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雪地里的小画家》共2课时 教案+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2《雪地里的小画家》共2课时 教案+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9 20:1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会写“竹、牙”等5个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文歌曲、多媒体课件。
3.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动物脚印图(“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图)。
学生准备: 1.了解还有哪些动物也会来雪地“画画”。
2.了解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字理识字等方法认识“群、竹、牙”3个生字,会写“竹、牙、马”3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着”。
3.结合插图,了解“小画家”画了什么,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学习认真观察。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呢?(课件出示雪地上小朋友游戏的图片。)那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
2.激趣: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雪地上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图片。)
3.导入: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他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
4.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题。
操作指导:本环节宜运用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板块二 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活动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听读,边听边圈画出生字。
3.学生自由读文,多读几遍。
4.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活动2 反复读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互相纠正。
3.男女生轮读课文。
4.齐读课文。
操作指导: 初读课文要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扫清生字的障碍。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掌握字音,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板块三 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活动1 出示生字,自主识字
1.认读词语,学习生字。
课件展示
群山 竹叶 月牙 不用 几步 为什么 参加 洞里 睡着了
(1)学生尝试自己读词语,读不准的借助生字条中的拼音读一读。
(2)带着音节指名读、齐读词语。
(3)去掉音节指名读、领读词语。
2.读准翘舌音“竹”,平舌音“参”,以及多音字“着”。
课件展示
竹(竹子)   参(参加)   着(着火)
(1)教师指导学生读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强调“竹、着”是翘舌音,“参”是平舌音。
(2)指导学生重点区分zhe和zháo这两个音。通过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多音字据词定音的规则。
3.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识记生字。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2)把自己的识字方法说给大家听。
活动2 多种形式,检查识字
1.教师指名读字卡。
2.开火车读字卡。
3.男女生赛读字卡。
4.“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型或动作,一人猜字。)
5.“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操作指导: 可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关注识字与文本和生活的联系,只有让学生识字有语境,识字才能更扎实。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板块四 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活动1 指导书写
1.动漫演示生字“竹”“牙”“马”的书写,学生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掌握笔顺,并跟随动漫书空。
2.教师范写“竹”“牙”“马”。
(1)“竹”的第三笔是竖,强调左右结构的生字书写时不能分家。
(2)“牙”的第一笔横不可过长,第二笔竖折的折要稍长于第一笔横,竖钩在竖中线偏右的位置,撇不要写得太长。
(3)“马”的竖折折钩的第一折要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横不能太短,起笔收笔要稳。
活动2 反馈练写
1.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2.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投影仪出示典型字全班修正。(巡视中适时纠正学生写字姿势)
3.学生体会书写要领,再次练写。
操作指导: 可通过观察、范写、书空、描红、练写、评价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群、竹、牙”3个字,认识“用、几、步、为、参、加、洞”7个生字,会写“用、几”2个字,学写新笔画横折弯钩。
2.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和画之间的关联。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听歌导入,检查巩固
1.导入:(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大家一定会觉得很惊讶,原来《雪地里的小画家》还被编成了好听的歌曲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吧!
2.复习生字,指名认读。(课件出示生字:群、竹、牙、用、几、步、为、参、加、洞、着。)
3.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有几句话。
4.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标好句子序号的课文。)
操作指导: 可通过听歌曲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要利用它复习生字,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句子训练。
板块二 逐句研读,重点探究
活动1 引导读文,学习第1、2句
1.课件出示第1句。
(1)学生自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的作用。
(2)指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
2.学习第2句,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
课件展示
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
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
引导学生交流明确:小鸡、小狗在数量上是一只,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他们都来了,数量上多了,就是“一群”。所以生活中,人或物的数量很多的时候,就可以用“一群”来表示。比如,一群蜜蜂、一群大象、一群羊。
活动2 结合图片,学习第3句
1.课件出示图片,创设情境: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上留下了清晰的脚印。
2.课件出示第3句,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说一说,雪地上来了哪些小画家。
3.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说一说“小画家”们都画了什么画。
4.指导学生一边想象“小画家”画画的情景,一边读课文的第3句。
5.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他们踩出的脚印不一样呢?
6.学生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的爪子细长,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子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爪子中间有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脚掌弯弯的,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月牙。(课件出示连线题)
活动3 拓展练习,完成活动卡
雪地里又来了一些小动物,他们会画什么呢?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编一编、写一写。(课件出示)
活动内容 拓展说话
雪地里又来了一些小动物,他们会画什么呢?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 小兔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牛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猫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组内交流生活经验,根据动物的脚印想一想,说一说。
2.根据全班同学的汇报,补充自己的表格。
活动4 引导思考,学习第4句
1.(课件出示课文第4句话及图片。)提问:我们画画时要用笔和颜料,而且还要画很长时间。可是,小动物们是怎样画的呢?齐读第4句。
2.引导思考:你们从哪些词语可以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
3.指导朗读:让我们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和自豪感吧!(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
活动5 指导朗读,学习第5、6句
1.读文思考: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就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
2.课件出示课文第5、6句话及图片,学生齐读第5句。
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4.学生用疑问的语气自由读第5句。
5.提问: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在洞里睡着啦。)
青蛙属于变温动物,适宜在10℃~20℃的温度下生活,当温度降至7℃~8℃时,便进入休眠状态。
6.激趣:(课件出示图片上青蛙冬眠的部分。)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他居然在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
7.教师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课件出示“冬眠”资料及蛇、熊、刺猬的图片。)
操作指导: 此环节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小画家们的心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始终保持童真童趣,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并理解课文。
板块三 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活动1 指导读文,体会感情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2.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教师有针对性指导有感情读文。
4.学生自由练读。
活动2 感官参与,背诵课文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根据课文插图背诵课文。
2.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3.小组内尝试互背课文。
操作指导: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指导学生用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增强表达的能力。
板块四 认真观察,正确书写
活动1 指导观察,教师范写
1.动漫演示“用、几”的书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用、几”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记住关键笔画的占位。
2.鼓励学生试着书空。
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跟着老师书空。
活动2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1.练写,试着交流总结书写注意点:
(1)“用”的第二笔是横折钩,钩是向左的;“几”的第二笔是横折弯钩,钩是向上的。
(2)“用”的横折钩的横略宽,要给中间的部件留出足够的空间;“几”的横折弯钩的弯不能太长,只比横折弯钩的横略宽。
(3)“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4)“几”的撇是竖撇,左右要持平。
2.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优秀作品。
操作指导:要注重对学生自主观察、模仿的有意识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板块五 交流收获,拓展能力
活动1 分享收获,画出作品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想一想: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3.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活动2 读写结合,学唱歌曲
1.写一写: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按课文最后两句的形式仿写诗句。
2.唱一唱: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
操作指导: 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学习形式,为此,要在学生领悟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这些“小画家”的作品,重温课文内容;通过拓展仿写儿歌,培养说话、写话能力,启发思考;学唱歌曲,兑现课前诺言,养成良好的习惯。
板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反思
1.本课的成功之处:一是教师利用欣赏雪景的课件,通过引导学生说在雪地里的有趣的游戏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一个积极展现自我的氛围中,让学生在整节课中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在快乐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二是教师合理地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在课外延伸环节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之后让学生仿编,把课文最后两句改成这些动物的名字。在一问一答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2.不足之处:在学习“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一句时,给学生体会的时间不够充分,有些着急。朗读时,学生没有读出轻快、自豪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