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5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散文、童话、议论文)
语段阅读(共2小题)
(2020 城阳区)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近视是我们青少年学生的一种常见眼病,被国家列为重点防治的6种学生常见病之一。近年中小学生健康调查显示,我国的近视率已接近30%,小学生22.7%患有近视,初中生近视率猛增到55.8%,高中生70.3%的人戴上眼镜,大学生近视比例高达80%,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材料二】作业做得太晚,睡眠不足,过度的看电视、玩电脑等是造成近视的原因。近视人数虽然远远高于非近视人数,但不佩戴眼镜的人却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表明同学们对近视的问题重视不够。
【材料三】预防青少年近视,眼科医生的劝告是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看书、上网、看电视不要连续超过一个小时,不要在太强太暗的光线下看书,不要边走边看书,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
(1)以上材料主要讲的是 。
A.青少年近视已得到有效控制
B.如何预防青少年学生的6种常见病
C.青少年近视的相关问题
D.近视已得到同学们的重视
(2)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作比较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举例子
(3)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4)你认为用眼的好习惯有哪些?
(2022 青岛)名作阅读。
梅雨潭是一个灤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推起头,镰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自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灤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源。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字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灤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灤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澡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职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shū)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选自《朱自清散文集》
(1)文中划“”线的句子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瀑布的特点?请写出两点。
(2)梅雨潭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非连续性文本(共2小题)
(2021 青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种数以万计。比较流行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等五十多个,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布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材料二】中国的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在门上张贴年画,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和人兴的祈盼。
【材料三】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筝。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演进成今日的多线风筝。当今我国的放风筝活动,在发展旅游事业、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四】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福禄寿禧、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材料一介绍中国的戏曲剧种,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材料一、二、三、四分别介绍了中国的戏曲、 、 和 。
(3)将上面四则材料作为板报的内容,最适合作为板报标题的一项是
A.中国戏曲形式多
B.中国“老玩意儿”
C.民间艺术在元宵
D.剪纸艺术题材广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剪纸选择福禄寿禧、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春节在门上张贴年画,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和人兴的祈盼。
C.人类最早的风筝是有竹子制成的。
D.在我国的戏曲中,京剧流行最广。
(5)在一场以“民间艺术该不该保留”为主题的辩论赛中,你作为“民间艺术该保留”这一观点的正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至少两点,分条叙述。
(2022 李沧区)(一)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2022年3月23日15时44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材料二]
千锤百炼始成金。一是加入中国航天员大队之前,三位航天员都是有过1000多小时驾机经验的优秀
飞行员,为练就过硬的飞天本领,航天员要进行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学习训练;二是航天员超重耐力训练时,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常人只能承受3至4倍重力加速度,而他们要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三是航天员即使在脑部缺血的情况下还必须完成各种技术动作。
[材料三]
“天宫课堂”展现出强大的中国力量。成熟的废水再生系统、稳定的视频通话、防止肌肉萎缩的企鹅服等,短短数十分钟太空授课中,航天员讲解与展示的太空生活,是中国科技力量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惊叹的伟大成就一一“复兴号”高铁跑出了“中国速度”,大望远镜拓宽了“中国维度”,珠峰登顶测出了“中国高度”,“蛟龙”入海潜出了“中国深度”。……从追梦海洋到探索宇宙,一个个大国重器展现了当今中国“可上九天搅月,可下五洋捉暨”的高科技和硬实力。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
千锤百炼:
(2)这三则材料围绕“天宫课堂”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依次是 、 和“天宫课堂“的意义与价值。通过阅读材料三,你感受到了 。
(3)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语音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2)在成为航天员之前,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是本领过硬的优秀飞行员。
(3)材料三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意在说明我国还有很多伟大的成就。
散文(共2小题)
(2020 李沧区)与诗同行。
①诗,是唐时的一株柳,摇曳在古风河畔;诗,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在明澈柔波;诗,是元时的一首曲,传诵在草场莽原;诗,是明时的一缕风,低语在深深胡同;诗,是清时的浣纱女,在溪边唱着绝代的歌……能与诗同行,这感觉太棒了!
