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辽宁省抚顺本溪铁岭葫芦岛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22·抚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而英勇牺牲的战斗英雄是( )
A.邱少云 B.黄继光 C.杨根思 D.罗盛数
【答案】B
【知识点】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战斗英雄黄继光在一次战斗中,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的冲了上去,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故选项B符合题意;
A.邱少云,不符合题意;
C.杨根思,不符合题意;
D.罗盛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2.(2022·抚顺)屠呦呦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屠呦呦评价恰当的是( )
A.青蒿济世、科研报国 B.淡泊名利、两弹元勋
C.杂交水稻、惠泽苍生 D.飞天揽月、漫步太空
【答案】A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屠呦呦为了一个使命,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执着于千百次实验,终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淡泊名利、两弹元勋 ,不符合题意;
C. 杂交水稻、惠泽苍生 ,不符合题意;
D. 飞天揽月、漫步太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3.(2022·抚顺)1972年,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这表明( )
A.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中国参与不结盟运动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C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72年,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符合题意;
B.中国参与不结盟运动,不符合题意;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4.(2022·抚顺)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达成“九二共识”
C.“海基会”成立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答案】D
【知识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故选项D符合题意;
A.西藏和平解放,不符合题意;
B.达成“九二共识”,不符合题意;
C.“海基会”成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5.(2022·抚顺)美洲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的成功开阔了欧洲人的跟界。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是( )
A.麦哲伦 B.达·伽马 C.迪亚士 D.哥伦布
【答案】A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进入欧洲人所说的“大南海”,接下来的三个月的航行,风平浪静,麦哲伦叫它“太平洋”,后来船队穿越印度洋,回到欧洲,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达·伽马 ,不符合题意;
C.迪亚士,不符合题意;
D.哥伦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6.(2022·抚顺)在“三角贸易”行程中,从非洲运往美洲的“货物”是( )
A.烟草 B.黑奴 C.棉花 D.印第安人
【答案】B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销售;在非洲捕获黑奴,运往美洲各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现出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故选项B符合题意;
A.烟草,不符合题意;
C.棉花,不符合题意;
D.印第安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7.(2022·抚顺)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此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英国逐新形成( )
A. 君主专制 B.联邦制共和国
C.君主立宪制 D.幕府统治
【答案】C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规定议会拥有最高权利,国王的权利受到严格限制,这样英国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
B.联邦制共和国,不符合题意;
D.幕府统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8.(2022·抚顺)它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它”指的是( )
A.《人权宣言》 B.1787年美国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独立宣言)
【答案】D
【知识点】《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 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人权宣言》,不符合题意;
B.1787年美国宪法,不符合题意;
C.《拿破仑法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9.(2022·抚顺)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这标志着( )
A. 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B.法国大革命的高潮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D.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答案】A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了,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法国大革命的高潮,不符合题意;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不符合题意;
D.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10.(2022·抚顺)下列发明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是( )
①珍妮机 ②电子计算机 ③蒸汽机车 ④飞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之后的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①③符合题意。
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②排除;
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④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题肢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1.(2022·抚顺)“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上述材料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
A.原因 B.标志 C.意义 D.过程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原因,不符合题意;
B.标志,不符合题意;
D.过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2022·抚顺)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
A.华盛顿、章西女王 B.圣马丁、玻利瓦尔
C.圣马丁、章西女王 D.玻利瓦尔、华盛顿
【答案】B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领导者圣马丁、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华盛顿、章西女王,不符合题意;
C.圣马丁、章西女王,不符合题意;
D.玻利瓦尔、华盛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13.(2022·抚顺)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巴尔扎克——《复活》 B.贝多芬——《蒙娜丽莎》
C.牛顿——《资本论》 D.达尔文——《物种起源》
【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在这部书中,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巴尔扎克——《复活》,不符合史实;
B. 贝多芬——《蒙娜丽莎》 ,不符合史实;
C. 牛顿——《资本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4.(2022·抚顺)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英国、法国、俄国建立的军事集团是( )
A.三国同盟 B.法西斯同盟
C.三国协约 D.独立国家联合体
【答案】C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其中英国、法国、俄国建立的军事集团是 三国协约,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三国同盟,不符合题意;
B.法西斯同盟,不符合题意;
D.独立国家联合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5.(2022·抚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这表明德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 )
A.争夺世界霸权 B.扼杀巴黎公社
C.维护封建统治 D.打退反法联盟
【答案】A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 ”,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德国要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这是德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扼杀巴黎公社,不符合题意;
C.维护封建统治,不符合题意;
D.打退反法联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6.(2022·抚顺)“在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
A.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C.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D.彻底粉碎了军国主义的野心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一战让欧洲主要国家损失惨重,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符合题意;
