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测试卷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测试卷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0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30 08:4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测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第三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A:学生版(模拟试题+答案解析)
【模拟测试】
单项选择题
1.[河南开封2022三模]近代某年某月上海《民立报》登载一篇题为“北伐声中之筹款”的文章,写道:“袁世凯违背公法,图翻和议,民国军人更激动公愤,北伐万难再缓”,材料所谈论的事件
A.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 B.有利于推动政治革命进程
C.由南京国民政府主导 D.促进了国共两党团结合作
2.[河北2022考前冲刺]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国会组织法》,如表为南京临时参议院与清朝谘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规定,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居住年限 不动产 教育程度 选民年龄
南京临时参议院 居住选区两年以上 500元 小学毕业 21岁
清朝月谘议局 居住选区十年 5000 元 中学毕业 25岁
A.政治参与主体扩大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重视进行法制建设 D.封建专制思想十分浓厚
3.[山东2022押题预测]中华民国成立以来,梁启超一直支持袁世凯,反对革命党人的主张,还曾先后担任新内阁的司法总长和币制局总裁。当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风声传出后,梁启超于1915年8月20日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公开表示与袁世凯决裂。梁启超态度的转变说明
A.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巩固 B.共和观念的影响力增强
C.美日在华争夺渐趋激烈 D.立宪转向革命符合潮流
4.[天津静海2022调研]有学者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欲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但已经建立的制度改动起来殊非易事,临时参议院不得不寻求平衡,在赋予内阁行政权力的同时,保留了总统制体制下国家元首享有的若干权力,以致后来发生府院之争。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切实维护了共和体制 B.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
C.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 D.在政体选择上因人立法
5.[河北邯郸2022模拟]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同盟会——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民生报》、《民立报》、《民强报》,共和党——进步党《民声日报》、《共和民报》,自由党《民权报》,国家学会《国权报》,国民联合会《中华日报》。这些报纸的创办
A.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
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6.[江苏南通如皋2022临门一脚]1914年的《新编中华国文教科书》仅用几句话简述了武昌起义,但编者用了将近2页的篇幅重点叙述袁世凯力促“清帝逊位”的具体过程。编书者意在
A.强调清王朝统治结束 B.遵循秉笔直书的著史传统
C.突显南北议和的功绩 D.构建北京政府统治合法性
7.[江西新余2022全真模拟]如图为民国五年底,大总统黎元洪签署的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后有总理段祺瑞和教育总长范源廉的签名。这一任命状可以用于说明当时政府
A.积极创办高等新式学堂 B.决策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C.违背《临时约法》精神 D.名义上实行责任内阁制
8.[江苏常州2022模拟]1923年9月,曹锟在总统选举的预选会上,以5000元一张选票,到处收买议员,又以40万元高价,收买了国会议长,最终花了1350余万元总算当上大总统。曹锟贿选客观上说明( )
A.民主共和成为时人共识 B.《临时约法》已然失效
C.时人对民主政体的认可 D.武力操控政局成为过去
9.[湖南衡阳2022三模]民国建立后,宋教仁指出:“以前,是秘密的组织,现在是公开的组织。以前,是旧的破坏的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的时期。以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人,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由此可知,改组后的国民党旨在
A.建立强力的中央集权政府 B.以议会选举与政党活动为中心
C.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D.制约袁世凯所代表的专制力量
10.[贵州2022一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章规定了人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但是却没有规定如何保障人民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第十五条规定:“本章所载人民之权利,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依法律限制之。”由此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 B.在政体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
C.注重维护法律至上的原则 D.保留了干预人民自由的权力
11.[山东泰安2022一模]如图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画中有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
A.采用绘画作品写实的风格 B.表明中国引领世界的决心
C.反映了当时政治转型艰难 D.描绘了生物进化论的演进
12.[福建漳州2022适应考]下表是1939年2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规定的各级参议会的部分职权。这些规定
一 选举各级政府主要成员
二 制定施政纲领
三 决定重大事项,制定法律、法规
四 监察及弹劾各级政府之政务人员,督促及检查各级政府执行参议会决议案之事项
A.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 B.有助于联合抗日局面最终形成
C.深入并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D.体现了中共对民主政体的探索
13.[安徽滁州2022月考]1934年11月1日至6日,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华池南梁荔园堡召开,选举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群众习惯上称南梁政府)。同时,还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随后,根据地各县陆续建立了革命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A.创建了“三三制”民主政权 B.完成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C.是实行民主政治的有益尝试 D.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14.[湖北恩施 2022信息卷(四)]聂荣臻曾指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决不只是抗日的问题,也不单纯是一个武装斗争的问题,它包括民主政治的建设、政权机构的改革、经济政策的规划、人民生活的改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政权
A.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B.是社会主义革命政权的雏形
C.为从局部建政走向全国执政奠定基础
D.是民主政治和政权机构改革的试验田
15.[广东佛山2022模拟]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农村维持“三三制”的政治形态;1946年夏,在农村成立了由农民组成的贫雇农团;1947年7月开始,各解放区相继建立了村级农民代表大会,并选举产生了农民协会。由此可知
A.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因为农民的支援
B.土地改革使全国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C.各解放区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共根据形势变化进行基层政权建设
