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马说》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30 16:0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马 说
韩愈
马 说
韩 愈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既可以写一事一物,也可以写一种现象,但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想。“马说”即谈马、论马。常用托物寓意的手法。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的区别
“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
“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都是托物,不同在于“寓意”和“言志”。“托物寓意”包括了“托物言志”。也就是说,“托物言志”可以说成是“托物寓意”,而“托物寓意”却不可以说成是“托物言志”。
当诗文中所托之物表达作者某种情怀、某种志向时,用“托物言志”是恰当的。如果所托之物表达的是其他意思,如赞美、批判之类,而没有涉及作者的志向时,用“托物寓意”好一些。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及相关知识
2、解释重点实词
3、翻译句子
4、内容理解
5、拓展延伸题
《马说》的作者 ,字 ,是 代 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被列为“ ”之首。与_____并称“韩柳”。因其世居于昌黎,故又称 ;本文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中的《 》,《马说》是其中的第 篇。

退之
韩愈
文学
唐宋八大家
韩昌黎
杂说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
“韩柳”:
韩愈 柳宗元
“三苏”:
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zhǐ
读准字音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áo

pián
shí

xiàn
读准字音:

zh

pián


槽枥
cáo lì

一食或尽粟一石(名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动词

dàn
shí


强调一下
读准停顿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了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第一段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
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 也。
:本名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马。
:同衹、只是。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意思是不以千里著称,指马的千里之才被埋没了。
以:因
故:因此
虽:即使
奴隶人:仆役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
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了名贵的马
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马著称。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不以千里称 也。
第二段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 尽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现 ,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一食:吃一次。
或:有时
外现: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且:犹,尚且。
食sì:通“饲”,喂。
是:这样
虽:虽然
食:吃
等:相等
安:怎么
其:他,代千里马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 尽粟一石。食 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
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
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
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第三段
策之 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
不知马也。
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
以其道 :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通“才”。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临:面对
呜乎: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以:按照
食:通“饲”喂养
其:表推测,“恐怕”
其:表反问,“难道”
策之 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 之,
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用马鞭赶他它,不按(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又不能使它竭尽才能,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面对
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 假 字
(通“饲”喂养)
(通“现”,显现 、 表现)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动词,用马鞭驱赶
(名次,马鞭子)
(吃一顿)
(通“饲”喂养)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恐怕)
一词多义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故虽有名马
(虽然)
(即使)
千里马
人才
伯乐
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马说
食马者
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封
建统治者
整体感知
2、作者列举了“千里马”的哪些遭遇?这样写有何用意?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直接原因)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揭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文中作者多次用反问句来表达强烈的情感,请结合句子作具体分析。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用反问,表达作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愤懑之情,增强了语言气势。②“其真无马邪?”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的强烈愤懑之情。
4、文中最具讽刺性的情景是什么?为什么?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食马者”一边折磨千里马,一边慨叹天下没有千里马,真是绝妙的讽刺,作者生动地刻画出统治者愚妄无知的形象。
5、你是怎样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的?
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
埋没、摧残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作者在结尾中运用了设问修辞,自问自答这在全篇有什么作用?“不知马”这个结论有什么含义?
有总收全文的作用。
含义:1、揭露了封建制度下人才受压抑的不合理状况。2.说明人才要给予优厚的待遇,3.说明识拔人才的重要性。
6、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借千里马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寄寓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7、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看似写马实则喻人,文章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讽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本文用“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喻指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通过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写出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遇,讽刺了当时人才被埋没,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8、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①要有千里马的才能。②要有展示的机会。③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示例①: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②:我要努力提高、完善自己,让自己的能力出众。
③: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9、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这种观点在今天看起来是否正确?
不正确。示例:“千里马”固然需要被人发现,受到重视并有机会展示才能,但不能一味地等待伯乐的赏识。在当今时代,机遇越来越重要,“千里马”更需要有自我推销的才能,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脱颖而出。
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不得重用的遭遇,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等,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有才之士不幸的处境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行文中洋溢着强烈的不平和悲愤之情。
主旨:
马不停蹄 马首是瞻 一马平川 走马观花
快马加鞭 老马识途 万马奔腾 一马当先
汗马功劳 走马上任 天马行空 人仰马翻
兵强马壮 蛛丝马迹 车水马龙 牛头马面
兵荒马乱 牛高马大 心猿意马 指鹿为马
招兵买马 悬崖勒马 塞翁失马 单枪匹马
与马有关的成语:
2、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5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什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统领全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理解重点语句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运用反问的修辞,表达了对食马者的愤怒、谴责的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的身份叹息的句子是。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运用设问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从正面论述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点明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10、从反面论述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暗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被埋没的必然性。
12、文中运用排比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写得淋漓尽致是哪几句?
11、有人说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是: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