C. 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不符合题意;
D. 彻底粉碎了军国主义的野心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7.(2022·抚顺)“1917年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上述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萨拉托加大捷 D.“光荣革命”
【答案】B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7年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这次武装起义发生在彼得格勒,被称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又因为发生于俄历十月份,又称为十月革命,故选项B符合题意;
A.二月革命,不符合题意;
C.沙拉托加大捷,不符合题意;
D.“光荣革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等关键词;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8.(2022·抚顺)1944年6月,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的战役是( )
A. 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答案】C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凡尔登战役,不符合题意;
B.莫斯科保卫战,不符合题意;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9.(2022·抚顺)下列属于雅尔塔会议内容的是( )
①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
②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③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④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答案】B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①③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雅尔塔会议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20.(2022·抚顺)1949年,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是( )
A. “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经互会”的成立 D.德国的分裂
【答案】D
【知识点】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战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铁幕演说”的发表,不符合题意;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不符合题意;
C.“经互会”的成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1.(2022·抚顺)“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这一规定出自( )
A.《华沙条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答案】B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规定: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华沙条约》,不符合题意;
C.《开罗宣言》,不符合题意;
D.《波茨坦公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22.(2022·抚顺)亚非拉地区在近现代史上饱受殖民侵略,但亚非拉人民从未放弃过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下列选项与“亚非拉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有关的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国会纵火案”
C.“珍珠港事件” D.“非洲年”
【答案】D
【知识点】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故选项D符合题意;
A.萨拉热窝事件,不符合题意;
B.“国会纵火案”,不符合题意;
C.“珍珠港事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拿它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辨别识记备选项事件。
23.(2022·抚顺)与“1945年成立”“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三个信息都吻合的国际组织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七十七国集团
C.联合国 D.国际联盟
【答案】C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由中国、美国、俄罗斯、英法、法国等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亚太经合组织,不符合题意;
B.七十七国集团,不符合题意;
D.国际联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24.(2022·抚顺)“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但化学污染破坏了臭氧层,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B.环境恶化造成严重问题
C.人口过快增长激化社会矛盾 D.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答案】B
【知识点】现代社会的生态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 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但化学污染破坏了臭氧层,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可以看出,这段材料反映了 环境恶化造成严重问题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不符合题意;
C. 人口过快增长激化社会矛盾 ,不符合题意;
D.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二、信息窗口题(本题共8分)
25.(2022·抚顺)人类通过一次次争取解放的不槲努力,书写了社会进步的壮丽篇章。阅读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信息一:
信息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但在体力上解放了人类,而且这个“解放”已经初步延伸到了人类的脑力。工业革命导致交通方式的革命和工业结构与部门的根本性改造,并诞生了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兴产业部门
一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一2000)》
(1)图一人物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请写出他的一部作品。
(2)图二场景出现在哪一国家?“解放”农奴法令的颁布对该国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图三场景反映了美国历史上的哪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林肯有怎样的杰出贡献?
(4)信息二中的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在这次工业革命期间,研制成功的汽车的发动机是什么?
【答案】(1)文艺复兴。《神曲》。
(2)俄国。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或促使俄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
(3)美国内成(或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4)电气时代。内燃机。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信息一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他的主要作品有《神曲》等;
(2)依据信息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农奴法令的颁布,使得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3)依据材料一图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在战场上显示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领导取得胜利, 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
(4)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研制成功的汽车使用的发动机是内燃机;
故答案为:(1)文艺复兴;《神曲》;
(2) 俄国。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或促使俄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
(3) 美国内战(或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4)电气时代;内燃机。
【点评】(1)(2)(3)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4)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共9分)
26.(2022·抚顺)危机是险境也是机遇。如何应对危机,做出正确的抉择,考验着人类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0多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地的胁迫下,遭逼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更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一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强国。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资本主义在经历了短暂的和平与繁荣之后,于1929年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国实行了以国家调控经济为主要内客的罗斯福“新政”。
——摘自《义务数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材料三:西欧各国随着经济上的迅速复苏和政治自信心不断增强,越来越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没有一个西欧国家可以单独承担复兴西欧的重任,只有走联合之路。于是,以法、德两个宿敌的和解为基础,从经济上的欧洲煤钢联营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
——摘自《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
(1)材料一中的“岛国”是指哪一国家?该国“弃旧图新”指的是哪次重大改革?1968年,该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几号经济大国?
