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2022·河南·巩义市第四高级中学八年级期末)以九一八事变为标志,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不仅早于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早于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更早于德国法西斯侵略波兰。上述史实能够用来证明九一八事变( )
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B.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D.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侵略计划中
2.(2022·河南商丘·八年级期末)1935年底,华北危机,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呼声,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四一二政变 D.国民革命
3.(2022·河南许昌·八年级期末)“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为此,北平的学生走上街头高呼
①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②反对华北自治 ③废除二十一条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22·河南·郑州市金水区新奇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某电影中出现以下故事情节: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活捉了蒋介....这部电影的名称应该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华北事变》
5.(2022·河南驻马店·八年级期末)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尽管局势发展中还有跌宕起伏,但国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国共重新合作后的中心任务是
A.结束帝制 B.打倒军阀 C.出兵抗日 D.和平建国
6.(2022·河南信阳·八年级期末)“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系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7.(2022·河南许昌·八年级期末)右图是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这幅漫画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图中的镣铐指的是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东北军力量弱小
C.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8.(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如下图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 )
日军: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占领沈阳。 共产党: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政府: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奋勇抵抗。 民众: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
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9.(2022·河南新乡·八年级期末)事变爆发后,《组约时报》在9月19日刊登报道称,中日两国军队在奉天(沈阳)附近发生军事冲突,战斗持续了一整晚并在凌晨四点三十分关东军占领奉天时达到高潮。该事变为(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华北事变 D.西安事变
10.(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浙江省瑞安市某中学历史老师将他手机的开机密码设置为0918,根据数字我们认为他可能是在铭记( )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即将初步形成③国共第一次合作走向分裂④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开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1.(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十四年抗战”以1931年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其重要理由是
A.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B.国共两党联合抗日
C.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2.(2022·河南洛阳·八年级期末)“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3.(2022·河南周口·八年级期末)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示威游行,一名女大学生正在演讲,她演讲的核心内容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和平、民主、建国” D.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14.(2022·河南·鹿邑县贾滩乡中心学校八年级期末)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歌曲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和平建国
D.抗日救亡
15.(2022·河南·鹿邑县贾滩乡中心学校八年级期末)1935年,日本特务机关策划了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华民国政府、投靠日本的运动。这一“运动”的实质是( )
A.企图变其为殖民地 B.为了占领东北三省
C.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D.帮助华北走向繁荣
16.(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193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指示,主张南京与西安之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揭露日寇及亲日派发动内战的阴谋。这一指示的背景是
A.一·二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7.(2022·河南郑州·八年级期末)“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溶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句话表明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
A.夺取国民党的领导权 B.逼蒋介石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C.争夺地盘,扩大内战 D.投靠日本,置蒋介石于死地
18.(2022·河南驻马店·八年级期末)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中国》一书中写通“不论我们对这件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他口中所说事件的意义在于( )
A.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共矛盾完全消除 D.全面内战爆发
19.(2022·河南商丘·八年级期末)日本外相声言:“南京政府绝不能与张学良妥协,否则日本政府将不能坐视。”美英担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主张只要蒋介石还能继续统治下去,不妨就和共产党采取某种形式的联合。日、美、英的上述反应针对的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八一三事变爆发
C.西安事变爆发 D.七七事变爆发
20.(2022·河南三门峡·八年级期末)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
A.彻底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D.维护“国共合作宣言”
21.(2022·河南周口·八年级期末)下图是一本关于“西安事变”始末的史学研究专著的封面,书名为《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对“拐弯”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C.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 D.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22.(2022·河南濮阳·八年级期末)在国共重新合作的客观形势逐次成熟的时候,起到促进合作作用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重庆谈判
23.(2022·河南信阳·八年级期末)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道:“‘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A.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C.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D.国共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24.(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某记者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指的是
A.国共两党正式组建联合政府 B.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C.国共两党开始由内战到合作抗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5.(2022·河南新乡·八年级期末)历史题材歌曲是时代的最强音。“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折射出的历史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26.(2022·河南·郑州一中国际航空港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一代代青年学生不断掀起爱国运动的高潮,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上镌刻了爱国主义的功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唯独 1919 年的这一次,激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人经历了难以承受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心理落差。
材料二“华北之大, 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名言生动准确地概括了“某次运动”爆发前,广大学生 所面临的严峻社会形势。
(1)材料一中“1919 年的这一次”指什么事件?该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请写出最能反映这场运动性质的口号。
(3)材料二中“某次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
(4)作为 21 世纪的中学生,你认为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
27.(2022·河南许昌·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前方守土之将士浴血杀敌,敌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固对介公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张学良、杨虎城(十二日)
(1)材料一中的文字是蒋介石发给谁的电报,“此后”指什么历史事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材料一的做法带来了什么后果?张、杨在何时、何地发表该文?
