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 课堂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现象产生的是( )
A.硫粉 B.铁丝 C.镁带 D.石蜡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选项符合题意;
C、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强光、生成白色固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D、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给出的几种物质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2.(2021九上·牡丹江期末)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色烟雾,故不符合题意;
B. 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氧负氢” 负极产生气体是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不符合题意;
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而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不符合题意;
D.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2021九上·防城期末)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符合题意;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及严密,如烟与雾的区别,光和火焰的区别,如结论与现象的不同等。
4.(2021九上·封丘期末)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生成黑色固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上方罩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火焰上方罩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及严密,如烟与雾的区别,光和火焰的区别,如结论与现象的不同等。
5.(2021九上·零陵期末)从化学视角看“烟、雾、光和焰”是有区别的。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点燃,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铁丝在氧气中点燃,产生红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点燃,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描述实验现象不能说物质的名称,B不符合题意;
C、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产生大量白烟,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不能描述烟雾,C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描述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及严密,如烟与雾的区别,光和火焰的区别,如结论与现象的不同等。
6.(2021九上·海珠期末)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有白色固体生成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黄色火焰,有大量白雾生成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把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变红,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蓝色
【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有白色固体生成,故描述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描述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描述不符合题意;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出现红色固体,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故描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镁条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D、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进行分析
7.(2021九上·勃利期末)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产生大量的白烟 D.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分析。
8.(2021九上·兰考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因为白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C.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黄金的化学性质特别稳定,很难被腐蚀,所以曾经被人们用作货币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A. 因为白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助燃剂,此选项符合题意;
C. 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因为黄金的化学性质特别稳定,很难被腐蚀,所以曾经被人们用作货币,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白磷燃烧产生白烟分析;
B、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C、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D、根据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9.(2021九上·新民期末)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再加热,溶液变为无色
B.在空气中加热铝片,铝片立即熔化并剧烈燃烧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加热时碳酸分解,使溶液变为紫色(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故A不符合题意;
B. 铝的熔点为660℃,在空气中加热铝片,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其熔点高于铝,故熔化而不滴落,不会剧烈燃烧,故B不符合题意;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的气体,没有生成黑色固体,故C不符合题意;
D.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描述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0.(2021九上·东城期末)研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出现火星四射现象的影响因素。取粗细相同的铁丝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编号 实验装置 铁丝种类 燃烧现象
① 含碳0.03%的铁丝 极少火星
② 含碳0.08%的铁丝 少量火星
③ 含碳0.15%的铁丝 明显火星四射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所用铁丝均为混合物
B.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其炸裂
C.铁丝中含碳量越低,火星四射现象越明显
D.火星四射可能与铁丝中的碳和氧气反应有关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所用铁丝均含碳,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使集气瓶炸裂,不符合题意。
C、由实验可知,铁丝中含碳量越低,火星四射现象越不明显,符合题意。
D、由实验可知,铁丝中含碳量越低,火星四射现象越不明显,火星四射可能与铁丝中的碳和氧气反应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过程中火星四射、放热,结合图中的实验分析解答。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海拉尔月考)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预先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细沙,细沙的作用是 。
【答案】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反应,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此过程中放热,反应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可能是集气瓶底部因温度不均而炸裂,故填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分析】根据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2.(2021九上·洛宁月考)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色火焰,同时生成 气体;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铁 (选填“能”或“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答案】淡蓝;蓝紫;二氧化硫;产生大量白烟;不能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填淡蓝;
