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母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并说出变化的原因。
2.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讨厌、警戒、欺侮”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母鸡的讨厌,并说说为什么作者讨厌母鸡。
教学过程
一、构建情境,寻找证据
1.提问:之前老舍先生家养的母鸡有什么表现,还记得吗?学生自由回答。
2.展示老舍先生来信。我一向讨厌母鸡。可是我现在改变了心思。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是我为母鸡平反的表扬信却被我家那只脾气古怪的小猫撕碎,散落四处。同学们能不能帮帮我找到证据,为母鸡恢复名声呢?
二、紧扣改变,体察“不敢”,聚焦鸡母亲的性格特点
提问:在找证据之前,老师想问一下大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老舍先生对这只原先无比讨厌的母鸡到现在不敢再讨厌了呢?
预设:母鸡孵出一群小雏鸡。提问:因为它有孩子了,因为它是母亲了。所以我们看到母鸡变得?预设: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三、寻找证据碎片,品读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一)品读“警戒”(课件展示)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提问:母鸡是怎样为他的小鸡雏做警戒的?预设: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提问:从母鸡为了鸡雏高度警戒的事实你读出来什么呢?预设: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师生配合共读,感受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课件展示:第一块证据。
(二)品读“对比”
1.学习对比
(课件展示)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提问:有一点好吃的母鸡首先想到的是谁?
预设:鸡雏。提问:所以他的孩子肚子是什么样子的?母鸡呢?预设: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母鸡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引出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鸡母亲的慈爱和辛苦。
2.运用对比(课件展示)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提问:与第二自然段说的“它永远不反抗公鸡”矛盾吗?预设:不矛盾,运用对比,突出成为一个母亲后,母鸡的责任感。通过对比表现手法的学习,感受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课件展示:第二块证据。
(三)品读“半蹲”(课件展示)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提问:母鸡为了保护自己的鸡雏不受风寒,有一个特殊的动作,那个动作是什么?预设:半蹲。
提问:母鸡为什么不站着?母鸡为什么不坐着?母鸡为什么愿意这样受累这样吃苦呢?
预设:母鸡站着太高,鸡雏得不到温暖;母鸡坐着会压死鸡雏;母鸡吃苦受累是为了它的孩子们。通过体会“半蹲”动作,感受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课件展示:第三块证据。
(四)品读“夜间放声啼叫”(课件展示)
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提问: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母鸡放声啼叫,是因为它在大声喧哗、无病呻吟、欺软怕硬、自我炫耀吗?母鸡是在干什么?
预设:都不是,母鸡是在保护自己的鸡雏。通过体会夜间放声啼叫,感受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课件展示:集齐第四块证据。
师生合作朗读老舍先生为母鸡写下的表扬信,感受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以及他不敢再讨厌的情感。
四、联想比照,升华情感
讨论:观察证据变化,由图片会联想到谁?拓展老舍先生《我的母亲》中的片段,在音乐中默读,感受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指引学生联系自己的母亲,分享印象深刻的示例,感悟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最后引导学生无论是鸡母亲还是老舍先生的母亲,还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母亲,无论他多么的卑微,无论她多么的平凡,老舍先生真正想说的是——(课件展示)
指名朗感受母亲的伟大。
《母鸡》测评练习
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利用钉钉进行随堂答题闯关并颁发奖杯的活动,在激发学生答题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巩固“对比”、“老舍先生对母鸡态度转变的原因”以及“母爱的含义”等知识。根据钉钉测试实时反馈数据,帮助学生做到知识堂堂清。(题目展示)
我会判:
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这句话是比喻句,将鸡雏比作了汤圆,生动地写出鸡雏吃饱后的样子。
A:正确
B:错误
我会选:
文章第 6段中,“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 这样写用意何在?
A:与第二段中的“它永远不反抗公鸡”相照应;突出表现成为一个母亲后,母鸡在保护幼子时的勇敢和责任感。
B:与第十段“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相照应;写出了我不再讨厌母鸡的原因。
C:与第二段“欺侮最忠厚的鸭子”相照应;突出母鸡由可恶到善良的转变。
D:与第六段“把它们赶出老远”相照应;突出了母鸡因为护食而变得勇敢强壮。
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是什么?
A:作者因为讨厌母鸡遭到了报复,对母鸡有畏惧之情。
B:作者从孵养鸡雏的母鸡身上看到了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精神,所以不再讨厌母鸡。
C:作者通过亲自喂养母鸡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于是不再讨厌母鸡了。
D:作者被母鸡的叫声所打动,开始喜欢母鸡。
为什么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A:因为所有英雄都是母亲。
B:因为英雄都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C:因为母亲和英雄一样,为国捐躯。
D:因为母亲像英雄一样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母鸡》教学反思
一、把握方向看清路。
我的教学设计参考了王崧舟教授的《母鸡》。通过“表扬信”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在此基础上拓展老舍先生写的《我的母亲》,注重学生的体验一一唤起学生生活中的母亲如何关爱自己的体验。
二、依照标准严要求。
《课程标准》给我们提供方向和尺子,课堂教学不忘对此依照、衡量。对于某一个教学内容板块一一必须要有,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做到落实到位。比如我的课中,对于母鸡的慈爱、负责、勇敢、辛苦中的某一个特点,在理解第一个特点时可以出示文本,引导学生精雕细琢,不达“目的”不罢休。夯实基础后,其他的就可以让学生自主研读感悟体验了。教学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只有精心的教学设计,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才是学生需要的课堂。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应用、反思,努力做一名学习型、实践性、反思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