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北宋的政治
重文轻武的时代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猜一猜他们在做什么?
黄袍加身
壹
北宋的建立
陈桥驿兵变
陈桥驿兵变
30%
陈桥驿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赵匡胤率军行至陈桥驿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
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和亲信赵普授意将士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遂拥立他为皇帝。
北宋的建立
时间:960年
过程:陈桥驿兵变
国号:宋(史称:北宋)
都城:以开封为东京
宋太祖·赵匡胤
北宋的建立
30%
宋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
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政治军事地方的加强
贰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方面措施的开始。
军事方面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军事方面
范祖禹:“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
——《范太史集》卷二六《论曹诵札子》
将领有用兵之权,无调兵之权。
军事方面
艺祖养兵止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足以制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天下承平百余年,盖因与此。
——《续通鉴长篇》
禁军分内外驻屯
将领经常调换
中央集权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军事方面
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措施: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禁军分内外驻屯,将领经常调换;
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枢密院掌握军队的调动权。
影响: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但是削弱了军队的
战斗力。
中央方面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马端临《文献通考》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二府三司制
中央方面
政事堂
由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
宰相的民政、军政和财政大权。
中央集权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中央方面
目的:削弱宰相权利。
措施:由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民政、军政和财政大权。
影响:实现了民、军、财权的分立,加强了皇权,
但也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臃肿。
地方变化
唐朝时内轻外重,中央权力衰微,
因此到了宋朝,宋太祖吸取唐朝的教训,
进行地方改革。
地方变化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为防止知州权利过大,实施三年一换制度,频繁调动州县的长官。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地方变化
“始置诸州通判”
在各州设置通判,分散知州的权利
《哲宗正史职官志》记载:“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
地方变化
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官的财税权。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中央集权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地方方面
目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措施: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
设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利;
设转运使收缴地方官的财税权。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也造成了地方官僚
机构的臃肿。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为什么当时的人们有这样的感慨?
叁
重文轻武的政策
对武将的压制
重文轻武
为什么宋太祖要“重文轻武”?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重文轻武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重文轻武
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要高于武将。
武将多方面受到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镇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并不轻视武备和军队。
重文轻武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重文轻武的影响
积极影响:
1、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重文轻武的影响
消极影响:
1、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2、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下,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肆
王安石变法
1、北宋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原因)
2、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军队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大量的钱物。
3、官僚和军队不断膨胀,政府官俸和
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
4、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王安石变法
目的:为了摆脱政治危机,
实现富国强兵。
时间:1069年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王安石变法经济
募役法: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
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目的: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王安石变法经济
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
好坏平均征税。
目的: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
逃避赋税,增加国家收入。
王安石变法经济
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目的:促进农业发展
王安石变法军事
保甲法: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
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目的: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
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王安石变法
成效:国家收入增多,水利设施建设增多。
但是由于触及到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在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基本全被废除。
王安石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北宋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