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气燃烧 B.菜刀生锈
C.豆腐切块 D.剩饭变质
2.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研制生物煤油用于航空
B.改良水稻品种实现粮食增产
C.生产无毒、高效的新型农药
D.合成新冠灭活疫苗预防病毒
3.水银是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装有水银的试剂瓶上应贴的标签是( )
4.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均属于化学性质的一组是( )
A.颜色、状态 B.氧化性、可燃性
C.密度、沸点 D.稳定性、延展性
5.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6.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某同学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形成假设
C.表达交流 D.设计并实施实验
7.下列是常见仪器在实验室的对话,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烧杯:“热死了,我装的冰块不见了。”
D.漏斗:“滤液好浑浊呀!我嘴里的滤纸破了。”
8.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最光荣。下列古诗中的劳动情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C.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D.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9.“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C.将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流
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
10.学习化学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活、改造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B.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化学能够任意制造出新物质
D.化学的发展是环境恶化的主因
11.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倾倒液体 C.取固体药品 D.量取液体
12.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方式放置,其中正确的是( )
13.化学实验中的很多操作与生活中的习惯或做法有相通之处,表中与生活中的习惯或做法相对应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选项 生活中的习惯或做法 实验操作
A 倒开水时取下热水瓶的瓶塞倒放在桌面上 取用药品时取下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
B 用嘴吹灭蜡烛 用嘴吹灭酒精灯
C 挤压塑料眼药水瓶让眼药水滴入眼中 挤压取液后的滴管胶帽让液体滴入试管中
D 超市中商品分类摆放,标签向外 实验室中药品分类存放,标签向外
14.加热约150 mL水,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B.烧杯、铁架台、酒精灯
C.试管、铁架台、酒精灯、陶土网
D.烧杯、铁架台、酒精灯、陶土网
15.如图1,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吹气。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后如图2[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曲线Z
B.Y的体积分数在60 s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
C.未采集数据的其他气体的总体积分数约为22.79%
D.根据图示可知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1)化学的特征是从________层次认识物质,通过__________变化创造物质。
(2)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869年,_______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古代人民在化学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17.写出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就开始加热:______________。
(2)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用自来水清洗:____________。
(3)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__________________。
(4)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未朝向手心:____________。
18.阅读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经过反应可制得生产炸药的原料——硝酸,其过程如下:①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②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③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利用工业合成氨技术生产的化肥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也获得了代替硝石生产炸药的原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德国垄断了合成氨技术,粮食和炸药的供应有了保障,促进了德国开战的决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1)氨气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绿色化学”的角度看,对于第③步中产生的一氧化氮(一种大气污染物)尾气,你认为最好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合成氨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与灾难来看,有同学提出如下看法:“化学新技术给人类进步带来了贡献,也带来了灾难,可见发明化学新技术对人类并没有实际意义。”你是否同意此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g的名称为________。
(2)上述仪器中经过磨砂处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如果燃着的仪器c被碰倒,洒出的液体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仪器h量取一定量溶液时,先仰视读数为25 mL,然后倒出去一部分溶液,剩下的溶液俯视读数为20 mL,则倒出的溶液实际体积______(填序号)。
A.大于5 mL B.小于5 mL C.等于5 mL D.无法确定
(4)实验室欲进行以下实验操作,请从图示仪器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将其序号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中。
实验操作 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 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 量取10 mL水
选用仪器
20.南宋诗人赵师秀有诗:“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灯花”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附着在烛芯上形成的。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___,密度比水________。
(2)如图是小李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的实验装置。他认为“白烟”的成分是石蜡蒸气。验证小李猜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为了验证蜡烛燃烧的另一种产物,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上述实验分析,蜡烛燃烧为________变化。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大家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中,小东进行了下列活动。
【提出问题】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设计实验】
(1)收集气体:小东用如图的________法收集呼出的气体。
(2)小东利用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验证人体呼吸时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其方案是:先分别向两瓶气体中伸入燃着的蜡烛,观察现象;然后再分别向两瓶气体中加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请你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与反思】
(3)改进实验后,小东得出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___,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
(4)同学们查阅资料后发现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氮气含量相差不大。大家一致认为该实验设计依据的氮气性质有________(填序号)。
A.难溶于水 B.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无色无味 D.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拓展应用】
(5)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到1%时,人会感到气闷;达到5%时,人会眩晕甚至晕倒;达到10%时,人就会窒息。某种场合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却能将人救活,由此推测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超过________。
参考答案
绪言、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D B A D B B A A A C B D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5分。
16.(7分)(1)分子(或分子、原子)(1分) 化学(1分)
(2)原子论(1分) 分子学说(1分) 门捷列夫(1分)
(3)火药(1分) 造纸术(1分)
17.(8分)(1)试管炸裂(2分) (2)污染试剂(2分)
(3)引起火灾(2分) (4)腐蚀标签(2分)
18.(10分)(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2分) 能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2分) 生产化肥、炸药(2分)
(2)将尾气排放到第②步装置中继续反应(2分)
(3)不同意。人类正确使用新技术可以帮助人类进步。例如,炸药可用于开山采石(合理即可)(2分)
19.(10分)(1)烧杯(1分) (2)bi(1分) 用湿抹布盖灭(2分)
(3)A(2分) (4)bdij(2分) g(或i)(1分) eh(1分)
20.(10分)(1)小(1分) 小(1分)
(2)将“白烟”点燃看其燃烧情况(或将“白烟”冷凝后看是否得到石蜡等)(2分)
(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1分)
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2分)
(4)化学(1分) 灯泡通电发光、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合理即可)(2分)
21.(10分)(1)排水(1分)
(2)不正确。蜡烛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会对实验造成干扰(3分)
(3)低(1分) 高(1分) (4)ABD(2分) (5)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