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单元回顾总结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2.不同点
(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宗教改革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地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考情分析】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发展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几乎每年都要涉及,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从考查频度来看,启蒙运动比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出题的几率稍大,是我们学习时应重点关注的对象。
【高考冲浪】
1.(2012年重庆高考)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
A.抨击愚昧 B.倡导平等
C.讽刺贪淫 D.推崇人性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材料体现出作者对快乐生活方式的推崇,说明其本意是对人的本性的尊重和推崇,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是否快乐生活,不涉及愚昧、平等、贪淫等问题,A、B、C三项错误。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含义,提取有效信息。
答案:D2.(2012年福建高考)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艺复兴运动性质的理解认识,主要考查论证和求证历史结论的能力。解答此题需抓住时间:15世纪。地点:佛罗伦萨。关键信息“诗歌、雄辩术”“复活”。这说明了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得以复活与传承,反映了人文精神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C、D两项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
答案:B3.(2012年广东高考)1521年,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宗教改革主张的理解。材料本质上体现的是“因行称义”与“因信称义”的分歧,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教会是否腐败、信仰是否必要的信息,A、B两项错误;教皇把持的教会和马丁·路德创建的新教都信仰《圣经》,不同的是如何解释《圣经》,D项错误。本题易错选D项,主要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材料的内涵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
答案:C4.(2012年山东高考)“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对美国历史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撞击融合”“共通之处”等信息。启蒙运动主要反对专制王权和宗教神权,倡导自由与平等;宗教改革反对教皇的权威,倡导信仰自由,两者的共通之处是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A项正确。B、C、D三项中的“理性”“法制”不属于宗教改革的内容。
答案:A5.(2012年福建高考)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歌谣唱道:“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这种呼声化为图景就成了右图所示漫画,它表达的政治理念是( )
A.平等 B.自由
C.人权 D.博爱解析: 本题考查对启蒙思想主张的理解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歌谣及漫画反映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根据题干中“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并观察漫画中所反映的现象,可知法国大革命期间启蒙思想的平等政治理念得以体现,故A项符合题意。自由、人权、博爱与题干歌谣和漫画表达的寓意不一致,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A6.(2012年江苏高考)“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解读题干材料信息,理解其内涵。从材料看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和挑战教会权威以及反对封建等级、封建特权等,这符合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主张,故伏尔泰符合。A、B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C项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代表人物。
答案:D
7.(2011年新课标全国高考)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解析:材料中的“你们”指雅典人,不是贵族。所以,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杀死一个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就严重损害了雅典的言论思想自由,这不仅仅是对苏格拉底的残害,更是对雅典人的损害,所以正确的选项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雅典公民的生存权和雅典司法不公。
答案:B8.(2011年北京高考)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解析: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符合题干材料反映信息。
答案:B9.(2012年海南高考)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方的启蒙思想。孟德斯鸠提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体现了权力制约与平衡的思想,故C项正确。
答案:C10.(2011年江苏高考)“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解析:从材料看,作者认为,议员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而已。所有的法律都必须经人民亲自批准,这体现了人民主权说,是卢梭的思想主张。伏尔泰、孟德斯鸠、康德都没有提出人民主权思想。
答案:A
11.(2011年天津高考)“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解析:由材料中“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知作者推崇理性思考和判断,这是康德的思想主张。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其他三位人物均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D
12.(2012年安徽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 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
解析:解答本题要紧紧抓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反作用于意识形态的理论分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可转化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分别发源于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的原因;第二小问分别提炼各自观点,并从人文精神的发展角度把握其共性。第(2)问属于探究性设问,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要求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1)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人文主义。
(2)提示:能结合材料和史实,言之有理即可。谢谢观看!课件31张PPT。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十六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历史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经济繁荣, 发展到顶峰。
(2)平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 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情绪不断高涨。
(3)一些学者把研究方向由“神”转移到“ ”。奴隶制民主政治人个人主义人2.智者学派
(1)研究内容:
①用 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 、法律等问题。
②关注 、社会组织、风俗习惯与 。
③特别强调 的价值。
(2)代表人物: 。
(3)主要观点:“ 。”人政治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人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4)历史意义:否定了传统观念,树立人的 ,率先吹响 的号角,成为西方 精神的源泉。
(5)局限性:
①在自然世界里,使人产生对自然的优越感,造成人类为自身的发展而肆意破坏自然,最终危及自身生存。
②在文明世界里,忽视 对人的影响,不利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尊严和权威人类精神觉醒人文道德
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忽视 对人的影响。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目的:重建 价值观,挽救 。
3.代表: 。道德道德城邦制度苏格拉底
4.主要思想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提出“ 即知识”。
(3)强调人们应当“ ”。
(4)强调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美德认识你自己5.评价
(1)进步性:
①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种重要表现。
②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 ”的一门学问,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 的道路。
(2)局限性:
①对知识的内涵认识片面、狭窄,美德与知识之间不能画等号。
②美德与知识的关系并不成正比。
③片面地夸大了人的 。人理性主观能动性1.“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这句话应出自古希腊哪一思想家之口?这和智者学派的主张有何不同?