16.[山东临沂2022月考]1946年7月,中共哈尔滨市委员会在“对于目前哈市工作的决定”中,提出了“推选哈尔滨市民各阶层的代表”选举方针及确立了“职业团体推选”与“聘请先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这反映出( )
A.根据地革命政权基础的扩大 B.解放区民众参政意识的增强
C.解放区民主政治实践的创新 D.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成熟
17.[安徽芜湖2022质监]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在选举中,为解决群众因不识字而无法投票的问题,发明了很多有特色的投票方法,如“背箱法”、“投豆法”、“烧洞法”等。这种做法( )
A.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C.显示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广泛性 D.有利于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18.[安徽芜湖2022质监]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在选举中,为解决群众因不识字而无法投票的问题,发明了很多有特色的投票方法,如“背箱法”、“投豆法”、“烧洞法”等。这种做法( )
A.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C.显示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广泛性 D.有利于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19.[天津河西2022二模]1954年12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提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这一转变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
A.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
C.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D.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发生转变
20.[湖南岳阳2022考前冲刺(三)]如图是小明同学进行专题研究时,整理的纲要。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渊源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
C.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的变迁 D.民主革命时期群众路线的贯彻
21.[安徽新高考联盟2022模拟]下图是画家王角创作于1955年的年画《我们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作品可用于说明新中国
A.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 B.新型政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C.人民民主原则的贯彻实施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22.[浙江2022押题预测02]在“五四宪法”制定时,政协与人大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引发了有关“两院制”的讨论。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据此可知,此后
A.政协与人大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B.政协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
C.民主集中制成为基本政治制度 D.人大与政协职能相互转化
23.[贵州贵阳五校联考(四)]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以避免同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法”和“条例’’相混淆。这反映了当时
A.人民政协的职能面临转变 B.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出现曲折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创建 D.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已经结束
24.[浙江2022模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名单》中,党派代表有142名正式代表和23名候补代表;区域代表有102名正式代表和14名候补代表;军队代表有60名正式代表和11名候补代表;团体代表有206名正式代表和29名候补代表;特别邀请人士75名。据此可知该政协会议
A.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B.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
C.具有普遍的民主性 D.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材料解析题
25.[山西2022联考检测(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是一个庞大的制度系统.往往寓"协商"于决策之中。秦朝凡是重大事件如议帝号、封建、封禅等都与大臣商议。汉代承袭此制,协商的议题更为广泛,如立嗣、立法、人事任免、教育、盐铁专卖、边事、出战、迁都等重大问题都要协商。集议一般由丞相、御史大夫主持,如果议题特别重要皇帝也会参加或主持。参加集议的人数根据议题牵涉面而定,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百人。汉代设置了针对国家某项重大政策的"专题协商"会∶如有关经济民生领域的盐铁专卖会议等。隋唐建立起一套"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施行"三省六部制的"决策—执行"机制。在明清两代,一些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选任、重大案件审理通常都要进行不同方式的协商。
——摘编自齐惠《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协商"因素》
材料二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对协商民主进行制度化的尝试,士兵们通过协商议事来行使其民主权利。在延安时期,"三三制"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权组织形式.无论是在组织形式上还是在运行机制上,都体现了协商民主的要求。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协商精神。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并通过这一机制协商建国,完成了旧政协未能完成的历史使命。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政治协商和基层的社会协商一体两翼.支撑起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框架。
——摘编自谈火生、宋雄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百年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协商"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先进性,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治协商的认识。
26.[云南昆明2022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7年5月,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正式公布了《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和《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宣告边区人民凡年满16岁都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级议会议员的产生,均按照平等、直接、不记名的方式投票选举;各级政府由各级议会选举,边区政府各厅厅长的任命应得到边区议会同意。7月到12月,陕甘宁边区乡、区、县、边区四级议会选举先后完成,进而组建边区政府,建立起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权,实现了由苏维埃民主制度到议会民主制度的转变。这样的普选运动,在全国范围内亦属首创。
——摘编自王龙飞《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政权得以建立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作用。
【模拟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袁世凯”“图翻和议”可知,这是辛亥革命时期南北方议和之时,这一事件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推动政治革命进程,B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袁世凯已经去世,排除A项;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排除C项;辛亥革命时期,中共尚未诞生,排除D项。