②与诗同行,塞北江南自在我心。领略“大漠孤烟直,”的壮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清丽;感受“几处早莺争暖树,”的生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闲适。
③与诗同行,名山大川尽收眼底。“会当凌绝顶,”是泰山的雄伟之势;“,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庐山的秀丽之姿;“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飞来峰的雄奇之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长江黄河浩荡奔放之雄。
④与诗同行,四季风光旖旎醉人。“”诗一样的春,春一样的诗。“”诗一样的夏,夏一样的诗。“”诗一样的秋,秋一样的诗。“”诗一样的冬,冬一样的诗。
⑤人生之路,时而如夏花绚烂,时而如秋叶静美。得意时,诗是教你谦卑的老师;失意时,诗是陪你反思的朋友,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心中有诗,诗总是陪伴在你的左右,当你永远的人生伴侣。
⑥与诗同行,沿途的风景才显得那么绚丽多彩;与诗同行,人生才显得那么潇洒多姿!
(1)整篇短文采用的结构是 ,第2~4自然段分别从 、 、 等方面写了“与诗同行”的美妙。
(2)选择下列诗句,依次补充到短文第2、3自然段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览众山小②谁家新燕啄春泥③长河落日圆④横看成岭侧成峰
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3)选择下列诗句,补充到短文第4自然段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④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4)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与诗同行,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2021 青岛)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各题
老屋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已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评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一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一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才圆垛上梁。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橡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个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1)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 ——(2)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2)细读第②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3)文中描写细腻感人。请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橡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
(4)第9段中画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
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
童话(共1小题)
(2021 青岛)名著阅读。
《骑鹅旅行记》(节选)
男孩子一见到那个苍蝇罩便赶紧把它摘下来,窜过去,那个小狐仙就真的给他逮住了。那个可怜的家伙躺在长纱罩的底部,脑袋朝下,再也无法爬出来了。
小狐仙开口讲话了,苦苦哀求放掉他。倘若男孩肯放掉他的话,他将会送给他一枚古银币、一个银勺子和一枚像他父亲的银挂表底盘那样大的金币。
男孩子答应了那笔交易,把苍蝇罩抬起,好让小狐仙爬出来。可是正当小狐仙差一点就要爬出来的时候,男孩子忽然一转念,“唉,我真傻,居然要把他放跑!”他想道,随手又摇晃起那个纱罩想让小狐仙再跌进去。
就在男孩子刚刚这样做的时候,他脸上挨了一记重重的耳光,他觉得脑袋都快被震裂成许多碎块了。他一下子撞到一堵墙上,接着又撞到另一堵墙上,最后他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1)文中的男孩子就是《骑鹅旅行记》的小主人公 。
(2)男孩子答应了小狐仙的交易是 ,男孩子受到小狐仙惩罚的原因是 。
(3)阅读链接:这个学期我们还阅读了《汤姆 索亚历险记》这部作品,你喜欢里面的主人公汤姆 索亚吗?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由?
说明文(共1小题)
(2022 青岛)(四)课外阅读与探究1
尊敬的人类朋友:
①你们好!
②我是一只普通的蝙蝠,一只想和你们和谐共处的小蝙蝠。听说,你们最近承受着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痛苦。经追查,你们发现这种病毒可能是我们身上来的。随后,你们翻出了我们的“毒史”,知道我们有一种特异功能,身上能寄生1000多种病毒。我们还是狂犬病毒、尼帕病毒等众多病毒的重要宿主,之前让你们死伤惨重的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还有MERS病毒,也都能从我们身上找到踪迹。意识到这些,有人开始把我们当成带来不幸的恶魔,呼吁要消灭我们。不仅我的家人,还有我的其他动物朋友们也正经历着一样的不幸。尤其是穿山甲兄弟,我已经很久没见他了,上次见到他时,他刚从猎人那里死里逃生,而他的家人全被抓走了。他苦苦寻找了很久,最后在一家餐馆附近发现了家人的鳞片……
③没错,我们身上的确带着这些病毒,但我们又何曾主动侵扰你们?实际上,病毒在这个世界上无处不在。好在我们已经演化出能与它们相抗衡的免疫能力,所以这些病毒对我们自身来说,和你们肠道里的一些细菌差不多,并不会造成伤害。然而,你们当中的某些人却违背了大自然母亲的规则,闯进我们的生活,残忍地吃掉我们,打破我们维系的平衡,结果很可能把病毒沾染到自己身上。
④实际上,你们应该很清楚,这并不是你们第一次犯下这样的错误。SARS病毒是从果子狸身上传给你们的,埃博拉病毒疑似是从我的表亲一果蝠那里传给你们的。你们明明食物充足,却偏偏对所谓的“野味”有着无法理解的执念。你们的医药技术已经如此发达,却妄图从我们身上获得根本不靠谱的滋补效果。现在我的穿山甲兄弟已经快被你们逼入绝境。孤零零的他曾告诉我,他很难再找到亲友了,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沦为了你们餐桌上的“野味”!如果因此使你们感染上病毒,那也是大自然母亲对你们的警告,希望你们不要再继续无视!
