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国鼎立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黑龙江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三国鼎立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黑龙江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9 17:5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6 三国鼎立
1.(2022·黑龙江·宁安市教师进修学校七年级期末)据文献记载: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加强海峡两岸的交流。台湾在三国时被称为
A.台湾 B.夷洲 C.流求 D.琉球
2.(2022·黑龙江·鸡西市第四中学七年级期末)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哪里的联系?( )
A.香港 B.澳门 C.海南 D.台湾
3.(2022·黑龙江·鸡西市第四中学七年级期末)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期末)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三国时期,为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下列人物中,孙权派到台湾(当时称夷洲)的是( )
A.卫温 B.班超 C.甘英 D.张骞
5.(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期末)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此战( )
A.袁绍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 B.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C.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 D.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6.(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期末)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三国时期,派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联系的政权是
A.吴国 B.蜀国 C.魏国 D.东晋
7.(2022·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作战双方分别是
A.袁绍和曹操 B.刘备和孙权 C.曹操与孙刘联军 D.曹操和孙权
8.(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期末)历史地图能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争霸 B.秦朝统一
C.三国鼎立 D.南北朝对峙
9.(2022·黑龙江佳木斯·七年级期末)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三国鼎立形势的是( )
A. B.
C. D.
10.(2022·黑龙江·抚远市第三中学七年级期末)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盘庚迁殷 ②百家争鸣 ③陈胜吴广起义 ④三国鼎立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①② D.④②①③
11.(2022·黑龙江佳木斯·七年级期末)公元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2.(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期末)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三顾茅庐的、有“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
A.诸葛亮刘备关羽 B.刘备曹操孙权
C.刘备诸葛亮曹操 D.诸葛亮关羽曹操
13.(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期末)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A.商朝、秦朝、三国 B.隋朝、唐朝、元朝
C.商朝、唐朝、明朝 D.秦朝、唐朝、十六国
14.(2022·黑龙江·虎林市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杜甫的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周瑜
15.(2022·黑龙江·勃利县教师进修学校七年级期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诗是杜甫对谁的评价?
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孙权
16.(2022·黑龙江·鸡西市第四中学七年级期末)魏国的建立者是曹操。
错误: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
17.(2022·黑龙江·鸡西市第四中学七年级期末)列举三国鼎立的三个政权名称
18.(2022·黑龙江·鸡西市第四中学七年级期末)列举本册书学过的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19.(2022·黑龙江哈尔滨·七年级期末)三国时期,曹操派卫温率万人去夷州,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20.(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期末)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图示法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的表述出来,请你设计一幅能精确地反映三国鼎立的局势图。
21.(2022·黑龙江·虎林市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促使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著名战役?
(2)结合下图将下列三国鼎立的示意图补充完整:
(3)试说出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22.(2022·黑龙江·宁安市教师进修学校七年级期末)观看影视剧也是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是小明曾观看过的影视剧,请结合这些影视剧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请按这些影视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时间顺序将它们进行正确的排序。
(2)在这些影视剧中,哪些体现了中国统一王朝的历史?
(3)A与D中的封建帝王在对待哪一家学派态度上截然相反?
(4)B中的西楚霸王是谁?这一影视剧反映了哪一战争历史?这一战争的结果如何?
(5)请列出C中“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6)这些影视剧中的人物,你最佩服哪一位?请说明理由。
23.(2022·黑龙江·勃利县教师进修学校七年级期末)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为以后统一南方地区打下基础。
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24.(2022·黑龙江·七年级期末)指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蚩尤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巾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3)华佗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4)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海南岛与大陆的联系。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25.(2022·黑龙江鹤岗·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1)请根据材料一填写三国的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__.
(2)材料二中提到的“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
(3)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战役是?
26.(2022·黑龙江·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三: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1)材料一中的“操”通过什么战役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他“挟天子而令诸侯”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追忆的是我国古代的哪次著名战役?这次战役的结果怎样?
(3)材料三中的“丞相”指三国时期哪一历史人物?从材料三中“三顾频烦天下计”让我们想到哪些典故?
(4)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英雄是哪位?请简要说明理由。
27.(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期末)“……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东汉末年跨州连郡,战乱不已,曹操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借皇帝”的名义指的是哪位皇帝?
(2)“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
28.(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期末)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表格学史】
时间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历史评价、地位(意义)
东汉 ① 《②》 “医圣”
公元105年 ③ 改进造纸术 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保存和交流。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 ④ 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北朝 贾思勰 ⑤ 地位:我国现存最⑥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1)请根据表格里提供的信息将表格内的内容补充完整。
诗词析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史家之绝唱”指的是谁写的什么历史巨著?具有怎样的体例(地位)?
