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地位 本课位于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九课。本单元从法律制度的角度结合必修课中所学知识引导同学更深入的了解中西方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本课立意
介绍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西方宗教伦理与教化,让学生认识法治和德治在近代西方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影响,从而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对唯物史观有进一步的认识。 子目间逻辑关系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子目“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叙述了西方古代至近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沿革。从古罗马的第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到《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西方古代法律的基础,中古时期西方法律进一步发展, 最终在近代确立了西方法律的基本框架。第二子目“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介绍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进步性和局限性。第三子目“宗教伦理与教化”介绍并分析了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及其对西方社会的教化作用。三个子目分析了对西方法律在西方历史中的发展进程和作用,有助于学生了解法律和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认识西方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 教学思路 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部分的讲解以《罗马法》和近代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分析为主。宗教伦理的社会影响主要讲解基督教对社会的作用,以及新教对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崛起的推动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前,已学习过两本《中外历史纲要》教材。在纲要下中有学习过《罗马民法大全》的由来,此外对罗马法等相关知识基本无掌握,教师在讲课时需补充习惯法与罗马法的相关基础知识,以方便学生对后边西方法律制度溯源的理解。对于中世纪宗教,学生也有少量积累,需对宗教对社会的影响进行更全面的讲解以丰富学生对中世纪社会历史状况有更深入的掌握。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能通过史料分析习惯法与成文法的利弊,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能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点(素养目标:史料实证)。 能通过史料分析不同法系的特点、渊源与利弊(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能通过阅读史料总结宗教对于社会的影响,并分析出法律建立的名义(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思考世界寻求建立共通的法系的意义,思考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以及人类追求法治追求自由的意义,从更宏观的角度对法律与统治有新的理解。(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渊源和基本特征。
(二)教学难点 西方宗教伦理与教化的作用和社会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循先例与遵法条--法之渊源 公正与制衡--法之生命 宗教与统治--法之名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一张图片引入新课 司法女神象征的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生命线。 观察图片的天平与剑,体会其含义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要点
一、循先例与遵法条--法之渊源 用恩格斯的话引出法律的产生过程 讲解习惯法与成文法的形成过程,以及各自的利弊。并用一则案例作为史料,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加深对习惯法与成文法各自利弊的理解。 简单讲述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形成过程,通过图片(英美法系法官的假发)讲述英美法系的特点以及精神。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法国大革命对于法律建设的意义。 用世界法系分布图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两大法系的分布以及其广度。引导学生思考世界性的共通的大陆法系与地域性的英美法系各自的适用范围与原因。 对溯源部分内容以时间轴的形式进行小结 回忆思考习惯法至《民法典》形成过程的相关史实 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 跟随思路,回答教师设问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二、公正与制衡--法之生命 通过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点。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学生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西方法律制度的特点为:分权制衡、保障个人权利、公平正义与无罪推定。 播放视频:影片《十二怒汉》节选,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陪审团制度,并通过选段总结出陪审团制度实现法律民主的途径。 通过文字史料:《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西方近代法律制度的优缺点,优点包括分权制衡、保障人权、公平公正;缺点主要是资本与法律地位对等、人权认证困难。也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的了解。 带问题阅读文字材料,归纳出答案。 观看影片,提取关键信息。思考并给出答案。 带问题阅读文段,归纳出西方法律制度优缺点。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宗教与统治--法之名义 通过《圣经》新约,体会中世纪法律与宗教的关系,以及宗教的作用。 结合教材第51、52页,总结基督教教士的主要作用。形成思维导图。总结出中世纪宗教的作用:基督教作为罗马国教,其宗教伦理一方面帮助教会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教化人民,形成道德体系。 简单介绍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以及新教的主要观念和特点。总结新教传播下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并着重讲解新教对于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建立的积极作用。 分析教材第53页“问题探究”栏目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提炼要点并思考法律能够建立的名义。得出结论:法律是统治阶级以多数人的名义建立的。 阅读材料,思考 阅读教材与PPT所给材料,总结宗教的社会影响,思考新教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 思考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以及人类追求法治追求自由的意义,从更宏观的角度对法律与统治有新的理解。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课堂小结 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通过习题进行随堂检测,加深同学对知识点的印象。
教学反思
因为学生对于罗马法与中世纪宗教的社会影响两大高考的重要知识点,所以需课后检验学生对此部分的掌握情况,没有理解透的知识点需进行及时的补充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