硫在氧气中燃烧放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填蓝紫;
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故填二氧化硫;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故填产生大量白烟;
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较低,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填不能。
【分析】根据硫和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13.(2021九上·咸丰月考)现在木炭、硫粉、红磷、铁丝、石蜡五种物质,在空气中不燃烧的是 ;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一种刺激性的大气污染物的是 ;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壁上有水雾生成的是 ;产物中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发出白光的是
【答案】铁丝;硫粉;石蜡;木炭和石蜡;木炭和石蜡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即五种物质,在空气中不燃烧的是铁丝,故填铁丝;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一种刺激性的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故填硫粉;
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壁上有水雾生成说明反应生成了水,几种物质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是石蜡,故填石蜡;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几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是木炭和石蜡,故填木炭和石蜡;
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发出白光的是木炭和石蜡,故填木炭和石蜡。
【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进行分析。
14.(2021九上·江夏月考)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其中稀有气体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现象为: ,文字表达式是: 。
【答案】氮气;混合物;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稀有气体是由氖气、氦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15.(2020九上·青浦期末)科技改变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
①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是因为 。
②宇航员太空行走时,需要“人造空气”供给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 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人造空气”中供给呼吸的物质是 ,“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和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氧气;相同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①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作保护气。
②“人造空气”中供给呼吸的物质是氧气。“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和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相同,因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分析】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氧气的用途,进行分析。
三、简答题
16.(2019九上·洛宁月考)两个同学在实验室做了两个实验,所得结论如下:
A同学实验操作及现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一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结论:说明集气瓶中没有氧气。
B同学实验操作及现象:将燃烧的木条伸入一集气瓶中,木条没有熄灭。结论:说明集气瓶中盛有纯净的氧气。
请分析这两位同学所得结论正确吗 说明理由。
【答案】A、B两同学的结论都错误。A同学的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不复燃,只能说明瓶内不是纯净的氧气(或纯度较高的氧气),并不能证明瓶内没有氧气,因为如果瓶内氧气浓度过低也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同学的实验中,燃着的木条在集气瓶内未熄灭,只能说明瓶内有氧气,不能证明是纯净的氧气,因为在不纯的氧气(如空气)中木条也能燃烧。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B两同学的结论都错误。A同学的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不复燃,只能说明瓶内不是纯净的氧气(或纯度较高的氧气),并不能证明瓶内没有氧气,因为如果瓶内氧气浓度过低(比如空气,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21%的氧气)也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同学的实验中,燃着的木条在集气瓶内没有熄灭,只能说明瓶内有氧气,不能证明是纯净的氧气,因为在不纯的氧气(如空气)中木条也能燃烧。
【分析】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是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不能支持燃烧分析
17.小明先往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然后滴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颜色没有改变.接着他把燃着的硫放入集气瓶,过一会,溶液变为红色,集气瓶温度升高.请回答:
(1)图中硫燃烧时还会产生什么现象?
(2)为了证明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应补做什么实验?(实验材料自选)
【答案】(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2)取出少量该无色溶液在试管中,并滴加几滴紫色石蕊,发现紫色石蕊变红色.在用玻璃棒取出少量集气瓶中的水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pH<7,证明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
(1)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2)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pH<7,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为了证明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取出少量该无色溶液在试管中,并滴加几滴紫色石蕊,发现紫色石蕊变红色.在用玻璃棒取出少量集气瓶中的水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pH<7,证明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答案: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2)取出少量该无色溶液在试管中,并滴加几滴紫色石蕊,发现紫色石蕊变红色.在用玻璃棒取出少量集气瓶中的水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pH<7,证明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分析】(1)根据硫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时更加剧烈解答;
(2)根据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pH<7的溶液显酸性,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兴城期中)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
(2)B实验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3)根据C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回答:
①实验结束后,测量结果小于1/5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即可)。
②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原因是 。
【答案】(1)验纯
