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四季之美》说课稿
尊敬的( )各位老师们,上午好,我们是风禾组,今天我们组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下面我们将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四个板块开始我们的说课。
一、教材解读
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这篇课文。
单元整体
《四季之美》是五上第七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该单元的三条导语分别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涵盖了“单元主题”“阅读要素”“表达要素”三部分,且将阅读与表达融为一体。
文本特质
《四季之美》作为清少纳言随笔《枕草子》中的一篇,它细腻地描摹了四季物华,展现了作者极其微妙美好的内心体验,更是呼应单元人文主题“四时景物皆成趣”。细细读文本,有以下特质:
1.结构清晰。课文以时间为顺序,依次描述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四季之美,各美其美: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文章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每一个季节一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并列。总分构段方式,每一个自然段以一句话统领,句式相同。
2.选材独特。作者没有选择每个季节最具代表性、广为人知的景物,而是完全从最具体的主观感受出发,选择细微的景物。而且细细品读文字,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动态之美,营造了独特的韵味。
第三、助学系统
有了单元整体架构,基于文本的特质,每篇课文又该完成哪些语文要素呢?课后练习就是最好的指示牌。《四季之美》的课后练习“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从聚焦这条“线”上的动态描写开展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独特,再尝试运用,就是重其所重。
学情分析
在学习该单元之前学生已拥有怎样的能力基础?请看表格:
册序 单元 阅读训练要素
四上 第一单元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五上 第七单元 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五下 第七单元 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关于学习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这一阅读训练要素,在一到四年级的统编教材中并没有明确地提出,但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作出了相关循序渐进的安排。
“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初步”是在开始的阶段,是一个程度要求,与“深入”相对,可以理解为基本准确地体验和领会景物在动态、静态或动静结合状态下的美。“初步体会”就是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景物的变化,并从中感受不同景物的美即可。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组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感悟文章总分式构段谋篇方式。
2.通过寻找景物、品味语言、读出韵味的方法,感受动态描写,体会春天黎明的独特。迁移此法,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3.学习景物动态描写的方法,描绘生活场景中景色的变化,感受景色的动态美。
其中目标 1 和 2 定为学习重点。目标 3 定位学习难点。
四、说教学法
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本着化教为学,以学定教的原则,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时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朗读还原、比较学习法,并借圈点批画、想象品悟等方式进行独学、合学、导学、展学,将课堂还给学生。采用主要的教法则是在学生疑惑处进行示范、点拨、引领。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的学习力,本课将采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下面重点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我们准备分四个学习板块展开:
板块一、导入课题,遇见美好
板块二 梳理课文,初识美好
板块三 品读课文,发现美好
板块四:感悟美好,读写迁移
板块一、导入课题,遇见美好
1.首先欣赏视频引入话题: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各的特点,不同作家笔下的四季也有不同的美丽。今天我们跟随日本作家清少纳言一起感受她笔下的《四季之美》。板书课题。
2.紧接着简介作者清少纳言和她的作品《枕草子》。
3.然后课前检测:逐个出示词语,读出词语的“修饰美”,提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教师小结:阅读美的散文,对那些新鲜的词语,要特别留意。
【理念阐述】阅读从生活中开启。课始,引导学生打开生活积累,聚焦四季形成读书氛围,进而介绍作者的故事,链接并阅读教材。
板块二 梳理课文,初识美好
1.出示学习活动一:
1.读:自由朗读课文。
2.想:作者眼中四季最美的是什么?圈出课文描写的四个时段。
随机教学 “黎”,区别“黎、漆”并书写。
2.串读首句,发现“独特”
学生完成后反馈: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
提问: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如果让你来写四季之美,春天你会写什么,夏天,秋天、冬天呢?
教师小结:作者却用她独特的视角选择了黎明、夜晚、黄昏、早晨这四个时间点来写,总分构段方式,每一个季节一个自然段。
3.联结景致,初识美好
(1)过渡:黎明、夜晚、黄昏、早晨,作者分别写了哪些事物?请你对照着作业本第三题,把需要填写的部分用横线划出来。完成作业本第三题。
(2)交流反馈后追问: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作者选择的景物和平时我们会写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讨论后小结:作者写的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事物,她的高明之处在你们看到的,我不写,你们没看到的,我写给你们看。这叫独特。
【理念阐述】依据课文特点,灵活设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本环节根据课文结构清晰,学生容易理清脉络的特点,以完成表格的方式让学生自觉阅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到作者语言文字表达之美。
板块三 品读课文,发现美好
1.感受春天色彩渐变之美
第一步:聚焦景物,感受色彩之美
教师这样引导:我们先来看看春天,春天黎明的天空,是什么吸引了清纳少言呢?
