎,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唯才是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操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这说明曹操在汉末迅速崛起的原因是善于用人。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率领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这是最早开始台湾与大陆的联系,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
6.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230年,吴国的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夷洲是今天的台湾,C项正确;日本、海南岛 、新加坡在历史上均不曾称夷洲,排除A、B、D项。故选C项。
7.A
【解析】
由图片下方的文字信息“蒋干盗书”“黄盖诈降”“火烧战船”可知,四张图片反映的战役是发生于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故选A;淝水之战发生于东晋十六国时期,而蒋干和黄盖是三国时期的人,故排除B;官渡之战的对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而黄盖为吴国孙权阵营的大将,故排除C;长平之战发生于战国时期,而蒋干和黄盖是三国时期的人,故排除D。
8.C
【解析】
材料“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迅速歼灭袁军主力”,可见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挟天子”的信息,排除A;官渡之战,就兵力和物资而言,曹操不如袁绍,排除B;D是官渡之战的影响而非曹操取胜的原因,排除。故选C。
9.B
【解析】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图1是官渡之战,图2是赤壁之战,两次战役导致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说法错误,B项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逐渐壮大,当时占据黄河以东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200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当时袁绍拥兵10万,战马万匹,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官渡之战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当时曹军的兵力有20余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两军在赤壁对峙,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舰船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利用火攻,使曹军大溃,曹操带着败兵北撤,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10.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之后,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希望统一中国,“志在千里”指的是统一全国,C项正确;消灭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的基础,排除A项;统一黄河流域不是曹操的远大志向,排除B项;废汉献帝,自立为帝的是曹丕,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军阀。那时候战乱频繁,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曹操多谋善断,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200年,同处在北方黄河流域的两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曹操和袁绍展开了一场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与赤壁,联军用火攻的方法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由此可见,C不属于曹操所为,C项符合题意;ABD属于曹操所为,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民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这样,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200年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D项正确;刘备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排除A项;孙权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排除B项;诸葛亮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229年孙权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D项正确;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曹丕建立魏国,刘备建立蜀国时,政权还没有完全建立,排除BC项。故选D项。
14.C
【解析】
根据题干“三国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以后所形成的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虽然使统一的国家出现了分裂,但三国都注意发展生产,实现了局部统一,也为以后的大统一创造了条件。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5.D
【解析】
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使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巩固在他在长江中下游的统治,刘备占有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汉初,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与三国鼎立的形成无关,排除AB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解析】
由图片中的关键信息“赤壁”可知,这反映的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一带,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了巩固。刘备趁机占领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所以,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D项正确;奠定秦统一全国基础的是商鞅变法,排除A项;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是官渡之战,排除B项;南北朝并立出现在东晋灭亡后,赤壁之战东汉末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7.D
【解析】
据材料“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火烧赤壁,即著名的赤壁之战,D项正确;阪泉之战是黄帝统一华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争,排除A项;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
18.A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认为曹操占有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暂时不能与之抗衡,而孙权占据江东,刘备可以与孙权结盟,占据荆州、四川等地,再图统一中国、复兴汉室,而最能够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逐渐形成,A项正确;三国后期,刘备建立的蜀国被曹魏所灭,之后西晋取代曹魏并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西晋虽然实现了国家统一,但是西晋很快灭亡,此后又出现东晋十六国的对峙,再之后出现南北朝的对立,排除CD项。故选A项。
19.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③为魏政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①处为蜀汉政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②为吴政权,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230年孙权派卫温等到达夷洲。蜀汉政权为内陆政权,海外贸易并不发达。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0.卫温
【解析】
公元230年,吴主孙权派卫温航海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21.(1)统一全国。
(2)官渡之战;曹操迅速歼灭了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3)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诸葛亮;足智多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解析】
(1)
根据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可知,曹操当时的雄心壮志是统一全国。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200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迅速歼灭了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3)
根据材料三“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战役指的是赤壁之战。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曹军的兵力有20余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两军在赤壁对峙。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曹军大溃,曹操带着败兵北撤。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
开放性试题,任选一人说明其事迹即可,如:我最喜欢的英雄是诸葛亮,因为诸葛亮足智多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