(3)张、杨这样做法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以九一八事变为标志,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说明九一八事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早于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早于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更早于德国法西斯侵略波兰”说明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B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德国法西斯侵略波兰”即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排除A项;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从国内影响来说的,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侵略计划,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底,华北危机,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呼声。1935年12月9日,“一二 九”运动在北平爆发。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全国学生的响应,获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声援,B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在1919年爆发,A不符合题意;1927年四一二政变爆发,C不符合题意;国民革命在1935年前已经结束,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3.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可知,与一二九运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所以①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②反对华北自治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符合题意;“③废除二十一条”是五四运动的口号,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B
【详解】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陕西西安发动“兵谏”,活捉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故选择B项;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1931年制造的,排除A项;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在1937年制造的,排除C项;华北事变是1935年日本制造是,排除D项。
5.C
【详解】国共第二次国共合作之所以能够达成是因为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称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所以国共重新合作后的中心任务的是出兵抗日,故选C;辛亥革命已经结束了帝制,排除A;国民大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军阀,排除B;和平建国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政治目标,但并没有实现,排除D。故选C。
6.A
【详解】根据题干“日本人”“夺我东三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了沈阳城。不到半年,东三省全部沦陷,A项正确;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爆发在北京近郊,八一三事变爆发在上海,均与题干“东三省”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7.C
【详解】试题分析:漫画揭示的是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导致其反抗外来侵略的行动受到了限制,所以其镣铐应该来自国内的蒋介石实行的不抵抗政策,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难忘九一八
8.A
【详解】A. 根据题中“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占领沈阳”可以看出反映的是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随后的“共产党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等信息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开展的局部反抗。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也是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故A选项正确;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在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题中“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占领沈阳”反应的是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也只是局部抗战,当时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未形成,故B选项错误;C. 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是在日本占领南京、武汉之后,题中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和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民众的抗日态度,当时抗战相持阶段还未到来,故C选项错误;D. 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时1945年日本投降,题中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和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形势,只是抗日战争中局部抗战的开始,并不是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故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
9.A
【详解】依据“9月19日刊登报道”“中日两国军队在奉天(沈阳)附近发生军事冲突”可知与九一八事变有关,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进攻沈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这一事件使得东三省沦陷,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A项正确;七七事变是指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一带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排除B项;华北事变是指1935年日军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侵华事件,排除C项;西安事变是指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等国民党爱国将领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是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开始,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①④正确,故D项符合题意;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②,故排除AC项;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走向分裂,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故选D项。
1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以柳条湖铁路被炸为借口侵略中国东北,蒋介石不抵抗政策,造成了东北三省沦陷,这一事变被称为九一八事变,这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所以答案选A。
12.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党领导的东北抗日义勇军英勇抗击日军,所以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于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导致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东北3000万同胞在日军的铁蹄下受尽欺压凌辱,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苦难十四年”。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
13.B
【详解】根据题干“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结合所学可知,此事件指的是一二 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这就是著名的“一二 九运动”。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B项正确;“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排除A项;“和平、民主、建国”是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的内容,排除C项;“打倒军阀,统一全国”是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时期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我国艺术家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抗战的怒吼,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表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气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歌曲反映的时代主题是抗日救亡,故D项符合题意;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故A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B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和平建国是抗日战争之后的主题,故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
15.A
【详解】据题干“1935年,日本特务机关策划了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华民国政府、投靠日本的运动。”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日本不断制造一系列分离华北的活动,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这就是“华北自治运动”,企图变其为殖民地。一二 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A项正确;材料反映现象出现之前日本已经占领了东北三省,排除B项;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不是华北自治运动的实质,排除C项;帮助华北走向繁荣不是华北自治运动的实质,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所以这一指示的背景是西安事变,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932年,排除;B项发生在1935年,排除;D项发生在1937年,排除。故选C。
17.B
【详解】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由材料“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溶于国家”可知,这反映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逼蒋抗日,挽救民族危亡,故排除D,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夺取国民党的领导权和争夺地盘,排除AC。故选B项。
18.B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可知,1936年,张学良等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发动西安事变,后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斯诺所说就是这一事件,故B符合题意;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在1937年,故C不符合题意;国共矛盾不会完全消除,故C不符合题意;全面内战爆发是在1946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C
【详解】根据题干“南京政府绝不能与张学良妥协,否则日本政府将不能坐视。”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题干材料描述的是西安事变,所以答案选择C。
20.C
【详解】根据材料“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项正确;国共两党的矛盾在1936年并未彻底消除,排除A项;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排除BD项。故选C项。
21.C
【详解】据题干信息“1936、西安事变”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C项正确;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项;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是在1924年,排除B项;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是在1937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2.B
【详解】材料中"国共重新合作"提示本题考察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正确选项为B.
A选项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C选项台儿庄战役为1938年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胜利,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正确选项为B项。
23.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行营”指的是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发动的兵谏,“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指的是兵谏的目的,“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指的是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主张,这就意味着中国政局的变化,即两党从内战开始走向联合,国共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发生在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即东北易帜,排除A项;中国局部抗战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排除B项;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发生在卢沟桥事变后,排除C项。故选D项。
24.C
【详解】根据材料“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中基本结束,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项正确;国共两党从未正式组建联合政府,排除A项;北伐战争的胜利,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排除D项。故选C项。
2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述歌曲出自《松花江上》,它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不到半年,全部沦亡,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由张寒晖谱写的,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表达了东北人民对国土沦亡的悲愤之情,A项正确;一·二八事变的地点是上海,西安事变的地点在西安,七七事变的地点是卢沟桥,均与题干“东北”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26.(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二·九运动;
(4)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等。(符合题意即可)
【分析】(1)
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引起了国内五四运动的爆发,因此材料一中“1919 年的这一次”是指五四运动;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
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五四运动的口号有“还我青岛”等等,但是最能体现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
1935 年 12 月 9 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依据材料二“华北之大, 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可知材料中的这次运动是—二·九运动。
(4)
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可知,作为 21 世纪的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等。
27.(1)张学良 九一八事变
(2)东北三省沦陷 1936年 西安
(3)逼蒋抗日
【解析】(1)
根据材料“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文字是蒋介石发给张学良的电报。“此后”是指九一八事变。
(2)
根据材料“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可知,材料一的做法带来的后果是东北三省沦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因此张、杨这样做法的目的是逼蒋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