相机出示三幅天空色彩图,生活中你们看过这样的色彩吗?能给这些颜色选择对应的图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齐读:我们把这些颜色美美地读出来。
第二步:聚焦变化,体会动态美
①就这样读着想着,你发现美丽的黎明给你的感觉是动的、还是静的?你是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 “泛、染、飘”)
学习提示:圈出描写动态的词语,在边上作一个批注。
②对这三个动词进行批注,体会动态的颜色变化之美。
③出示示范批注(画外音)
小结:在朗读一段话时,可以想象画面,批注感受。如果你能针对一段话,去发现独特的写法就更好了。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段话。
第三步:我是朗读者(赛读)
第四步:积累背诵:春天最美是_____。东方_____泛着______,染上_____,飘着_____。
2.回顾春之美进行学法总结:读、找、品、诵。夏天和秋天又是一种怎样之美呢?让我们用同样
的方法合作学习,请看学习提示。
学习活动一:
赏读:默读2、3两段,选择喜欢的一段想象品读,思考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并抓住关键词圈画批注。
分享:小组内交流阅读收获,可以互相修正,补充。
预设一:在感受夏天萤火虫微闪之美,学生可能会出现困难,我这样引导:
(1)走进夏天的夜晚,清少纳言在这一段里写了几种夜晚?
第一种夜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
第二种夜 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第三种夜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2)这三种夜晚,清少纳言最喜欢的是哪一种?小组讨论。
——蒙蒙细雨,朦胧的少量的光让夜晚有一种神秘感。
——下雨的夜晚,按理说萤火虫都不见了,那一两只萤火虫会给人带来惊喜。
——漆黑的夜、细雨、朦胧的微光,让人感觉特别的浪漫。
这蒙蒙细雨的夜晚就是一个大的背景,在这中宁静、深邃的背景的映衬下,其中点点萤火的动态之美,更加的迷人。这种宁静的背景之下的动态之美,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表达,以动来写静,就叫“以动衬静”
这一招,大诗人王维就用过——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谁来说说这是怎么个“以动衬静”法?
小结:清少纳言的文字就是这么地简单清淡,给人无比清幽干净的感觉。有感情的读一读。(练——展示)
预设二:
1.感受完夏天夜晚之美后,学生交流秋天黄昏作者看到的和听到的,然后通过联读对比,感受“秋之黄昏”
2.顺势引导:夕阳斜照点点飞鸟的动态描写,则让他感动,同样是对鸟的动态描写《鸟的天堂》里也有:
3. 细读两部分有什么发现?
两段话都是从静到动,都是以大的背景衬托,再接着写动态美。这点点飞鸟的动态之美才更加生动,才更美。
4. 同学们,清纳少言很善于写场景,秋天,一个乌鸦归巢,一个风声虫鸣,这些场景,我们的唐诗宋词元曲里经常提到,诗人往往在抒发什么感受?清纳少言也写到了夕阳、乌鸦、大雁、秋风,她的感受是什么?你从哪里发现的?自然地将清纳少言和中国古代的秋天的场景做了一个勾连,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
【理念阐述】在诵读与想象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笔下的四季之美。这一板块,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的美之所在。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寻找关健词语,罗列出景物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同时,总结学法;然后利用这一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他季节段落,契合了《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读是
主要的学习手段,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想象。
板块四:感悟美好,读写迁移
1.总结板书,发现写法秘妙:刚才通过想象品读课文、圈画批注等方式去感受了作者笔下的四季之美各不相同,还知道了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式。
2.写法迁移,尝试动态描写
课后你可以去乡间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模仿课文的写法,用几句话写一写乡间的早晨或黄昏,写出它的那份宁静。
学习活动:
景 致 视 觉 听 觉 感 受
秋之黄昏 归鸦、大雁 风声、虫鸣 感动、心旷神怡
_______最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念阐释:本课构段特别有特色,蕴含着本单元主题——四季景色的介绍方法,发现秘妙之后,创设情境,尝试运用,目的培养学生的表达力。指向文本的特色,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感受的是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好。】
板书设计:
四季之美
春之黎明 想象品读
夏之夜晚 动态描写
秋之黄昏 圈画批注
冬之早晨
设计总说明: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的能力也只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提高。本节课,以“如此简短,为何成经典”为中心话题,任务驱动,引导探究。让学生披文入情的同时感悟写法,引导他们在入境体验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赏字品句,感受作者笔下之景与胸中之情,从 “景语”中读出 “情语”,体味选材的高妙与描写的精彩,玩味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在与文字不断地亲和过程中,比较、揣摩、顿悟,一步步螺旋上升式地学习动态描写,感受动态描写衬托下景物的宁静之美、意境之美。使学生的认知困惑在充分展开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解决,思维层面走向深入,语言得到积累与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