2.【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民国初年对选民的资格限制比清朝宽松,居住地年限和不动产限制条件降低,教育程度要求降低,选民年龄限制下调,这样可以吸纳更多的人参选,扩大政治参与主体,A项正确;仅从材料中参与选举主体范围扩大,不能推断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项;材料侧重于辛亥革命后政治参与度的变化,法制建设只是片面的一个点,排除C项;《国会组织法》的颁布说明社会存在一定的民主,且“十分”无法体现,排除D项。
3.【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主要说明了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共和观念的影响力增强,B项正确;责任内阁制以向议会负责为特征,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美日之间的争夺,排除C项;梁启超反对袁世凯称帝,并不代表转向革命,排除D项。
4.【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强调的重点是临时参议院“在赋予内阁行政权力的同时,保留了总统制体制下国家元首享有的若干权力”,这种妥协的政体致使总统府与国务院权限不明,最终导致府院之争,可见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重点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不足,故排除A项;C、D两项表述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D两项。
5.【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材料中没有表明“正常”的信息,也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思想是由资产阶级民主派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集中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列举了一批政党和它们创办的报纸,作为各自的喉舌,报纸和党派名称中的“共和”、“民权”等关键词反映出它们存在并活动的立足点,故C项正确;三民主义的革命任务是否完成在题干材料中反映不出来,也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6.【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1914年的《新编中华国文教科书》仅用几句话简述了武昌起义,但编者用了将近2页的篇幅重点叙述袁世凯”可知教科书侧重点在宣扬袁世凯的作用,淡化武昌起义,说明教科书是为北京政府服务的,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宣扬北京政府统治合法性,排除ABC项。
7.【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中“大总统黎元洪签署的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后有总理段祺瑞和教育总长范源廉的签名”说明北京临时政府名义上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理起到制约总统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只是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不能得出“积极创办高等新式学堂”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北京临时政府的权力制约,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任命状没有违背《临时约法》精神,排除C项。
8.【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23年,曹锟通过贿选当上了大总统,反映出当时中国民主流于形式,但也在客观上说明时人对民主政体的认可,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主共和成为时人共识,排除A项;《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曹锟贿选说明《临时约法》规定的选举形式依然存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武力操控政局,且北洋政府时期,武力操控政局是常态,排除D项。
9.【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是新的建设的时期”、“对于敌人,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和所学知识可知改组后的国民党旨在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不是建立强力的中央集权政府,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不是以议会选举与政党活动为中心,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不是制约袁世凯所代表的专制力量,排除D项。
10.【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对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形成有效保护,没有真正保障人民主权,并且规定在某些情况下,法律会限制人民的权利,保留了干预人民自由的权力,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局限性,与资产阶级的虚伪性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民主共和政体,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人民的权利加以限制,并没有维护法律至上的原则,排除C项。
11.【答案】C
【详解】从时间“1912年”、“猿猴手持五色旗”,可推断出是袁世凯的政治活动。跑动的起点是“专制”实线箭头到“立宪”、“共和”,虚线大胆推测又回到起点“专制”,是对袁世凯政府的政治走向持怀疑态度,这说明当时政治转型较为困难,C项正确;漫画带有讽刺意味,不是写实风格,排除A项;漫画主旨是对袁世凯的批判,而非引领世界,排除B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
12.【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根据地的参议会不仅仅是一个民意机关、咨询机关议政机关.还是边区县、乡中最高的立法机关、权力机关和监督机关,因此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由它选举产生,边区县乡政府中的大政方针要由它决定,各项法令、法规也要由它制定和通过,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向它负责,接受它的监督及弹劾,这表明陕甘宁边区建立了议行合一与监督相结合的政治体制,D项正确;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这些规定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壮大无关,排除A项;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达成,联合抗日局面就已经形成了,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额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而践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应该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排除C项。
13.【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党史。根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是实行民主政治的有益尝试。C项正确;“三三制”是抗战相持阶段的制度,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排除B项;长征胜利,实现了红军的战略转移,排除D项。
14.【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的探索,不仅建立了从上到下稳固的抗日民主政权,而且通过各级政权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以正确政策和法规作保证,采取民主选举、厉行司法等方式,让人民享受民主权利,将文化教育与民主政治紧紧相连,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借鉴。因此材料说明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政权是民主政治和政权机构改革的试验田,D项正确;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政权是抗日民主政权,不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排除A项;当时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政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政权的雏形,排除B项;当时处于抗日战争,“从局部建政走向全国执政”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15.【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农村维持‘三三制’的政治形态”、“1947年7月开始,各解放区相继建立了村级农民代表大会,并选举产生了农民协会”可知,反映了抗战胜利后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的基层政权建设的变化,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乡村基层政权建设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趋势,D项项正确;“农民的支援”是解放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材料并未强调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抗战胜利后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的基层政权建设的变化,没有涉及土地改革,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是195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16.【答案】C
