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9 16:2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教学设计
【时空坐标】
【课标解读】
1.课标内容
(1)知道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况;
(2)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2.考查内容
(1)通过历史地图、文字史料等了解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背景,梳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依据及其建立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时空素养。
(2)古今民族政策对比,加深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的理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过程中的创新与探索,从而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增强制度自信和时代责任感。。
3.重点难点
(1)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依据及建立、发展的过程。
(2)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背景
(1)历史与现实因素: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情感上相互亲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
(2)旧中国的民族政策
①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
②地处边陲,交通闭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3)实践因素: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建立
(1)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2)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
(3)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4)1949年,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5)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先后成立。此外,还成立了一批自治州、自治县(旗)。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1.发展历程
(1)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健康发展。
(2)1984年,正式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进行了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工作。
(3)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4)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基本方略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1997年,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在于维护国家的,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1.中共十八大以来
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中共十九大
(1)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3)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二.合作探究
1.1957年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在各民族间增加隔阂,增加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C. 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人民的要求
2.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宪法规定,其它四个民族自治区相继建立。观察下图,指出其成立的先后顺序
A. ①③②④B. ②①③④C. ②④①③D. ④③②①
3.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
A. 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 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4.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权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真正实现民主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①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民族平等 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汉朝对周边民族的统治,设置与内地不同的边郡,以当地民族习惯分界,因俗而治;有的加封一些当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郡长等。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机构或“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史料二 国内各少数民族、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三区革命政府”参加了筹建新中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共同表决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上,要“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各民族“一律平等”,“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在民族地方治理与施政问题上,“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色与功能》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与汉代民族政策的差异。
(2)根据史料一、二,指出新中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初始的边疆政策主要指陆地边疆的拓展和治理。通过西进运动拓展西部陆地疆域,并吸引大量商业资本进入西部,实施赠地及拨款政策,快速发展西部交通。在处理族际关系方面,采取具有一定野蛮性的“熔炉”政策,即让到美国西部边疆拓荒的移民在此被同化、融合成一体,产生一个新的文化形态。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以及美国的飞速发展,其边疆观念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包含陆地边疆、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软硬结合的边疆观念体系。——摘编自李朝辉《美国的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和发展,使其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扭转,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局限于某种文化类型,而是关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少数民族的构成及其地理分布具有特殊性,中国政府往往使用“边疆民族地区”概念,甚至采用“民族地区”指代“边疆地区”。随着国家由建设时期向发展时期转变,内外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治理西部边疆的措施并加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我国边疆治理举措的特点,并分析我国民族问题的特殊性。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边疆治理问题的认识。
三.主题深化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
(1)特点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2)优越性
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力;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2.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坚持维护祖国统一的中华民族最高利益不动摇,筑牢民族团结的价值取向。
四.课堂小结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背景 2.建立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1.发展历程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1.中共十八大以来 2.中共十九大
【课后巩固】
材料 “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
——摘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近代民族主义”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需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