(2)依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新”体现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经济迅速复苏的外因是什么?在“西欧的联合进程”中,20世纪90年代成立了哪一组织?这一组织的成立有何影响?
(4)综上所述,面对危机各国做出的不同快择,对国家发展有何启示?
【答案】(1)日本。明治维新。第二。
(2)国家调控经济(或国家干预经济)。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3)马欧尔计划的援助(或美国的援助)。欧盟(或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改革是强国之路:国家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国家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
【知识点】日本的倒幕运动;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战后的欧洲的联合;战后日本的崛起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岛国指的是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弃旧图新”指的是日本面对列强侵略,进行了明治维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依据材料二信息“ 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国实行了以国家调控经济为主要内客的罗斯福“新政”,可以看出, 罗斯福“新政”的“新”体现在国家调控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经济迅速复苏的外因是 马欧尔计划的援助(或美国的援助)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西欧的联合进程”中,20世纪90年代成立了欧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盟的成立, 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改革是强国之路:国家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国家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
故答案为:(1) 日本。明治维新。第二。
(2) 国家调控经济(或国家干预经济)。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3) 马欧尔计划的援助(或美国的援助)。欧盟(或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 改革是强国之路:国家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国家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后面的两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3)本题的前两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最后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二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四、读史有感题(本题共9分)
27.(2022·抚顺)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也是帝国主义发动的不义战争中的觉醒者和奋起反抗者,正是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国际格局动荡和殖民体系瓦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摆脱外侮、结束内乱的重要机会,随着自身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针对中国问题签署了哪一条约?此后,建立的战后国际新秩序是什么?
(2)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什么?哪一文件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3)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5)结合以上内容,围绕中国外交地位的发展变化,谈谈有何感悟?
【答案】(1)《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九一八事变。《联合国家宣言》。两极格局。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成立)。求同存异。
(4)和平与发展。
(5)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弱国无外交;国家要实现民族独立等。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盛顿会议上,列强针对中国签订了《九国公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42年1月,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站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5)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弱国无外交;国家要实现民族独立等 ;
故答案为:(1) 《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 九一八事变。《联合国家宣言》。两极格局。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成立)。求同存异。
(4)和平与发展
(5) 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弱国无外交;国家要实现民族独立等
【点评】本题的前四题,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辽宁省抚顺本溪铁岭葫芦岛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22·抚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而英勇牺牲的战斗英雄是( )
A.邱少云 B.黄继光 C.杨根思 D.罗盛数
2.(2022·抚顺)屠呦呦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屠呦呦评价恰当的是( )
A.青蒿济世、科研报国 B.淡泊名利、两弹元勋
C.杂交水稻、惠泽苍生 D.飞天揽月、漫步太空
3.(2022·抚顺)1972年,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这表明( )
A.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中国参与不结盟运动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2022·抚顺)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达成“九二共识”
C.“海基会”成立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5.(2022·抚顺)美洲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的成功开阔了欧洲人的跟界。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是( )
A.麦哲伦 B.达·伽马 C.迪亚士 D.哥伦布
6.(2022·抚顺)在“三角贸易”行程中,从非洲运往美洲的“货物”是( )
A.烟草 B.黑奴 C.棉花 D.印第安人
7.(2022·抚顺)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此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英国逐新形成( )
A. 君主专制 B.联邦制共和国
C.君主立宪制 D.幕府统治
8.(2022·抚顺)它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它”指的是( )
A.《人权宣言》 B.1787年美国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独立宣言)
9.(2022·抚顺)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这标志着( )
A. 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B.法国大革命的高潮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D.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10.(2022·抚顺)下列发明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是( )
①珍妮机 ②电子计算机 ③蒸汽机车 ④飞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1.(2022·抚顺)“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上述材料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
A.原因 B.标志 C.意义 D.过程
12.(2022·抚顺)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
A.华盛顿、章西女王 B.圣马丁、玻利瓦尔
C.圣马丁、章西女王 D.玻利瓦尔、华盛顿
13.(2022·抚顺)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巴尔扎克——《复活》 B.贝多芬——《蒙娜丽莎》
C.牛顿——《资本论》 D.达尔文——《物种起源》
14.(2022·抚顺)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英国、法国、俄国建立的军事集团是( )
A.三国同盟 B.法西斯同盟
C.三国协约 D.独立国家联合体
15.(2022·抚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这表明德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 )
A.争夺世界霸权 B.扼杀巴黎公社
C.维护封建统治 D.打退反法联盟
16.(2022·抚顺)“在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
A.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C.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D.彻底粉碎了军国主义的野心
17.(2022·抚顺)“1917年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上述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萨拉托加大捷 D.“光荣革命”
18.(2022·抚顺)1944年6月,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的战役是( )
A. 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2022·抚顺)下列属于雅尔塔会议内容的是( )
①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
②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③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④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0.(2022·抚顺)1949年,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是( )
A. “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经互会”的成立 D.德国的分裂
