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百家争鸣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黑龙江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百家争鸣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黑龙江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9 22:0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8 百家争鸣
1.(2022·黑龙江·七年级期末)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A.因材施教
B.兼爱
C.有教无类
D.仁政
2.(2022·黑龙江佳木斯·七年级期末)“儒家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中和、大同等思想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
3.(2022·黑龙江鹤岗·七年级期末)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的吗 (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2022·黑龙江哈尔滨·七年级期末)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热播的《〈论语〉心得》,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论语》中所记载的言论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5.(2022·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既是大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下列属于其教育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 B.有教无类 C.反对苛政 D.以德治国
6.(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期末)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所提出的下列观点中,代表儒家学派的是( )
A.用仁政治理天下 B.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
7.(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期末)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人打破了“教育不公平”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下列图中是谁提出的这一主张。( )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A.图一老子 B.图二孔子 C.图三孟子 D.图四墨子
8.(2022·黑龙江·鸡西市第四中学七年级期末)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的书是( )
A.《诗经》 B.《春秋》 C.《论语》 D.《老子》
9.(2022·黑龙江·鸡西市第四中学七年级期末)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 )
A.吴起 B.孙膑 C.孙武 D.韩非
10.(2022·黑龙江·宁安市教师进修学校七年级期末)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11.(2022·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西汉初年,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实行休养生息,关注民生,恢复生产。这一施政的思想主要来源于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2.(2022·黑龙江鹤岗·七年级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记者会上说“我经常担心贫困山区的人民群众,因为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习书记这句话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13.(2022·黑龙江·虎林市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下列主张,最能体现道家思想的是:( )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14.(2022·黑龙江佳木斯·七年级期末)《淮南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塞翁,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那里。人们都来宽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塞翁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不久,他的儿子因骑马摔断了大腿。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和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一致(  )
A.孔子 B.孙武 C.老子 D.孟子
15.(2022·黑龙江·七年级期末)“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墨子
16.(2022·黑龙江·抚远市第三中学七年级期末)小白同学在刚结束的月考中考砸了。回家后,他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他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总结经验,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小白爸爸、爷爷的言论分别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法家、儒家
B.道家、墨家
C.法家、道家
D.兵家、儒家
17.(2022·黑龙江·虎林市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A.“兼爱”“非攻” B.“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仁者爱人”“以德为政”
18.(2022·黑龙江双鸭山·七年级期末)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来源于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9.(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期末)在本学期所学的历史事件中,请写出你最感兴趣的五个事件。
20.(2022·黑龙江·虎林市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读图并回答问题
(1)此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2)请列举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
21.(2022·黑龙江·勃利县教师进修学校七年级期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是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提出该观点的思想学派是墨家。
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22.(2022·黑龙江鹤岗·七年级期末)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同时,这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请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变化的形势】
材料一: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微,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争霸时期出现的第一个霸主是谁?
(2)战国时期出现了混战的局面,说出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次战役。
【推行的改革】
材料二: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
——《史记·商君列传》
(3)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改革?支持这次改革的秦国国君是谁?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的影响。
【时代的智者】
材料三:他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创立了哪一学说?这一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6)随着旧制度的进一步瓦解,思想领域异常活跃,出现了不同的学派。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23.(2022·黑龙江·鸡西市第四中学七年级期末)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
错误: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是“教育公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就是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有教无类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观点,即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A
【解析】
试题分析:
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改造,成为我国封建文化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老子是道家创始人,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3.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春秋晚期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
4.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孔子主张实行仁政;《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言论的书,故A符合题意;孟子、庄子、韩非子与题干无关,故BCD排除。故选A。
5.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3000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因此“有教无类”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B项正确;“仁者爱人”、“反对苛政”、“以德治国”是孔子的治国思想,不属于教育思想,ACD错误。故选B项。
6.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用仁政治理天下,A项正确;“进行改革,以法治国”是法家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虔诚信佛,行善积德”是佛教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解析】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提出“有教无类”主张,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开创民间自由讲学的先声,B项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排除C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C项正确;《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排除A项;《春秋》的作者是孔子,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排除B项;《老子》是老子的作品,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是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D项正确;吴起在楚国进行了变法,排除A项;孙膑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排除B项;孙武是兵家代表人物,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A项正确;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排除B项;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排除C项;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解析】
根据题干“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道家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而治,C项正确;儒家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排除A项;法家的思想主张是依法治国,排除B项;墨家的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是民本思想,是仁的体现,故B符合题意。法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道家主张无为,墨家主张兼爱,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体现了祸福相伏相依,相互转化,体现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观点,他认为世间的事务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A项正确;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是兵家学派代表人物孙膑的观点,强调战术的灵活多变,排除B项;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治国主张,排除C项;“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塞翁失马”的故事可知,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和老子的观点一致。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存在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变。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是解题的关键,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存在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变。
15.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用等,所以批判贵族奢侈的是墨子,D项正确;孟子主张仁政,排除A项;荀子主张“礼治”,排除B项;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治国和民心,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法家主张严刑峻法,道家主张好坏事互相转变,故C符合题意。儒家主张仁,墨家主张兼爱,兵家主张知己知彼,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兼爱” “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故A符合题意;B项“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体现的是道家思想;C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项“仁者爱人”“以德为政” 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家及主张。其中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兼爱” “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体现了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18.D
【解析】
法家主张变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符合题意;而儒家、墨家、道家均与中央集权无关,ABC排除。故选D。
19.大禹治水、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百家争鸣。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禹的父亲鲧(Gun)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人,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经过春秋近三百年的纷争,到战国初年诸侯国还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 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 了基础;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 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20.(1)孔子。春秋时期。儒家。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析】
(1)依据图片中的人物,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是孔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为政以德。
(2)依据课本所学,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提出“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观点,由孔子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点睛:图片题要读全图片,不仅要读图片的主体,还要读提示语,图内提示语、图外提示语、注释材料来源、图片背景等,都是提示知识点内容的信息。
21.错误:墨家 改正:道家
【解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道家辩证的思想。所以应该把墨家改正为道家。
22.(1)齐桓公
(2)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答任意一个即可)
(3)商鞅变法;秦孝公
(4)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答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5)孔子;儒家学说;“仁”
(6)百家争鸣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 管仲 为相,实行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因此春秋争霸时期出现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出现了混战的局面,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其中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是 长平之战。
(3)
根据材料二“《史记·商君列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历史上商鞅变法;支持这次改革的秦国国君是秦孝公。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
根据材料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知他是孔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因材施教”。因此他创立了儒家学说;这一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
(6)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因此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百家争鸣。
23.错误:孔子 改正:老子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的老子是儒学派的创始人。故本题错误是孔子,改正为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