提示:苏格拉底。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认为雅典民主制度下的公民,没有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达到认知真理的能力。
(2)严厉地批判雅典民主制度是一种不合理的制度。2.亚里士多德
(1)古希腊最后一位哲学大师,是当时最博学的人。
(2)关注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特别强调在整个世界中,最高级的是 。
(3)在社会政治观上,认为人是 的动物,国家高于个人,主张由“中等阶级”来治理国家。
(4)采取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 体系。人类政治逻辑论证2.我们断言感觉不是智慧,尽管要知道个别事物主要通过感觉,但它们不告诉关于任何事物为什么,例如火为什么热,而只知火热。
——亚里士多德
(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该怎样认识事物?
(2)其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1)应该靠智慧(即思考)而不单靠感觉。
(2)其思想挑战了神学的权威地位,在当时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 1.基本内涵: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2.具体表现
(1)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人类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古希腊哲学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具体表现 (2)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己,强调美德即知识,他进一步提出要加强人的精神修养,改造自己的灵魂。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客观的,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热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丰富的文化遗产。
【温馨提示】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人性和人的价值是西方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人文主义是人文精神的核心。
这种精神对打破原始宗教和自然界对人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但过分强调人性而掩盖了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造成人的私欲膨胀。【典例1】右图所示是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众神之神——宙斯”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正确解答】人文主义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简单说就是以人为本。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而不是神圣的高高在上的神的形象,这显然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题干所述现象与民主思想无关,可排除A项。题干明显反映了有神论思想,故可排除B、C两项,答案为D项。
【借题发挥】情境材料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考试要求,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运用分析、比较、判断的方法论证相关问题,得出正确答案。解决该类型题目可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定材料及材料涉及背景;其次通读材料,搞清与材料相关的人或事;再次,搞清各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要求的关系,比较、判断分析出适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相同点: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作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不同: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普罗塔哥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2)内容不同:在普罗塔哥拉那里,人还只是个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不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作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而普罗塔哥拉则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作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温馨提示】正确认识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过于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我们应该辩证地去分析、认识智者学派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典例2】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 )
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
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
C.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
D.美德即知识,道德与知识合二为一
【正确解答】A、B、C项是智者学派的观点,D项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道德的作用,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和知识的重要性,答案为D项。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探究讨论]
(1)材料一属于哪个学派的思想?怎样理解此材料的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苏格拉底是针对雅典怎样的状况提出的?其目的是什么?
[探究思路]本题考查古希腊先哲人文主义思想。材料一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了人的作用,否定传统的神是万物的主宰。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材料二强调美德即知识,提出针对的状况和目的,依据教材回答即可。[探究结论]
(1)智者学派。材料一提出以人的感觉和利害作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为当时的民主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2)美德即知识。状况: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目的: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谢谢观看!课件35张PPT。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十七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一、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花朵
1.背景
(1)14世纪, 最早在意大利产生。
(2)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在 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2.兴起:反映正在形成中的 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在 兴起。资本主义萌芽意识形态领域资产阶级意大利3.代表人物及作品
(1)彼特拉克:
①代表作:《 》,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
②主张:提倡用“ ”代替“神的学问”,建立以 为中心的世界观。
③地位:被称为“ ”。歌集人的学问人文主义之父人(2)薄伽丘:
①最著名的作品:散文故事集《 》。
②《十日谈》刻画出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败,嘲笑教士及 的不学无术和虚伪,称道商人、手工业者的聪明勇敢,赞美青年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
(3)评价:
①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的高峰。
②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传播了以人为本的 思想。十日谈封建贵族人文主义1.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
(1)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什么运动?
