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的圈层结构(配套练习讲评)-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中图中华地图版·沪教)(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地球的圈层结构(配套练习讲评)-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中图中华地图版·沪教)(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30 12:4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主题2 地球的圈层结构
练习部分
沪教版2020·必修一
第1单元 行星地球
填空题
1. 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的 结构。地球内部圈层包括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 。
2.一般认为地球内部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是 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皆由 组成,被称为岩石圈。
3.地壳厚度的 和硅铝层的 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
填空题
1. 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
2.一般认为地球内部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皆由岩石组成,被称为岩石圈。
3.地壳厚度的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
填空题
4.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地震波,m是 ,n是 。地震波m和n在大陆地下平均 千米以下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在地下2900千米处m、n的变化情况是m , n 。(2)图中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作不连续面,其中a是 面,b是 面。(3)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异和变化,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图中A是 ,B是 ,C是 ,D是 。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密度、温度等有较大差异。
填空题
4.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地震波,m是横波,n是纵波。地震波m和n在大陆地下平均33千米以下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在地下2900千米处m、n的变化情况是m突然消失, n传播速度突然下降(2)图中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作不连续面,其中a是莫霍面,b是 古登堡面。(3)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异和变化,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图中A是地壳,B是地幔,C是外核,D是内核。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密度、温度等有较大差异。
选择题
科学家用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构造,也用地震波探寻海底的油气矿藏。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地震波特性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地震波是电磁波,分为横波和纵波
②横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而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③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慢
④横波和纵波在介质改变时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根据下列地震波示意图判断,所示地区海底某一深度可能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选择题
科学家用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构造,也用地震波探寻海底的油气矿藏。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地震波特性的表述,正确的有( D )
①地震波是电磁波,分为横波和纵波
②横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而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③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慢
④横波和纵波在介质改变时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特性。解题时,学生需要回顾课本知识。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 按传播方式分为横波和纵波等。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慢,且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可以在固体、 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地震波在介质改变时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通过分析地震波谱,就可以了解地 球内部的结构。综上,可判断选项③④正确。
选择题
科学家用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构造,也用地震波探寻海底的油气矿藏。据此,回答1-2题。
2.根据下列地震波示意图判断,所示地区海底某一深度可能储有石油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结合实际考查地震波的特点。解题时,学生需要结合图示,分析得出①图 中在地壳一定深度横波突然消失,推断在此深度以下一定深度范围物质不是固态,可能是石油。该 题需要调用地震波特点的知识。
选择题
地壳是地球的一层固体外壳,由岩石组成,是地球各圈层中相对较薄的一层。据此,回答第3-4题。
3.地壳组成物质的特点是( )
A.地壳一般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硅镁层,下层叫硅铝层
B.地壳上层主要由密度较小的岩石组成,下层主要由密度较大的岩石组成
C.硅镁层广泛分布于大陆地壳,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
D.硅铝层普遍存在于大陆与大洋之中
4.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马里亚纳海沟 D.南极大陆
yiyi
选择题
地壳是地球的一层固体外壳,由岩石组成,是地球各圈层中相对较薄的一层。据此,回答第3-4题。
3.地壳组成物质的特点是( B )
A.地壳一般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硅镁层,下层叫硅铝层
B.地壳上层主要由密度较小的岩石组成,下层主要由密度较大的岩石组成
C.硅镁层广泛分布于大陆地壳,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
D.硅铝层普遍存在于大陆与大洋之中
4.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是( A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马里亚纳海沟 D.南极大陆
3解析:本题考查地壳组成物质的特点。解题时,学生需要回顾地壳物质结构的知识。 地壳上层主要由密度较小的岩石组成,下层主要由密度较大的岩石组成。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唯有B 正确的。该题需要调用地壳物质结构的相关知识。
4解析:本题考查地壳的特点。学生需要知道地壳厚度分布不均,其中最厚的地方是青 藏高原,从而得出正确选项。
选择题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据此,回答第5-6题。
5.地球上生物圈的范围主要包括( B )
A.水圈的上部、岩石圈上部和大气圈的全部
B.大气圈的下部、岩石圈上部和水圈的全部
C.岩石圈上部、水圈和大气圈的全部
D.水圈的上部、大气圈的下部和岩石圈的全部
6.生物圈的核心层被称为“生物膜”,其大致的空间范围在( A )
A.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200米 B.地表以上100米
C.地表以上200米到水下100米 D.地表以上200米
5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圈特点。解题时,学生需要回顾生物圈范围的知识。生物圈范围 包括水圈的全部、岩石圈上部和大气圈的下部。故选项B正确。
6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圈的特点。解题时,学生需要回顾生物圈的知识。生物圈大部分 生物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200米的范围内,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层,厚度较薄,被形象地 称为“生物膜”。故选项A正确。
选择题
读“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第7-8题。
7.图中乙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是( )
A.水圈 B.岩石圈 C.地壳 D.软流层
8.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甲是生物圈的核心层
②乙平均厚度约17千米
③丙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④可能是刚性很强的固态物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选择题
读“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第7-8题。
7.图中乙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是( C )
A.水圈 B.岩石圈 C.地壳 D.软流层
8.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 B )
①甲是生物圈的核心层
②乙平均厚度约17千米
③丙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④可能是刚性很强的固态物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解析:本题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特点。解题时,学生需要通 过分析示意图判断出,甲为大气层(平流层),乙为地壳,丙为软流层,丁为外核。故C正确。该 题需要调用地球圈层分布的知识。8解析:本题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考查地球各圈层的特点。解题时,学生需要通 过示意图分析得出,甲层为大气平流层,非生物圈核心层;乙层地壳厚度最大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丙层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丁层为外核,物质状态为液态。故②③正确。该题需要调用地球圈层特点的知识。
综合分析题
阅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常常把地球上的大气圈比作地球生命物质的“保温被”“防弹衣”和“遮阳伞”,简述人们如此比喻的理由。
2. 为什么说生物圈与岩石圈、大气圈以及水圈是相对统一的整体?
综合分析题
1.人们常常把地球上的大气圈比作地球生命物质的“保温被”“防弹衣”和“遮阳伞”,简述人们如此比喻的理由。
大气圈对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大气圈能让太阳光透过,让太阳光照射地球。 又能适当地保住地球上的热量,从而使地球上保持一定的温度,似“保温被”,大气栏截了绝大多 数飞向地球的流星体,似“防弹衣”;大气吸收了太阳辐射中的大部分紫外线和来自宇宙空间的高 能带电粒子流,似“遮阳伞”。大气圈保护地球生命免遭外来因素的干扰,是地表自然环境和生命 物质的保护层。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圈的特点。解题时,学生需要根据题意,从大气围保护地球生命的角度回答、 分析大气的特点及其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
综合分析题
2. 为什么说生物圈与岩石圈、大气圈以及水圈是相对统一的整体?
生物圈是地球大气、水和岩石长期演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又参与了对大气圈,水圈和岩 石圈的改造,对地表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具有特殊的作用。所以生物圈是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圈的特点。解题时,学生需要根据题意,分析生物圈与岩石圈、大气圈以 及水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谢谢观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