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回顾总结一、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阶级派别及其主张和实践结果
二、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1.特点不同
(1)维新变法中,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为儒学注入了新的内容。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为宣传民主和科学,把批判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2.本质相同:两次运动的宗旨都是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
3.历史作用
(1)康有为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2)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为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4.时代局限
(1)康有为的维新变法理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源。
(2)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是不妥的,忽略了儒家思想中存在的某些合理成分,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考情分析】本单元在历年高考中几乎都属于必考内容,命题的侧重点在“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顾,总体所占比重分值较高。解析:本题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同时考查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材料中第一句应为“西人立国具有本末”,故①句读错误;第三句应为“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故③句读错误;⑥处正确句读应为“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故⑥句读错误。材料主要抨击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阐明了早期维新派的“体用”观,据此中心思想对材料进行句读可以更准确地作出判断。
答案:B
2.(2012年天津高考)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解题的关键是分析材料蕴含的主旨。分析题干诗歌内容可知其反映的主旨为中国并非是世界中央,联系当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可知是针对清朝晚期“天朝上国”的顽固思想,由此可知D项正确。A、B两项虽为戊戌变法期间的思想,但与题干诗歌含义不符,排除;C项错误在于“科学救国”应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也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答案:D
3.(2011年上海高考)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解析:19世纪末,严复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翻译成中文,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著作。《天演论》阐释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将进化论从自然界引入社会领域,为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奋起抗争、挽救民族危亡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观点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不科学的,故B项错误,A项符合题意。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是近代西方的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排除C项;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出现于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
答案:A4.(2011年天津高考)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
解析:图片是“大清邮票·大龙票”。从邮票上“龙”的形象可知该邮票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故A项正确;从邮票上英文“CHINA”和“CANDARINS”可知该邮票受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故B项正确;中国近代邮政是学习西方科技的产物,故C项正确;“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兴起于维新运动时期,即19世纪90年代,D项与题干中的“1878年”不符。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5.(2011年北京高考)“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解析:近代诗人张维屏初读魏源的《海国图志》时,叹服魏源放眼天下的气势,写下了题干所述诗句。另外从材料中的“九州”“四海”等词语可判断诗人所称赞的这本著作与地理有关,再结合《海国图志》是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来的,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这一史实也可判断出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皆与地理无关,故可排除。
答案:A6.(2011年安徽高考)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解析:A项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观点;B项保守派的观点,明显以中国文化为尊,贬低西方文明;C项认为中学与西学本质不同,实际上反对洋务派将“西用”嫁接到“中体”上的主张,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的观点;D项认为人权、科学是西方优越的两大因素,是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提出来的。
答案:C
7.(2011年天津高考)《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解析: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仍与中国无缘,而要建立民主的国家,必先刷新国民的观念,将国魂重铸。因此陈独秀把科学和民主作为救国救民的核心价值观念来追求和崇尚,用民主、科学破除了专制、迷信对人的束缚和禁锢,用两者来救治中国“一切黑暗”。B、C两项是外因,因而不是主要原因。D项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与题意关系不大。
答案:A
8.(2011年浙江高考)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解析:解答本题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抓住时间“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二是抓住关键信息“相对论”“民约论”。此时,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民主与科学,对青年知识分子产生重大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B
9.(2011年江苏高考)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解析:材料显示该思想家利用生物进化论宣传改革思想,这说明其主张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故A项正确。B项中“重建儒家信仰”属于封建保守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20世纪康梁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意图明显不符。
答案:A
谢谢观看!课件34张PPT。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八课 近代的维新变法思想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1.背景
(1)鸦片战争,西方的坚船利炮极大地震撼了社会各界。
(2)一批官僚士大夫树起“ ”的旗帜,寻求御敌之方。 经世致用2.代表
(1)林则徐:
①设立译馆,编译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________》。
②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
①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成《海国图志》。
②提出“ ”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 以抵抗外国的侵略。四洲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军事技术
3.影响
(1)启发人们冲破闭关锁国的牢笼,拓宽视野去认识世界。
(2)为后来的 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近代化改革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洋务派1.《海国图志·序》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根据材料说明,作者著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学习西方科技,抵御列强侵略。 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些 首领和支持、参加洋务运动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变革思想。
2.形成
(1)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初步表述了“________ ________”的思想。
(2)张之洞撰写了《 》,系统地阐释了“ ”的思想理论。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劝学篇中体西用
3.内涵:用西方的 来维护中国的 和伦理纲常。
4.评价
(1)在反对顽固守旧、号召人们学习西方、谋求 方面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2)它强调维护 ,又有阻碍人们思想解放的消极作用。科学技术封建制度变革封建体制2.
(1)漫画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该事件最终结局如何?