【图画说史】
张骞凿空建立了史诗般的功业……古代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见,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人民日报》.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张骞凿空”是哪一历史事件?并说出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材料悟史】材料:“一带一路”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 “中国梦”与 “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金球性影响力。
(4)根据材料指出,古丝绸之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29.(2022·黑龙江·抚远市第三中学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
材料一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计策打败袁军.又消灭了…….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1)三国是指哪三国?
(2)材料二中“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他”是指谁?
(3)哪场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4)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5)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这一名著是什么?
30.(2022·黑龙江双鸭山·七年级期末)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引自人教版七上历史教材
材料三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四 三国鼎立形势图。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2)从材料二中你能找到汉高祖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的目的吗?汉武帝为了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颁布了什么法令?
(3)材料三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
(4)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请根据材料四《三国鼎立形势图》中A、B、C的顺序正确书写三国的名称。
参考答案:
1.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台湾在三国时被称为夷洲。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2.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230年,孙权派将军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D项正确;香港、澳门、海南不是题干反映的地区,排除ABC项。故选D项。
3.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的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了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巨鹿之战中,项羽的军队大败秦军主力,排除A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排除B项;淝水之战发生在前秦和东晋之间,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三国时期,为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孙权派卫温抵达台湾,A项正确;班超是东汉时期经营西域的人物,甘英是班超派遣出使大秦的人物,张骞是西汉时期第一次通西域的人物,排除BCD项。故选A项。
5.B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从而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B项正确,排除A项;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是赤壁之战,排除C项;官渡之战与西晋的统一全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A正确;蜀国、魏国没有派船队到达夷洲,排除BC;东晋不属于三国时期,排除D。故选A。
7.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对峙,最后曹军大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其作战双方分别是曹操与孙刘联军,故选C项,排除D项;官渡之战的双方是袁绍与曹操,排除A项;刘备和孙权在赤壁之战时组成联军,是同盟关系,排除B项。
8.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国时期历史的准确认识,由题干图片中的“魏、蜀、吴”等关键信息可以推断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三国鼎立,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
9.D
【解析】
据所学知识,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北方的统一,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在北方;刘备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D项正确;曹操不是三国鼎立形势的创始人,排除AC项;刘备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B对刘备和孙权占领的位置错误,排除B项。故选D项。
10.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盘庚迁殷是发生在商朝中期的一次历史事件,是指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百家争鸣出现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发生在前770-前221年,社会上出现不同主张的学派;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是公元前209年;三国鼎立是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季汉、东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称为“三国鼎立”,综上所述,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②③④,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C
【解析】
据所学知识,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开展决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C项正确;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之间战争,A项排除;巨鹿之战发生公元前207年,秦末农民起义反抗秦朝统治,B项排除;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D项排除。故选C项。
12.C
【解析】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赞美的是诸葛亮的业绩,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13.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亡商朝,建立西周。故①处是商朝。结束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是秦朝。故②处是秦朝。东汉灭亡后,历史进入魏蜀吴三国时期,西晋结束了三国的分裂时期,统一全国。故③处是三国。故A符合题意;①处是商朝,故BD不符合题意;②处是秦朝,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夏朝到南北朝的更替顺序,识记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顺序。
14.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诸葛亮的主要功绩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结合课本所学分析,这句诗的意思是,诸葛亮凭借才智,争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盖世功业,他创造的八阵图,成就了千古英明。故答案为C。
15.C
【解析】
“三顾频烦天下计”是指刘备三顾茅庐访聘诸葛亮,“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和刘禅两代君主。故选C。
16.错误:曹操 改正:曹丕
【解析】
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魏国建立。故本题错误是曹操,改正为曹丕。
17.魏、蜀、吴
【解析】
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魏国建立。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蜀国建立。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8.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作战,曹操以少胜多,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孙刘联军与曹操战于赤壁,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错误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率万人去夷州,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不是曹操派卫温去夷州。所以本题表述是错误的。
20.