(2)吸收产物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等(写出一点即可);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无法形成压强差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点燃混有空气或氧气的可燃性气体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即验纯,故填验纯。
(2)二氧化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气的污染物,且二氧化硫溶于水,所以B实验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产物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填吸收产物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①实验结束后,测量结果小于1/5,即剩余的气体的体积偏大,可能的原因是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导致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偏小,故填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等。
②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原因是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无法形成压强差,导致实验前后气体的体积差为0或不大,不能测出准确结果,故填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无法形成压强差。
【分析】(1)根据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要验纯分析
(2)根据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分析
(3)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分析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玉田期中)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是初中教材中的几个有关氧气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各步操作完全正确,打开止水夹后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进水量约为 。实验一中,选择红磷需考虑的因素有 (填序号)。
A.可以在空气中消耗氧气
B.除氧气外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
C.生成物不是气体
(2)实验二中,将木炭由上至下 (选填“迅速”或“缓慢”)伸入集气瓶,以充分利用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实验三中,硫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原因是 。
(4)实验四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实验四铁丝未燃烧,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①未打磨生锈的铁丝
②集气瓶底未事先放少量水
③铁丝绕在火柴上,火柴即将燃尽时才伸入
④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
(5)实验一、三、四都要在集气瓶内放少量水,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是实验 (填编号);实验三中水的作用是 。
【答案】(1);集气瓶原气体体积的 ;ABC
(2)缓慢;
(3)氧气的含量(或浓度)不同
(4);①④
(5)四;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环境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实验一中,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若各步操作完全正确,打开止水夹后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进水量约为集气瓶原气体体积的 ;实验一中,选择红磷需考虑的因素有可以在空气中消耗氧气 ,除氧气外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生成物不是气体,否则影响实验结果,故填: ,集气瓶原气体体积的 ;ABC。
(2)实验二中,将木炭由上至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以充分利用氧气,防止集气瓶内的氧气受热逸出,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故填:缓慢; 。
(3)实验三中,硫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原因氧气的含量(或浓度)不同,氧气含量越高,反应越剧烈,故填:氧气的含量(或浓度)不同。
(4)实验四中铁在氧气中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①未打磨生锈的铁丝,铁的表面有铁锈,会影响铁丝燃烧,正确;
②集气瓶底未事先放少量水,会导致集气瓶炸裂,不会影响铁丝燃烧,不正确;
③铁丝绕在火柴上,火柴即将燃尽时才伸入 ,防止火柴消耗过多的氧气,是正确的操作,不正确;
④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瓶中的氧气扩散到空气中,导致瓶内氧气的含量偏低,影响铁丝的燃烧,正确,
故填: ;①④。
(5)实验一用红磷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吸收热量和白烟;实验三是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环境;实验四是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所以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是实验四,故填:四;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环境。
【分析】(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
(2)木炭燃烧会放热,集气瓶内的氧气受热逸出 。
(3)氧气含量越高,燃烧反应越剧烈。
(4)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5)二氧化硫有毒,能溶于水。
20.(2021九上·拜泉月考)以下是初中化学中涉及的几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1)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实验时,系火柴的作用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实验三:把红热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可以使 。
(3)实验一、二、四中都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实验一中放水的作用是 。在实验一、二、四中,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实验有 。
(4)从反应角度分析:以上四个反应的相同点是(填序号)。
A.都是分解反应 B.都放出热量
C.产物在常温下均为固体 D.都是化合反应
【答案】(1)引燃铁丝;
(2)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实验现象更明显
(3)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实验二
(4)B;D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铁丝在常温下无法在氧气中燃烧,所以实验时,系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实验三中,把红热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瓶中的气体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实验现象更明显。
(3)实验一、二、四中都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实验一中放水的作用是吸收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其污染空气;在实验一、二、四中,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实验有实验二,因为在实验一中把水换成细沙无法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在实验四中把水换成细沙则无法准确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只有实验二,可以把水换成细沙,防止铁丝在燃烧中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滴落瓶底导致炸裂。
(4)从反应的角度分析,以上四个反应的共同点在于:都会放出热量,而且都是多种反应物反应生成一种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且产物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为气体,
故答案为:BD。
【分析】(1)根据铁燃烧火柴起引燃铁丝的作用及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分析;
(2)根据物质燃烧实验需使物质与氧气充分接触分析;
(3)根据二氧化硫的毒性及易溶于水分析;
(4)根据燃烧放热及符合“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
1 / 1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 课堂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现象产生的是( )
