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2022·河南开封·八年级期末)《我的抗战》一书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 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长沙会战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3.(2022·河南许昌·八年级期末)要实地调查抗战时期的陪都的情况,你应去的城市是
A.天津 B.北京 C.重庆 D.成都
4.(2022·河南郑州·八年级期末)“勿亡国耻”研究小组要实地考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遗址,他们必须走的地方是
A.上海 B.南京 C.沈阳 D.卢沟桥
5.(2022·河南信阳·八年级期末)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是( )
A.项英 B.彭德怀 C.陈毅 D.朱德
6.(2022·河南安阳·八年级期末)中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确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全国公祭日时间,南京大屠杀开始的时间是( )
A.1931年9月 B.1936年10月 C.1937年7月 D.1937年12月
7.(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近代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脊梁有()
①赵登禹②徐锡麟③杨靖宇④佟麟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诗中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是( )
A.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D.开创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9.(2022·河南信阳·八年级期末)1937年8月,约30万件故宫文物奉令分三路紧急西迁,经过湖北、湖南、河南等省,辗转万里,于1939年先后到达贵州、四川,并得到妥善保存……文中举措
①迫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②开始于淞沪会战时③打破了日军速胜计划④保留了中华文化遗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2·河南驻马店·八年级期末)虎子是第二十九军的一名战士,当时他驻守宛平县。1937年7月7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射击,中国守军立刻予以还击。此战役为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台儿庄战役
11.(2022·河南·巩义市第四高级中学八年级期末)这里的炮声成了中华民族总动员的号角,全国人民不分党派、阶级、民族、性别、年龄,纷纷自觉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形成了中华民族史上空前的团结御辱、抵抗侵略的壮观局面。“这里”是指( )
A.柳条湖 B.卢沟桥 C.上海 D.武汉
12.(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并发表祭黄帝陵文。祭文反映出( )
共产党 祭黄帝陵文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国民党 祭黄帝陵文 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爱诛不庭,华夷永判。仰维功业,广庇万方; 佑启后昆,恢廓发扬。追承绩散,群情周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
A.抗战全面爆发激化了民族危机 B.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
C.抗日民族统战线已正式形成 D.蒋介石放弃反共,团结各方力量抗日
13.(2022·河南周口·八年级期末)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经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是为了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B.建立中华民国反帝反封建
C.打倒列强,除军阀抗击日本侵略 D.抗击日本侵略完成祖国统一
14.(2022·河南新乡·八年级期末)下图是中国漫画家刘元创作于1938年的时政漫画。该漫画旨在告诉国人
A.分散力量,血战到底 B.齐心协力,战略反攻
C.团结御辱,全民抗战 D.游击战争,胜利关键
15.(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抗战通电的发表,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
A.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发动百团大战
16.(2022·河南许昌·八年级期末)日本学者田中正明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评价你认为准确的是( )。
A.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
B.田中正明否定传闻(口述)历史具有考证价值,体现了严谨的史学态度
C.此观点准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D.田中正明的言论否定了口述历史的史料价值,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17.(2022·河南周口·八年级期末)如果让你撰文批驳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的历史,你可以引用的论据是( )
①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30万人以上 ②日本在中国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
③在东北实行殖民统治期间,秘密进行细菌试验 ④七七事变后侵占北平,建立伪满洲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摩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文字应放置哪个纪念馆门前
A.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B.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纪念馆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D.卢沟桥抗战纪念馆
19.(2022·河南三门峡·八年级期末)如图是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上的一篇报道。它反映了日军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该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淞沪会战 D.南京大屠杀
20.(2022·河南许昌·八年级期末)我国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如下图),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日本投降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1.(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朱自清在《这一天(“七七”)》中曾激情洋溢地写道:“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材料表明
A.抗日战争激发了民族意识觉醒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C.中国从四分五裂局面趋向统一 D.国民大革命促进了工农运动的高涨
22.(2022·河南信阳·八年级期末)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随着西方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他们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阅读下面的时间轴,回答问题。
(1)时间轴中的A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2)主导B事件的两位“强盗”是谁?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写出“资本输出”以及“洋人的朝廷”对应的条约。与“资本输出”对应的条约是《____》与“洋人的朝廷”对应的条约是《___》
(4)图E事件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危害是什么?
