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范进中举 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带挈(qiè) 相公(xiàng) 行事(háng) 星宿(sù)
B.腆着(ti n) 解元(ji ) 痴心(chī) 簇拥(cù)
C.报帖(ti ) 拙病(zhuō) 踱步(dù) 心窍(qiào)
D.兀自(wù) 桑梓(z ) 侥幸(ji o) 作揖(yī)
2.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尖嘴猴腮 平起平座 千恩万谢 狗血喷头
B.万惯家私 不省人事 东张西望 淋淋漓漓
C.不三不四 痰迷心翘 昏昏沉沉 喜从天降
D.方面大耳 今非昔比 不由分说 夹七夹八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面对领导的批评,小娟唯唯连声。
B.范进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口中叫道:“中了!中了!”胡屠户凶神似的一个巴掌打过去。众人见这模样,个个忍俊不禁。
C.演讲比赛上,参赛者们栩栩如生的演讲,赢得听众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D.男子委托家人取件遭拒,不由分说拳打快递员,最终被拘留,为自己冲动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正在吵闹,又是几匹马,二报,三报到了,挤了一屋的人,茅草棚地下都坐满了。
B.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
C.范进看了众人,说道:“我怎么坐在这里?”又道:“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
D.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无节制的暴力网络阅读,让孩子们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混淆并不奇怪是可能的。
B.两会期间,不但是政府报告还是一些古诗词,这些女神级翻译总能翻译得很流畅。
C.广州的各大公园鲜花盛开,生机盎然,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城市景观花卉的装饰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千年书院经时间打磨,其永恒的智慧值得现代人铭记与发展。我们应 , ,
, , 。
①让书院在新时代中展现出时代风采和永久魅力 ②守住书院根脉
③古为今用,去芜存菁 ④呵护书院历史 ⑤激活书院文化
A.①④⑤②③ B.②①④⑤③
C.②④⑤③① D.①③④⑤②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下”“我小老”“晚生”,是对自己的谦称;“阁下”“高邻”“贤婿”,是对别人的敬称。
B.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束发”“弱冠”“而立”“花甲”“古稀”等。
C.乡试,科举制度中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秀才或监生应试,考中者称为“进士”。
D.“桑梓”,指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尖锐的讽刺”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B.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表现范进周围的人在他中举前后态度的不一十分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伪、恶、丑的社会本质
C.范进20岁开始应考,苦苦挣扎直到垂老,真的中了举,竟喜极而疯,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之深。
D.课文具体而深入地描写了范进生活的社会环境,充分显示了范进是一个畸形社会的必然产物。
9.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设问)
B.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引用)
C.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夸张、反复)
D.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夸张)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正在吵闹,又是几匹马,二报,三报到了,挤了一屋的人,茅草棚地下都坐满了活物。
B.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C.范进看了众人,说道:“我怎么坐在这里 ”又道:“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
D.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 ”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1.作者描写范进喜极而疯,富有层次,请将这一情节梳理完整,每空不超过5个字。
惊喜—— —— ——跌进泥塘——
12.选段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了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词句。
(1)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3)外貌描写:
13.作者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语言生动形象。按要求写出相应的语句。
(1)描写范进昏厥的语句:
(2)描写范进疯走狂奔的语句:
14.“好了!我中了!”这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当时怎样的心态 请用第一人称描述出来。(不超过40个字)
15.联系全文来看,本段描写范进和众人的表现,对突出作品主题有何作用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斗 虎
莫 言
