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30 17:2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13 湖心亭看雪
张岱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全文必背】
导入新课
冬天来了,
假如有一场雪,
那该多好啊!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全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加以背诵。(重点)
3.学习白描的写作手法。(难点)
4.领略雪后西湖之美,感悟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重点)

作者简介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他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子弟。清兵南下明朝灭亡后,他隐居不仕,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入山著书以终,他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主要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风格流丽清新,写家破人亡之痛,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写于明亡入山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在《陶庵梦忆·序》中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文体常识
凡是短篇杂记一类的文章,均可称之为小品文。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炼,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论、跋、碑、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晚明小品文创作风格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况及趣味,渗透着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品味。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出色的小品文,同时也可以说是一篇优秀的游记。
听读课文·动手标记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动手标记
整体感知
1.利用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联系语境,扫清阅读障碍。
2.熟读课文,把握停顿节奏,读出感情,读熟内容。
课文朗读
崇祯( )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 (nán)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chóng zhēn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理解词意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消失

晚上八时左右
撑(船)
鸟兽的细毛
独自
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而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比喻细微、微小
裹、围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尽力

等到
不要


相对
客居
哪能
4.翻译课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我正住在西湖边。下了三天大雪,湖上人影、鸟迹全消失了。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划一条小船,裹着毛皮衣服,生着火炉,独自往湖心亭看雪。(沿途之见大雪覆盖湖山),冰花周围弥漫着雾气,天空与白云与山峦和湖水,上下全是一片白色。望着湖上的物影,只留下长堤一线,湖心亭一点,和我这条小船,船上二三个微粒一样的人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来到湖心亭,竟然看见还有两位游客,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仆正在煮酒,炉火正旺,水也正沸。见到我,他们非常高兴,说:“(这个时候)在湖上怎么还有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随即拉我共饮。(我很高兴,)痛饮三大杯而后告别。打听他们的姓名,他们说是金陵人,现客居这里。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下船时,船夫嘟嘟哝哝地说:“别说相公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呢!” 
整体感知
3.用四个字分别概括两段 的内容
(1)湖上雪景;
(2)亭中奇遇。
1.作者看雪是在什么时间?
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天之后。
2.作者看雪的地点在哪?
湖心亭。
精读文本
①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绝”字,巧妙地从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大雪的威严。衬托下文有人冒寒看雪。
1.找出写湖心亭雪景的句子,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西湖雪景的?
湖中人鸟声俱绝。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白描、比喻、视线移动,景物从小到更小,将天地之大与人的渺小形成对比,表达人生如沧海一粟的渺小之感和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白描手法,由远及近,写出湖上雪后代表景物,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小船的荡漾,景物的变化。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具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
2.找出描写湖上影子的句子,这部分描写有什么特点?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小贴士:白描手法就是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神的一种写作手法。
合作探究
1.题目是“湖心亭看雪”,但作者却用近一半的笔墨写人,写奇遇,写饮酒。有人说这丰富了文章内涵,也有人说偏离了文章中心。你的看法呢?
描景写人,相映成趣。雪景因为有人更有活力美;人因为雪景更高雅。
2.作者写此文时,清朝已经二三十年,
仍用崇祯年号有何作用?
表达对故国的怀念。
3.“独”与舟子是否矛盾?
不矛盾,芸芸众生不为伍,舟子虽有若无,反衬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表现作者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情怀,也表现冰雪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
4.为什么要写两人大喜 “拉”“强”表现人物什么感情?
写两人大喜,即写自己大喜,侧面衬托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
5.如何理解“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表现作者只关注朋友间的心灵沟通,不在意身份地位。
另一方面表现分别时的惋惜和作者的故国之思。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文中哪句话相映衬?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映衬。
①前者借客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
不同流俗,孤高自赏
闲情雅趣
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故国之念
②后者借舟子说客“痴”,侧面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侧面衬托作者被雪景陶醉,也衬托雪景之美。以及对舟子的态度认同、赞赏。
1.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白描手法)。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2.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写作特色
课堂小结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
环境:湖中人鸟声俱绝
看雪
寒夜独舟

全景——广漠(大)
特写——渺小(小)

炉旺酒沸
拉余同饮
抒发:怀恋之情 隐逸之趣
情 景
对 比
(冷)(孤独)
(热)(巧遇知己)
情 景
对 比
文言词语积累
1.一字多义
余拏一小舟 数词,译为“一(叶)”
上下一白 副词,全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数词,译为“一个”
是日更定 这
是金陵人 判断动词
是日更定 古时夜间计时单位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还
2.词类活用
客此 客居(名词作动词)



拓展延伸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诵读柳宗元的《江雪》,体会诗人心境。
孤独、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