⑤我还要特别警告你们:人类必须遵循天道。天地间,人类其实是很渺小的。不要以为今生为人,就可以天不怕、地不怕。自然法则是最公平的,当你们不珍惜其他生灵的时候,灾难就已经悄然降临。
祝
人类一生好运!
无名小蝙蝠
2020年2月20日
(1)文中穿山甲兄弟找到家人踪迹的地方是
①森林
②一家餐馆附近
③人类的肚子
④菜市场里
(2)“没错,我们身上的确带着这些病毒,但我们又何曾主动侵扰你们?”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①总结全文
②点明中心
③承上启下
④渲染气氛
(3)蝙蝠在自述中前后两次提到穿山甲兄弟,这样写的作用是
①让人类知道穿山甲的营养价值高
②告诉人类,动物才是自然的主人
③说明穿山甲携带的病毒危害很大
④前后照应,写出人类对动物的伤害
(4)“无名小蝙蝠”写这封信的目的不包括
①告诉人类蝙蝠对病毒有免疫力
②说明人类惨遭病毒毒手的原因
③警醒人类遵循天道,尊重自然
④表达想和人类和谐共处的愿望
(5)请结合文章中提到的例子,写出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自然法则是最公平的,当你们不珍惜其他生灵的时候,灾难就已经悄然降临。”
(6)请简要概括第③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7)与其他科普类文章相比,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请写出两点。
议论文(共1小题)
(2020 城阳区)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毕业赠言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作,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1)胡适先生给学生讲话的主题是 ,这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2)短文的第二自然段是按照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的。从 、 、 三个方面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对中心点进行论述的?
(4)选出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哪些论述方法。
A.引用论证
B.对比论证
C.举例论证
①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作,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
②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③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5)马上要结束小学的学业了,你打算在以后的求学生活中怎样做学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语段阅读(共2小题)
(2020 城阳区)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近视是我们青少年学生的一种常见眼病,被国家列为重点防治的6种学生常见病之一。近年中小学生健康调查显示,我国的近视率已接近30%,小学生22.7%患有近视,初中生近视率猛增到55.8%,高中生70.3%的人戴上眼镜,大学生近视比例高达80%,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材料二】作业做得太晚,睡眠不足,过度的看电视、玩电脑等是造成近视的原因。近视人数虽然远远高于非近视人数,但不佩戴眼镜的人却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表明同学们对近视的问题重视不够。
【材料三】预防青少年近视,眼科医生的劝告是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看书、上网、看电视不要连续超过一个小时,不要在太强太暗的光线下看书,不要边走边看书,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
(1)以上材料主要讲的是 C 。
A.青少年近视已得到有效控制
B.如何预防青少年学生的6种常见病
C.青少年近视的相关问题
D.近视已得到同学们的重视
(2)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C
A.作比较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举例子
(3)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材料一: 青少年近视率的现状。
材料二: 导致近视的原因。
材料三: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4)你认为用眼的好习惯有哪些?