【详解】中共哈尔滨市委提出“推选哈尔滨市民各阶层的代表”选举方针及确立了“职业团体推选”与“聘请先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这种选举方式是有别于之前的选举方式,是解放区民主政治的一种实践创新,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政权基础的变化,排除A项;中共哈尔滨市委只是提出新的选举方式,不等于民众参政意识高涨,排除B项;D项中的“成熟”有夸大新选举方式影响的嫌疑,排除D项
17.【答案】A
【详解】边区政府在第二节参议会选举中,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采用有特色又贴近群众的投票方式来解决群众因不识字而无法投票的问题,这体现了党始终贯彻群众路线,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毛泽东思想无关,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排除C项;这一时期处于抗战时期,排除D项。
18.【答案】A
【详解】边区政府在第二节参议会选举中,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采用有特色又贴近群众的投票方式来解决群众因不识字而无法投票的问题,这体现了党始终贯彻群众路线,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毛泽东思想无关,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排除C项;这一时期处于抗战时期,排除D项。
19.【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结束了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在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B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使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排除A项;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全面展开,排除C项;政治协商会议职能发生转变是具体表现,不是本质,排除D项。
20.【答案】A
【详解】表格中不同时期的制度体现了社会中农民、工人、地主和资产阶级等不同阶级的参与,这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的民主的广泛性有一定的相似之处,A项正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能体现整个材料信息,排除B项;材料不仅体现的是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排除C项;民主革命时期群众路线的贯彻不能概括整个材料,排除D项。
21.【答案】C
【详解】结合年画创作时间和内容主题可知,这幅画作创作的背景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各族人民拥有了选举和被选举的民主权利,C项正确;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爱国统一战线”的主张,取代了“革命统一战线”,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就已形成,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早在1941年即已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排除D项。
22.【答案】B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初期,关于政协与人大的权力与地位的争议。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能,其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政协与人大地位的争议,没有涉及到二者的互补性,故排除A;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不属于国家基本政治制度范畴,故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政协与人大地位的争议,未体现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故排除D。
23.【答案】A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从1954年开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章程不再叫“法”,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是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人民政协变成了统一战线组织,不再代行人大职能。故A正确;人民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能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而不是曲折,排除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创建是在建国前,而不是建国后,排除C。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结束是在1956年,而不是1954年,排除D项。
24.【详解】从材料中的政协代表出身来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民主性,C项正确;政协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排除A项;B项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排除;开国大典的进行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排除D项。
材料解析题
25.
【答案】(1)基本特点:协商议题广泛;协商规格较高;形式多样,历史悠久;围绕上层统治阶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用: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适应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需求。
(2)先进性: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成功孕育并强化了新生政权;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
原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需要;包括民主党派人士在内的广大中国人民广泛认同与积极响应等。
(3)认识:政治协商是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等。
【详解】(1)“基本特点”:根据“秦朝凡是重大事件如议帝号、封建、封禅等都与大臣商议。”得出协商议题广泛;根据“集议一般由丞相、御史大夫主持,如果议题特别重要皇帝也会参加或主持。”得出协商规格较高、形式多样,根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是一个庞大的制度系统.往往寓"协商"于决策之中”得出历史悠久;围绕上层统治阶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角度概括;“作用”,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等角度分析。
(2)“先进性”:根据“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对协商民主进行制度化的尝试,士兵们通过协商议事来行使其民主权利。”得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根据“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并通过这一机制协商建国,完成了旧政协未能完成的历史使命。”得出成功孕育并强化了新生政权、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等角度考虑;“原因”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实践、中国人民的广泛认同与积极响应等角度说明即可。
(3)“认识”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协商是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等角度分析回答即可。
26.
