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30 08:5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时练习
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实业救国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提倡民主、科学
2.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严复发表《天演论》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3.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洪荒之力”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与它紧密相关的流行语是( )
A.民主共和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维新变法
4.1919年,陈独秀为了回击顽固派各方面对《新青年》的非难与谩骂,写了著名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其中写道“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些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文中的“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指( )
A.陈独秀的朋友 B.民主和科学
C.民主和自由 D.德国和苏联
5.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蔡元培
6.下列历史人物中,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完美结合,树立了新文学典范的是( )
7.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C.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D.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8.“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融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9.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正确的有( )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11.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
A.批判继承
B.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D.完全否定
12.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根据下列材料,你认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争取民族独立 B.建立近代化工业
C.追求民主自由 D.探索近代化道路
13.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14.历史课后,小明在笔记本上对新文化运动做了如下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
①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斗争的继续
②新文化运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值得肯定与发扬
③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批判孔子
④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5.下列表格归纳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按提示在题表的①、②、③处填写最佳答案( )
梦想 重大探索 代表人物
自强求富梦 ① 李鸿章
变法强国梦 戊戌变法 康有为
民主共和梦 辛亥革命 ②
民主科学梦 新文化运动 ③
A.①洋务运动 ②孙中山 ③陈独秀
B.①五四运动 ②孙中山 ③曾国藩
C.①五四运动 ②曾国藩 ③胡适
D.①洋务运动 ②陈独秀 ③梁启超
16.“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7.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
A.袁世凯独裁 B.北伐战争爆发
C.新文化运动 D.黄埔军校创立
18.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19.《新青年》从创刊之日起,长期刊出一页《社告》:“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下列属于其提倡的“修身治国之道”的是( )
A.中体西用 B.崇儒爱国
C.实业救国 D.科学民主
20.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1.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救国之要道”“根本之救亡”。其“要道”“根本”是指( )
A.政治革命,推翻“军人武力之政府”
B.思想启蒙,启发“多数国民之觉悟”
C.实业救国,兴办机器生产大企业
D.以俄为师,迎接世界革命新纪元
22.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
A.《时务报》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
23.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种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写作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
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超越
25.右图是小红同学的笔记,据此可以判断这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运动,下面对该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①《新青年》是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
②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这次运动也是一次彻底地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④这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
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二、非选择题
26、判断:(一) “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
(二)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 这个口号在今天还适用吗
27、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喊出的最响亮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民主”和“科学”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民主的对立物是专制,科学的对立物是愚昧和迷信,这正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恶果。
——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3)综合以上材料,你觉得应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
1-5DBCBA 6-10CBDAD 11-15DDBBA 16-20CCDDD 21-25BBDDA
26、(一)不对。原因:
(1)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二)不对。(1)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并不都是糟粕,许多有价值的、属于民族文化精华的东西是不能打倒的。这说明当时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缺陷。
(2)今天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也决不能这样,应当借鉴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来充实我们的民族文化,并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27、(1)历史事件: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局限性: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3)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成分,也有一些不好的方面,我们不应采取极端的态度进行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而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