A.硫粉 B.铁丝 C.镁带 D.石蜡
2.(2021九上·牡丹江期末)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2021九上·防城期末)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4.(2021九上·封丘期末)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生成黑色固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上方罩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5.(2021九上·零陵期末)从化学视角看“烟、雾、光和焰”是有区别的。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点燃,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铁丝在氧气中点燃,产生红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6.(2021九上·海珠期末)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有白色固体生成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黄色火焰,有大量白雾生成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把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变红,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蓝色
7.(2021九上·勃利期末)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产生大量的白烟 D.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2021九上·兰考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因为白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C.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黄金的化学性质特别稳定,很难被腐蚀,所以曾经被人们用作货币
9.(2021九上·新民期末)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再加热,溶液变为无色
B.在空气中加热铝片,铝片立即熔化并剧烈燃烧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0.(2021九上·东城期末)研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出现火星四射现象的影响因素。取粗细相同的铁丝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编号 实验装置 铁丝种类 燃烧现象
① 含碳0.03%的铁丝 极少火星
② 含碳0.08%的铁丝 少量火星
③ 含碳0.15%的铁丝 明显火星四射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所用铁丝均为混合物
B.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其炸裂
C.铁丝中含碳量越低,火星四射现象越明显
D.火星四射可能与铁丝中的碳和氧气反应有关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海拉尔月考)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预先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细沙,细沙的作用是 。
12.(2021九上·洛宁月考)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色火焰,同时生成 气体;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铁 (选填“能”或“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13.(2021九上·咸丰月考)现在木炭、硫粉、红磷、铁丝、石蜡五种物质,在空气中不燃烧的是 ;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一种刺激性的大气污染物的是 ;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壁上有水雾生成的是 ;产物中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发出白光的是
14.(2021九上·江夏月考)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其中稀有气体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现象为: ,文字表达式是: 。
15.(2020九上·青浦期末)科技改变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
①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是因为 。
②宇航员太空行走时,需要“人造空气”供给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 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人造空气”中供给呼吸的物质是 ,“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和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
三、简答题
16.(2019九上·洛宁月考)两个同学在实验室做了两个实验,所得结论如下:
A同学实验操作及现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一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结论:说明集气瓶中没有氧气。
B同学实验操作及现象:将燃烧的木条伸入一集气瓶中,木条没有熄灭。结论:说明集气瓶中盛有纯净的氧气。
请分析这两位同学所得结论正确吗 说明理由。
17.小明先往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然后滴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颜色没有改变.接着他把燃着的硫放入集气瓶,过一会,溶液变为红色,集气瓶温度升高.请回答:
(1)图中硫燃烧时还会产生什么现象?
(2)为了证明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应补做什么实验?(实验材料自选)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兴城期中)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
(2)B实验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3)根据C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回答:
①实验结束后,测量结果小于1/5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即可)。
②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原因是 。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玉田期中)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是初中教材中的几个有关氧气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各步操作完全正确,打开止水夹后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进水量约为 。实验一中,选择红磷需考虑的因素有 (填序号)。
A.可以在空气中消耗氧气
B.除氧气外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
C.生成物不是气体
(2)实验二中,将木炭由上至下 (选填“迅速”或“缓慢”)伸入集气瓶,以充分利用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实验三中,硫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原因是 。
(4)实验四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实验四铁丝未燃烧,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①未打磨生锈的铁丝
②集气瓶底未事先放少量水
③铁丝绕在火柴上,火柴即将燃尽时才伸入
④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
(5)实验一、三、四都要在集气瓶内放少量水,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是实验 (填编号);实验三中水的作用是 。
20.(2021九上·拜泉月考)以下是初中化学中涉及的几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1)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实验时,系火柴的作用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实验三:把红热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可以使 。
(3)实验一、二、四中都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实验一中放水的作用是 。在实验一、二、四中,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实验有 。
(4)从反应角度分析:以上四个反应的相同点是(填序号)。
A.都是分解反应 B.都放出热量
C.产物在常温下均为固体 D.都是化合反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选项符合题意;
