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了《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B.史铁生的作品《秋天的怀念》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选录载入中学语文教材中。
C.史铁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D.母亲生长在戏剧之家,越剧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开始向我求情。
B.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了很多遍,但还是没有想出其中的道理。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3.对《秋天的怀念》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4.指出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二、基础知识(共3小题)
5.写出加点字拼音,看拼音写出汉字。
bào nù 无常 xù dāo jué别 烂màn
喜出wàng外 翻来fù去 豌豆 仿膳
整宿 憔悴 沉寂
6.选词填空。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 (淡雅 雅致 清淡),白色的花 (高洁 洁净 高贵),紫红色的花热烈而 (沉稳 深奥 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7.文学常识填空。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1969年到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 》。代表作品有《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
三、语言运用(共1小题)
8.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9.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这篇文章反复写了“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
(2)文中“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下划线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5)将第三段中“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10.阅读邓迎雷的《是谁爱着你的背影》,完成各题。
①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②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③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④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⑤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⑥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⑦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⑧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⑨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⑩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填空。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②
③
(2)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①“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②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3)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4)本文第⑧段和下面链接材料都写到“我”流泪,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别说说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情感。
【链接材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暴怒 絮叨 诀 漫
望 覆 wān shàn
xiǔ qiáocuì jì
6.淡雅 高洁 深沉
7.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8.(1)动作描写;(2)语言和动作描写;(3)神态描写;(4)细节描写。
9.(1)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表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
(2)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第一处:“母亲喜欢花…。”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了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不能替换。因为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如果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受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7)不好。因为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相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黯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10.(1)②去年秋天(1分),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1分)
③这个周末(1分),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1分)
(2)①讲明“才”的表达效果(1分),进行删与不删的比较(2分).示例:“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如果把它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
②理解句意1分,合理分析2分。示例: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3)概括人物形象的2分,具体分析内容得2分。示例: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2分),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2分)
(4)(3分)本文: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 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3分)链接材料:看见父亲不辞劳苦爬越月台艰难买橘的背影,“我”被父爱深深打动而流泪,是感动感激的泪,也表达了对父亲的疼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