(2)这次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提示:(1)文艺复兴。
(2)人文主义。
二、宗教改革的人文精神
1.兴起
(1)16世纪,欧洲出现了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
(2) 最初出现在 ,接着波及瑞士、英国和法国等国家。德国2.代表及主张
(1)马丁·路德:
①核心是如何 的问题。
②主张通过对上帝和耶稣的信仰、对《圣经》的理解和自身的行为悔改使灵魂获救。
③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干涉德意志内部事务,号召德意志民族的教会摆脱 的控制。
④主张人人都有能力与 直接沟通,并不需要罗马教廷做中介。救赎灵魂罗马教皇上帝(2)加尔文:
①主张“ ”。
②提出了“ ”的神学学说。
3.评价
(1)积极性:宗教改革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对后来的 产生了重大影响。
(2)局限性:宗教改革没有突破对神的信仰的牢笼。信仰得救先定论资产阶级革命2.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如何体现了人文主义?
提示: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每个基督徒都可以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1.内容: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即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价值,维护人的尊严,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的解放。
2.特点
(1)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和权利。
(2)批判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人文主义思想的内容、特点和影响
(3)主张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力,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4)提出和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和国家学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5)重视科学实践,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3.影响
(1)积极性
①人文主义思想是欧洲近代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满足了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需要,产生了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近代文学、艺术、科技等。
③其宣扬的追求现世幸福和冒险进取的精神,也为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思想条件。
(2)局限性:它只是起到反封建斗争的作用,却没有彻底摒弃宗教欺骗,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温馨提示】人文主义的思维方式
(1)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神秘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
(2)提倡发展文化教育,追求知识、探索自然,研究科学、造福人生。【典例1】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
A.宣传宗教改革与激进思想
B.倡导民主改革与反抗精神
C.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D.揭露教会的腐败与神学的荒谬
【正确解答】本题旨在考查再现史实并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时清楚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人文主义的突出特点是以人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考察一切,重视现实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注重表达人的真实情感即可确定其正确选项为C项。
【借题发挥】正确认识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当时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但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1.相同点
(1)都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其实质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2)都波及欧洲的广大地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发展。
(3)都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 2.不同点
(1)采取的斗争形式不同。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宗教改革借助宗教异端的形式,把斗争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
(2)兴起地和开展的范围不同。文艺复兴首先从意大利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各国,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上层;宗教改革首先从德国开始,它是一场社会各阶层都参加的社会运动。
(3)产生的作用不同。文艺复兴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宗教改革在思想和社会领域里扫荡了封建势力,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教思想还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武器。【温馨提示】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实质
(1)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②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天主教内部酝酿出变革思潮。③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人们的矛盾加深。
(2)实质: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封建反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典例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是( )
①受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②反对信仰宗教③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精神枷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正确解答】①③④项都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两者虽然都反对天主教,却不是反对信仰宗教。因此答案为B。
【借题发挥】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宗教思想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及其宗教思想,并不反对宗教。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反叛;宗教改革是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把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材料一
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材料二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探究讨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是什么?