C、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强光、生成白色固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D、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给出的几种物质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色烟雾,故不符合题意;
B. 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氧负氢” 负极产生气体是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不符合题意;
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而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不符合题意;
D.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符合题意;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及严密,如烟与雾的区别,光和火焰的区别,如结论与现象的不同等。
4.【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火焰上方罩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及严密,如烟与雾的区别,光和火焰的区别,如结论与现象的不同等。
5.【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点燃,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描述实验现象不能说物质的名称,B不符合题意;
C、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产生大量白烟,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不能描述烟雾,C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描述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及严密,如烟与雾的区别,光和火焰的区别,如结论与现象的不同等。
6.【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有白色固体生成,故描述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描述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描述不符合题意;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出现红色固体,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故描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镁条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D、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进行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A. 因为白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助燃剂,此选项符合题意;
C. 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因为黄金的化学性质特别稳定,很难被腐蚀,所以曾经被人们用作货币,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白磷燃烧产生白烟分析;
B、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C、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D、根据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加热时碳酸分解,使溶液变为紫色(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故A不符合题意;
B. 铝的熔点为660℃,在空气中加热铝片,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其熔点高于铝,故熔化而不滴落,不会剧烈燃烧,故B不符合题意;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的气体,没有生成黑色固体,故C不符合题意;
D.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描述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0.【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所用铁丝均含碳,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使集气瓶炸裂,不符合题意。
C、由实验可知,铁丝中含碳量越低,火星四射现象越不明显,符合题意。
D、由实验可知,铁丝中含碳量越低,火星四射现象越不明显,火星四射可能与铁丝中的碳和氧气反应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过程中火星四射、放热,结合图中的实验分析解答。
11.【答案】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反应,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此过程中放热,反应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可能是集气瓶底部因温度不均而炸裂,故填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分析】根据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2.【答案】淡蓝;蓝紫;二氧化硫;产生大量白烟;不能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填淡蓝;
硫在氧气中燃烧放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填蓝紫;
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故填二氧化硫;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故填产生大量白烟;
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较低,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填不能。
【分析】根据硫和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13.【答案】铁丝;硫粉;石蜡;木炭和石蜡;木炭和石蜡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即五种物质,在空气中不燃烧的是铁丝,故填铁丝;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一种刺激性的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故填硫粉;
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壁上有水雾生成说明反应生成了水,几种物质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是石蜡,故填石蜡;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几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是木炭和石蜡,故填木炭和石蜡;
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发出白光的是木炭和石蜡,故填木炭和石蜡。
【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进行分析。
14.【答案】氮气;混合物;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稀有气体是由氖气、氦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15.【答案】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氧气;相同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①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作保护气。
②“人造空气”中供给呼吸的物质是氧气。“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和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相同,因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分析】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氧气的用途,进行分析。
16.【答案】A、B两同学的结论都错误。A同学的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不复燃,只能说明瓶内不是纯净的氧气(或纯度较高的氧气),并不能证明瓶内没有氧气,因为如果瓶内氧气浓度过低也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同学的实验中,燃着的木条在集气瓶内未熄灭,只能说明瓶内有氧气,不能证明是纯净的氧气,因为在不纯的氧气(如空气)中木条也能燃烧。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B两同学的结论都错误。A同学的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不复燃,只能说明瓶内不是纯净的氧气(或纯度较高的氧气),并不能证明瓶内没有氧气,因为如果瓶内氧气浓度过低(比如空气,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21%的氧气)也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同学的实验中,燃着的木条在集气瓶内没有熄灭,只能说明瓶内有氧气,不能证明是纯净的氧气,因为在不纯的氧气(如空气)中木条也能燃烧。