【解答】(1)考查了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材料可知,这两则材料主要讲的是青少年近视的相关问题。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阅读句子“近年中小学生健康调查显示,我国的近视率已接近30%,小学生22.7%患有近视,初中生近视率猛增到55.8%,高中生70.3%的人戴上眼镜,大学生近视比例高达80%,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考查了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一主要写了青少年近视率的现状。材料二主要写了导致近视的原因。材料三主要介绍了良好的用眼习惯。
(4)考查了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材料可知,我认为用眼的好习惯有:看书、上网、看电视不要连续超过一个小时,不要在太强太暗的光线下看书,不要边走边看书,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
故答案为:
(1)C;
(2)C;
(3)青少年近视率的现状。导致近视的原因。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4)看书、上网、看电视不要连续超过一个小时,不要在太强太暗的光线下看书,不要边走边看书,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
(2022 青岛)名作阅读。
梅雨潭是一个灤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推起头,镰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自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灤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源。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字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灤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灤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澡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职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shū)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选自《朱自清散文集》
(1)文中划“”线的句子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瀑布的特点?请写出两点。
(2)梅雨潭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推起头,镰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自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可知,句子从听觉和视觉方面写出了瀑布的特点。
(2)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1)句子从听觉和视觉方面写出了瀑布的特点。
(2)这个瀑布潭叫“梅雨潭”是因为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非连续性文本(共2小题)
(2021 青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种数以万计。比较流行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等五十多个,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布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材料二】中国的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在门上张贴年画,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和人兴的祈盼。
【材料三】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筝。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演进成今日的多线风筝。当今我国的放风筝活动,在发展旅游事业、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四】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福禄寿禧、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材料一介绍中国的戏曲剧种,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材料一、二、三、四分别介绍了中国的戏曲、 年画 、 风筝 和 剪纸 。
(3)将上面四则材料作为板报的内容,最适合作为板报标题的一项是 B
A.中国戏曲形式多
B.中国“老玩意儿”
C.民间艺术在元宵
D.剪纸艺术题材广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剪纸选择福禄寿禧、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春节在门上张贴年画,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和人兴的祈盼。
C.人类最早的风筝是有竹子制成的。
D.在我国的戏曲中,京剧流行最广。
(5)在一场以“民间艺术该不该保留”为主题的辩论赛中,你作为“民间艺术该保留”这一观点的正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至少两点,分条叙述。
【解答】(1)考查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材料一内容可知,材料介绍中国的戏曲剧种时,从“三百六十”“五十”和“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等”这写内容可看出,这则材料使用了“列数字”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列数字的作用是:一方面说明更准确,另一方面使说明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分类别的作用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2)考查对材料一、二、三、四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这四则材料内容可知,这四则材料分别介绍了中国的戏曲、年画、风筝和剪纸。
(3)考查根据四则材料内容选一个合适的标题。通过阅读这四则材料内容可知,戏曲、年画、风筝和剪纸都是我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并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因此,四则材料作为板报的内容,最适合作为板报标题的一项是题目中的“中国‘老玩意儿’”,故选B项。
(4)考查对四则材料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这四则材料内容可知,题目中的A、B、D项说法正确。C.“人类最早的风筝是有竹子制成的”,说法有误,从文中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筝”可知,人类最早的风筝是有木头制成的。