①关东那地场到底有多么冷,无法子跟你们说清楚,怎么说也是个冷,真冷。
②但也有不怕冷的,俺家那匹黑马就不怕冷。俺家那匹黑马是匹公马,有点野,蹄子热[注],嘴尖,除了俺爷爷敢使唤它,别的人都不敢近它的身。但它是一身的好活,在俺爷爷的手里,无论是拉车还是拉犁,都是一匹顶两匹。因为这一点,尽管它一身的坏毛病,俺爷爷还是舍不得卖它。
③这匹马一到初冬就拴不住了,无论你用什么样的缰绳,它也能给你咬断。它一大清早就跑了出去,傍黑天才回来。既然能够自己回来,索性也就不拴它了。刚开始家里人对黑马出去的目的有几种猜想,一是说它出去找母马谈恋爱,一是说它出去找草吃。但后来觉得这几种猜想都不对头。周围屯子里谁家有匹母马我们都知道,没听谁家说起过。关于这匹马出去打野食的说法也不成立,冰天雪地,一根草也没有,灌木条子和树皮它肯定不喜欢吃。况且它每天晚上回来就吃个不停,咀嚼草料的声音彻夜不息。如果白天在外边吃到了野食,夜里就不会有这样好的食欲。
④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这匹马喜欢玩,白天它是出去游山玩水了。这种说法太浪漫了点,毕竟是匹马。但这匹马每天回来时都大汗淋漓,好像一个刚跑完了马拉松的运动员,身上还有一些或深或浅的血口子。它到底出去干了些什么 的确是个让人心痒的谜。后来我爷爷决定跟踪这匹马,看看这家伙到底去干什么了。
⑤这天,爷爷跟踪马到了后山的一块被稀疏的林子和一蓬蓬的灌木围绕着的平地,不由得吃了一惊。爷爷看到一只老虎在那儿烦躁地转着圈子,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我家的马进了场子,活动了一下身体,对着老虎叫了几声,老虎也叫了几声。我家的马在奔跑时脖子上的鬃毛竖起来,像波浪一样翻滚着,十分威风。然后我家的马就和老虎展开了生死大搏斗。我家那匹马能够将身体立起来,两只前蹄好像拳击手的两个拳头一样灵活而有力,它用前蹄把老虎打得鼻子往外蹿血。如果你认为我家的马只会用前蹄那就坚决地错了。我家的马两只后蹄用得也很俏丽。它会在奔跑中猛然停住,把两只后蹄飞扬起来。我爷爷亲眼看到马蹄子踢到了老虎嘴上,老虎嘴里飞出了几个白白的东西。还用问吗 虎牙。老虎牙被踢掉,蹲在那里“啪嗒啪嗒”地掉眼泪。当然,老虎毕竟是老虎,它锋利的爪子,也在我家马的屁股上留下了好几道深深的血痕。
⑥爷爷心中感动,心里想,走遍天涯海角,到哪里去找敢跟老虎打架的马,而且还能打个平手。
⑦打上半个时辰,老虎和马看样子都有点累了,它们就分开了。我家的马跑到树棵子里用舌头舔雪吃,那只老虎也用舌头舔雪吃。休息一会儿后,它们继续战斗。我爷爷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家的马鬃毛太长,虽然在与老虎搏斗时能够直竖起来,但有时会遮住它的眼睛。
⑧爷爷回到家,就替马把鬃毛剪了,想让它利利索索地跟老虎打架。结果,剪了鬃毛的马威风全失,上场不到一分钟,就让老虎咬断了脖子。
⑨我爷爷哭得像泪人似的,一边哭一边说:“马啊马啊,都是我把你给害了啊!”
(有删改)
[注] 只有长时间奔跑后的马,蹄子才会热,故“蹄子热”指一天到晚总是闲不住。
16.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不同角度梳理。请从下面提示的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提示] 角度一:原因→结果 角度二:悬念→真相
答:
17.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1)关东那地场到底有多么冷,无法子跟你们说清楚,怎么说也是个冷,真冷。
答:
(2)它会在奔跑中猛然停住,把两只后蹄飞扬起来。
答:
18.文中的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答:
19.研读文章结尾处的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
答:
20.学校开展“品读名著,滋养心灵”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儒林外史》,要学会赏析其讽刺艺术。请以下面选段为例,简要分析这部作品的讽刺笔法。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2)围绕《范进中举》一课的内容,语文课代表写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和横批。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
横批:
(3)请你展开想象,改写范进的命运。(50字左右)
答案
1. 1.【答案】D。A.宿——xiù;B.解——jiè;C.踱——duó;故选D。
2.【答案】D。A.座——坐;B.惯——贯;C.翘——窍;故选D。
3. C A项,“唯唯连声”指连声应答,以示顺从。B项,“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C项,“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在此处,用错对象。D项,“不由分说”的意思是不容许分辩。多指不容对方分辩就强行采取某种行动。
4.答案 A “二报”和“三报”之间的逗号应为顿号。
5.答案 D A.句式杂糅,应该去掉“是可能的”。B.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该把“不但”改为“无论”。C.搭配不当,把“时机”改为“地方”。
6. C 此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材料中心。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总领句”或“总结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阅读语句可知,此题为有关“书院”的文段。第②④⑤句具有逻辑关系,第②句首先从“根脉”的角度论述,故置于首位。然后是“呵护”“激活”。 第③句承接上文,表明对书院的继承和发展。第①句“让”是提示性信息,说明此句对以上文句进行总结。所以正确的顺序应为:②④⑤③①。
7. C 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
8.【答案】D。D“具体而深入地描写了范进生活的社会环境”对课文的理解有误。课文主要描写了人物形象,对社会环境未进行具体而深入的描写。
9.【答案】A。A.这句话用的是反问修辞,所以A项错误。故选A。
10.【答案】A。 分析个选项句子,A项中“二报,三报”中间“逗号”运用不正确,应改为“顿号”,故此题应选A。
11. 注意在理清层次大意的基础上,参考命题者的提示,找到相应的句子进行概括。
[答案] 昏厥 疯跑 疯走集上
12.(1)①噫!好了!我中了!②噫!好!我中了!