【分析】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是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不能支持燃烧分析
17.【答案】(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2)取出少量该无色溶液在试管中,并滴加几滴紫色石蕊,发现紫色石蕊变红色.在用玻璃棒取出少量集气瓶中的水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pH<7,证明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
(1)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2)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pH<7,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为了证明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取出少量该无色溶液在试管中,并滴加几滴紫色石蕊,发现紫色石蕊变红色.在用玻璃棒取出少量集气瓶中的水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pH<7,证明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答案: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2)取出少量该无色溶液在试管中,并滴加几滴紫色石蕊,发现紫色石蕊变红色.在用玻璃棒取出少量集气瓶中的水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pH<7,证明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分析】(1)根据硫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时更加剧烈解答;
(2)根据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pH<7的溶液显酸性,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18.【答案】(1)验纯
(2)吸收产物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等(写出一点即可);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无法形成压强差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点燃混有空气或氧气的可燃性气体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即验纯,故填验纯。
(2)二氧化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气的污染物,且二氧化硫溶于水,所以B实验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产物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填吸收产物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①实验结束后,测量结果小于1/5,即剩余的气体的体积偏大,可能的原因是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导致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偏小,故填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等。
②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原因是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无法形成压强差,导致实验前后气体的体积差为0或不大,不能测出准确结果,故填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无法形成压强差。
【分析】(1)根据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要验纯分析
(2)根据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分析
(3)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分析
19.【答案】(1);集气瓶原气体体积的 ;ABC
(2)缓慢;
(3)氧气的含量(或浓度)不同
(4);①④
(5)四;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环境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实验一中,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若各步操作完全正确,打开止水夹后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进水量约为集气瓶原气体体积的 ;实验一中,选择红磷需考虑的因素有可以在空气中消耗氧气 ,除氧气外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生成物不是气体,否则影响实验结果,故填: ,集气瓶原气体体积的 ;ABC。
(2)实验二中,将木炭由上至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以充分利用氧气,防止集气瓶内的氧气受热逸出,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故填:缓慢; 。
(3)实验三中,硫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原因氧气的含量(或浓度)不同,氧气含量越高,反应越剧烈,故填:氧气的含量(或浓度)不同。
(4)实验四中铁在氧气中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①未打磨生锈的铁丝,铁的表面有铁锈,会影响铁丝燃烧,正确;
②集气瓶底未事先放少量水,会导致集气瓶炸裂,不会影响铁丝燃烧,不正确;
③铁丝绕在火柴上,火柴即将燃尽时才伸入 ,防止火柴消耗过多的氧气,是正确的操作,不正确;
④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瓶中的氧气扩散到空气中,导致瓶内氧气的含量偏低,影响铁丝的燃烧,正确,
故填: ;①④。
(5)实验一用红磷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吸收热量和白烟;实验三是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环境;实验四是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所以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是实验四,故填:四;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环境。
【分析】(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
(2)木炭燃烧会放热,集气瓶内的氧气受热逸出 。
(3)氧气含量越高,燃烧反应越剧烈。
(4)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5)二氧化硫有毒,能溶于水。
20.【答案】(1)引燃铁丝;
(2)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实验现象更明显
(3)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实验二
(4)B;D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铁丝在常温下无法在氧气中燃烧,所以实验时,系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实验三中,把红热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瓶中的气体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实验现象更明显。
(3)实验一、二、四中都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实验一中放水的作用是吸收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其污染空气;在实验一、二、四中,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实验有实验二,因为在实验一中把水换成细沙无法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在实验四中把水换成细沙则无法准确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只有实验二,可以把水换成细沙,防止铁丝在燃烧中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滴落瓶底导致炸裂。
(4)从反应的角度分析,以上四个反应的共同点在于:都会放出热量,而且都是多种反应物反应生成一种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且产物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为气体,
故答案为:BD。
【分析】(1)根据铁燃烧火柴起引燃铁丝的作用及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分析;
(2)根据物质燃烧实验需使物质与氧气充分接触分析;
(3)根据二氧化硫的毒性及易溶于水分析;
(4)根据燃烧放热及符合“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