(3)漫画揭示了导致该事件最终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洋务运动。
(2)破产。
(3)原因: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和洋务派自身认识的缺陷。
三、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 失败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国人进一步觉醒。
2.理论依据
(1)康有为的著作《新学伪经考》和《 》。
(2)严复的译作《天演论》。
甲午战争孔子改制考
3.代表人物及主张
(1)康有为:
①《新学伪经考》猛烈抨击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 。
②《孔子改制考》把孔子塑造成 、主张变革的先师,力证 是历史演进的必由之路,阐明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古文经学托古改制君主立宪
(2)梁启超:
①维新运动的重要宣传家。
②梁启超发表《 》,阐明变法的 和具体途径。
(3)严复最重要的贡献是译述了《 》,首次将______学说引进中国,为维新变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变法通议天演论进化论内容1.核心内容:向西方学习,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抵抗外来侵略。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反映了地主阶级抵抗派思想的核心。准确认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新”的表现
(1)林则徐、魏源等敢于冲破传统封建思想束缚,“开眼看世界”。
(2)他们敢于抛弃陈腐观念,承认西方思想和科学技术先进,主张“师夷长技”,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3)新思想首开“向西方学习”之风气,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对后世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3.进步性: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清朝抵抗派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后来洋务派思想的形成以及洋务运动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国外,《海国图志》受到日本维新志士的重视,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局限性:新思想的代表者大多是封建上层官僚,在目的上,他们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在认识上,他们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器物(坚船利炮)层面上;在社会效果上,并没有形成向西方学习的强大思潮,仅仅局限于封建统治阶级上层的极少数人,更没有进行一定规模的政治实践。
【温馨提示】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根本目的
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其根本目的并非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是为了维护已经岌岌可危的封建统治。
【典例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这说明他认为西方近代文明的长处主要在( )
A.文化方面 B.政治方面
C.军事方面 D.经济方面
【正确解答】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魏源认为西方文明的长处表现在“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故是军事方面。因此答案为C项。1.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活动。
2.不同点
(1)学习的目的不同: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维新派则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维新派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比较
(2)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有着不同的阶级基础:维新派主要是代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洋务派主要是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3)学习的侧重点不同:洋务派只引进西方技术而反对政治改革;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更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学习层次上更进一步。
【温馨提示】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
(1)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2)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3)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实现。
【典例2】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正确解答】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先导,因而对思想解放的考查题仍将是命题者青睐的重点。本题通过康梁维新思想的比较,考查学生辨析比较的能力。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把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借此宣传维新思想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梁启超则是阐明变法的内容和具体途径。答案为D项。
【借题发挥】程度型选择题的题干往往是设置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如“主要”“重要”“最主要”“最重大”等,考查范围往往注重于历史结论。解答程度型选择题时必须以史学理论知识为先导,确定选择“最佳”的标准,仔细鉴别备选项和题干的程度关系,确定最佳选项。
材料一 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海国图志》
材料二 若强中御外之策,唯有以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材料三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探究讨论]
(1)材料一、二、三分别属于哪个派别,其主张是什么?
(2)由三则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探究思路]第(1)问较简单,通过分析所给三则材料反映的内容,可判断其派别及主张。第(2)问,通过对比以上三个派别的不同主张,可以看出这三个派别正好反映了我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基本历程,其突出特点就是由学“器物”到学“制度”的不断深入。
[探究结论]
(1)材料一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长处,“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属于洋务派。以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主张改变具体规章制度、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材料三是维新派。主张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兴民权、行宪政。
(2)学习西方由学“器物”到学“制度”的不断深入。谢谢观看!课件33张PPT。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南京临时政府奖励 的政策,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在思想上要求实行 。
(3)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兴起了一股 的逆流。 发展实业民主制度尊孔复古
2.兴起
(1)序幕: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中心: 。
(4)主要阵地:《 》。青年杂志北京大学新青年
3.主要内容
(1)提倡 与 ,反对专制与迷信。 与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
(2)提倡 ,反对旧道德。猛烈抨击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并喊出了“ ”的口号。
(3)力倡“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 、反对文言文。民主科学民主科学新道德打倒孔家店文学革命白话文4.表现
(1)陈独秀提出了“ ”的口号。
(2)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 代替文言文。
(3)鲁迅发表了《 》《孔乙己》《药》等白话文小说。
5.作用:对推动文学革命和推广国民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学革命白话文狂人日记1.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敬告青年》发表于何时?它提出什么主张?
提示:1915年。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条件
(1)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 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封建思想
2.传播
(1)1918年,李大钊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____________》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的开始。
(2)1919年,李大钊发表《 》,较为系统和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陆续出现。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4)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创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5)开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阶级的刊物《劳动者》 《 》《劳动音》。
3.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觉醒,为___________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劳动界中国共产党2.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1)文中的“潮流”指的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提示:(1)社会主义运动。
(2)写文章宣传;成立社团;开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刊物。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
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思想:指导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与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准确认识新文化运动之“新”
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温馨提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一场激烈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典例1】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该事件是( )
A.中共“二大”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 D.二次革命
【正确解答】根据关键信息“辛亥革命后”“文化传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反封建具有不彻底性,而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方面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为B。1.原因
(1)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及意义
(2)从客观上说,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民主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2.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变化。
(2)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斗争信心,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3)促使中国工人阶级迅速登上政治舞台,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4)促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温馨提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1)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3)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
【典例2】1918年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上
【正确解答】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B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探究讨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探究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的出处和时间提示判断两段言论出自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后的新文化运动,材料本身提供的是作者的新认识,回答两位作者提出这种新认识的原因需要回顾平时所学知识。第(2)问,注意从材料中提炼、概括知识。第(3)问,注意两者关系要概括指明,同时说明时要有根有据——材料中作者观点。
[探究结论]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