【答案】(1)条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之前建设根据地的实践经验;有较好的社会群众基础。
(2)作用:落实统一战线,利于全民族抗战;为中共在全国其他根据地的建设提供借鉴;树立政治民主化的实践榜样,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
【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中的“中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据材料中“公布了《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和《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可知实行了正确的方针政策;结合所学可知有之前建设根据地的实践经验和较好的社会群众基础。
(2)根据材料“陕甘宁边区政权体现了中共在这一阶段政权建设的两个主要特征——统一战线和民主”可知落实统一战线,利于全民族抗战;根据材料“奠定了根据地政权的基本形制”可知为中共在全国其他根据地的建设提供借鉴;根据材料民主制度的建设的信息和“在全国范围内亦属首创”等结合所学,可知树立政治民主化的实践榜样,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
B:教师版(模拟试题后附答案解析)
【模拟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河南开封2022三模]近代某年某月上海《民立报》登载一篇题为“北伐声中之筹款”的文章,写道:“袁世凯违背公法,图翻和议,民国军人更激动公愤,北伐万难再缓”,材料所谈论的事件
A.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 B.有利于推动政治革命进程
C.由南京国民政府主导 D.促进了国共两党团结合作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袁世凯”“图翻和议”可知,这是辛亥革命时期南北方议和之时,这一事件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推动政治革命进程,B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袁世凯已经去世,排除A项;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排除C项;辛亥革命时期,中共尚未诞生,排除D项。
2.[河北2022考前冲刺]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国会组织法》,如表为南京临时参议院与清朝谘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规定,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居住年限 不动产 教育程度 选民年龄
南京临时参议院 居住选区两年以上 500元 小学毕业 21岁
清朝月谘议局 居住选区十年 5000 元 中学毕业 25岁
A.政治参与主体扩大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重视进行法制建设 D.封建专制思想十分浓厚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民国初年对选民的资格限制比清朝宽松,居住地年限和不动产限制条件降低,教育程度要求降低,选民年龄限制下调,这样可以吸纳更多的人参选,扩大政治参与主体,A项正确;仅从材料中参与选举主体范围扩大,不能推断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项;材料侧重于辛亥革命后政治参与度的变化,法制建设只是片面的一个点,排除C项;《国会组织法》的颁布说明社会存在一定的民主,且“十分”无法体现,排除D项。
3.[山东2022押题预测]中华民国成立以来,梁启超一直支持袁世凯,反对革命党人的主张,还曾先后担任新内阁的司法总长和币制局总裁。当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风声传出后,梁启超于1915年8月20日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公开表示与袁世凯决裂。梁启超态度的转变说明
A.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巩固 B.共和观念的影响力增强
C.美日在华争夺渐趋激烈 D.立宪转向革命符合潮流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主要说明了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共和观念的影响力增强,B项正确;责任内阁制以向议会负责为特征,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美日之间的争夺,排除C项;梁启超反对袁世凯称帝,并不代表转向革命,排除D项。
4.[天津静海2022调研]有学者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欲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但已经建立的制度改动起来殊非易事,临时参议院不得不寻求平衡,在赋予内阁行政权力的同时,保留了总统制体制下国家元首享有的若干权力,以致后来发生府院之争。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切实维护了共和体制 B.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
C.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 D.在政体选择上因人立法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强调的重点是临时参议院“在赋予内阁行政权力的同时,保留了总统制体制下国家元首享有的若干权力”,这种妥协的政体致使总统府与国务院权限不明,最终导致府院之争,可见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重点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不足,故排除A项;C、D两项表述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D两项。
5.[河北邯郸2022模拟]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同盟会——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民生报》、《民立报》、《民强报》,共和党——进步党《民声日报》、《共和民报》,自由党《民权报》,国家学会《国权报》,国民联合会《中华日报》。这些报纸的创办
A.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
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材料中没有表明“正常”的信息,也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思想是由资产阶级民主派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集中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列举了一批政党和它们创办的报纸,作为各自的喉舌,报纸和党派名称中的“共和”、“民权”等关键词反映出它们存在并活动的立足点,故C项正确;三民主义的革命任务是否完成在题干材料中反映不出来,也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6.[江苏南通如皋2022临门一脚]1914年的《新编中华国文教科书》仅用几句话简述了武昌起义,但编者用了将近2页的篇幅重点叙述袁世凯力促“清帝逊位”的具体过程。编书者意在
A.强调清王朝统治结束 B.遵循秉笔直书的著史传统
C.突显南北议和的功绩 D.构建北京政府统治合法性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1914年的《新编中华国文教科书》仅用几句话简述了武昌起义,但编者用了将近2页的篇幅重点叙述袁世凯”可知教科书侧重点在宣扬袁世凯的作用,淡化武昌起义,说明教科书是为北京政府服务的,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宣扬北京政府统治合法性,排除ABC项。
7.[江西新余2022全真模拟]如图为民国五年底,大总统黎元洪签署的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后有总理段祺瑞和教育总长范源廉的签名。这一任命状可以用于说明当时政府
A.积极创办高等新式学堂 B.决策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C.违背《临时约法》精神 D.名义上实行责任内阁制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中“大总统黎元洪签署的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后有总理段祺瑞和教育总长范源廉的签名”说明北京临时政府名义上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理起到制约总统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只是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不能得出“积极创办高等新式学堂”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北京临时政府的权力制约,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任命状没有违背《临时约法》精神,排除C项。
8.[江苏常州2022模拟]1923年9月,曹锟在总统选举的预选会上,以5000元一张选票,到处收买议员,又以40万元高价,收买了国会议长,最终花了1350余万元总算当上大总统。曹锟贿选客观上说明( )
A.民主共和成为时人共识 B.《临时约法》已然失效