(5)考查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在“民间艺术该不该保留”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我作为“民间艺术该保留”这一观点的正方,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如:我国的戏曲该保留。因为中国戏曲远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戏曲促进了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使两国礼尚往来,关系更加融洽。所以,我要说传统戏曲应该保留下来,让它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故答案为:
(1)材料一使用了“列数字”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列数字的作用是:一方面说明更准确,另一方面使说明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分类别的作用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2)年画风筝剪纸;
(3)B;
(4)C;
(5)我国的戏曲该保留。因为中国戏曲远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戏曲促进了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使两国礼尚往来,关系更加融洽。所以,我要说传统戏曲应该保留下来,让它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2022 李沧区)(一)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2022年3月23日15时44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材料二]
千锤百炼始成金。一是加入中国航天员大队之前,三位航天员都是有过1000多小时驾机经验的优秀
飞行员,为练就过硬的飞天本领,航天员要进行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学习训练;二是航天员超重耐力训练时,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常人只能承受3至4倍重力加速度,而他们要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三是航天员即使在脑部缺血的情况下还必须完成各种技术动作。
[材料三]
“天宫课堂”展现出强大的中国力量。成熟的废水再生系统、稳定的视频通话、防止肌肉萎缩的企鹅服等,短短数十分钟太空授课中,航天员讲解与展示的太空生活,是中国科技力量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惊叹的伟大成就一一“复兴号”高铁跑出了“中国速度”,大望远镜拓宽了“中国维度”,珠峰登顶测出了“中国高度”,“蛟龙”入海潜出了“中国深度”。……从追梦海洋到探索宇宙,一个个大国重器展现了当今中国“可上九天搅月,可下五洋捉暨”的高科技和硬实力。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
千锤百炼: 锤:用锤子敲打;炼:用火烧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这里指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要经过不断的训练。
(2)这三则材料围绕“天宫课堂”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依次是 太空授课的内容 、 太空授课的条件 和“天宫课堂“的意义与价值。通过阅读材料三,你感受到了 中国的科技和实力强大,中国航天力量的强大,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
(3)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航天员在进入太空之前,要经历艰苦的训练,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重力加速度。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语音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
(2)在成为航天员之前,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是本领过硬的优秀飞行员。 √
(3)材料三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意在说明我国还有很多伟大的成就。 √
【解答】(1)考查理解词语意思。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千锤百炼:锤:用锤子敲打;炼:用火烧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这里指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要经过不断的训练。
(2)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作答此题时,围绕三段材料进行概括即可,注意写出内容大意。这三则材料围绕“天宫课堂”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依次是太空授课的内容、太空授课的条件和“天宫课堂“的意义与价值。从“从追梦海洋到探索宇宙,一个个大国重器展现了当今中国‘可上九天搅月,可下五洋捉暨’的高科技和硬实力”可知,我们能从材料三中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言之有理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仔细阅读划线句可知,这个句子是一个具体的例子,有准确的数字,还用“航天员”和“常人”作了比较,所以这是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航天员在进入太空之前,要经历艰苦的训练,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重力加速度。
(4)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2)(3)正确。(1)有误,结合“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可知,航天员与地面交流的方式是视频。
故答案为:
(1)锤:用锤子敲打;炼:用火烧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这里指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要经过不断的训练。
(2)太空授课的内容太空授课的条件中国的科技和实力强大,中国航天力量的强大,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3)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航天员在进入太空之前,要经历艰苦的训练,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重力加速度。
(4)(1)×(2)√(3)√。
散文(共2小题)
(2020 李沧区)与诗同行。
