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1946年,丘吉尔在演讲中指出:“我们必须创建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其结构将使单一国家的物质力量变得不那么重要。小国将与大国平起平坐,并通过对共同事业的贡献来赢得尊重”。“重建欧洲大家庭的第一步必定是法德之间的伙伴关系”。该主张( )
A.推动欧洲各国形成高度政治互信 B.使欧洲小国与大国实现了平等
C.是促成战后法德合作的关键因素 D.有利于推进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2007年,美国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该学者意在强调,苏联解体( )
A.使美国丧失了超级大国地位 B.使美国霸权面临更严峻挑战
C.加剧了世界局部战争的爆发 D.导致日、欧与美国彻底脱钩
3.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法国队有15名黑人球员(23人名单),其中一人获本届世界杯最佳新秀。运动员肤色变“深”已是近年来席卷欧洲体育界的一股风潮。这一现象的出现( )
A.折射出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 B.是全球化时代人口迁徙的结果
C.标志着欧洲人种族观念的消亡 D.有助于多极化趋势的深入发展
4.从1950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贸易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约100倍。这主要得益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C.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D.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瓦解
5.在北京发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指出,2020年以来,气候变化并未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止步,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威胁到粮食安全、加剧贫困与不平等,并助长疫病蔓延。如果不采取行动,人类将难以承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峻后果,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刻已经到来。这表明( )
A.全球治理有待深化国际合作 B.应对气候变化成为首要任务
C.人类活动负面效应难以根除 D.中国新型发展理念影响提升
6.1996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在50多个国家中有300多个生产场地,在942亿马克的总营业额中,有61%来自国外。这反映了( )
A.垄断组织渗入到世界众多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C.跨国公司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局面加剧
7.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推行“美国优先”的理念,包含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观点:一是“美国优先”是衡量一切政策是否必要的唯一标准;二是对现行的国际协定,只要是认定对美国不利,都必须退出,无论该协定多么重要。其理念主要表明特朗普( )
A.掩盖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倾向 B.追求利益却不愿承担相应责任
C.建立美国主导的价值观和秩序 D.企图避开联合国追求单边主义
8.习近平总书记说:“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这旨在强调( )
A.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B.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的对比
C.中国努力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 D.全球治理体系不应以综合实力为基础
9.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却暴露了一些问题,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注重市场竞争和大投入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的获得和维持,而不是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美国( )
A.公民未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 B.医疗体系具有清晰的霸权国家特征
C.医疗技术的创新受政治体制的束缚 D.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在多边谈判、协商机制基础上的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较大发展(见下表)。这一现象表明( )
时间 政府间国际组织 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1909年 37个 176个
2005年 5 920个 38 000个
A.发展中国家加强了合作 B.多边机制利于全球治理
C.发达国家主导国际局势 D.世界呈多样性格局特征
11.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中国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向世界介绍中国抗疫举措和进展,向多国提供防疫物资和援助,许多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以及普通外国人纷纷伸出援手,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这突出体现了( )
A.中国具有丰富的抗疫经验 B.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C.中国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
12.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发起创办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
A.致力于加强与周边邻国合作
B.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C.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D.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13.在人类历史上,天花是最让人闻风丧胆的烈性传染病之一。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启动“根除天花加强规划”,并成立全面负责协调工作组;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大会宣布根除天花的全球目标已经实现。这说明( )
A.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
B.加强合作已成各国共识
C.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构建
D.全球治理新体系已形成
14.在2021年10月30日开幕的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意大利总理呼吁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新冠疫苗,推动全球疫苗的公平分配;英国首相表示20国集团首要任务是推动新冠疫苗的快速、公平和全球分配。这说明国际社会在应对危机时应( )
A.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B.加强国际合作
C.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迎合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15.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维护霸权的逆全球化,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等一系列做法,给现行国际秩序增加了更多不确定与不稳定因素。面对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中国倡导( )
A.坚持对内深化改革 B.加强同盟军事互助
C.扩大社会主义阵营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逆全球化的关键主体并不是作为国家整体的美国,而是其国内因全球化而利益受损的社会群体,他们直接承受着自由贸易、开放经济所导致的绝大多数负面影响。而美国从全球化获得的巨量收益,足以尽数弥补国内受冲击群体的损失而绰绰有余。然而现实却是:补偿从未充分、及时地得到兑现。美国在上一阶段采用的、蕴含着巨大隐患的政策组合终于招致严重危机,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本来就长期遭受全球化负面冲击的群体,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处境愈发艰难。
——摘录自孙伊然《逆全球化的根源与中国的应对选择》
材料二 全球化是全人类共同参与的历史进程,涉及各种力量的博弈、各类复杂利益的协调,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很难保障其转型朝着健康方向顺利推进。另外,要在南北利益关系上继续减少那些对发展中国家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尤其要给予那些处于全球化边缘的最不发达国家更多关注和倾斜。同时还要更好平衡东西利益关系,重点是化解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近年来在发展利益上出现的矛盾。这需要双方着眼大局,换位思考,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具有突出的意义。
——摘录自徐坚《逆全球化风潮与全球化的转型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逆全球化思潮在美国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全球化的转型发展”给出合理化建议。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未来五年、十年或十五年,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将看到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 苏联、西欧、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五大力量将决定经济的未来,由于经济力量对其 他力量的关键作用,这五大力量也将决定本世纪最后 1/3 时间的前途。这意味着,与我 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面临着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挑战。
——摘译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 年 7 月 6 日)英文版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当时美国将面临哪些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挑战的表现。
(2)结合所学,概述当时国际格局发展的趋势。
1.D2.B3.B4.C5.A6.C7.B8.C9.B10.B11.C12.D13.A14.B15.D
16.(1)原因:美国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贫富分化和阶层对立加剧;美国普通民众利益受损;美国政府并未充分补偿受损群体利益;金融危机激化了矛盾。
(2)建议:更新观念,以正确价值观指导;健全机制,增强全球化的普惠性;整顿全球化运行环境,提高全球化运行质量;各国家共同携手,世界主要经济体应负有更大的责任。
17.(1)挑战的表现: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起飞”并追求成为政治大国;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发展中国家的不结盟运动。
(2)趋势: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