C.时人对民主政体的认可 D.武力操控政局成为过去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23年,曹锟通过贿选当上了大总统,反映出当时中国民主流于形式,但也在客观上说明时人对民主政体的认可,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主共和成为时人共识,排除A项;《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曹锟贿选说明《临时约法》规定的选举形式依然存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武力操控政局,且北洋政府时期,武力操控政局是常态,排除D项。
9.[湖南衡阳2022三模]民国建立后,宋教仁指出:“以前,是秘密的组织,现在是公开的组织。以前,是旧的破坏的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的时期。以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人,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由此可知,改组后的国民党旨在
A.建立强力的中央集权政府 B.以议会选举与政党活动为中心
C.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D.制约袁世凯所代表的专制力量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是新的建设的时期”、“对于敌人,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和所学知识可知改组后的国民党旨在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不是建立强力的中央集权政府,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不是以议会选举与政党活动为中心,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不是制约袁世凯所代表的专制力量,排除D项。
10.[贵州2022一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章规定了人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但是却没有规定如何保障人民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第十五条规定:“本章所载人民之权利,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依法律限制之。”由此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 B.在政体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
C.注重维护法律至上的原则 D.保留了干预人民自由的权力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对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形成有效保护,没有真正保障人民主权,并且规定在某些情况下,法律会限制人民的权利,保留了干预人民自由的权力,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局限性,与资产阶级的虚伪性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民主共和政体,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人民的权利加以限制,并没有维护法律至上的原则,排除C项。
11.[山东泰安2022一模]如图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画中有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
A.采用绘画作品写实的风格 B.表明中国引领世界的决心
C.反映了当时政治转型艰难 D.描绘了生物进化论的演进
【答案】C
【详解】从时间“1912年”、“猿猴手持五色旗”,可推断出是袁世凯的政治活动。跑动的起点是“专制”实线箭头到“立宪”、“共和”,虚线大胆推测又回到起点“专制”,是对袁世凯政府的政治走向持怀疑态度,这说明当时政治转型较为困难,C项正确;漫画带有讽刺意味,不是写实风格,排除A项;漫画主旨是对袁世凯的批判,而非引领世界,排除B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
12.[福建漳州2022适应考]下表是1939年2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规定的各级参议会的部分职权。这些规定
一 选举各级政府主要成员
二 制定施政纲领
三 决定重大事项,制定法律、法规
四 监察及弹劾各级政府之政务人员,督促及检查各级政府执行参议会决议案之事项
A.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 B.有助于联合抗日局面最终形成
C.深入并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D.体现了中共对民主政体的探索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根据地的参议会不仅仅是一个民意机关、咨询机关议政机关.还是边区县、乡中最高的立法机关、权力机关和监督机关,因此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由它选举产生,边区县乡政府中的大政方针要由它决定,各项法令、法规也要由它制定和通过,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向它负责,接受它的监督及弹劾,这表明陕甘宁边区建立了议行合一与监督相结合的政治体制,D项正确;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这些规定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壮大无关,排除A项;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达成,联合抗日局面就已经形成了,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额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而践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应该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排除C项。
13.[安徽滁州2022月考]1934年11月1日至6日,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华池南梁荔园堡召开,选举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群众习惯上称南梁政府)。同时,还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随后,根据地各县陆续建立了革命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A.创建了“三三制”民主政权 B.完成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C.是实行民主政治的有益尝试 D.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党史。根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是实行民主政治的有益尝试。C项正确;“三三制”是抗战相持阶段的制度,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排除B项;长征胜利,实现了红军的战略转移,排除D项。
14.[湖北恩施 2022信息卷(四)]聂荣臻曾指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决不只是抗日的问题,也不单纯是一个武装斗争的问题,它包括民主政治的建设、政权机构的改革、经济政策的规划、人民生活的改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政权
A.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B.是社会主义革命政权的雏形
C.为从局部建政走向全国执政奠定基础
D.是民主政治和政权机构改革的试验田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的探索,不仅建立了从上到下稳固的抗日民主政权,而且通过各级政权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以正确政策和法规作保证,采取民主选举、厉行司法等方式,让人民享受民主权利,将文化教育与民主政治紧紧相连,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借鉴。因此材料说明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政权是民主政治和政权机构改革的试验田,D项正确;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政权是抗日民主政权,不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排除A项;当时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政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政权的雏形,排除B项;当时处于抗日战争,“从局部建政走向全国执政”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15.[广东佛山2022模拟]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农村维持“三三制”的政治形态;1946年夏,在农村成立了由农民组成的贫雇农团;1947年7月开始,各解放区相继建立了村级农民代表大会,并选举产生了农民协会。由此可知
A.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因为农民的支援