①诗,是唐时的一株柳,摇曳在古风河畔;诗,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在明澈柔波;诗,是元时的一首曲,传诵在草场莽原;诗,是明时的一缕风,低语在深深胡同;诗,是清时的浣纱女,在溪边唱着绝代的歌……能与诗同行,这感觉太棒了!
②与诗同行,塞北江南自在我心。领略“大漠孤烟直,”的壮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清丽;感受“几处早莺争暖树,”的生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闲适。
③与诗同行,名山大川尽收眼底。“会当凌绝顶,”是泰山的雄伟之势;“,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庐山的秀丽之姿;“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飞来峰的雄奇之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长江黄河浩荡奔放之雄。
④与诗同行,四季风光旖旎醉人。“”诗一样的春,春一样的诗。“”诗一样的夏,夏一样的诗。“”诗一样的秋,秋一样的诗。“”诗一样的冬,冬一样的诗。
⑤人生之路,时而如夏花绚烂,时而如秋叶静美。得意时,诗是教你谦卑的老师;失意时,诗是陪你反思的朋友,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心中有诗,诗总是陪伴在你的左右,当你永远的人生伴侣。
⑥与诗同行,沿途的风景才显得那么绚丽多彩;与诗同行,人生才显得那么潇洒多姿!
(1)整篇短文采用的结构是 总分总 ,第2~4自然段分别从 塞北江南 、 名山大川 、 四季风光 等方面写了“与诗同行”的美妙。
(2)选择下列诗句,依次补充到短文第2、3自然段中,正确的一项是: A
①一览众山小②谁家新燕啄春泥③长河落日圆④横看成岭侧成峰
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3)选择下列诗句,补充到短文第4自然段中,正确的一项是 D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④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4)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排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诗的美妙,读起来有节奏感。
(5)与诗同行,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与诗同行,可以穿越时空,领略当时的人情风貌;与诗同行,可以与古人隔空对话;与诗同行,生活的感受才显得那么有滋有味。
【解答】(1)考查文章结构,从短文内容看,第一自然段先总述诗是什么,二三四自然段分述与诗同行的感受,最后再总写诗的作用,所以整篇短文采用的结构是总分总,第2~4自然段分别从塞北江南、名山大川、四季风光等方面写了“与诗同行”的美妙。
(2)(3)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积累,第二自然段补充的诗句应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第三自然段补充的诗句应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根据序号,答案应选A.第四自然段补充的诗句依次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一样的春,春一样的诗。“接天蓬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一样的夏,夏一样的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一样的秋,秋一样的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诗一样的冬,冬一样的诗。按照诗句的排列顺序答案应选D。
(4)考查修辞手法,文中划线句子“诗,是唐时的一株柳,摇曳在古风河畔;诗,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在明澈柔波;诗,是元时的一首曲,传诵在草场莽原;诗,是明时的一缕风,低语在深深胡同;诗,是清时的浣纱女,在溪边唱着绝代的歌……”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此句是“诗,是……诗,是……”构成的排比句。也是比喻句,把诗比作元时的一首曲、明时的一缕风、清时的浣纱女、唐时的一株柳等,这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诗的美妙,读起来有节奏感。
(5)考查理解能力,通读全诗,与诗同行,给人的感受是:与诗同行,可以穿越时空,领略当时的人情风貌;与诗同行,可以与古人隔空对话;与诗同行,生活的感受才显得那么有滋有味。
故答案为:
(1)总分总塞北江南名山大川四季风光;
(2)A;
(3)D;
(4)排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诗的美妙,读起来有节奏感。
(5)与诗同行,可以穿越时空,领略当时的人情风貌;与诗同行,可以与古人隔空对话;与诗同行,生活的感受才显得那么有滋有味。
(2021 青岛)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各题
老屋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已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评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一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一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才圆垛上梁。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橡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个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1)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 默默走近老屋 ——(2)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2)细读第②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既表达了作者对老屋的喜爱与亲切感,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屋老去和失去的惋惜。
(3)文中描写细腻感人。请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橡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
本句运用了动作描写,由“拍拍”“指指”等动作以叠词形式,更能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之情以及拥有坚固耐用的老屋的自豪之情。
(4)第9段中画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
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