(2)①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②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③往门外飞跑。④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⑤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3)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13.(1)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2)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4. 本题考查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注意要联系范进的人物形象,紧扣“好”字,具体分析“好”在哪里。
[答案] 示例:我终于中举了,我可以摆脱贫穷屈辱了,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
15. 主人公和次要人物的共同作用是揭示作品的主旨,回答时要将作品的主旨表述清楚。
[答案] 刻画了范进发疯的丑态和众人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毒害以及世态的炎凉。
16.答案 (示例1)角度一:原因→结果
爷爷跟踪冬天反常的黑马,发现马鬃会影响黑马与虎的搏斗→被爷爷剪了鬃毛的黑马在与老虎的搏斗中,却被老虎咬断脖子而死。
(示例2)角度二:悬念→真相
马一到白天就出去,而且回来后大汗淋漓,身上有血口子,它到底出去干了些什么 →马白天到后山的平地与等在那里的老虎生死搏斗,却难分上下。→被爷爷剪去鬃毛的马能打赢老虎吗 →没有鬃毛的马,失去了往日的威风,被老虎咬死了。
解析 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的能力。两个角度任选一个,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一个角度作答。
角度一:原因→结果,这个角度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法,先摆明结果再查找原因。结果:第⑧段“结果,剪了鬃毛的马威风全失,上场不到一分钟,就让老虎咬断了脖子”。为什么爷爷要剪了黑马的鬃毛 原因在第⑤—⑦段,爷爷通过跟踪反常的黑马,发现它在与虎搏斗,爷爷自认为黑马的鬃毛太长,会遮住它的眼睛,影响黑马与虎搏斗。
角度二:悬念→真相,首先要思考作者设置了哪些悬念,第④段设置了悬念:“这匹马每天回来时都大汗淋漓”“身上还有一些或深或浅的血口子。它到底出去干了些什么 ”第⑤段道出真相:原来是去与等在后山平地里的老虎进行生死搏斗去了,“我”家的马和老虎难分胜负。⑦⑧两段设置悬念后道出真相,悬念是:爷爷剪了黑马的鬃毛,黑马还能打赢老虎吗 真相是:剪了鬃毛的马威风全失,上场不到一分钟,就让老虎咬断了脖子。
17.答案 (1)“冷”三次出现,同义反复,起强调作用,凸显了关东地场冷的程度“无法说清楚”。
(2)“飞扬”写“我”家的马在与老虎搏斗时奔跑中突然高举扬起的后蹄,表现出了马与虎搏斗中的威势。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作答此类试题时,首先分析该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分析其效果。(1)“有多么冷”“也是个冷”“真冷”三处反复提到“冷”,强调了关东地场非常冷,冷到无法说清楚的程度;(2)“飞扬”是一个动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与虎搏斗时的威势。
18.答案 ①对马宠爱有加。尽管马有一身的坏毛病,但爷爷因喜爱“它是一身的好活”而舍不得卖它;马死后爷爷哭得像个泪人。②胆大心细。敢驾驭别人不敢近身的马,并能使马听自己使唤;敢跟踪马到后山荒地,并解开谜团;敢在后山独自观马虎争斗,并发现马的鬃毛太长,会遮住马的眼睛。③意气用事。尽管吃惊于马与虎打架,但爷爷因感动于马的勇敢而高估了马的实力,用不切实际的想法帮助马,反而害死了马。
(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文中的爷爷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对马宠爱、包容,有胆量且心思细腻,意气用事,容易激动的人物形象。第②段说尽管马有一身的坏毛病,但爷爷喜爱“它是一身的好活”而舍不得卖它,可见爷爷对马比较包容、宠爱,这一点在第⑨段也有所体现,马死了,爷爷哭得像个泪人。第②段,“除了俺爷爷敢使唤它,别的人都不敢近它的身”,可见爷爷胆子很大。第④段,“后来我爷爷决定跟踪这匹马,看看这家伙到底去干什么了”,第⑤段,“爷爷跟踪马到了后山……深深的血痕”,可见爷爷有胆量独自一人观看马和虎的斗争。第⑦段,“我爷爷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有时会遮住它的眼睛”,体现了爷爷观察仔细,心思细腻。第⑥段,“爷爷心中感动”,第⑧段,“爷爷回到家……跟老虎打架”,可以看出爷爷容易激动、意气用事,反而好心办了坏事。
19.答案 ①人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想当然地采取行动。(或:一片好心去为人做事,结果适得其反。)②做事情应该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际效果。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内容感悟人生道理的能力。文章结尾处的内容是爷爷反思自己的做法害了马,他自认为马的鬃毛会妨碍马和虎的争斗,于是想当然地替马剪了鬃毛。这一行为是爷爷的主观臆断,自认为是做了好事,结果却适得其反。爷爷觉得马能和老虎斗,就异想天开,替马把鬃毛剪了想让马打赢老虎,这个想法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尊重客观规律。这就启示我们:做事情时,不要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想当然地采取行动。做好事,要讲究方法,不然会适得其反。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0.(1)选段抓住周进到贡院游玩时号啕大哭的传神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从而达到讽刺周进一心追求功名的丑态之效果(展现了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的毒害)。
(2) 根据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范进的态度的鲜明对比来拟写,注意格式要正确。
[答案] (示例)下联: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 横批:世态炎凉
(3)示例:范进最终没能中举,鸡也没有卖出去,他只好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一个寒冷的冬夜,范进蜷缩在张乡绅的厨房旁边,嗅着酒肉的香气,在饥寒交迫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