【解析】
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以三国鼎立的局师图应是
21.(1)赤壁之战。
(2)魏、刘备、吴
(3)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建立魏;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建立吴。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2.(1)DBAC
(2)AD
(3)儒家
(4)项羽楚汉战争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
(5)魏国---曹丕蜀国---刘备吴国----孙权
(6)汉武帝:雄才大略;或秦始皇:千古一帝(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是秦朝的皇帝;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争夺皇位,项羽自称西楚霸王,最后刘邦获胜并建立西汉;汉武帝时期西汉达到全盛时期;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纷争,后来相继建立魏、蜀、吴,历史进入三国鼎立时期。所以按先后顺序排列上述图片应该是:DBAC。
(2)
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汉武大帝是西汉时期的皇帝,汉朝是统一王朝;图B西楚霸王,是楚汉之争时期的人物,属于分裂时期;图C三国演义: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分裂时期;图D秦始皇是秦朝的皇帝,秦朝是统一王朝。所以体现统一王朝历史的是AD;体现我国分裂时期历史的是BC。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与D中的封建帝王在对待儒家学派在态度上截然相反。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进行了“焚书坑儒”,对儒家及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汉武帝则是截然不同,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中的西楚霸王是项羽;在秦朝灭亡后,为争夺帝位,刘邦和项羽展开了一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之为楚汉之争。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其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建立汉朝。
(5)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6)
开放性设问,选择任一人物,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人物的事迹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汉武帝:雄才大略;或秦始皇:千古一帝。
23.错误:南方 改正:北方
【解析】
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展开了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应该把南方改为北方。
24.(1) 蚩尤 炎帝
(2) 黄巾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3) 华佗 张仲景
(4) 海南岛
夷洲
【解析】
(1)结合所学可知,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螺祖发明了养蚕巢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等。后来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合力战胜了蚩尤并逐步走向融合,形成华夏族,后人尊称他们为“人文始祖”。因此,应该把蚩尤改为炎帝。
(2)结合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因此,应该把黄巾起义改为陈胜吴广起义。
(3)结合所学可知,张仲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因此,应该把华佗改为张仲景。
(4)结合所学可知,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那里的联系,因此,海南岛应该改为夷洲。
25.(1)A、魏 B、蜀 C、吴
(2)官渡之战
(3)赤壁之战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因此三国的名称分别是A是魏;B是蜀;C是吴。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因此材料提到的“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官渡之战。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26.(1)官渡之战。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扩大了自己的政治影响力。
(2)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诸葛亮。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曹操。实行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操”通过官渡之战,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他“挟天子而令诸侯”的作用可从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扩大了自己的政治影响力。
(2)
根据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可知材料二追忆的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这次战役的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根据材料三“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结合所学可知“丞相”指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诸葛亮。从材料三中“三顾频烦天下计”让我们想到的典故有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4)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选取曹操来回答。可从实行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来回答理由。
27.(1)汉献帝
(2)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解析】
(1)东汉末年跨州连郡,战乱不已,曹操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借皇帝”的名义指的是汉献帝,曹操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2)“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官渡之战,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赤壁之战后奠定的。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进行大战,曹操偷袭乌巢,曹操用计火烧袁军粮草,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在赤壁进行大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8.(1)①张仲景;②《伤寒杂病论》;③蔡伦;④赤壁之战;⑤《齐民要术》;⑥最早。
(2)司马迁;《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张骞通西域;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
【解析】
(1)
东汉时期的“医圣”指的是张仲景,他代表作是《伤寒杂病论》。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改进后的造纸术,原料易得、价格便宜,有利于文化的保存和交流。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书是贾思勰的代表作,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部完整的农书。所以①-⑦依次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蔡伦、有利于文化的保存和交流、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贾思勰、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司马迁所著《史记》的评价,《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
结合图中路线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凿空”指的是张骞通西域这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古代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4)
根据材料“‘一带一路'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可以从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
29.(1)魏蜀吴。
(2)曹操。
(3)赤壁之战。
(4)夷洲。
(5)《三国演义》。
【解析】
(1)
根据所学知识,三国是指魏国、蜀国、吴国。
(2)
根据材料二“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计策打败袁军.又消灭了…….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可知描述的是曹操。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医号令天下,并招揽人才。故“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他”是曹操。
(3)
根据所学知识,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
根据所学知识,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5)
根据所学知识,《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
30.(1)分封制;郡县制。
(2)镇守四海;推恩令。
(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4)A蜀;B吴;C魏。
【解析】
(1)制度:据材料“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可知,因为分封诸侯,导致割据导致战乱不断,即西周实行分封制。
制度:秦统一后秦始皇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2)目的:据材料你“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知,镇守四海,拱卫天子。
法令: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颁布了推恩令,即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诸分割诸侯王的领地 为列侯,受所在郡管辖。
(3)战役:据材料“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
战役:据所学可知,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赤壁之战后奠定的。
(4)据所学可知,三国鼎立时期的三国是魏蜀吴。而蜀国位于西南地区,故A是蜀;吴国位于江东地区,故B是吴;魏国的都城是位于黄河流域的洛阳,故C是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