B.土地改革使全国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C.各解放区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共根据形势变化进行基层政权建设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农村维持‘三三制’的政治形态”、“1947年7月开始,各解放区相继建立了村级农民代表大会,并选举产生了农民协会”可知,反映了抗战胜利后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的基层政权建设的变化,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乡村基层政权建设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趋势,D项项正确;“农民的支援”是解放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材料并未强调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抗战胜利后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的基层政权建设的变化,没有涉及土地改革,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是195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16.[山东临沂2022月考]1946年7月,中共哈尔滨市委员会在“对于目前哈市工作的决定”中,提出了“推选哈尔滨市民各阶层的代表”选举方针及确立了“职业团体推选”与“聘请先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这反映出( )
A.根据地革命政权基础的扩大 B.解放区民众参政意识的增强
C.解放区民主政治实践的创新 D.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成熟
【答案】C
【详解】中共哈尔滨市委提出“推选哈尔滨市民各阶层的代表”选举方针及确立了“职业团体推选”与“聘请先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这种选举方式是有别于之前的选举方式,是解放区民主政治的一种实践创新,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政权基础的变化,排除A项;中共哈尔滨市委只是提出新的选举方式,不等于民众参政意识高涨,排除B项;D项中的“成熟”有夸大新选举方式影响的嫌疑,排除D项
17.[安徽芜湖2022质监]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在选举中,为解决群众因不识字而无法投票的问题,发明了很多有特色的投票方法,如“背箱法”、“投豆法”、“烧洞法”等。这种做法( )
A.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C.显示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广泛性 D.有利于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答案】A
【详解】边区政府在第二节参议会选举中,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采用有特色又贴近群众的投票方式来解决群众因不识字而无法投票的问题,这体现了党始终贯彻群众路线,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毛泽东思想无关,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排除C项;这一时期处于抗战时期,排除D项。
18.[安徽芜湖2022质监]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在选举中,为解决群众因不识字而无法投票的问题,发明了很多有特色的投票方法,如“背箱法”、“投豆法”、“烧洞法”等。这种做法( )
A.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C.显示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广泛性 D.有利于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答案】A
【详解】边区政府在第二节参议会选举中,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采用有特色又贴近群众的投票方式来解决群众因不识字而无法投票的问题,这体现了党始终贯彻群众路线,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毛泽东思想无关,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排除C项;这一时期处于抗战时期,排除D项。
19.[天津河西2022二模]1954年12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提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这一转变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
A.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
C.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D.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发生转变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结束了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在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B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使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排除A项;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全面展开,排除C项;政治协商会议职能发生转变是具体表现,不是本质,排除D项。
20.[湖南岳阳2022考前冲刺(三)]如图是小明同学进行专题研究时,整理的纲要。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渊源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
C.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的变迁 D.民主革命时期群众路线的贯彻
【答案】A
【详解】表格中不同时期的制度体现了社会中农民、工人、地主和资产阶级等不同阶级的参与,这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的民主的广泛性有一定的相似之处,A项正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能体现整个材料信息,排除B项;材料不仅体现的是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排除C项;民主革命时期群众路线的贯彻不能概括整个材料,排除D项。
21.[安徽新高考联盟2022模拟]下图是画家王角创作于1955年的年画《我们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作品可用于说明新中国
A.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 B.新型政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C.人民民主原则的贯彻实施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答案】C
【详解】结合年画创作时间和内容主题可知,这幅画作创作的背景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各族人民拥有了选举和被选举的民主权利,C项正确;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爱国统一战线”的主张,取代了“革命统一战线”,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就已形成,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早在1941年即已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排除D项。
22.[浙江2022押题预测02]在“五四宪法”制定时,政协与人大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引发了有关“两院制”的讨论。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据此可知,此后
A.政协与人大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B.政协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
C.民主集中制成为基本政治制度 D.人大与政协职能相互转化
【答案】B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初期,关于政协与人大的权力与地位的争议。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能,其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政协与人大地位的争议,没有涉及到二者的互补性,故排除A;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不属于国家基本政治制度范畴,故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政协与人大地位的争议,未体现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故排除D。
23.[贵州贵阳五校联考(四)]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以避免同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法”和“条例’’相混淆。这反映了当时
A.人民政协的职能面临转变 B.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出现曲折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创建 D.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已经结束