21.(2022·抚顺)“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这一规定出自( )
A.《华沙条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22.(2022·抚顺)亚非拉地区在近现代史上饱受殖民侵略,但亚非拉人民从未放弃过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下列选项与“亚非拉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有关的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国会纵火案”
C.“珍珠港事件” D.“非洲年”
23.(2022·抚顺)与“1945年成立”“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三个信息都吻合的国际组织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七十七国集团
C.联合国 D.国际联盟
24.(2022·抚顺)“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但化学污染破坏了臭氧层,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B.环境恶化造成严重问题
C.人口过快增长激化社会矛盾 D.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二、信息窗口题(本题共8分)
25.(2022·抚顺)人类通过一次次争取解放的不槲努力,书写了社会进步的壮丽篇章。阅读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信息一:
信息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但在体力上解放了人类,而且这个“解放”已经初步延伸到了人类的脑力。工业革命导致交通方式的革命和工业结构与部门的根本性改造,并诞生了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兴产业部门
一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一2000)》
(1)图一人物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请写出他的一部作品。
(2)图二场景出现在哪一国家?“解放”农奴法令的颁布对该国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图三场景反映了美国历史上的哪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林肯有怎样的杰出贡献?
(4)信息二中的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在这次工业革命期间,研制成功的汽车的发动机是什么?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共9分)
26.(2022·抚顺)危机是险境也是机遇。如何应对危机,做出正确的抉择,考验着人类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0多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地的胁迫下,遭逼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更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一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强国。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资本主义在经历了短暂的和平与繁荣之后,于1929年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国实行了以国家调控经济为主要内客的罗斯福“新政”。
——摘自《义务数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材料三:西欧各国随着经济上的迅速复苏和政治自信心不断增强,越来越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没有一个西欧国家可以单独承担复兴西欧的重任,只有走联合之路。于是,以法、德两个宿敌的和解为基础,从经济上的欧洲煤钢联营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
——摘自《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
(1)材料一中的“岛国”是指哪一国家?该国“弃旧图新”指的是哪次重大改革?1968年,该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几号经济大国?
(2)依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新”体现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经济迅速复苏的外因是什么?在“西欧的联合进程”中,20世纪90年代成立了哪一组织?这一组织的成立有何影响?
(4)综上所述,面对危机各国做出的不同快择,对国家发展有何启示?
四、读史有感题(本题共9分)
27.(2022·抚顺)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也是帝国主义发动的不义战争中的觉醒者和奋起反抗者,正是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国际格局动荡和殖民体系瓦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摆脱外侮、结束内乱的重要机会,随着自身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针对中国问题签署了哪一条约?此后,建立的战后国际新秩序是什么?
(2)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什么?哪一文件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3)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5)结合以上内容,围绕中国外交地位的发展变化,谈谈有何感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战斗英雄黄继光在一次战斗中,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的冲了上去,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故选项B符合题意;
A.邱少云,不符合题意;
C.杨根思,不符合题意;
D.罗盛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2.【答案】A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屠呦呦为了一个使命,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执着于千百次实验,终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淡泊名利、两弹元勋 ,不符合题意;
C. 杂交水稻、惠泽苍生 ,不符合题意;
D. 飞天揽月、漫步太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3.【答案】C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72年,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符合题意;
B.中国参与不结盟运动,不符合题意;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4.【答案】D
【知识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故选项D符合题意;
A.西藏和平解放,不符合题意;
B.达成“九二共识”,不符合题意;
C.“海基会”成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5.【答案】A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进入欧洲人所说的“大南海”,接下来的三个月的航行,风平浪静,麦哲伦叫它“太平洋”,后来船队穿越印度洋,回到欧洲,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达·伽马 ,不符合题意;
C.迪亚士,不符合题意;
D.哥伦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6.【答案】B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销售;在非洲捕获黑奴,运往美洲各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现出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故选项B符合题意;
A.烟草,不符合题意;
C.棉花,不符合题意;
D.印第安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7.【答案】C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规定议会拥有最高权利,国王的权利受到严格限制,这样英国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
B.联邦制共和国,不符合题意;
D.幕府统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8.【答案】D
【知识点】《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 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人权宣言》,不符合题意;
B.1787年美国宪法,不符合题意;
C.《拿破仑法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9.【答案】A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了,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法国大革命的高潮,不符合题意;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不符合题意;
D.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10.【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之后的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①③符合题意。
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②排除;
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④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题肢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1.【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原因,不符合题意;
B.标志,不符合题意;
D.过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答案】B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领导者圣马丁、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华盛顿、章西女王,不符合题意;
C.圣马丁、章西女王,不符合题意;
D.玻利瓦尔、华盛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13.【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在这部书中,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巴尔扎克——《复活》,不符合史实;
B. 贝多芬——《蒙娜丽莎》 ,不符合史实;