奶奶的“歌声”落入“我的梦里”是指在我入睡后奶奶依然为我唱着童谣。结合全文主旨,奶奶虽然去逝了,但她的童谣、她温婉明月般的歌声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中,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深切的思念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了作者的写作思路。阅读全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文中找出有关作者的描写,并从中筛选出表示方位的词作答即可。阅读第3自然段“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第4自然段“默默走近老屋”、第6自然段“抬脚跨进门槛”、第8自然段“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等,据此可知答案。
(2)本题考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作者的情感隐含在对景物及人物的描写中,或者是议论抒情的句子中,所以解答此题要留意文中的景物描写及议论抒情句。本题从文中第2自然段对老屋的描写,以及作者的抒情句“老屋是心的归宿。”可以看出,文章既表达了作者对老屋的喜爱与亲切感,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屋老去和失去的惋惜。
(3)本题考查了赏析句子。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本句运用了动作描写,由“拍拍”“指指”等动作以叠词形式出现,更能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之情以及拥有坚固耐用的老屋的自豪之情。
(4)本题考查了分析理解句子。理解句子含义一定要结合句子所处的语境来分析。文章第9自然段主要回忆童年时奶奶对我的呵护,奶奶的“歌声”落入“我的梦里”是指在我入睡后奶奶依然为我唱着童谣。结合全文主旨,奶奶虽然去逝了,但她的童谣、她温婉明月般的歌声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中,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深切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
(1)默默走近老屋;
(2)文章既表达了作者对老屋的喜爱与亲切感,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屋老去和失去的惋惜。
(3)本句运用了动作描写,由“拍拍”“指指”等动作以叠词形式出现,更能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之情以及拥有坚固耐用的老屋的自豪之情。
(4)奶奶的“歌声”落入“我的梦里”是指在我入睡后奶奶依然为我唱着童谣。结合全文主旨,奶奶虽然去逝了,但她的童谣、她温婉明月般的歌声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中,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深切的思念之情。
童话(共1小题)
(2021 青岛)名著阅读。
《骑鹅旅行记》(节选)
男孩子一见到那个苍蝇罩便赶紧把它摘下来,窜过去,那个小狐仙就真的给他逮住了。那个可怜的家伙躺在长纱罩的底部,脑袋朝下,再也无法爬出来了。
小狐仙开口讲话了,苦苦哀求放掉他。倘若男孩肯放掉他的话,他将会送给他一枚古银币、一个银勺子和一枚像他父亲的银挂表底盘那样大的金币。
男孩子答应了那笔交易,把苍蝇罩抬起,好让小狐仙爬出来。可是正当小狐仙差一点就要爬出来的时候,男孩子忽然一转念,“唉,我真傻,居然要把他放跑!”他想道,随手又摇晃起那个纱罩想让小狐仙再跌进去。
就在男孩子刚刚这样做的时候,他脸上挨了一记重重的耳光,他觉得脑袋都快被震裂成许多碎块了。他一下子撞到一堵墙上,接着又撞到另一堵墙上,最后他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1)文中的男孩子就是《骑鹅旅行记》的小主人公 尼尔斯 。
(2)男孩子答应了小狐仙的交易是 放掉他 ,男孩子受到小狐仙惩罚的原因是 他又不想放掉小狐仙了 。
(3)阅读链接:这个学期我们还阅读了《汤姆 索亚历险记》这部作品,你喜欢里面的主人公汤姆 索亚吗?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由? 喜欢。因为本书的小主人公汤姆 索亚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他调皮,喜欢恶作剧;却又善良可爱乐于助人。当汤姆和贝基被困于洞中,他面临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的威胁时,没有绝望、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与困难抗争,对脱离困境充满了信心,并不断安慰、鼓励、关心贝基,他是一个善良、有爱心、开朗、勇敢的孩子。
【解答】(1)考查了对作品的理解。文中的男孩子就是《骑鹅旅行记》的小主人公尼尔斯。
(2)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小狐仙开口讲话了,苦苦哀求放掉他。倘若男孩肯放掉他的话,他将会送给他一枚古银币、一个银勺子和一枚像他父亲的银挂表底盘那样大的金币”可知,男孩子答应了小狐仙的交易是放掉他。从“就在男孩子刚刚这样做的时候,他脸上挨了一记重重的耳光”可知,男孩子受到小狐仙惩罚的原因是他又不想放掉小狐仙了。
(3)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积累言之成理即看。
故答案为:
(1)尼尔斯;
(2)放掉他他又不想放掉小狐仙了;
(3)喜欢。因为本书的小主人公汤姆 索亚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他调皮,喜欢恶作剧;却又善良可爱乐于助人。当汤姆和贝基被困于洞中,他面临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的威胁时,没有绝望、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与困难抗争,对脱离困境充满了信心,并不断安慰、鼓励、关心贝基,他是一个善良、有爱心、开朗、勇敢的孩子。
说明文(共1小题)
(2022 青岛)(四)课外阅读与探究1
尊敬的人类朋友:
①你们好!
②我是一只普通的蝙蝠,一只想和你们和谐共处的小蝙蝠。听说,你们最近承受着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痛苦。经追查,你们发现这种病毒可能是我们身上来的。随后,你们翻出了我们的“毒史”,知道我们有一种特异功能,身上能寄生1000多种病毒。我们还是狂犬病毒、尼帕病毒等众多病毒的重要宿主,之前让你们死伤惨重的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还有MERS病毒,也都能从我们身上找到踪迹。意识到这些,有人开始把我们当成带来不幸的恶魔,呼吁要消灭我们。不仅我的家人,还有我的其他动物朋友们也正经历着一样的不幸。尤其是穿山甲兄弟,我已经很久没见他了,上次见到他时,他刚从猎人那里死里逃生,而他的家人全被抓走了。他苦苦寻找了很久,最后在一家餐馆附近发现了家人的鳞片……
③没错,我们身上的确带着这些病毒,但我们又何曾主动侵扰你们?实际上,病毒在这个世界上无处不在。好在我们已经演化出能与它们相抗衡的免疫能力,所以这些病毒对我们自身来说,和你们肠道里的一些细菌差不多,并不会造成伤害。然而,你们当中的某些人却违背了大自然母亲的规则,闯进我们的生活,残忍地吃掉我们,打破我们维系的平衡,结果很可能把病毒沾染到自己身上。
④实际上,你们应该很清楚,这并不是你们第一次犯下这样的错误。SARS病毒是从果子狸身上传给你们的,埃博拉病毒疑似是从我的表亲一果蝠那里传给你们的。你们明明食物充足,却偏偏对所谓的“野味”有着无法理解的执念。你们的医药技术已经如此发达,却妄图从我们身上获得根本不靠谱的滋补效果。现在我的穿山甲兄弟已经快被你们逼入绝境。孤零零的他曾告诉我,他很难再找到亲友了,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沦为了你们餐桌上的“野味”!如果因此使你们感染上病毒,那也是大自然母亲对你们的警告,希望你们不要再继续无视!
