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七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七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30 08:4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聊城市七级中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开学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图所示建筑物是下列哪个文明的象征()
A. 古埃及
B. 古希腊
C. 古印度
D. 古罗马
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列文明成就属于古代埃及的是()
A. 种姓制度 B.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C. 甲骨文 D. 《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著名的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是哪一古国的象征( )
A. 古埃及 B. 苏美尔人 C. 古巴比伦王国 D. 新巴比伦王国
今天的伊拉克仍然暴力不断。他所在的两河流域曾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出现在该流域的文明古国是()
A. 古中国 B. 古印度 C. 古埃及 D. 古巴比伦
在《汉漠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货、雇佣、交换、借货等方面的规定。从中我们可以了解
A.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B.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C. 古巴比伦分为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
D. 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大河流域产生的。与“种姓制度、创立佛教”相关的古代文明发祥地是(  )
A. 两河流域 B. 尼罗河流域 C. 黄河流域 D. 印度河流域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道……”其中的“经”产生于
A. 公元前6世纪 B. 公元6世纪 C. 公元前3世纪 D. 公元3世纪
文明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起了主要作用,下列文明产生的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文明的是()
A. 中国古代文明 B. 古印度文明 C. 古埃及文明 D. 古希腊文明
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重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小的城邦公民甚至不过几百人。这表明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 小国寡民 B. 中央集权 C. 相互对立 D. 分散孤立
公元前5世纪中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下列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B. 外邦人与本邦公民同等政治权利
C. 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 D. “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的实权
首创“元首制”,将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的是:
A. 凯撒 B. 屋大维 C. 斯巴达克 D. 克洛维
体育运动古已有之,表现了运动员优美姿态和健美肌体的雕塑作品是(  )
A. 《拉奥孔》 B. 《掷铁饼者》 C. 《奥德赛》 D. 《伊利亚特》
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后来逐渐盛行于欧洲各地,和圣诞节有关的宗教是: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佛教 D. 道教
某同学的历史笔记中出现了“日耳曼人”“克洛维”“封君”“封臣”等关键词。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 亚历山大帝国 B. 法兰克王国 C. 拜占庭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方式在中世纪的西欧乡村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当时最基本的经济社会组织方式。它是()
A. 庄园 B. 手工工场 C. 租地农场 D. 奴隶制种植园
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机构是
A. 国王 B. 教堂教士 C. 庄园佃户 D. 庄园法庭
在中世纪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层,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
A.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 西欧城市的兴起
C. 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D.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下列各项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无关的是()
A. 选拔官吏的需要 B. 教师行会的出现
C. 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D. 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拜占庭帝国曾经是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为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波斯和阿拉伯人的威胁,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这个帝国的“黄金时代”是( )
A. 克洛维统治时期 B.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
C. 君士坦丁大帝统治时期 D. 查理大帝统治时期
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颁布了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对当时以及后世的欧洲其他地区立法都有深远的影响,它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罗马民法大全》
C. 《拿破仑法典》 D. 《十二铜表法》
7世纪中叶,日本发生了一场以学习和模仿中国唐朝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这场改革是( )
A. 大化改新 B. 彼得一世改革
C. 明治维新 D.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侍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军事集团。这一集团形成的纽带是( )
A. 封赐土地 B. 血缘关系
C. 主仆关系 D. 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
“帝国版图内的居民经过长期融合,逐步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民族,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共同的宗教信仰。”“统一的宗教”是
A. 佛教 B. 基督教 C. 道教 D. 伊斯兰教
创立伊斯兰教,并推进阿拉伯半岛统一的是(  )
A. 释迦牟尼 B. 伯利克里 C. 亚历山大 D. 穆罕默德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一部民间故事集,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其创作者是古代()
A. 埃及人 B. 印度人 C. 日耳曼人 D. 阿拉伯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理位置(河流) 文明名称 文明成果 成果解读
① 古代埃及 金字塔 法老的陵墓,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国王的无限权力(国王作为全国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于一身),也是统治阶级残暴专制政治的产物。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王国 ② 表明人类社会法治传统源远流长。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公开维护不平等的等级制度,保护贵族统治阶级的利益。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③ 种姓制度 人为地把人分为世袭不变的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各等级间贵贱分明。
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的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
(1)请在材料一带序号的方框中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亚非文明的相同点。(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再举一例古代埃及已经进入文明时期的表现。(2分)
古代东西方世界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材料一
(1)以上文物与古迹,反映了古代东西方不同的艺术风格。据所学知识判断,符合史实的打“√”,不符合史实的,打“×”。(3分)
①图1、图2作品分别是古希腊雕塑艺术杰作《掷铁饼者》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雕塑。()
②图3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有拱门、穹顶,坚固结实,华丽宏伟。 ()
③图4是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的代表,是中国当时的权力中心所在地。 ()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古代戏曲起源于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明清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繁荣时期,这时的戏曲多为反映忠孝节义的美德故事,扎根人民生活,并形成了多样的剧种和流派。古希腊戏剧起源于群众性的节日歌舞和祭祀活动,有悲剧和喜剧两种形式。悲剧主要取材于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寄寓了剧作家的政治主张;喜剧取材于日常生活,多为政治和社会讽刺剧。观看戏剧是古希腊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2)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的相同之处。(4分)
(3)苏格拉底和孔子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史上最有名望和声誉的代表人物。比较完成下表。(4分)
苏格拉底 孔子
生活时代 公元前469—公元前399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思想主张 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 主张人应该“① ” 是② 学派创始人; 核心思想是“③ ”
教育名言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臣)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封赐给他一块土地。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材料二: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正当隋唐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时期,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归国后,自然会将中日两国从多方面加以比较,更易看出日本的差距,要求仿效中国、进行变革的愿望更加强烈……
——摘编自田久川《古代中日关系史》
材料四:日本文化像洋葱头文化,这种现象可以让我们非常清除地看到日本文化的一种状况,它像洋葱头一样,剥开一片、剥开一片,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没有。因为它每一片里头,都含有外来文化影响和它日本文化非常重要成分的一种融合。
——中国日本史学会汤重南《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君和封臣关系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古西欧城市与中国等城市相比,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4分)
(3)材料三所述内容与日本历史上的哪场改革有关?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推动改革的目的。这场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6分)
(4)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日本文化具有什么特点?日本的改革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材料二: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给农户耕种。施行这些变革的目的是加强帝国的权力。