(5)请你为该时间轴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23.(2022·河南·朱口一中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
材料二:龜靠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佞寇,掳掠烧杀,尸横迪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24.(2022·河南安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是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新阶段……也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它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结果……他们……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5.(2022·河南驻马店·八年级期末)以下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两件重大的历史事件,观察图片并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所以,才出现题干中的现象,C项符合题意;A项事件发生在日本的马关;B项事件发生在沈阳附近的柳条湖;D项事件发生在南京。由此可知ABD三项与题干“北平沦陷后”信息不符。故选C。
2.D
【详解】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史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D项正确;七七事变是全面掂的标志,排除A项;BC项都不是正式形成的标志,排除BC项。故选D项。
3.C
【详解】1937年12月,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被日军侵占,重庆成为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陪都,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突然进攻,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所以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本题答案为D。
5.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8月25日,根据国共合作抗日协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驻在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原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任弼时任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故D符合题意;项英和陈毅未在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职,故AC不符合题意;彭德怀任副总指挥,而非总指挥,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D。
6.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D项正确;1931年9月的重大事件是九一八事变,排除A项;1936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排除B项;1937年7月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间,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卢沟桥事变后,赵登禹和佟麟阁一起负责指挥南苑的所有军事力量,抗击日本侵略;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①③④是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脊梁,故C项符合题意;徐锡麟领导了1907年的安庆起义,最后慷慨就义,不属于抗战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排除②,故排除AB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A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爱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排除C项;开创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辛亥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件,开始全面侵华。①正确;1937年8月,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文物转移开始于1937年8月。因此②正确;为了保护故宫文物,将文物转移到后方。这一行为保护了中华文化遗产。④正确。B项正确;打破日本速胜计划的事件是淞沪会战而不是文物转移。③错误。因此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B项正确;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全国人民不分党派、阶级、民族、性别、年龄,纷纷自觉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形成了中华民族史上空前的团结御辱、抵抗侵略的壮观局面”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全民族抗战,1937年发生的卢沟桥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标志,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信息“1937年4月5日”可知,当时日本已经发动了侵华战争。据材料“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和“佑启后昆,恢廓发扬。追承绩散,群情同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可知,祭文反映了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了民族认同感,B项正确;抗战全面爆发是在七七事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在七七事变之后,排除C项;当时蒋介石没有放弃反共,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抗击日本,故C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清朝统治已经推翻,故A排除;中华民国于1912年成立,国共合作尚未开始,故B排除;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为了抗击日本,但是不涉及完成祖国统一,故D排除。故选C。
14.C
【详解】 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漫画中八路军、新四军、民兵和国民党军共同打击日寇。可见,漫画体现出的主旨是团结一致,共同抗日,C项正确;漫画体现出的是团结一致,不是分散力量,排除A项;战略反攻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的是不是游击战,是团结一致的抗日决心,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根据抗战通电的发表,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筑成民族统一战线,C符合题意。组建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九一八事变后,发生在抗战通电发表之前,A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发生在在抗战通电发表之前,B不符合题意。发动百团大战与题干内容无关,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6.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目的是在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是决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D项正确;口述历史并不是传闻,仍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排除A项;田中正明否定传闻(口述)历史具有考证价值体现不出学者实事求是的态度,排除B项;田中正明说这番话不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歪曲事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7.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30万人以上 、日本在中国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在东北实行殖民统治期间,秘密进行细菌试验都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历史,都可以作为证据,①②③正确; 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而不是在北京,④错误。A项正确;BC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A项。
18.B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日本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并在占领南京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B项正确;ACD项与“30万亡灵的冤魂”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9.D
【详解】据题干关键信息“1937年12月”和图片日本人屠杀中国人比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上的一篇报道。它反映了日军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该事件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在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三十万人以上。D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这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A排除;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B排除;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C排除;故选D。
20.D
【详解】根据题干“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如下图),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为了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我国把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所以答案选D。
21.A
【详解】由材料“七七”“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可知,材料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的增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团结抗战,说明抗日战争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A项正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且材料并未涉及中国战场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非强调近代中国的国家统一进程,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不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2.(1)1840年
(2)英法
(3)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4)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三省全部沦陷。
(5)列强侵华史
【解析】(1)
根据所学和示意图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
(2)
根据所学和示意图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
根据所学和示意图可知,1895年,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体现了资本输出的原则;1901年,列强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4)
根据所学和示意图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东三省全部沦陷。
(5)
根据所学和示意图可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这构成了列强侵华史。
23.(1)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
(2)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
(3)巩固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关系中日两国人民长期的根本利益的大事,是关系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大事,中日关系只有以史为鉴,把控分歧,加强合作,互学互鉴,才能健康发展。
【分析】(1)
根据材料一“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金陵”“一九三七”“一二一三”“侵华倭寇”“三十余万”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本占领南京后进行了大屠杀,杀害中国同胞30多万人。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
(3)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巩固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关系中日两国人民长期的根本利益的大事,是关系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大事,中日关系只有以史为鉴,把控分歧,加强合作,互学互鉴,才能健康发展。
24.(1)爱国主义情感;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2)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政治: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基本条件:民族觉醒;民族团结。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因此材料一“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爱国主义情感;根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持的基础”指的五四运动的历史功绩。即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可以看出,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是: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根据所学知识,“北伐战争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根据所学知识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表现是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的表现是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根据以上材料反映的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可以看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民族觉醒;民族团结。
25.题目: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论述: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的发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最终在1945年将日本侵略者从中国赶了出去。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告诉我们,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详解】本题是历史小论文,根据二幅图片可知,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首先要明确题目:勿忘国耻,警钟长鸣,然后用史实进行论述,要求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如: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的发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最终在1945年将日本侵略者从中国赶了出去。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告诉我们,勿忘国耻,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