⑤我还要特别警告你们:人类必须遵循天道。天地间,人类其实是很渺小的。不要以为今生为人,就可以天不怕、地不怕。自然法则是最公平的,当你们不珍惜其他生灵的时候,灾难就已经悄然降临。
祝
人类一生好运!
无名小蝙蝠
2020年2月20日
(1)文中穿山甲兄弟找到家人踪迹的地方是 ②
①森林
②一家餐馆附近
③人类的肚子
④菜市场里
(2)“没错,我们身上的确带着这些病毒,但我们又何曾主动侵扰你们?”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③
①总结全文
②点明中心
③承上启下
④渲染气氛
(3)蝙蝠在自述中前后两次提到穿山甲兄弟,这样写的作用是 ④
①让人类知道穿山甲的营养价值高
②告诉人类,动物才是自然的主人
③说明穿山甲携带的病毒危害很大
④前后照应,写出人类对动物的伤害
(4)“无名小蝙蝠”写这封信的目的不包括 ①
①告诉人类蝙蝠对病毒有免疫力
②说明人类惨遭病毒毒手的原因
③警醒人类遵循天道,尊重自然
④表达想和人类和谐共处的愿望
(5)请结合文章中提到的例子,写出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自然法则是最公平的,当你们不珍惜其他生灵的时候,灾难就已经悄然降临。”
(6)请简要概括第③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7)与其他科普类文章相比,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请写出两点。
【解答】(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结合“他苦苦寻找了很久,最后在一家餐馆附近发现了家人的鳞片……”文中穿山甲兄弟找到家人踪迹的地方是“餐馆”,故选②。
(2)考查句段的作用。需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没错,我们身上的确带着这些病毒,但我们又何曾主动侵扰你们?”在文中承接上文说明我们身上的确带着这些病毒,开启下文我们并没有主动侵扰你们。故选③。
(3)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写穿山甲是为了说明人类对动物的伤害,与前面写人类对蝙蝠的伤害的呼应。故选④。
(4)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本文以无名小蝙蝠自述的形容,介绍了蝙蝠的特点及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对蝙蝠无情的伤害,表达了渴望人类保护野生动物的愿望。故选①。
(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解答此题,需联系具体的语境分析作答。根据文中提到的那样,有些人明明食物充足,却为了“滋补”而捕食野生动物,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就很可能会危害他们的生命安全,也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来理解这句话。
(6)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归纳段落大意的关键是通读全文,具体到指定段落,采用什么人做什么,什么事怎么样的模式进行归纳。要力求语言简练。
(7)本题考查阅读文章写法比较。通过阅读文章可知,这篇文章和其他科普类文章相比,采用书信的格式来书写,并且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叙述文章的。
故答案为:
(1)②。
(2)③。
(3)④。
(4)①。
(5)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敬畏自然。珍惜其他生灵。如果我们为了一己私欲,破坏自然界的平衡,就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像文中提到的那样,有些人明明食物充足,却为了“滋补”而捕食野生动物,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就很可能会危害他们的生命安全,也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6)人类捕食蝙蝠,打破蝙蝠维系的平衡,结果很可能把病毒沾染到自己身上。
(7)采用书信的格式来书写;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叙述文章。
议论文(共1小题)
(2020 城阳区)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毕业赠言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作,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1)胡适先生给学生讲话的主题是 不要抛弃学问 ,这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2)短文的第二自然段是按照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的。从 年龄大了精力衰减 、 为吃饭计 、 被后来少年淘汰 三个方面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对中心点进行论述的?
(4)选出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哪些论述方法。
A.引用论证
B.对比论证
C.举例论证
①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作,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 C
②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A
③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B
(5)马上要结束小学的学业了,你打算在以后的求学生活中怎样做学问?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胡适先生给学生讲话的主题是“不要抛弃学问”,这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短文的第二自然段是按照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的。从年龄大了精力衰减、为吃饭计、被后来少年淘汰三个方面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短文是从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论述的,一方面是论述学问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论述怎样做学问。
(4)考查学生对论述方法的理解。①阅读句子“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作,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②阅读句子“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③阅读句子“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5)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即可。即:我们要珍惜时间,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我们要学以致用,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故答案为:
(1)不要抛弃学问;
(2)年龄大了精力衰减为吃饭计被后来少年淘汰;
(3)短文是从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论述的,一方面是论述学问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论述怎样做学问。
(4)①C②A③B;
(5)我们要珍惜时间,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我们要学以致用,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