【答案】A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从1954年开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章程不再叫“法”,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是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人民政协变成了统一战线组织,不再代行人大职能。故A正确;人民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能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而不是曲折,排除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创建是在建国前,而不是建国后,排除C。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结束是在1956年,而不是1954年,排除D项。
24.[浙江2022模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名单》中,党派代表有142名正式代表和23名候补代表;区域代表有102名正式代表和14名候补代表;军队代表有60名正式代表和11名候补代表;团体代表有206名正式代表和29名候补代表;特别邀请人士75名。据此可知该政协会议
A.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B.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
C.具有普遍的民主性 D.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详解】从材料中的政协代表出身来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民主性,C项正确;政协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排除A项;B项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排除;开国大典的进行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排除D项。
二、材料解析题
25.[山西2022联考检测(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是一个庞大的制度系统.往往寓"协商"于决策之中。秦朝凡是重大事件如议帝号、封建、封禅等都与大臣商议。汉代承袭此制,协商的议题更为广泛,如立嗣、立法、人事任免、教育、盐铁专卖、边事、出战、迁都等重大问题都要协商。集议一般由丞相、御史大夫主持,如果议题特别重要皇帝也会参加或主持。参加集议的人数根据议题牵涉面而定,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百人。汉代设置了针对国家某项重大政策的"专题协商"会∶如有关经济民生领域的盐铁专卖会议等。隋唐建立起一套"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施行"三省六部制的"决策—执行"机制。在明清两代,一些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选任、重大案件审理通常都要进行不同方式的协商。
——摘编自齐惠《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协商"因素》
材料二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对协商民主进行制度化的尝试,士兵们通过协商议事来行使其民主权利。在延安时期,"三三制"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权组织形式.无论是在组织形式上还是在运行机制上,都体现了协商民主的要求。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协商精神。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并通过这一机制协商建国,完成了旧政协未能完成的历史使命。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政治协商和基层的社会协商一体两翼.支撑起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框架。
——摘编自谈火生、宋雄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百年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协商"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先进性,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治协商的认识。
【答案】(1)基本特点:协商议题广泛;协商规格较高;形式多样,历史悠久;围绕上层统治阶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用: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适应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需求。
(2)先进性: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成功孕育并强化了新生政权;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
原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需要;包括民主党派人士在内的广大中国人民广泛认同与积极响应等。
(3)认识:政治协商是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等。
【详解】(1)“基本特点”:根据“秦朝凡是重大事件如议帝号、封建、封禅等都与大臣商议。”得出协商议题广泛;根据“集议一般由丞相、御史大夫主持,如果议题特别重要皇帝也会参加或主持。”得出协商规格较高、形式多样,根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是一个庞大的制度系统.往往寓"协商"于决策之中”得出历史悠久;围绕上层统治阶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角度概括;“作用”,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等角度分析。
(2)“先进性”:根据“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对协商民主进行制度化的尝试,士兵们通过协商议事来行使其民主权利。”得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根据“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并通过这一机制协商建国,完成了旧政协未能完成的历史使命。”得出成功孕育并强化了新生政权、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等角度考虑;“原因”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实践、中国人民的广泛认同与积极响应等角度说明即可。
(3)“认识”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协商是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等角度分析回答即可。
26.[云南昆明2022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7年5月,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正式公布了《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和《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宣告边区人民凡年满16岁都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级议会议员的产生,均按照平等、直接、不记名的方式投票选举;各级政府由各级议会选举,边区政府各厅厅长的任命应得到边区议会同意。7月到12月,陕甘宁边区乡、区、县、边区四级议会选举先后完成,进而组建边区政府,建立起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权,实现了由苏维埃民主制度到议会民主制度的转变。这样的普选运动,在全国范围内亦属首创。
——摘编自王龙飞《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政权得以建立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作用。
【答案】(1)条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之前建设根据地的实践经验;有较好的社会群众基础。
(2)作用:落实统一战线,利于全民族抗战;为中共在全国其他根据地的建设提供借鉴;树立政治民主化的实践榜样,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
【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中的“中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据材料中“公布了《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和《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可知实行了正确的方针政策;结合所学可知有之前建设根据地的实践经验和较好的社会群众基础。
(2)根据材料“陕甘宁边区政权体现了中共在这一阶段政权建设的两个主要特征——统一战线和民主”可知落实统一战线,利于全民族抗战;根据材料“奠定了根据地政权的基本形制”可知为中共在全国其他根据地的建设提供借鉴;根据材料民主制度的建设的信息和“在全国范围内亦属首创”等结合所学,可知树立政治民主化的实践榜样,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