C. 牛顿——《资本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4.【答案】C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其中英国、法国、俄国建立的军事集团是 三国协约,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三国同盟,不符合题意;
B.法西斯同盟,不符合题意;
D.独立国家联合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5.【答案】A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 ”,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德国要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这是德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扼杀巴黎公社,不符合题意;
C.维护封建统治,不符合题意;
D.打退反法联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6.【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一战让欧洲主要国家损失惨重,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符合题意;
C. 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不符合题意;
D. 彻底粉碎了军国主义的野心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7.【答案】B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7年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这次武装起义发生在彼得格勒,被称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又因为发生于俄历十月份,又称为十月革命,故选项B符合题意;
A.二月革命,不符合题意;
C.沙拉托加大捷,不符合题意;
D.“光荣革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等关键词;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8.【答案】C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凡尔登战役,不符合题意;
B.莫斯科保卫战,不符合题意;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9.【答案】B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①③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雅尔塔会议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20.【答案】D
【知识点】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战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铁幕演说”的发表,不符合题意;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不符合题意;
C.“经互会”的成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1.【答案】B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规定: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华沙条约》,不符合题意;
C.《开罗宣言》,不符合题意;
D.《波茨坦公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22.【答案】D
【知识点】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故选项D符合题意;
A.萨拉热窝事件,不符合题意;
B.“国会纵火案”,不符合题意;
C.“珍珠港事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拿它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辨别识记备选项事件。
23.【答案】C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由中国、美国、俄罗斯、英法、法国等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亚太经合组织,不符合题意;
B.七十七国集团,不符合题意;
D.国际联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24.【答案】B
【知识点】现代社会的生态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 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但化学污染破坏了臭氧层,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可以看出,这段材料反映了 环境恶化造成严重问题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不符合题意;
C. 人口过快增长激化社会矛盾 ,不符合题意;
D.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5.【答案】(1)文艺复兴。《神曲》。
(2)俄国。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或促使俄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
(3)美国内成(或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4)电气时代。内燃机。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信息一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他的主要作品有《神曲》等;
(2)依据信息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农奴法令的颁布,使得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3)依据材料一图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在战场上显示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领导取得胜利, 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
(4)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研制成功的汽车使用的发动机是内燃机;
故答案为:(1)文艺复兴;《神曲》;
(2) 俄国。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或促使俄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
(3) 美国内战(或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4)电气时代;内燃机。
【点评】(1)(2)(3)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4)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26.【答案】(1)日本。明治维新。第二。
(2)国家调控经济(或国家干预经济)。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3)马欧尔计划的援助(或美国的援助)。欧盟(或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改革是强国之路:国家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国家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
【知识点】日本的倒幕运动;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战后的欧洲的联合;战后日本的崛起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岛国指的是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弃旧图新”指的是日本面对列强侵略,进行了明治维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依据材料二信息“ 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国实行了以国家调控经济为主要内客的罗斯福“新政”,可以看出, 罗斯福“新政”的“新”体现在国家调控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经济迅速复苏的外因是 马欧尔计划的援助(或美国的援助)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西欧的联合进程”中,20世纪90年代成立了欧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盟的成立, 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改革是强国之路:国家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国家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
故答案为:(1) 日本。明治维新。第二。
(2) 国家调控经济(或国家干预经济)。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3) 马欧尔计划的援助(或美国的援助)。欧盟(或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 改革是强国之路:国家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国家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后面的两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3)本题的前两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最后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二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7.【答案】(1)《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九一八事变。《联合国家宣言》。两极格局。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成立)。求同存异。
(4)和平与发展。
(5)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弱国无外交;国家要实现民族独立等。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盛顿会议上,列强针对中国签订了《九国公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42年1月,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站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5)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弱国无外交;国家要实现民族独立等 ;
故答案为:(1) 《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 九一八事变。《联合国家宣言》。两极格局。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成立)。求同存异。
(4)和平与发展
(5) 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弱国无外交;国家要实现民族独立等
【点评】本题的前四题,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