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必修一
第3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方法及圈层特点。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学习目标
1970年,苏联决定在科拉半岛实施“挖穿地球计划”。
苏联科学家认为在地心处会有一个不同世界,苏联可以占领“那里”,还会在更深的地方发现更多未知的地球秘密,或许还能获得更多的资源。
“挖穿地球计划”
地球诞生已有46亿年之久,一直以来,人类对地球形成和演化的研究乐此不疲。
同学们知道科学家是通过哪些地理事物来推测地球的形成和演化的吗?
阿肖辛油井(12,289米)
科拉超深钻孔(12,262米)
用“钻探”深入地球内部
库页岛的Odoptu OP-11油井(12,345米)
科拉半岛
目前,世界矿井均在3千米以内;
利用钻井,最深也不超过13千米;
地壳运动引起的抬升运动对多能能掀起地下20—30千米的物质到地球表层;
即使是火山喷发最多也就能把450千米深的岩浆物质泛到上层;
相对于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则显得微不足道。
我们该如何获取地区内部的信息呢?
“上天容易入地难”
如何知道地球内部的样子呢?
通过声波判断西瓜好坏
通过地震判断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波
横波
纵波
地震波特性总结(横波、纵波)
分类 特点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纵波(Primary wave) 较快 固、液、气
横波(Secondary wave) 较慢 固
内核
外核
S横波
P纵波
0
3
6
9
12
15
速度/km S-1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深度/km
6371
17
2900
地面
地心
古登堡界面
莫霍界面
地 核
地 幔
地壳
5150
900
上地幔
下地幔
①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②洋壳薄,陆壳厚厚度不均。平均为17Km。
①软流层在上地幔上部,可能为岩浆的发源地。
软流层
地 幔
①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②温度、压力、密度都高。
软流层
400
300
200
100
深度/千米
大洋地壳
大陆地壳
软流层
岩石圈
上地幔
地幔
外核
内核
地面
6371千米
2900千米
地壳
软流层
岩石圈
硅铝层
硅镁层
莫霍面
地壳:
整个地壳平均厚度为17km。
陆地平均厚度为33km
海洋平均厚度为7km
活动
绘画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简图。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固体表面以上的各个圈层,称为外部圈层。
大气圈:厚厚的大气层使得闯入地球的小天体摩擦而烧尽;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大多数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圈:水圈由河流 、地下水、海洋水连成一体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生物活动于空气、水、土壤中。是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最活跃的圈层。
地球的表层环境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
1.有关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为地球外部圈层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F共同形成了人类赖
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薄,大洋部分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
①
②
③
大气圈
A.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C.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