材料三:阿拉伯艺术同文学一样绚丽多彩,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阿拉伯文化的西传,唤醒了沉睡中的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日到来。
材料四: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位于欧亚交界的帝国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远征”指的是什么?据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分)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使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1例说明阿拉伯“在沟通东西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概括阿拉伯文化与文艺复兴运动有何内在联系?(4分)
(4)根据材料四你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具有什么特点?综合以上四则材料,你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2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A.图片中的建筑是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故A正确。
BCD.这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BCD。故选A。
2.【答案】B
【解析】B.结合所学可知,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文明的代表,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狮身人面像,它是古埃及的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故 B正确。A.种姓制度是古印度文明的象征,故A错误。C.甲骨文是古中国文明的象征,故C错误。D.《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象征,故D错误。故选B。
3.【答案】D
【解析】空中花园又称悬苑,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传说是在公元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修建的,现已不存。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析】D 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故D项正确。ABC 综上所述,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D。
5.【答案】D
【解析】D.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故D符合题意。ABC.这三项在题干中均无法体现,故排除ABC。故选D。
6.【答案】D
【解析】发祥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产生了种姓制度、佛教等古代文明。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
7.【答案】A
【解析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唐三藏)。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其中的“经”产生于是佛教的经典,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故选A。
8.【答案】D
9.【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小块的平原形成了希腊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粮食匮乏使希腊人只能依赖海外贸易,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C.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经常化,每个公民都有在会上的发言权和表决权,表明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故C正确。AB.雅典民主政治中,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大多数的妇女、外邦人、奴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故AB错误。D.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的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成罗马帝国,与雅典无关,故D错误。故选C。
11.【答案】B
【解析】A.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了元老院,被任命为终身独裁官,不久被谋杀,A错误。B.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罗马共和国的内战中取得胜利,首创了“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的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从此罗马由共和国进入帝国时代,B正确。C.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C错误。D.克洛维是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体育运动古已有之,表现了运动员优美姿态和健美肌体的雕塑作品是《掷铁饼者》。米隆的《掷铁饼者》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的雕像,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它是古希腊著名雕塑,证明了人的生命力和进取精神。“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 故选:B。
13.【答案】A
【解析】A.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后来逐渐盛行于欧洲各地,和圣诞节有关的宗教是基督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他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基督教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耶稣出生”那年算起的,而耶稣出生的时间12月25日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圣诞节。故A正确。B.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创传。故B错误。
C.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故C错误。D.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故D错误。故选A。
14.【答案】B
【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克洛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确立了封君与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故B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B。
15.【答案】A
16.【答案】D
【解析】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有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故D正确。AB.国王、教堂教士与庄园无关,故AB错误。C.题干没有体现庄园佃户,故C错误。故选D。
17.【答案】B
【解析】B.根据题干“催生了市民阶层,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故B正确。A.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兴起”无关,故A错误。C.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奠定了后来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国的雏形,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错误。D.拜占廷帝国的灭亡与“资本主义兴起”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18.【答案】A
【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学的兴起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当时大学产生的背景有: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国王与教皇的支持;教师行会的出现;但与选拔官吏的需要无关,故A说法错误。BCD.综上所述,这三项表述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有关,故BCD说法正确。故选A。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根据所学知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帝国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故选B项。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民法大全》。根据所学知识,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故选B项。
2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这场改革是大化改新,故选A。
22.【答案】D
【解析】D.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其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故D正确。ABC.说法均不正确。故选D。
23.【答案】D
【解析】D.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创立的宗教是伊斯兰教。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的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故D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4.【答案】D
【解析】A.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 B.伯利克里使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C.亚历山大是世界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者. D.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先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后逐步征服麦加等地区,632年,穆罕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故选D.
25.【答案】D
【解析】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代表,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其创作者是古代阿拉伯人,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6.【答案】(1)①尼罗河流域②《汉谟拉比法典》③古代印度
(2)都在大河流域;都有显著的文明成果;都带有神权利色彩;都实行专制统治,存在阶级压迫,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3)象形文字、太阳历等 狮身人面像 木乃伊
27.【答案】(1)①√,②╳,③√
(2)共同之处:都有专门的演出场所;都起源于原始的歌舞活动;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日常生活;都有一定的教化作用。
(3)①认识你自己;②儒家;③仁;④思而不学则殆。(符合题意即可)
28.【答案】(1)土地的封赐;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与义务交织在一起。(2)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意义:使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3)大化改新;目的:学习中国隋唐先进的制度,改变日本的落后面貌;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或外来文化与自身文化融合。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要善于学习,善于创新。
29.【答案】(1)“远征”:亚历山大东征。说明:客观上促进了希腊文明与东方诸文明的交融;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促进了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
(2)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3)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到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世界。联系:阿拉伯文化,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日到来。
(4)特点:东西方文化交融;启示: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富强。
第22页,共2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