(3)综合材料一、二,概括出这两个时期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探究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中“1506年”“意大利”等关键词判断出是“人文主义”这一社会思潮,主旨和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要依据材料内容总结“出发点”;第(3)问,要结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概括阶段性特征。[探究结论]
(1)社会思潮:人文主义。主旨:以人为中心,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或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或人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等。原因: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信心。
(2)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
(3)人文主义的复苏和发展。谢谢观看!课件28张PPT。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十八课 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人文主义思想
1.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2.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条件
(1)在 运动的推动下,很多神学观念不攻自破。
(2)自然科学的成就,打破了神学枷锁。
(3)资本主义经济力量的壮大。
2.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3.兴起:从英国开始,波及整个欧洲, 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文艺复兴法国二、法国的启蒙思想
1.孟德斯鸠的启蒙思想
(1)代表作:《 》。
(2)思想主张:
①反对 。
②提出“ ”的理论:力主将国家权力分为 、 和司法权;君主保留 ,立法权由 共享,司法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③强调国家的法律应当是人的 的体现。论法的精神封建君主专制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行政权贵族和人民理性(3)作用:
①孟德斯鸠的“ ”理论不仅给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锐利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设计了一个 的完整方案。
②美国《 》和法国《人权宣言》,都吸取了它关于分权和法治的一些政治主张。三权分立依法治国独立宣言2.伏尔泰的启蒙思想
(1)地位: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中公认的 和导师。
(2)代表作:《 》和《路易十四时代》等。
(3)主要观点:
①抨击 ,号召人民摧毁教会邪恶势力。
②反对君主专制,主张 。
③倡导“ ”,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④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 。领袖哲学通信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君主立宪天赋人权人人平等(4)评价:
①伏尔泰比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更尖锐地批判 ,更热情地讴歌 ,倡导平等、自由、民主。
②他的思想在欧洲产生巨大影响,后人评论为“18世纪是 的世纪”。
3.卢梭的启蒙思想
(1)阶层:代表18世纪法国 利益。
(2)思想:
①核心:反对 制度和社会不平等,倡导 论的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封建制度理性伏尔泰平民和小资产阶级封建专制人民主权②中心内容:“ ”(或“人民主权”)学说。
a.国家主权属于 。
b.属于人民的主权既不能转让,也不能分割。
c. 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③ 的国家的最好组织形式,是实行 。
(3)意义:卢梭的思想在当时有着极大的进步性和革命性,他的“ ”学说被庄严地写进《 》,成为新兴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主权在民人民人民主权主权在民民主共和制人民主权人权宣言1.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了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所说的最大胆学说是指谁?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提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启蒙运动在欧洲的扩展
1.扩展:启蒙运动很快由法国扩展到整个欧洲。
2.康德
(1)代表作:《 》。
(2)主张:
①启蒙运动的核心是教导人们 ,作出自己的理性判断。
②强调人的重要性,认为人就是人,而不是他人的工具。
③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只能存在于 允许的范围内。纯粹理性批判独立思考问题法律
3.意义:康德从哲学上为人们开启了智慧的大门,最终确立了人类的 地位。主体2.人,或者更广泛地说,每一有理性者,都是作为目的自身而存在着。所以,人,不管做什么事,不管牵涉到自己或其他有理性者,他都必须被当作一个目的来看待。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材料反映出康德的什么观点?
提示:人就是人,而不是他人的工具。 1.从背景上看:启蒙运动较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更充分和更加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2.从基本思想上看
(1)文艺复兴斗争矛头主要是教会。
(2)启蒙运动则既反对教权主义,也反对专制主义,其思想主张更系统和更全面。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
3.从斗争形式看
(1)文艺复兴借助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再生。
(2)启蒙运动则抛弃任何道具,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4.从思想核心看
(1)文艺复兴是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2)启蒙运动则从注重人的价值、作用的基础上发展到理性。
5.从影响上看
(1)文艺复兴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扫除了思想障碍,也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启蒙运动不仅反对封建专制,而且为新制度的建立描绘了蓝图,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改革的发展。
【温馨提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斗争矛头的不同
文艺复兴把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强调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既指向天主教会,又全面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强调理性。明确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运动是启蒙运动。
【典例】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较,欧洲启蒙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
A.从人文主义视角观察社会
B.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C.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D.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正确解答】“从人文主义视角观察社会”是三次运动的共性,因此A项可以排除;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因此B项可以排除;猛烈抨击天主教会是三次运动的共性,因此D项不对;构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是启蒙运动独有的,也是其发展水平的主要体现,因此C项正确。【借题发挥】比较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比较类选择题一般采用三步法来解:
(1)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比较对象。
(2)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
(3)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析比较,归纳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做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材料三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中文版)[探究讨论]
(1)材料一中这个“漫长的黑夜”是指什么?什么是“理性的阳光”?
(2)材料二中伏尔泰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
(3)结合材料三分析,康德在“人的解放”中提出了什么主张?
[探究思路]第(1)问,应分析材料一指出“漫长的黑夜”是指欧洲封建专制和宗教神权的统治。第(2)问,根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的主张。第(3)问,要注意结合材料归纳康德的主张。
[探究结论]
(1)“漫长的黑夜”是指欧洲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统治。“理性的阳光”是指启蒙思想。
(2)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
(3)提出了思想自由的主张。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